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古人计数第2课时导学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古人计数第2课时导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古人计数第2课时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一(1)班课题古人计数(第2课时练习课)

主备教师宋娇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练习及活动中,进一步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巩固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法运用讲述、练习、讨论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认识11—20各数,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师: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掌握的如何?学生思考并数出11-20各数,说出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初步探究)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7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书本7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再点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写成这个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再点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珠子。

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概念,通过用多种形式来表示数,及画珠子来丰富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合作学习)3、完成书本76页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完成书本76页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演板。

5、完成书本76页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若部分学生不懂,教师可做出解释,再集体订正。

6、完成书本76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找学生演板。

学生认真观察尺子上的数,独立完成,再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并抽同学到黑板演板,再集体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再找学生演板,集体交流,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在尺子上填数,感受数的顺序。

进一步巩固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巩固对数位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中蕴藏的规律。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7、完成书本76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8、说一说(书本76页第8题)

先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再小组合作,同桌相互说一说

9、书本76页第9题

学生与老师一起读一读,讲一讲。学生练习数数,写数。

学生与老师说一说,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读一读。通过练习,渗透20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1个1个数,2个2个数其中的规律。

通过说一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创造的美。

(学习诊断)1,口算

2+10=3+10=8+10=

10+2=10+3=10+8=

2,填空

20里面有()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巩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梳理归纳)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的相关内容1,口算

2+10=3+10=8+10=

10+2=10+3=10+8=

2,填空

20里面有()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

扩展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时导学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时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五年级(2)、(3)班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时

主备教师曾祥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感情朗读、立体探究、拓展想象等手段,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4、领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做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主义大无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让五壮士的形象得到提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播放

教法运用电教法,启发引导法,探讨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学生看课文,进入本节课学习环节。导入新课

(初步探究)1.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2.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3.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④A、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B“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联系课文,得出“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学生回答五壮士姓名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让学生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合作学习)

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②读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请说出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导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导学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五年级(2)、(3)班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

主备教师曾祥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过程与方法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运用电教法朗读法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感悟体会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

(初步探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2.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初读读课文,感受作者为何在前面对圆明园的辉煌做了那么详细的描写?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合作学习)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

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

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

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划分段落,男女生分别朗读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培养学生自主准确划分段落的能力。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学生朗读第1,2,3自然段,并再次详细体会感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指导朗读,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学习诊断)

1.仿照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2.代表我们祖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文章中还列举了哪些?学生照例子造句,交流自己在网络上或者课外书上找到的代表我们民族建筑特色的宏伟建筑。培养基础知识句式的学习,及课外拓展延伸的交流

(梳理归纳)

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学生整理笔记,再次重读课文,重温那段“辉煌”和“耻辱”。感受圆明园的宏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背诵1.2.3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荷叶圆圆 第2课时


荷叶圆圆

第2课时

荷叶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借助重点词语背诵;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小朋友们,昨天我们认识的词语宝宝累了一直在休息,现在我们能大声地喊着它们的名字叫它们起床么?齐说,指名说(课件出示:荷叶

水珠

摇篮

亮晶晶

停机坪

透明

翅膀

蹲下

笑嘻嘻)

2、看来小朋友们对词语宝宝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这些生字宝宝单独出来的时候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课件出示:

嘻)开小火车读,(形式多变,激发兴趣,调动注意力)

二、欣赏过渡。

1、(全班表扬)小朋友们都读得很棒,王老师啊奖励大家几幅漂亮的画。出示荷叶的图片。请你静静地看,细细地观察,用心欣赏。

2、欣赏了这些荷叶,你想说什么?(指名2-3名学生自由说)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圆、绿的感觉。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荷叶,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谁?

2、教师范读课文。你听到了谁?随机在黑板上贴上词语。个别词语正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是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请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找小动物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把它圈一圈。

出示相应的词卡(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四、探究学习,感受荷叶之绿。那么你又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找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以下部分随机)

1、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一〉小水珠

(1)指名说出喜欢这一小节的理由。

(2)如果你变成了一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有什么感觉呢?(舒服,凉爽等)

(3)瞧!这小水珠特别调皮,它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呢?对了,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出示课件)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能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4)小水珠的样子可真逗,你们愿意读给大家听吗?先自己试一试。

(5)指名读,评价读。

(6)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变成小水珠,你们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二〉小蜻蜓

(1)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先读给大家听一听。(第三自然段)

(2)你能说说,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呢?

