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教案

发表时间:2021-08-04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习 5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第一册《荒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体会本课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能正确、流利地美读儿歌。

3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美读儿歌,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儿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2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做动物头饰。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质疑导入

1书写课题,谁能说说荒地是什么意思?

2想知道土地荒着的原因吗?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荒地》这首儿歌吧!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儿歌。

2学生再次读儿歌,从儿歌中勾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生字字音。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生字字音。

4学生自由选择读。

5老师范读。

6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熟读课文,理解感悟儿歌大意

1出示围绕“商量”一词设计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自由读儿歌。

(1)小动物们商量什么?

(2)小动物们各自的意见是什么?

(3)小动物们商量的结果如何?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汇报: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读不懂?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4学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板书: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

5老师引读。(注意:一是读出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发表意见的语气,二是儿歌最后两行要读出遗憾的语气)

6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正确、流利地美读儿歌。

7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块荒地不荒?小动物们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后,将如何处理这块荒地?

四、巩固识字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猜字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对着老师,教师出示一张生字卡让他猜。如果猜错了,大家就说不是;如果猜对了,大家就边拍手边说:“对对对,请回位。”

3选自己喜欢的生字口头组词或说话。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生字中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5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娃娃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如:“兔”可以这样记住它:“”(角字头)就好像兔子的头,“口”就好像兔子的身体,“儿”就好像兔子的双脚,“、”就好像兔子的尾巴。

五、描描写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观察要求会写的4个字,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美。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2集体交流:要写好这些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根据课后的描描写写,边观察边书写,写好后先自评,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打上点;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或自由选择某个伙伴的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问题,利用展示平台,师生共同评议,以点带面地加以引导。

4请把自己想写的字,自己认为还不够满意的字再写写。写完后,小组推荐,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及时肯定。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1、 数和运算的教学。

2、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a平行线和垂线 b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c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d实际测量

3、 量和计量的教学

4、 教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技能

1、 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

2、 认识分数的意义。

3、 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4、 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二、 教学思考

1、 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 解决问题

1、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 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 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 情感与态度

1、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一、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 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 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五、 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 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 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的认识(一)、小数、三步运算和应用、统计表和条形图。

(一) 数和运算的教学

1、分数的认识;2、小数;3、混合运算;

(二) 统计图表的教学

(三) 数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2、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计算式题,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 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措施

(一)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分类》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分类》单元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分类》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经入学以来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独自进行分类,一些基础较好、领悟力较高的孩子已能够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在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学生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2.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

课时授课

日期

单一标准的分类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1节

不同标准的分类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1节

练习课通过充分练习,熟练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1节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节

合计4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分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出一家商场里面,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情况。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课件,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二)新知学习

【明确分类】

课件展示:(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一、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2.完成练习六第1至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第二节《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课前教具的准备:预先把数学书第39页的“做一做”进行了改编,并用彩色卡纸做成水果卡片。把原来同一形状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绿色的),改为同一形状,底色却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绿色、红色和黄色,另两种形状也各有三种颜色)。并把制作的卡片放在1个大信封里,让小组长保管。

(二)新知学习

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1.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水果卡片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分铅笔等其它物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2.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前,老师应先提出具体的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将怎样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当一个同学在发表他的想法时,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等他讲完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对他的话进行补充。

(3)分好后,上来给大家汇报的小组,请选好自己组的介绍员,还要有一个同学配合拿卡片。

3.再次实践,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来动手分一分桌面上的铅笔,这一次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完后,教师统计分的方法,并请方法最多的小组上来汇报。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5、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处处接触到分类,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或接触过分类?(学生自己汇报,教师适当追问: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在水果的下面画“○”

2.在会游泳的动物下面画“√”

3.把同类的圈起来。

【提高练习】

1、把不一样的划去。

2.把不同类的涂上红色。

3.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拓展练习】

1.圈一圈,把下面的饼干分成三类。

2.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锄禾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UU—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小记: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锄禾

小学语文第一册《山村小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山村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山区的小学生虽然身在山区,但是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或者参加过升国旗吗?你们想看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吗?请看录像。或者由教师或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

2、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你看,我们山村小学的同学们也升起了国旗。(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请学生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组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伙伴。(增强自信心)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的录音,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试读。

6、分小组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只要学生能看着书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学过的词语能连读,遇到句号停一停,读音清楚、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三、朗读背诵,讨论解疑

你知道我国的的国旗、国歌和首都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四、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注意三拼音“国”、“教”和“校”后鼻音“星”、“升”。

5、小老师教读。

6、猜字。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8、扩词扩句。

三、自主积累词语

1、学生自己试读。

2、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3、师教读,正音。

4、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扩句。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

2、书空练习。

3、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讨论怎样才能记住?

