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读统计图表》

小学统计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读统计图表》。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统计图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

(一)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

(二)认识并能读懂统计图表,完成相应的图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活动,提高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读统计图表,体验统计过程。

四、教学难点:体会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段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播放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平时,你们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学生回答问题)开发区电视台统计了二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结果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经历统计

1、读统计图一:

(1)逐步出示第一幅统计图,认识统计图。

(2)读取信息,进行汇报。

(3)教师小结,深化统计图的意义。

开发区电视台看了这幅统计图,会怎样做呢?(倾听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深化读统计图的意义。)

2、读统计图二:

(1)出示第二幅统计图。

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2)独立读图,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3)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这是谁制的统计图?他看了这幅统计图会怎样做?

3、对比两幅统计图:

找出不同点,体会共同性。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不管横向统计图还是纵向统计图,都非常直观,便于做出相应的分析。

5、读统计表:

(1)出示统计表,独立读表,交流看法。

(2)根据汇报情况,进一步引导,鼓励学生多发现信息。

(3)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6、教师小结,突出本课意义。

统计图与统计表都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统计图表,可以让杂乱的信息变得有序,也便于人们做出相应的预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能帮助我解决吗?

(三)运用知识展开活动

1、小组配合,完成统计图表:

(1)出示题目:了解每组同学每天的睡眠情况,利用统计图表对本组同学睡眠情况进行统计。

(2)出示统计表,明确项目,分析要求。

(3)小组配合完成统计图表,展示统计图表。

(5)进行全班睡眠统计。

鼓励学生想办法,师生共同完成全班睡眠情况统计表。

(6)出示:你知道吗?体会统计意义。

2、独立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1)明确统计内容。

健康的身体除了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还要注意什么?(引出早餐的重要性)你能统计出你们小组同学吃早餐的情况吗?

(2)独立完成统计图表,进行展示。

(3)针对统计结果提出希望,再次体会统计意义。

(四)总结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收获吗?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回答)认识了你们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编推荐

条形统计图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条形统计图”,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2004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于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5%。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也希望数学课中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扇形统计图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我的不懈追求,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也会相依相伴。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最成功的是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具体的说,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设计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情景(介绍我国悠久历史的膳食宝塔等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缩短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2、让学生在丰富且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到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说明问题的优越性;初步认识到用条形统计图和用扇形统计图表达时所需的数据不同等;都为学生下面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点的准备。

3、选取、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点有着丰富的感知。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讨中初步体会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独特点,使他们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有综合性,能跟百分数运用联系起来,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七单元《统计》中的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可是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示和用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楚的表示事物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的表示事物的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了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点也不假,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出来的。依据我们两个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入:因为孩子们已经四年级了,而且对于条形统计图有了很好的了解,所以在引入的时候,我利用我们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的四年级6个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做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来进行分析。然后在班级的总分给出来,是个很大的数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并且让学生来解决一些问题,发现在绘制的时候很麻烦的,问题中你发现他们有什么样的变化情况一题时,有很多孩子不能回答上来。这时告诉孩子们我们很有解决的办法想不想学习,给学生一个思路,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进行探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小组合组中探索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且让学生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一说你见过的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那么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哪一种统计图又会更好一些呢?所以在练习中设计了一题,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统计图来完成,这时学生的选择各不相同,然后我让两种做法的孩子都一一进行了汇报,最后让学生总结看哪一种更好。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但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有优势,这样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四、不足之处

1、 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面向全体,有个别反应快的孩子喊出答案的时候,就一带而过了,使得在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人家问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他不懂就把所有的数字的都加起来写里面。

2、启发性语言运用不到位。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炼,使得学生不太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总之,教育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相信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会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学生快乐学习的数学教师。

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题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时1班级四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预测身高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绘制统计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学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渗透统计思想,增强统计意识,学会一定的画统计图的方法,培养简单分析数据或作出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降低了绘制统计图的要求。在设计例题教学时,课前先画好统计图中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让学生在这幅没有画完的统计图上补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页的例1,带有变式的半成品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横轴必须是等间隔的标时刻。掌握统计图的画法后,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给出的例题自己来确定纵轴的数据,从而来判定所画出的统计图是否合理。整堂课不要求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小组讨论,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负担。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三、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四、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P105-106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绘制纵向复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横向复式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并能对已给出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3、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统计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准确提出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整理已给的信息,能根据信息说明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统计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学生举例)
2、这是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出示例2统计表)仔细观察,说说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请同学回忆一下,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要有统计图名称,图例,区分内容。有横轴…)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有些事物进行成对的比较,和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一样,但一定要标明图例,便于区分不同的内容。
4、除了这种统计图,我们可以用另一种统计图来表示,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横向)绘制单式横向条形统计图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种类)同学们能试着把这张纵向条形统计图改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复式统计表,学生了解信息。
种类
数量/辆
停车场

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货车
甲停车场281264
乙停车场241073
1、请同学们试着根据老师给定的样图,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学生动手制作。
2、展示作品。请你说一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怎样绘制?
3、刚才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老师觉得你们已经掌握了怎样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在制作过程中,你想提醒大家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发现的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5、汇报。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停放的轿车的数量最多,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或者在整个社会中所有车辆中,轿车数量也是最多的。)
小结:我们在观察统计图时候不但要学会分析数据,还应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
6、比较。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
(1)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这个复式统计表,画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呢?
小结: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6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
(1)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2)回答问题: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3)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1)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体重在35千克以上的共有多少人?
(2)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先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再请学生汇报结果。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件出示欣赏各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1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10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00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00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军(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案及练习题


1.9.2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2及练习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会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投影出示课前绘制的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从所绘制的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通过观察统计图,知道了喜爱音乐课的人最多,喜爱美术课的人最少,喜爱音乐课的人数比喜爱体育课的人数多3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想一想,例1中花的颜色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花、黄花、蓝花、粉花)

老师提问: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用彩笔画—画。

收集画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最想知道小朋友们喜爱哪种颜色的人最多?喜爱哪种颜色的人最少?喜爱这四种颜色的各有多少人?)

