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苏联的崛起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

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二、俄国向何处去

1、(1)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为把俄国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重要前提。

3、十月起义: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11月1日胜利。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但是这个体系实际是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瓜分,不可能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也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2、国联≠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四、大危机与新政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下册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北师大版初三物理下册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下册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

一、简单磁现象

①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a.司南就是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司南的长柄(古时称“柢”)为S极,即南极.

b.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

c.公元一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d.公元843年,中国人依靠罗盘(即指南针)指示方向,开辟了温州到日本嘉值岛的海上航线.

二、磁场

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三、电流的磁场

说明:人类很早就留意到了电流的磁效应。例如:①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他的一箱新刀竟然带上了磁性②富兰克林也在实验中发现,在莱顿瓶放电后,附近的缝衣针被磁化了

说明:那么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9世纪,随着对摩擦生热等现象认识的深人,人们逐步相信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相似性之外,电和磁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深刻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寻找这种联系,就成为他们的探索目标。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获得成功。1820年,奥斯特发现: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四、电磁铁及其应用

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那么通电螺线管也应该存在磁场,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在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是,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螺线用安培,右手紧握螺线管。电流方向四指指,N极指向拇指端。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把螺线管紧密地套在一个铁芯上,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

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在匀强磁场中,在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电流所受的安培力F安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F安=BIL通电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成θ角时,F安=BILsinθ

1.当I⊥B时(θ=90°),Fmax=BIL;

2.当I∥B时(θ=0°),Fmin=0;

安培力大小的特点:①不仅与B、I、L有关,还与放置方式θ有关。②L是有效长度,不一定是导线的实际长度。*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L等于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所以任意形状的闭合线圈的有效长度L=0

六、直流电动机

1.汽轮机:隐极式(高速,气隙均匀);

2.时间相量(一相):E,U,I,φ;

空间矢量(整个三相电枢或者主极作用):F,B。

时空矢量图的前提:时间相量和空间矢量变化频率一致。

七、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导体切割磁感线

实验2:条形磁铁相对螺线管运动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即当闭合电路与磁铁间相对运动时。(如磁铁插入线圈,就相当于线圈“切割”磁铁的磁感线)

如果“磁场”和“部分导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即导体不切割磁感线,那么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吗?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度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列宁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革命的最主要特征:。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结果: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时间:1921~1925年;领导人:列宁;: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坚持了原则。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二、1、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斯大林模式内容: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4、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内容:政治上承认波兰独立。军事上规定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海外殖民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巴黎和会上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西方)。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地点:华盛顿。原因:美国为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也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用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体系。

通过和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对中国的规定说明的处理:弱国无外交

第4课: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与罗斯福新政

一、《美国的悲剧》

作者:德莱塞,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它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的腐败。

二、“黑色星期四”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2、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主要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严重的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2)、严重的经济危机,还引发了深刻的政治危机。

3)、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求出路: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时间:1933年。人物:罗斯福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调整农业。调整工业。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4、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启示:

中图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图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图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哪些主要原因?

原因:(1)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影响;(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

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

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领导人:列宁。

(3)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4)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