(3)你平时见过小蜻蜓的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

(4)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5)同桌读,评价。

(6)小组比赛读――同桌表演读,学做蜻蜓的样子。

(7)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勇敢站起来表演读。

三小青蛙

(1)这会儿,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它可有些不服气啊!瞧,它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

(2)谁喜欢小青蛙这一节,给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3)你觉得小青蛙可爱吗?为什么?

(4)看来这只青蛙还真想和同学们比高低呢!你们能不能学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那可爱的样子?

(5)老师可真喜欢小青蛙的歌声,小青蛙和荷叶一定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小伙伴.

(6)四人小组合作读――比赛读――男女比读.

四小鱼儿

(1)刚才,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老师最喜欢的小伙伴就是小鱼儿啦,我觉得它特别聪明,把荷叶当作了凉伞,我来读这一段,同学们边看课件,边听,想一想,它为什么要把荷叶当作凉伞.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个什么词?

(3)谁来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4)指名读,自由说.

(5)师读旁白,学生演读.

(6)师生共同表演读.

五、自由读文,感受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请大家美美的读课文,体会一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2、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试着背一背.六、拓展延伸,感受夏天景色之美.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你还能给荷叶介绍新的小伙伴认识吗?看看还有那些小动物还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棒.

荷叶是小蚂蚁的()。

七、指导书写。朵机

出示生字。看了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有几,但是朵让学生观察朵字上面不是几没有钩。机的右边就是几字。

《秋天》第2课时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第2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秋天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下面是《秋天》第2课时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Unit6Colours(第1课时)导学案


Unit6Colours(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Unit6Colours(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orange,green,red,yellow
2.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Whatcolouris…?It’sorange/green/red/yellow.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Step1.Greeting
Freetalk:
T:Goodmorning/afternoon,class.
S:Goodmorning/afternoon,Miss….
T:AreyouWangBing?
S:No,I’mnot.I’m…..
T:What’syourname?/MayIknowyourname?
S:Iam…
T:Areyou…?
S:No,I’m***…Iam…

Step2.Lookandsay
1.Whatwilltheysay?
A:Lookat
B:(trytogivepraise)
2.Canyourememberwhatdotheysay?(让学生回忆unit5内容)?
Step3.Storytime
1.Learnsomenewwords:

出示图片,让学生回忆,引出句型WhatcolourismyT-shirt?
It’sred.
学习单词yellow,orange,green
2.Lookandguess
(通过让学生猜测老师将出示那种颜色的卡片,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巩固redyellowgreenorange)

3.Sayachant

4.Look,readandlearn
Watchthecartoon
ReadaftertheTape.
Readaftertheteache
Readbythemselves.
Actoutthedialogue.Practiceinpairs.
Step5Homework.
1.Listenandreadafterthetape.Recitethedialogue.
2.Preparecolourcards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颜色卡片、单词卡片。
Step1.Greeting
Freetalk:
T:Goodmorning/afternoon,class.
S:Goodmorning/afternoon,Miss….
T:AreyouWangBing?
S:No,I’mnot.I’m…..
.
T:What’syourname?/MayIknowyourname?
S:Iam…
T:Areyou…?
S:No,I’m***…Iam…
针对已学过的知识展开交流,进一步巩固,加深印象。
Step2.Lookandsay
小组内两人为一组,合作交流
1.A:Lookat
B:

2.Canyourememberwhatdotheysay??
Mum:ismyT-shirt?
Dad:
Mum:

