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

知识点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练习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人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2)邓小平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哪个模式?

(3)请你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邓小平是怎样改变中国的僵硬模式的?

答案:

(1)指的是列宁从俄国当时的国情出发,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典范。因此,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2)邓小平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3)邓小平打破了原有的僵化的模式,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道路。

精选阅读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知道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新经济政策

理由: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可通过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认知的办法解决。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理由: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可由学生搜集原始史料与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借以解决此重点内容。

3.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理由: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与教师点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苏联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三、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史料解读—拓展提升”教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主体内容,教师补充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解读历史,体现论从史出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教材主体内容拓展提升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要恢复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简要复习旧知,创设新的情境,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

教师:出示自主学习问题提纲,并提出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7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及内容分别是什么?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出示的问题引领下,自主学习教材,解决问题,班内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背景:苏俄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和平建设的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

2.时间:1921年;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材主体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与掌握。

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以下材料: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请学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又是怎样纠正“错误的”?这些措施是怎样“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的?

学生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总结: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措施: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问题的设置紧扣教材重点内容,同时又巩固了教材基础知识。

(二)苏联成立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教材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强调、落实。

问题:苏联成立于哪一年?最初加盟的国家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地图,回答展示:

苏联成立于1921年,加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教师通过展示苏联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名词,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教师过渡: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目的:

(2)成就:

①工业:

②农业: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8第一段,填写自主学习提纲。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认识。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点拨: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业上的成就是先后实现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在农业上的成就是实现农业集体化。

(3)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

教师点拨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小字部分及P9图片,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具体的数字形象地展现了苏联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2.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斯大林模式形成

学生依据下列问题自主学习以下问题,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1)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基础是什么?

(2)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是什么?

(3)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点拨:

(1)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是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3)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小字部分,进一步理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含义。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明确了学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字与图片,对教材主体内容作了合理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主体内容学习的理解与认识。

3.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师出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

方法点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其积极性,又要发现其弊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斯大林模式的积极性及弊端,交流、展示:

积极性: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让学生认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即突破了难点,也提升了历史思维。

教师出示材料及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问题:邓小平为什么评价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模式指的是哪一模式?为什么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及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形成统一认识。教师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

(1)原因: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模式:斯大林模式。

(3)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协调,难以长足发展。

设置这一讨论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找2~3名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促使情感升华,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拓展提升

思考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实施,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通过设问,既能联系八年级所学新中国历史知识,又能结合政治课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整理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整理

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弊端?如何全面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特点:(1)经济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政治上: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集权。

弊端:(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4)经济效益低下。

评价:(1)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的创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但从长远看,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2、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

(1)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3)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3、我们应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经验和教训:(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经济方面: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经济部门应协调、平衡地发展;要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

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