(2)用数学知识,绘制统计图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我们所要知道的问题:

绘制统计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你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

甲组: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汁。

乙组:我们用画“√”的方法进行统计。

丙组:我们用画“○”的方法进行统汁。

(3)老师投影出示学生涂色的卡片。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收集到的数据。

(4)小组进行交流。

每组选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再次统计收集的数据,演示给小朋友们看。选一名学生念出卡片上描绘的颜色。其他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

(5)反馈。

甲组: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甲组展示:

红色黄色蓝色粉色(“正”字每一画表示一个人)

正正正

正一

乙组:用画“√”的方法进行统计。乙组展示:

红色黄色蓝色粉色(一个“√”表示一个人。)

√√√√

√√√√

√√√√

√√√√

√√√

√√√

√√

√√

丙组:用画“O”的方法进行统计,丙组展示:

红色黄色蓝色粉色(一个“○”表示一个人)

○○○○

○○○○

○○○○

○○○○

○○○

○○○

○○

○○

再让用不同于这几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组进行展示。

(6)比较。

老师提问:在同学们所用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用画“正”字方法进行统计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因为一个“正”

字表示5个,所以数的时候,可以5个5个的数)

(7)投影出示例题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统计图和上一节课的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幅统计图在最下面标明要统计的颜色,在最左边标明数量,这幅统计图更完整了。不用数方格,直接看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颜色的数量。)

(8)出示统计表。

我们还可以用统计表的形式来表示每种颜色的数量。统计表标明了什么?

(统计表标明了所要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

由统计表可以直接知道什么?

(由统计表可以直接知道,喜爱每种颜色的人数)

(9)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

量最少)

(10)回答问题。

①喜欢()色的人最多。

学生回答:从统计图上,看出喜欢“红”色的人最多。

②喜欢蓝色的比喜欢粉色的多()人。

生:从统计图上,我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喜欢蓝色的比喜欢粉色的人多2人。

从统计表上知道了喜欢蓝色的有8人,喜欢粉色的有6人。我用8—6=2(人),计

算出喜欢蓝色的比喜欢粉色的多2人。

③你还知道了什么?

A、喜欢黄色的人最少。

B、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5人。

C、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多1人。

D、喜欢黄色的比喜欢蓝色的少4人。

E、喜欢黄色的比喜欢粉色的少2人。

F、喜欢粉色的比喜欢红色的少3人。

G、喜欢红色和黄色的一共有13人。

H、喜欢红色和蓝色的一共有17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表都能清楚、直观地反映出要统计的数量、种类,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统计图和统计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请小朋友们课下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

五、课后小调查

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参加课外特长学习的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作业设计:

数一数,填一填。

1.长方体的数量最(),()的数量最少。

2.正方体比长方体少()个。

3.()比()多()个。

()比()少()个。

4.四种图形一共有()个。

教学反思: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书102页到10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整理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1)出示复式统计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
项目
人数/人
性别

乒乓球
足球
跑步
游泳货车
男生17188147
女生13461316
(2)学生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学生独立完成。
(4)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5)解决问题: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
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1)出示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
数量/箱月份
品牌一月二月三月
甲12010080
乙90120150
(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
(4)解决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月怎样进货?本题练习里面,学生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的第3题。学生观察图,获得哪些信息?
在这里安排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对男女生学生喜欢玩具的人数进行统计。老师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学生观察某市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完成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在这里设计这道题目,在引导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思维。
三、实践练习。
1、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下面的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活动,并绘制简单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自己小组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练习课教案及练习题


1.9.3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或挂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今天咱们再来进一步学习好吗?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练习十七第2题。(1)看图,明确题意。(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4)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少儿百科全书》《IQ博士》《宠物小精灵》《奥特曼》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喜欢()最多,喜欢()的最少。

(2)喜欢《少儿百科全书》的和喜欢《奥特曼》的一共有()人。

(3)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

(三)提高练习:

统计一下自己文具盒里各种学习用品的数量,然后在格子里涂色。并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教师提前印好统计图)

铅笔橡皮直尺其它

文具铅笔橡皮直尺

数量

1.()最多,()最少。

2.铅笔比橡皮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1)练习十七第3题。

(2)练习十七第4题:每人说出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统计喜欢每一类交通工具的人数,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本课练习,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它们都能清楚、直观地反映出统计的数量、种类、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练习

作业设计:

1.下面是二(3)班同学假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情况(30分)

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根据下面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完成统计表。

(2)画出漂亮的统计图。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下《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儿童身高的变化,近十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解决问题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注重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求同存异

从事统计活动,教师应该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依据这些结论能预测到什么?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来描绘数据等,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读统计图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统计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