Step3.Storytime
1.Learnsomenewwords:
T:DoyourememberwhyBobby’smumangry?
Ss:……
T:Right.TheT-shirtisnotred.Whatcolourisit?(HelpSstoanswer:It’syellow)
T:Oh,It’syellow.(showayellowcard)
T:Followme.Yellowyellow
Ss:Yellowyellow
开火车读单词
T:OK,look,whatcolourisit?(Showaredcard)
Ss:It’sred.
T:You’resogreat!Whatcolourisit?(Showayellowcard)
Ss:It’syellow.
T:(PointtothestudentWhoiswearinggreentoday!)Whatcolourisit?
Ss:……
T:Ok,readafterme.Greengreen(Showagreencard)
Ss:Greengreen
T:Lookatthisjacket.Whatcolourisit?
Ss:It’sgreen.
Learnorangeinthesameway.
2.Playagame:Let’sguess.
Askandanswerquickly,using:Whatcolourisit?It’s…
T:(Concealfourcardsbehindtheback)Guess,WhatcolourwillIshowyou?
Ss:Red/yellow/orange/green
T:Let’shavealook.answerquickly(showacard)
Ss:It’s…..
3.Sayachant
Whatcolour,whatcolour,
Whatcolourismyshirt?
redred
,
It’sred
4.Look,readandlearn
(1)Talkaboutthepicture.
T:Whoisthegirl?
Ss:YangLing.
T:Yes,she’sYangLing.Whatisshewearing?(ExplaininChinese)
Ss:AT-shirtandaskirt
(2).Watchthecartoon.
T:Look!YangLingisperformingmagic.Look,whatclourisherskirt?Let’swatchthecartoonandfindtheanswer.
T:(ShowPicture1)Whatclourisherskirt?
S:It’sorange.
T:(ShowPicture2)Whatclourisherskirtnow?
S:It’sgreen.
T:(ShowPicture3)Whatclourisherskirtnow?
S:It’sredandyellow.
(3)Watchagainandlearntosay.
Openthebooks.ReadaftertheTape.
Readaftertheteache
Readbythemselves.
Actoutthedialogue.Practiceinpairs.
Step5Homework.
1.Listenandreadafterthetape.Recitethedialogue.
2.Preparecolourcards

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五年级(2)(3)班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

主备教师曾祥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诵读,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感悟重点的语句,再到研读课文,感悟英雄气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雄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通过创设情景感受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运用电教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指导分组朗读,启发,引导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学生看多媒体,打开课本,浏览课文。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初步探究)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新词。

3.自学检测:

认读生字与写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纷纷滚落1.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学生读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①指名读,接龙读。

②边读边谈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③齐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结合课文体会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合作学习)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学生在阅读后交流总结: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总结课文段意的能力。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1.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2.词语释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抄写词语释义。通过词语释义再次深入感悟文章。

通过再次反复朗读,感悟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五壮士英雄精神的敬佩之情。

(学习诊断)

谁能说出还有哪些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龙骧虎步

奋不顾身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赴汤蹈火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仰不愧天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感悟到的情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读出描写英雄气概的句子。

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梳理归纳)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狼牙山上的五位壮士,初步感受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下节课,我们继续细细品味五位壮士的崇高品质。

学生记笔记,老师巡堂,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梳理整理本堂课的内容。对五位壮士的事迹留下深刻印象。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教学反思

1-5的认识(第1课时)导学案


科目

数学

执教

黄xx

班别

一(1)班

课题

1~5的认识(第1课时)

时间

40分钟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分析、评议、建议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学生:5。

教师:没错!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的呀?

学生:5个南瓜/5个玉米。

教师:大家表现地真棒。南瓜、玉米

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读一下。

学生:1、2、3、4、5。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呀?

学生:1颗。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

学生:2颗。

教师:可以用几表示?

学生:2。

教师:看上面这道题,请一个同学回答。

学生1:再摆1颗珠子是3颗,可以用3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

学生2:是4颗,可以用4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全班一起回答。

学生:再摆1颗珠子是5颗,可以用5表示。

教师;大家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来学习怎么写这些数。大家看一下,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大家拿出方格本,跟着老师一起写。

2像一只小鸭子,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3像小耳朵,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5比较难写。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三、练习

教师:现在大家在方格本上写1~5,1个数字写一行。

教师:写好了没有?

学生:写好了。

教师: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师:好,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5基数含义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1~5基数含义的认识。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夏夜多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学习这篇课文,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朗读,在读中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难点:在体验夏夜美景的同时,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二、范读课文,复习字词。

三、感悟文意,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小伙伴之间的事情,在文中用“====”划出来。

2、理解第一部分。

(1)看图读文。

睡莲听到小蚂蚁的哭声睁开眼睛,她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带上动作读这句话。

(2)指名读对话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同学练读他们的对话。师生合作练读对话。

3、理解第二部分。

(1)这时有谁来帮助小蚂蚁回到家?

(2)自由读课文第八至第十六自然段。

(3)分角色读

(4)同桌互说。(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帮且小蚂蚁回家的?)