五、总结升华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比尾巴


课前透视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上星期,我们秋游去了哪里?觉得好玩吗?今天,王老师还要带大家去动物园里玩,想去吗?

2、可是王老师只带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同学去,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3、[课件]出示,我们乘着大巴车,迎着凉爽的秋风,望着窗外优美的风景,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路向动物园走去。瞧,动物园已经到了,动物们很有礼貌地站成一排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学生加手势读词语。学生拼读音节。齐读,指名读,同桌读。

4、[课件]这些小动物们身后都有一条什么?板书:尾巴

5、今天,我们来得真是时候,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板书:比(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

二、朗读课文

1、动物比尾巴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先比什么?(课件出示文中三个问句)

2、自由练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句,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这六个问句。(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动物比尾巴大赛还差一位播音员,动物们正在发愁呢,你们愿意当他们的播音员帮他们播报一下比赛的项目吗?

5、[课件]大家猜猜评选结果会是怎样?哪些小动物可能当冠军。

不知道那么猜得对不对,我们去看看评选结果。

齐读,小火车读,同桌读,读得不准的地方互相读。

6、[课件]猴子、兔子和松鼠到在大赛上捧得了大奖,公鸡、鸭子、孔雀也不甘示弱,他们觉得自己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还想再比比,看看他们在比什么?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7、出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同桌对读课文

三、识字

1、刚才小朋友读得很好,老师真为那么感到骄傲,可是生字宝宝很调皮,他们悄悄溜到课文外面去了,你能把他们找到吗?找到哪个就向哪个打招呼[课件出示生字]

2、公鸡里面藏着两个新朋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叫什么名字?书空八字头

3、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谁愿意向大家提个醒,怎样记住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

4、请一名同学当小老师,其它同学提问题,考考他怎样识记这12个字。

5、摘掉帽子的生字宝宝还认识他们吗?

四、写字

1、公里面哪些笔画你已经认识?还有哪些不认识?

2、学写新偏旁,学生书空,并连写一个。

4、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观察所得范写。(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

5、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评议。(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作品,奖励一颗闪光的小星。)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那些,学得快乐吗还有哪些要改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4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4”,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4

6.3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9+1+39+1+89+1+9

9+1+69+1+49+1+79+1+1

9+1+2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课后评析:

6.4有几棵树_月_日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8+8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见8就减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5+88+6

8+34+88+78+52+8

9+88+9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6+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课后评析:

练习四

教学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二、练习第1题

1、独立计算。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第2、3题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列出算式:11-7=

4、研究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11-7=?”

(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小结算法

5、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知识

1、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指导第3题。

(1)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指导第4题。

(1)计算,交流结果。

(2)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总结

五、

板书:飞行表演

11-7=411-7=411-7=4

因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11-7”,说说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指导第1题。

(1)、先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2、指导第6题:(方法同上)

三、变式练习

1、指导第2题。

先计算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第3题。

(1)、先观察图,理解图,弄清题意。

(2)、学生连线后交流结果。

(3)、说说“谁钓的最多”?“多几条”?

3、指导第7题:

(1)、观察图,理解题材意。

(2)、连线,交流结果。

4、指导第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四、发展练习(第五题)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

2、填空。

3、说说一共有13个和还剩8个是怎样做出来的?

五、总结。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3、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3)交流(合理就应鼓励)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整理与复习

教学要求: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加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进位加法

1、(1)出示一些写有进位加法的卡片,贴在黑板。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小结。

2、出示加法表。

(1)、填写加法表。

(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二、整理与复习退位减法

1、(1)出示一些写有退位减法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讨论: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出示减法表。

(1)填写减法表。

(2)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说一说

1、看图理解题意。

2、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四、总结

八、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三、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四、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小芳的上午(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点与半点。

2、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整进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讨论过一点与差一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表。

1、教师出示书上的挂图,让学生认认图中的钟表。

2、第3幅9点整学生会认,其它三幅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认的?

