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分子的结构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分子的结构。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分子的结构”,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2、3、4节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基因的概念

3、DNA分子的复制

一、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1、结构

(1)元素组成:C、H、O、N、P(不含S)

(2)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一分子磷酸;表示一分子脱氧核糖;表示含氮碱基.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共有4种,即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在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特别要注意三个小分子之间的连接,其中,脱氧核糖的l号碳原子与含氮碱基相连,5号碳原子与磷酸分了相连。

(3)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如图所示。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通过形成新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4)两条单链之间形成的碱基对表示如下

①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有两种,即上图所示的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③配对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A与T之间形成两条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条氢键。

③配对的两个脱氧核苷酸方向相反,尤其要注意脱氧核糖的位置。

2、特点

(1)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基本骨架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内侧排列碱基对。

由该原则知:A=T,C=G

因此:A+G=T+C=A+C=T+G=50%

(3)内侧碱基对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相连。

二、DNA分子的复制

1、推测: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半保留复制过程

2、证明:放射性同位素15N示踪大肠杆菌实验

3、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4、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5、过程:

(1)解旋:亲代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形成两条单链(母链)。解旋是使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需ATP提供能量。

(2)子链合成: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

(3)子代DNA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6、特点:

(1)边解旋边复制。

(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7、条件:

(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2)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释放的能量。

(4)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8、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9、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与DNA的关系

(1)一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2)基因实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信息与DNA的关系

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3、DNA分子特性:

(1)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碱基排列顺序。

(2)特异性:是由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

(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一、DNA的结构

1、平面结构图解

2.图解各部分(序号的)含义

①磷酸:是脱氧核苷酸的重要组成基团,DNA分子中绝大部分脱氧核苷酸都连接2个磷酸基团,但1个DNA分子中只有2个游离的磷酸。

②磷酸二酯键:是两个脱氧核苷酸相连的化学键,可用限制酶切断,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③脱氧核糖:是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

④碱基:共有4种,分别是A(腺嘌呤),G(鸟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

⑤碱基对:A与T、G与C分别配对,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⑥氢键:配对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可用DNA解旋酶断裂,也可用高温断裂。碱基AT、GC之间分别有2个和3个氢键。

⑦脱氧核苷酸:含有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各1个。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A初步水解产物。

⑧脱氧核苷酸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双螺旋成DNA分子。

⑨DNA的内侧:由碱基对按不同的顺序排列而成,决定了DNA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⑩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2011喀什模拟)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④中的①是其他脱氧核苷酸的磷酸,所以④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氢键,解旋需要DNA解旋酶,但形成不需要酶。

D

二、有关DNA复制的几个问题

1、复制的场所: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细胞核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

2、外界条件对DNA复制的影响:在DNA复制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和ATP供能,凡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都会影响DNA的复制。

3、复制的过程:

4、DNA复制的准确性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5、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

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形成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①③④②⑤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⑤③D.③①④②⑤

DNA复制过程包括解旋、复制、复旋,解旋酶作用于两条链间的氢键,以解旋后的两条母链分别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DNA链。子链与母链恢复双螺旋结构。

D

三、DNA的相关计算

1.有关DNA的碱基计算

根据A=T,G=C,图示如下:

α链—A—G—C—T—T—C—C—…m

β链—T—C—G—A—A—G—G—…m

2.有关DNA复制的计算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有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2011宣汉模拟)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四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有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其余14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有14N,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个,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60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各有40个,复制四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0*(24-1)=600个,选项A、C、D正确,B错误。

B

四、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和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关系内容

基因与脱氧核苷酸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

基因与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基因与生物性状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遗传学上把这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

图示

1、(2011安徽高考)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wWW.jAb88.cOM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甲图,每一起点处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且双向延伸,因此甲为DNA的复制;乙图,每一起点处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且单向延伸,因此乙为转录。只有甲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所以A项错误;甲、乙所示过程都在细胞核内进行,所以B项错误;甲、乙所示过程都需要解旋酶,所以C项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转录可进行多次,所以D项正确。

D

2、(2011海南高考)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A项,DNA分子的复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项,RNA可以逆转录合成DNA,因此某些逆转录病毒可以把RNA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项,DNA的复制,mRNA、tRNA的合成都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D项,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不是有丝分裂前期。

