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小学探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乍浦初中翁海波王卫中姜敏健

课标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通过例举实例了解中西文明交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通过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清末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的原因。通过例举实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这路的艰辛)
:本课先简单介绍明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西学东渐”的概况,了解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然后,以魏源、容闳、郭嵩焘为例,了解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外交使节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探讨他们提出的各种主张以及他们的命运。

知识与技能目标.1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的历史,认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2以魏源为例,了解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蝗认识,知道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3以容闳为例,了解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分析容闳的教育计划未能完全实现的原因。4以郭嵩焘为例,了解近代外交使臣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通过郭嵩焘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
教学难点:为什么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尤其艰难?

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导入:面对中国的危机,同学们认为“中国该向何处去”?
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坤舆万国全图》,天圆地方,回顾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的历史。了解西方学说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思考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以往的“西学东渐”相比的不同点?
合作探究:
材料1对于英使要求改善贸易关系一事,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21839年12月13日,道光帝下达的中止中英贸易的诏书:“我朝抚绥外人,恩泽极厚。”
思考1、“外夷”指的是哪一个国家,以“外夷”称对方,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清统治者会以“天朝上国”自居?
(设计思路:为近代进步中国人的探索为什么尤其艰辛埋下伏笔)
学生自主学习
了解林则徐及《四洲志》。
学生自主学习
材料1《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还提出,应该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材料2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
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想一想: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资料《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说一说1、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受欢迎?
2、由此可见近步的思想家在当时将会面临怎样的遭遇?
(设计思路:通过此前两个环节的材料的了解,问题的思考,进一步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
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书本P109-110容闳的事迹思考:
1、为什么容闳要促请清政府派谴官费留学生?
2、你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3、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书本P110-111郭嵩焘的事迹思考:
1、为什么他要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
2、为什么他会蒙受骂名?
3、你如何评价当时国内守旧势力的行为?
(设计思路:通过此前两个环节的问的思考,既体会其中的艰难,也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设计思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延伸阅读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四、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世界的人种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世界的人种”,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世界的人种

湖北秦朝龙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

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人种征,培养学生准确辨识各人种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世界人口的分布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而且世界各地的人模样也各不相同。都有哪此不同呢?肤色、头发……。

二、师由此总结出人种概念及分类:

1、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人的第一特征)、眼色、毛发、头型、脸形等。

2、人们依据这些不同把世界上的人划分为哪几大人种?

3、互动学习:根据自己头脑中三大人种的印象和观察P45页三大人种照片,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并填下表:

类别

人种

特征

分布

皮肤

眼睛

头发

鼻梁

嘴唇

身材

黄色人种

黄(棕)色

棕色

黑而直

中等高度

中等

中等

白色人种

白色

浅棕色

灰色

浅蓝色

金黄色

呈波浪状

细高

较高

黑色人种

黑棕色

(黑)棕色

短卷曲

低而宽(扁平)

四肢较长

4、讨论:①是什么原因造成各人种的不同?

新闻记者“人种与地理环境”,皮肤中的色素细胞越多,肤色就越暗。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皮肤中色素的增加,使人免受紫外线伤害。

介于高低纬度之间的人种皮肤呈黄色。

②你能再举出一些各色人种适应环境的外貌特征吗?

总结:各人种的长相区别是由于适应环境的结果,并不能说哪种肤色的人高贵,哪种朊色的人低贱,各种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三、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1、黑色人种一定分布在热带吗?三大人种到底是怎样分布的?

2、观察地图,分组讲座并继续完成上表中“分布栏”。

3、小结:美洲分布有一部分黑色人种,那是主义造成的,贩卖“黑奴”。

四、巩固练习:

将人种与地理分布用直线连接起来:

黄色人种非洲中部

亚洲南部

白色人种大洋洲南部

欧洲

黑色人种北冰洋南岸

五、探究

1、你想对“种族优劣”论者说些什么?

2、各人种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附:板书设计:

白色人种

三大人种特征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世界的人种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联系

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世界的人口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的人口”,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要求

智能训练

思想教育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

2、了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3、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及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

3、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3、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

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4、教材处理

本节世界的人口内容共用两个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人口增长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长主要详细讲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以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来了解,并通过简单练习来讲解;人口的迁移内容比较难,我利用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人口密度的学习主要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及“做一做”让学生了解稠密和稀疏的区别;人口的分布主要详细讲解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说学法指导

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动手画简单的人口增长图,动脑思考课本问题,克服学生“只听不思”的现象,从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想设计、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及其依据

教学

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

时间

分配

导入

播放人口录像,问:录像里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入新课——世界的人口

用录像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3分钟

板书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新闻报道,自己得出世界人口数量是在1999年达到60亿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分钟

板书

一、世界人口数:60亿(1999年)

引入

为什么在人口数量后要注明年份?——说明人口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自然过渡到人口增长

1分钟

讲述

利用跳动的人口钟让学生感受人口每时每刻的变化,从人口钟里可以看到人口在不断增加,然后利用课本“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学生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所用的时间,然后从计算结果让学生总结得出人口增长的特点:从缓慢到加快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

10分钟

板书

1、速度:缓慢加快

练习

利用课本“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的数据,描绘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教师巡堂指导

培养学生用图、绘图能力

5分钟

讲述

通过自己描绘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回顾人口增长的发展过程,并了解20世纪30年代后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3分钟

引入

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决定?——引入人口自然增长率

练习

利用课本例子,让学生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让他们总结公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分钟

板书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醒学生注意用的是千分率——‰)

读图

投影“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了解各大洲人口增长的状况,从中指出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和最慢的大洲,无常住人口的大洲。并从这里总结得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通过读图来获得新知识,符合地理课堂的教学特色

5分钟

板书

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阅读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口增长的未来趋势

加深对人口增长的了解

5分钟

引入

人口数量不但时刻在变化,人口还会不断迁移,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社会现象。——引入人口迁移

讲述

1、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从中了解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情况

2、投影资料,让学生总结科技移民的原因和影响

3、练习课本“想一想”思考劳动力输出的影响

4、投影国际难民迁移图片,让学生从平时的新闻报道中说出难民迁移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板书

三、世界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引入

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应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前后联系,自然过渡

读图

利用课本甲乙两市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人口密度由人口数量和面积之比来决定,单位是:人/km2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3分钟

板书

四、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引入

下面我们就通过世界人口密度图,看一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读图

引导学生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1、找出人口稠密区,并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

2、找出人口稀疏区,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通过读图来获得新知识,符合地理课堂的教学特色

15分钟

小结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分钟

板书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简单明了

练习

对本节书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

及时进行反馈

7分钟

总结

对本节人口内容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5分钟

2、板书设计及依据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数:60亿(1999年)

二、世界人口增长

1、速度:缓慢加快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四、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