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

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1-05-26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关于几个和第几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5各数,并会比大小的基础上,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并能通过已知经验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知道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难点:区分几和第几的意义,能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幻灯片,方片4个,圆片1个。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从前,有一个小朋友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他先吃了一个,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呢?为什么?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4个汉堡与第4个汉堡表示的意思不同。

小结: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说明他一共吃了4个汉堡;如果直接吃第4个,实际上他只吃了1个,能饱吗?看来第4个和4个不一样,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几》。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几和第几之间的差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知序数含义。

教师: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描述画面上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如果你个小法官,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准确描述位置时,不光要说第几,还要说清数的方向。

小结:就是像你们说的这样,从前面数,小朋友排在第2位;从后面数,小朋友排在第4位。看来我们在描述小朋友排在第几时,不仅要说清他是第几,更重要的是说清你是从哪往哪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在队中的位置,那么其他人都排在第几位呢?试着说一说。

2.深入探究,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师:看来这两个问题难不倒聪明的你,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穿军装的阿姨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教师:前面有3人,这里的3人与刚才我们说过的第3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运用课件让学生明确3人指的是3个人,而第3位指的是1个人。

小结:看来这个3指的是3个人,而另一个3指的是1个人,虽然都是3,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相同。

3.巩固方法,灵活应用几个和第几。

教师:小动物正在排队准备比赛了,可是小兔子找不到自己应该站在哪儿。小裁判员只告诉小兔子它在队中是第3位,它应该站在谁和谁之间呢?你能帮帮它吗?

借助环节一、二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理解小兔子的位置可能是从左往右数的第3位,也可能是从右向左数的第3位。马虎的裁判员没说清数的顺序,所以小兔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教师:如果你当裁判员你应该怎么告诉小兔子?

小结:看来从哪往哪数,按什么顺序数真是很重要。我们以后做事可不能像小裁判员这样不严谨。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你们帮助小兔子找到了在队中的位置,那么你能说一说自己在你所在的这一组的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23页第1题。

(1)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

(2)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3)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只小鸟。

3.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有4个方片,1个圆片,现在要把圆片摆在第2个,可以怎样摆?你能想出几种摆法。(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巩固“数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不同”这一知识点,也让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想全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几》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为了让别人理解得更清楚、准确,我们在描述第几时,还要说清楚你是从哪往哪数的,并且同样的一个数,它既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你们看,数学多有意思呀!

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2?谈话。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HT〗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肯定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1)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同桌互练。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评: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讲述: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讨论: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也就是说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是说几室。

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4?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的动画情境的再感悟,最后是动手操作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优质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几》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

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导入新课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喜羊羊排在什么位置?

2、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3、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

(3)小明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3、小组代表汇报

4、思想教育:看到小明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5、动画展示: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明排第几?他后面的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介绍自己。

2、“做一做”第1题(左图)。

3、“做一做”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反思: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学生能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第3课时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瞧,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出示排队买票图。)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教学挂图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戴红领巾的男孩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

(4)长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5)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丽买好票来找小明。

(1)问:小明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家住几楼呢?

3、“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想想做做”第3题。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3、“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几和第几

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排在第1的是谁?

长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教学反思: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设计


《第几》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讨论: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挑选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比赛。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1.小朋友们今天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律动开列车游戏)

2.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和写数》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和写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和写数》教案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独立书写1-5各数。

5.小组内交流、检查。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3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3、《口耳目》教学设计”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理解和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3、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文明习惯。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理解和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 景引入,感受新知

1、 一天小兔欢欢、小熊猫乐乐和小朋友一起来到了路边,红灯亮了,小朋友们看停了几辆车?

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

还可 以怎么数?(从右往左数)

都有些什么车?(轿车、卡车、摩托车、救护车和公共汽车)

2、无论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注意左右不要搞反,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 起做做动作,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

3、 小兔欢欢要考考小朋友,从左往右数,第二辆是什么车?(卡车)

小熊猫乐乐也提问了,从右往左数, 第二辆是什么车?(救护车)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个的时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几个和第几个。

(出示主题:几个和第几个)

4、 刚才小兔和小熊猫的问题你发现什么不同了吗?你想提醒大家在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数的方向)

5、 从左往右数,救护车是第几辆?你是怎么想的?(第4辆)

从右往左数,轿车是第几辆?你是怎么想的?(第5辆)

6、 小结

二、继续情景,探究新知

1、小朋 友们走着走着都觉得热了 ,看,老师带着他们去买冰激凌了。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人在排队?(集体数) 板书:7个

3、仔细观察这里有你们认识的小伙伴吗?他们都排在第几个呢?

4、汇报

板书:第一、第二、第四

5、 学会书写

当表示第几的时候,我们用中国数词一、二、三、四......现在请小朋友也试着写一写第几。

6、 继续情景

(1) 小朋友们看发生 了什么?

(小巧买了冰激凌,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也来了,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2) 小胖排在第几个?(第三个) 出示:第三

(3)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对呀,我们不可以插队,要做遵守秩序的小公民。

(4)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几个?(还是7个)谁排在了第一个了?(小丁丁)

(5) 还有几个小朋友分别排在第几个?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来写一写。(学生书上写,完成后汇报)

(6) 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丁丁买 完冰激淋走了,小 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7) 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6个)

(8) 小胖又排在第几个?请你继续填一填。(完成后核对)

7、 几个和第几个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几个表示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按一定的顺序排的。

三、联系生活

1、靠近门口的为第一组,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组,并让小朋友知晓左右两列

2、看班内第二组的座位,数一数右边的一列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某某小朋友坐在第几个可以怎么数?