D

3、(2010山东高考)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B

4、(2010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C.T2噬苗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A项错误;DNA和ATP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项错误。T2噬菌体遗传物质为DNA,故其遗传信息也储存在DNA中,C项错误。双链DNA嘌呤总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故两者数量相等,D项正确。

D

5、(2009江苏高考)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本题通过信息考查DNA的复制相关知识。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个复制起点,所以A不对。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不仅保持前后代的稳定性,每次复制都可产生两个DNA分子,提高了效率。

A

6、(2009广东高考)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碱基与磷基相连接

D.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DNA双链上相对应的碱基以氢键连接,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和磷酸二酯键联系起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

AD

一、选择题

1、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海绵竟然拥有近70%人类基因,其中包括大量的与典型疾病和癌症有关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有关

C.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D.基因表达时存在RNA分子间的碱基互补配对

基因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会导致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植物激素调控代谢过程与基因的表达有关。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C

2、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中,信使RNA进入核糖体,转运RNA运载氨基酸。

C

3、(2011长沙模拟)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

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G的数量为(m/2)-n,DNA分子中氢键数=n×2+[(m/2)-n]×3=(3m/2)-n;一条链中A+T的数量等于整个DNA分子中A的碱基数。

D

4、(2011广州模拟)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因此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

5、(2011日照模拟)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人的白细胞中,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的DNA完全相同

③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⑤精子中含有的遗传信息量与卵细胞中的遗传信息量相同

A.③④B.③⑤

C.①④D.④⑤

人的白细胞是体细胞,来自于受精卵,故其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可以控制许多性状;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的DNA是不同的;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核酸,而不是DNA;卵细胞中的遗传信息量包括核中DNA和线粒体中的DNA,故其总量比精子多。

C

6、(2011威海模拟)经分析某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分子,碱基A与C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5%,碱基U占碱基总数的24%,由此可知该生物是()

A.玉米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D.果蝇

由于该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分子,且不含T只含U,说明遗传物质是RNA。题中所述生物只有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故选择B项。

B

7、(2011泉州模拟)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mRNA分子中,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

④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DNA分子可能储存相同的遗传信息;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些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可以表达,比如控制呼吸酶的基因,其他基因则在特定细胞中表达;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核糖体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与mRNA的种类密切相关,同一mRNA结合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多肽都是相同的。

C

8、(2011潍坊质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哪项不是“遗传效应”的含义()

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C.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D.能转录成一种mRNA

基因概念中“遗传效应”是指控制生物的性状,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基因不只是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而是决定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的位置。

C

9、(2011东营检测)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24%是胞嘧啶,则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胞嘧啶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26%、22%B.24%、28%

C.14%、11%D.11%、14%

由题干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DNA双链中G=C=23%;②H链中A占28%,C占24%。解答本题首先求出各类碱基占全部碱基的比例,然后利用关系式A1%+A2%2=A%计算并做出判断。由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6%,可知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54%,则在DNA分子双链中A=T=27%,G=C=23%,H链中A占28%,C占24%,则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A占2×27%-28%=26%,C占2×23%-24%=22%。

A

10、如右图所示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B.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b链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a链和b链合成一个子代DNA分子。a链中=b链中。

C

1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

相应位点上碱基对为U—A、A—T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是由诱变后含有尿嘧啶的那条亲代DNA单链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而相应位点上碱基对为G—C、C—G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则是由亲代DNA分子中另一条互补链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由此可以推知,与正常碱基P配对的是鸟嘌呤G或胞嘧啶C,故选D。

D

12、上图是DNA结构模式图,据图所作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能将a处切断

B.DNA连接酶能将a处连接

C.解旋酶能切断b处

D.连接b处的酶为RNA聚合酶

a处为磷酸二酯键,限制性内切酶能将其切断,DNA连接酶能催化其形成。b处为氢键,解旋酶能使氢键断裂,使DNA的两条链分开,但DNA碱基对间氢键的形成并不是RNA聚合酶催化的结果。RNA聚合酶催化的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聚合生成核糖核苷酸链的过程。

D

13、关于生物体内基因、DNA与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核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是平行的

B.生物体内的基因都分布在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

C.基因只有在染色体上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D.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序列

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这些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是平行的;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子,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全部碱基序列。

A

14、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R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DNA分子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D

15、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图中表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分析题干,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可形成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16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15N和14N,14个DNA分子只含14N,只含有15N的DNA分子数为0。

D

二、非选择题

16、(2011青岛模拟)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3)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等条件。