二、说一说。

1、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

2、我们应该怎么做?(讲卫生、准时上学、尊敬国旗等。)组织讨论。

三、练一练。

1、第1题这种题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辩认各种小动物认的钟是否正确。

2、第2题把整点、半点、整点过一点与差一点整点四种类型放一起,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后,再连一连。

四、实际应用。

1、教师出示钟表实物,随面进行调试,让学生认一认是几点钟。

2、反过来,教师说出几点,学生上来摆一摆。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总复习(3-5课时)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1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1》,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三、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原有的基础,对1—10的数的“数数”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完成。但是,由于课堂常规的影响,学生的观察、说话、倾听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玩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流程设计: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课时

小猫钓鱼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

文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学流程设计: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五、教学反思

数文具这个环节,学生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秩序教乱,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写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写出数,有写同学在8书写的时候,顺序不是很对!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小学语文第一册备课教材分析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第一册备课教材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第一册备课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2课)、汉语拼音(14课)、识字(12课)、课文(20课)、练一练(9次)
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发展方面: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会拼读音节。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学习看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常用字321个,会写其中的123个(其中包括3个多音字)。掌握所学生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认识16个偏旁,学习按笔画、按部件记字。初步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
3、学习用铅笔写字。初步掌握执笔、书写的正确方法,能把字写正确、比较端正。
4、学习看图和结合词句了解汉字的意思,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初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背诵指定的诗文12篇。随课文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6、能用指定的词语说一句话。
7、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的话能了解基本内容。
8、学习说普通话。学习说意思完整、结构简单的句子。学习看简单的图说话。听简单的几句话能复述基本内容。学习回答简单的问题。乐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9、初步学会观察简单图画的事物的方法。
10、参与学习适度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民族通用语的规范意识。对学习语文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通过学习懂得,应该关心他人、爱护动物、保护植物、热爱周围的生活环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
教学重点:识字、汉语拼音
教学难点:积累语言,规范学生的语言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入学教育常规教育2
2—7汉语拼音(十一放假一周)32
81、数星星2、日月水火3、山石田土人
4、上对下8
95、多对少6、田野里,丰收忙练一练4
单元检测8
101、我们的学校2、升国旗3、我们多快乐
4、小彩笔8
115、寻找秋天练一练5
单元检测期中考试8
126、客人到我家7、共同的家
8、笑声回来了9、奶奶笑了8
1310、老山羊当医生练一练6单元检测
7、木禾米竹8
148、口耳目舌9、关心大自然
10、昨天、今天和明天11、云儿见它让路8
1512、十个朋友练一练7
单元检测11、鹅8
1612、问小草,问小花13、小小的船
14、小老虎的狗妈妈15、它是谁8
17练一练8单元检测16、爷爷和小树
17、遥控星星8
1818、冬天里的大菜棚19、能干的“保姆”
20、脚印练一练98
19练一练9单元检测总复习8
体现新课标思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的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学会汉语拼音之后,借助拼音,自己就可以阅读注音课文,在阅读中,可以感受阅读的乐趣。
3、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由的学习,获取知识,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4、在教学中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语文。
5、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6、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识字。
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学习过一些知识,但是有些内容不够规范,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能力也各有所不同。本学期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的及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0%。
上学真好
教学目标:
1、激发一年级学生爱上学的情趣,使学生感悟到上学真好,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专注的听、响亮的说,得体的交际,正确地坐立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珍惜荣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激发一年级小学生爱上学的情趣,使学生感悟到上学真好。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上学真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五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2、分析、评议。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认识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在识别层面上进行数学活动,而非表述几何体的特征。

2、评价学生识别几何体及名称,评价环境是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考察对几何体的理解。

3、考察方位,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2教时。

6.1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课后评析:

6.2你说我摆月日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第六单元加减法(二)

单元知识目标:

1、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相对应)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

2、认识><=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大小。

3、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5、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样化算法。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

4、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兴趣。

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时间:15课时。

6.1捆小捧月日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1个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二、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P691-6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课后评析:

课后评析:

6.2搭积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多+

拿走_块少-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13+516-315+314+4

12+65+1316-415+4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