(5)分角色表演他们是怎么回家的。

(6)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小蚂蚁回到家会说什么?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

4、合作探究:你觉得夏夜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四、拓展练习。(课后读读说说)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睡莲(图)帮助

蜻蜓(图)送小蚂蚁==>回家

萤火虫(图)照亮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演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感悟睡莲、蜻蜓、萤火虫美好的心灵,来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学时,我引领学生入请入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童话中一员,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但语文课程还具有工具性,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这一点落实不到位。教学时应该进行适当的语文知识渗透。具体表现在:课文第13自然段: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中指的是谁?作者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也是打比方。是把萤火虫当作人来写。这些语文知识,引号的作用、语文中的修辞方法,在教学中都应该渗透进去。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2课时)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2课时)”,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设疑自探。
(一)操作交流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
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
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二、解疑合探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
(1)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2)继续板书:“”,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
2.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
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
(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三、质疑再探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四、运用拓展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难忘的一课》第2课时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难忘的一课》第2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字词简单,感情色彩很浓郁,学生抓住爱国情感的主线并不困难,但是如何通过“我爱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具体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下面是《难忘的一课》第2课时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能力目标: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3、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三、讨论交流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起一遍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还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乘法”的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18页的第5、8题,教科书的第12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乘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15×39=585150×39=15×390=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总复习9.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人教版第18课《借生日》教案(2课时)


【教材分析】

《借生日》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止、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

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生日歌》,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板书:生日)

2.你们知道自己是哪天过生日吗?都是怎么过的?

3.师:过生日是每个人最快乐、最幸福、最难忘的一天。可是有人却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别人。(板书:借)平时,我们只听说过借东西,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借生日》。

4.板书课题,齐读。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为什么要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通过识记“饭、放”认识新偏旁“饣”、“方”。

4.检查读课文情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5.解决问题:(1)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2)为什么要借生日?

三、细读课文,感悟亲情

1.感悟第一自然段。

(1)自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小云醒来发现枕头边有一只可爱的布熊,她的心情怎么样?

(2)指导读出这种心情。

2.感悟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只布熊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读第二段(小云和妈妈的对话)

(2)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①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真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了吗?)

②全班交流。

a.布熊是怎么来到小云的枕头边的?

b.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从来”是什么意思?

c.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妈妈爱小云。)

d.总结:妈妈心里只想到小云,而从不想自己,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母爱啊!

③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3.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过渡:小云收到礼物后会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小声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是怎么做的?(小云把布熊放在了妈妈的包里。)

(3)妈妈发现布熊在自己的包里,正要拿出来,小云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总是”是什么意思?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4)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小云爱妈妈。)

(5)交流: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

(6)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7)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也无时无刻地爱着我们,关心着我们,你体会到了吗?你从哪些小事中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了?

四、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体会妈妈对小云的关爱和小云对妈妈的爱。读后说说:你觉得小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总结: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像小云一样,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3.议一议。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也常常忘了自己的生日,没有给自己过生日,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引导学生惦记妈妈的生日,送一句温馨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并背诵。

2.扩展活动。

做生日卡: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爷爷奶奶的生日吗?要记住家长的生日也不容易,老师建议大家做一张生日卡,写上全家人的生日,这样我们就不会忘记他们的生日,就可以他们生日到来时,送上暖暖的祝福了。(出示记录有多个生日的“生日卡”,建议学生做得更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今、正、雨、两。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今:指导写好“人字头”,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以及点和横折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

雨:最后四“点”,左右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人”的“捺”均变为“点”。注意区别“雨”和“两”。

4.念笔画、笔顺。

⒌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放(左右方、攵)布(独体巾)熊(上下灬)

快(左右忄)怎(上下心)饭(左右饣)

班(左中右王)拿(上中下手、人)正(独体一、止)

礼(左右礻)物(左右牜)今(上下人)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小云爱妈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复习

1、抽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

三、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四、表演升华

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按笔顺写字。

孩呢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松树能看到()的地方,不是自己长得高,而是因为()把它给()的。

4、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用这个词也来说句话。

山下的松树你高多了。

5、读读想想。

得意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红红指着自己脚上的漂亮的红皮鞋得意洋洋地对小伙伴说:“瞧,多好看呀!你们有吗?”

6、语文综合性学习。

阅读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读后与你的好伙伴交流感想。

7、你能正确地读出下列绿色通道里的生字吗?和同桌合作,读一读,记一记。(对的标“√”,错的标“×”)

愧□低□喂□

惭□摸□棵□

《古人计数第2课时导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第一朵杏花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