(4)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表示出。

(5)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结果C比以往实验结果所呈现的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____。

(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表示14N和15N标记的DNA的离心结果,其作用是与后面的实验结果形成对照。(2)从结果C、D看,新形成的DNA保留了原来DNA的两条链,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经过60min后,DNA复制了3次,共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15N/14N,其余6个DNA分子为14N/14N。(4)结果C中的DNA分子为15N/14N,解旋后形成的单链为一条重链15N和一条轻链14N。(5)“中带”为15N/14N,“中带”略宽,说明新合成的DNA分子之间的分子量有差别,是由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15N引起的。

(1)对照作用

(2)半保留复制 1

(3)酶、能量

(4)图略(图中应显示两条带分别处于轻链和重链位置)

(5)15N

17、(2011烟台模拟)据下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

(2)图中的1、2、3、4、5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M)中的A:T:C:G为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以A链的M为模板,复制出的B链碱基比例应该是________。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DNA的半保留复制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是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C与G配对,所以DNA分子中A=T,G=C。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DNA的两条母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形成的DNA子链必定与DNA中的一条母链完全相同,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

(1)DNA复制 细胞核

(2)A T C C T

(3)不能 在单链中不一定A=T、G=C

(4)T:A:G:C=2:1:1:3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导学案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导学案复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课堂导学案
群落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意义?
1、群落结构类型:群落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也就是说在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的生物;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的生物。
2、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3、形成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群落结构形成的理解。森林中上层为乔木层,是喜阳植物,中层为灌木层,能利用乔木树冠下的弱光,下层为草本层,能利用更微弱的光,草本层下还有更耐阴的苔藓层。动物之所以分层,主要是由于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
[答案]D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也是学生对群落结构形成和应用的理解。解题时关键是要对群落结构实质的理解,群落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而C选项种植的玉米是一个种群,玉米之间不存在群落分层现象。
[答案]C
如何区分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物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内斗争与竞争不同,竞争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羊与鹿争草吃而发生的斗争就是竞争,而羊与羊因争草吃而发生的斗争就是种内斗争。
2、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图表
关系
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互利
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
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
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
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生物种间关系类型的理解。解题时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几种生物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藻类和真菌之间是互利共生,是同步性变化;大小两种草履虫是竞争关系,一种胜利,一种面临灭绝;狐与兔是捕食关系,呈不同步性变化;细菌与噬菌体之间是寄生关系,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答案]C
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下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解析]本题解题时关键要弄清楚枯草杆菌、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小草履虫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它们也都以枯草杆菌为食物,与枯草杆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3)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后,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之间形成竞争关系,由于大草履虫生存时需占据大量的生活资源,而不利于其生存,故其数量逐渐减少(4)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物,而且大草履虫呈增多趋势,故使枯草杆菌减少。

教师总结
1.本讲重点是要弄清群落和群落结构的含义,群落是一定空间内的所有不同种群的集合体,而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内的某一种生物的集合体;群落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群落内部的生物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资源、空间、食物、天敌等而形成种内互助或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由于资源、空间、食物、天敌等而形成的关系。
二、学生总结
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实验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取样,取样后,可采用简易采集法采集动物:
2、观察和分类:将采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发现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管来采集。
3、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4、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注意: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009辽宁、宁夏卷)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KJ。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KJ。
[答案](1)较强微小
(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捕食5n

1.本实验的流程是: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在实验中,观察和分类很重要,如果分类错误,则调查的结果就不准确。
2.实验注意事项;①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②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③同样营养土壤应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④识别要准确。
(2010南通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些注意事项。土壤小动物由于个体小,无法进行标志,只能目测估计或计名计数。
[答案]B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激素导学案复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激素导学案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导学案