(1) 从前 往后数,他坐在第几个?

(2)从后往前数,他坐在第几个?

(3)小朋友说说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四、动手操作

1、 老师示范数将5个红色小圆片排成一排,请学生从左往右把 第2个翻成蓝色。

2、数 出6个红色小圆片,排成一排,从右边起,把第4个翻成蓝色。

3、6个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把后面三个翻成蓝色。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期末复习要点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热点推荐:【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一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

我们精心为各位同学们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案分析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案分析

1天地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天wbr地wbr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天wbr地wbr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案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案分析

小蜗牛

时安排2

时。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

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

我们就来学习

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

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

横短,

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

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

起到

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

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

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huí f yá

住 在孩 子完 全变 回发 芽

hojiwniú wán bpá y pá

好 久蜗 牛玩 吧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

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

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

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

次自由地大声朗读

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

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

文,

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

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

想,这篇

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

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

点,最后

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学生动笔写

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

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

次对话在

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

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

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用加

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学生动笔写

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

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

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

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

3自然段

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

二幅图,说

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

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

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

我们继续学习。

、复习巩固,导入

1.认读生字

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

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

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

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

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

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

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

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

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

词,用“已经”说

句话。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

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

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

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

说你知道了什么。

从最后

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

人旁白、

人小蜗牛、

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

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

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

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

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

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

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分析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文,会背诵

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识字和朗读

难点是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乌鸦遇到问题肯动脑筋,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的精神。

教学过程:

)、看图激趣,揭示

题。

师:(

件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呀?(乌鸦)快把漂亮的小手举起来和老师

齐写(师板书“乌鸦”生书空)。

师: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乌鸦的故事?

1.(我知道有

个成语叫“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乌鸦是传统公认的孝顺自己父母的鸟。

小乌鸦看着衰老的母亲,哽咽着说:“妈妈,我很好。您现在年纪大了,该享享清福了。以后,我来养活您,

定让您吃得饱饱的!”从此以后,小乌鸦天天都去捉虫给妈妈吃,人们都夸小乌鸦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师;所以说乌鸦是

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所以后人用“乌鸟之情”比喻奉养父母长辈的孝心。

2:我还知道“乌合之众”,这个成语是指像

群乌鸦聚在

起的

帮人.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群.

师;这个词是贬义词,我们应该成为遵守纪律的集体。

3、我知道“.鸦雀无声”,就是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是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做声。

师:大家听,现在大家就是这样

4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讲的是:

天,乌鸦叼来

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狐狸只好赔着笑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

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师:乌鸦在干什么?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乌鸦喝水》板书喝水,齐读

题,喝是要求“会认”字,跟老师读

遍,它是什么偏旁(口)为什么是口字旁?

生:因为喝水时想要用口,所以是口字旁。

(二)、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1、师:下面老师就和你们

起走进这个故事!听老师读

注意听清要每个字的读音,特别要注意在你预习时圈画生字词的读音。边听边思考

文主要讲了

个什么故事?

谢谢,你想不想和老师读得

样好?

2、师:那就开始自由读

文吧!然后多读读不认识的字在

文中圈出的生字。3、评价学生的读书

3、指名分段读

文,想

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N1:喝不着水n2想办法n3喝着水

(1)、谁敢读

自然段,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在心里默默跟着读。请你找出哪些是生字?(渴、瓶),

(2)谁来领着读

读;

生:(读文,找出“口渴”、“到处”瓶子师板书)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两遍

师:(“口渴”)口和渴都读三声,跟老师读你能告诉大家口渴时什么感觉吗?

生:口渴时嘴里很干,想喝水。

师:所以渴是三点水旁。

师:(到处)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到处”指什么?

生:到处指乌鸦口渴了,找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生:到处指乌鸦这儿找找,那找找。处处‘各处

(2)、师:出示瓶子师:谁能告诉大家书中乌喝水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生:

点击

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指导朗读:你看他说的多完整啊!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嘴够不着水,嘴会卡在瓶口出不去、喝不着水)

那这时他的心情会怎样的?谁又能读出来?小组比赛读,大家来评价。模仿优秀组齐读

(3)、师:乌鸦多想喝到水呀!他发现了什么?我们来看

二自然段,

谁又找出了生字(石、办法)(生读文指出“旁边”、“办法”师出示词卡并板书)小老师领读词语

师:指生读“旁边”看图,谁的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呀?

生: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师:向大家介绍

下,你的旁边是谁呀!(生介绍)看来“旁边”是指离我们比较近的。

乌鸦从他的旁边就找到了材料,说明了乌鸦有什么特点?

(多种方式认读“办法”)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指导写字。

(4)、师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它喝到水了吗?谁敢读

3段。找出生字(渐)

渐渐,点击

件出示重点句: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5)指导朗读:同桌练读,对比他们读的有什么不

样或者师生对读,渐渐读时语速要慢

些!

点地上升

(6)

后读读说说---------渐渐----------

(7)谁来说说乌鸦是怎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

个地放进瓶子里,)从“

个地”你体会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很有耐心!

(8)欣赏视频乌鸦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把小石子

个地放进瓶子里,水面渐渐升高了

(8)请您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是

只什么样的乌鸦?

(9)说说你学了这

你今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7)让我们带着对乌鸦的赞许来齐读

文。带感情美美的朗诵

文。

(三)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想不想把它将给爸爸妈妈听,那好现在我就是大家的妈妈,请大家根据提示不看书给我讲

讲吧!

(四)拓展练习

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小乌鸦该怎么办呢?

板书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七、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4+15+25-28-210-43+4

5+37+13-16-26-6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5+2=7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2+1=88-2–2=4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