一.内激素和外激素调节的比较
1.内激素的调节
(1)特点:体内调控
(2)实例:斑蝶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内激素的协同调控
在幼虫期,脑激素传递到咽侧体和前胸腺等腺体;咽侧体受脑激素刺激后,分泌保幼激素,使虫体保持幼虫状态;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调控着昆虫生长发育过程。
2.外激素的调节
(1)特点:体外调控
(2)应用:如性外激素。
性外激素可以用于“害虫的预报工作”;作为防治害虫的新武器;直接用于防治害虫等。
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激素应用的有利实例
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2.激素应用的不利实例
某些人给猪饲喂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瘦肉含量;
有些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兴奋剂的一种),来促进肌肉的生长
某些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昆虫变态是指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变态是与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有关的,两者共同作用进,保持幼虫状态并蜕皮成下一龄幼虫;而当保幼激素分泌量减少后就化蛹。家蚕发育到四龄末就吐丝结茧和化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超龄期的幼虫体大,所结的茧大,产丝也多。下图表示家蚕从4龄到羽化阶段①~⑤时期体内二种激素量的变化。昆虫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具有激素A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C和能抑制激素A生物合成的物质D,并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蚕丝产量需要让蚕儿结出更大的茧,应在图中①~⑤发育时期的_____时期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种幼虫发育出的成虫,其子代能否结大茧?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和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的菜青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昆虫学家利用激素的作用原理成功防治菜青虫。试说明其方法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坐标曲线上可以看出,家蚕在幼虫阶段,激素A和激素B共同起作用但激素A占主导地位,在羽化过程中,激素A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激素B逐渐增多,可以确定激素A为保幼激素,激素B为蜕皮激素。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⑤时期中①~④属于幼虫阶段,要提高蚕丝产量需要在幼虫期进行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从图中看出,①阶段幼虫自身保幼激素开始上升,②阶段含量相对较高,③阶段含量下降,④阶段含量消失,故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施加应在③或④阶段进行。
(3)利用激素杀害害虫有很大的优越性,如何杀灭菜青虫,首先应明确菜青虫处于幼虫阶段,然后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人工合成物质D来杀灭。
答案:(1)保幼激素蜕皮激素(2)③或④给予保幼激素的类似物幼虫不化蛹,继续长大不能激素的作用只限于当代,不会改变遗传物质,其作用所产生的物质D,从而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马上化蛹,不能正常生活而死亡


下列关于昆虫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通过神经和激素调节的
B.外激素在同种昆虫的个体之间起着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
C.昆虫的内激素只有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D.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降低某种害虫的出生率
解析:昆虫的内激素包括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三种。在田间施放适量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打乱雌雄昆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其出生率。
答案:C。


1.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进行人工调控,如利用保幼激素拮抗物处理3龄蚕,可使之提前吐丝化蛹;而用保幼激素来处理可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
2.昆虫激素的调节还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3.人体激素都在体内发挥作用,而昆虫激素有内外激素之分,其中外激素分泌到体外发挥作用,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
4.对激素利与弊的评价,应全面看待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影响,不仅要看短期效应,更要看长期的影响。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反射导学案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反射导学案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二)、课堂讲义
课堂导学案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问题设计:
(1)神经元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成。神经元的树突非常丰富,它能充分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而轴突很长为兴奋的传导奠定基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非常多,能把兴奋传至其他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有高尔基体、线粒体为分泌神经递质,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准备。
(2)辨析反射与反射弧两者的关系。
提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实现的结构基础和必要条件。

2.知识归纳:
(1)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感受器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器
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2)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根据神经节判断:传导通路上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脊髓灰质内与突触前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入神经;与突触后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出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脊髓灰质中前角为膨大部分,后角为狭窄部分,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根据生理实验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
(2010江苏卷改编)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只要能产相应的兴奋,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项正确。Ⅱ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
D
(2008年海南)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反射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反射的基本途径及反射弧的组成。解析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寒冷感觉的产生位于大脑皮层。骨骼肌的收缩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的。答案:C。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
提示: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信号。
2.知识归纳: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类别兴奋部位末兴奋部位局部电流传导方向
膜外负电位正电位末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正电位负电位兴奋部位→末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中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可沿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这称为传导的双向性。由于传导的双向性,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传导(递质传导)
(1)突触: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通过突触形成了一种间接的联系。突触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可归纳为:
神经元轴突的神经冲动→神经末稍的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兴奋→兴奋传至下一个神经元
(3)突触传导的特征
a.单向传递
b.传递的信号既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①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原因是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发生作用需要的时间较长,这段时间叫做突触延搁。
(2010南宁市模拟)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

该实验表明: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
解析:(1)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机理,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到b点,b点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此时兴奋未传到a点,a点膜上仍为外正内负,这时a、b两点存在电位差,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a到b。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出b点,b点膜外又恢复了正电位,兴奋在a、b之间传播时,,a、b两者之间的电位差为零,指针归零,如图B。当兴奋传至a点时,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b点为正电位,b、a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方向为b到a,指针向左偏转,如图C,当兴奋传出a点时,a点又恢复了外正内负,a、b两点电位差为零。指点针又归零。(2)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应为如C图的情况。(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胞间为单向传递,刺激骨骼肌,不会在传出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4)神经元由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兴奋或抑制。
答案:(1)A→B→C(→B)C局部电流(或电信号)(2)偏转不偏转(3)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09年江苏高考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过程: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答案:D。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问题设计:
1.人体的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上,掌管人体神经的高级活动。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掌管人体的低级生命活动,很多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控制。
2.知识归纳:
(1)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自主地控制一些反射行为,如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
(2)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3)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能够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听、说、读、写。与这些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言语区分为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语言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见下图)。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见下表)
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看不懂失读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
(5)动物不具有言语区,没有语言功能,只能对具体的声音、颜色、形状、气味等做出反射。
(2009年海南卷改编)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脑上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只要有一个神经中枢被破坏,各种反射活动就停止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脑干上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不同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是不同的,一个神经中枢被破坏,只会使相应的反射活动丧失,而其他反射活动不会有影响。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不是大脑皮层。
答案:D
(08年广东高考生物卷1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人脑和脊髓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解析过程: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运动、语言等高级中枢。下丘脑是糖平衡、水盐平衡中枢,运动过程中,渗透压变化需要下丘脑进行调节。脊髓是非条件反射的基础结构,大脑皮层通过控制脊髓完成高级反射,如躯体的肌肉收缩等。
答案:D。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主导观点:蛋白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对DNA的认识:
(1)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化学组成: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三部分
种类:4种,由碱基决定
(2)生物大分子: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S型菌R型菌
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
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毒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1)设计思路:设法把S型细菌的DNA与其他各组成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过程及结果:
(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多糖及DNA的水解物都不是。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2、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细胞内寄生,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3)结构成分:蛋白质构成其头、尾两部分的外壳,DNA被包在头部的外壳内。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3、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5S的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2P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5S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2P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2P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
①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无35S。
②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有32P。
(4)结果分析: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②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来遗传的。
(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四、RNA也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
1、材料:烟草花叶病毒。
2、实验过程及结果:
3、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4、人类的探索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研究人
1928英格里菲思
1944美艾弗里
过程结果无毒R型活菌→→小鼠→→不死亡
有毒S型活菌→→小鼠→→死亡
有毒S型活菌→→有毒S型死菌→→小鼠→→不死亡
无毒R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
↓↓↓↓↓↓
多糖脂质蛋白质RNADNADNA水解物
↓↓↓↓↓↓

↓↓↓↓↓↓
所得活菌:RRRRS+RR
分析a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
b组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c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
d组结果证明:有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说明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d组实验中,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主要通过d组证明)S型细菌体内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相同点1、巧妙选用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2、实验目的都是探究遗传物质的成分
3、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延伸
4、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011北京模拟)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C.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本实验中真正的实验组是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有R型菌和S型菌共同生长,为证明DNA的作用,设置了对照实验,以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
B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巧妙构思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
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过程、结果①标记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④噬茵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有35S,35S分布在宿主细胞外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外几乎没有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实验分析过程3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的内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没有完成侵染细菌的过程
B.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的酶是由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不含有放射性
D.在细菌体内产生的mRNA不含有放射性
由于含有放射性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复制,所以沉淀物中应该有放射性,但只有少部分,因为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特点。新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是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的,没有放射性,同理新产生的mRNA也不具有放射性。如果侵染的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完成侵染细菌的过程,就会存在于上清液中。
B
三、肺炎双球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比较
相同点1、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
2、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3、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点方法不同艾弗里实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侵染时自然分离

1、(201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R蛋白质R型
②R荚膜多糖R型
③RDNAR型、S型
④RDNA(经DNA酶处理)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项,①组:R+S型菌的蛋白质,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项,②组:R+S型菌的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无法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项,③组:R+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④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D项此实验只涉及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两种生物,没有涉及RNA病毒,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2、(2011江苏高考)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项,应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B项,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C项,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说明沉淀物中有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C
3、(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遣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考查蛋白质的多样性等特点。蛋白质不具备热稳定性,也不能复制,故选C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遗传物质的理由。
C
4、(2010广东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基因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复制和表达;基因的复制是以DNA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5、(20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实验结果
编号实验过程病斑
类型病斑中分离出
的病毒类型
①a型TMV斗感染植物a型a型
②b型TMV呻感染植物b型b型
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
④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