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时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地点:北平

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

会议决定内容:

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Jab88.coM

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1、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形势如何?

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一方面,国民党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工业破产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凋敝,灾民达4000万;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应紧张;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另一方面投机商囤积居奇,不法资本家利用国家财政经济暂时困难和经济混乱局面,大肆进行投机倒把,只是出现全国性物价大波动。

2、面对这些情况,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使全国物价趋于平稳。

指出意义: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理天下。

三、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先烈的崇敬。

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去北京谈判,最后西藏和平解放。

4、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自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经历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场、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川藏、新藏公路等。

(4)特征:以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

(5)影响: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相关阅读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欧美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第一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准备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

1、时间及范围:14—17世纪,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2、概念: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3、实质: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5、历史作用:是资产阶级发起的促使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6、代表人物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代表作品是《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达·芬奇(意大利)——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开辟)

一、原因和条件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等财富的狂热追求。

2、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了解(地圆学说)、中国罗盘针使用

二、成果

1、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新大陆。达迦马到达印度西海岸,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4、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三、作用或影响:

1、把世界各大洲连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使欧洲人开始了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活动。

第二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经过:1、起止时间:1640年——1688年2、斗争双方: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3、领导人:克伦威尔4、结果: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5、结束的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这次政变又称“光荣革命”。

二、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1689年)。

1、《权利法案》的颁布的目的:限制王权

2、主要内容:对国王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定,规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力,规定不经国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和停止法律的执行。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3、《权利法案》的颁布的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四、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1、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

2、《独立宣言》发表(1)、时间:1776年7月4日(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2)、制定机构:大陆会议(3)、执笔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4)、《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A、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享有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B、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5)、《独立宣言》的发表意义: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2)军事胜利:1781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领7000名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

4、正式独立: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二、独立战争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开国元勋”华盛顿的评价。A.华盛顿领导了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他是独立战争总司令,取得萨拉托加大捷,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B.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拿破仑的文韬武略(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

2、革命成果:《人权宣言》的颁布

主要内容: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是不可动摇的权利;财产权是不可侵犯的权利等。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1794年),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1、执政: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国家政权上台执政。

2、《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法。

3对外战争: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铁蹄几乎征服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帝国铁蹄,一方面加速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另一方面,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反抗。1815年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役的惨败,拿破仑从此退出了法国的政治舞台。

对拿破仑的评价:颁布法典,维护了法国革命的成果;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垮台。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对比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确立政体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共和制

历史意义

(影响)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过程特点:纺织业----蒸汽机------其他机器和交通运输工具

3、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强大动力,它的发明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火车)。火车出现及铁路发展出现使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5、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负面影响:出现环境污染。

(亚洲、拉美反对殖民扩张的斗争)

古老印度的抗争、解放者的风采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原因:解决美洲地区因大量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2、三角贸易路线及内容:欧洲(廉价工业品)非洲(黑人)美洲(金银、工业原料)欧洲。

3、三角贸易影响:

对非洲:使非洲损失了一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贩卖黑奴还滋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黑奴把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促进了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亚洲、拉美反对殖民扩张的斗争)

古老印度的抗争、解放者的风采

二、古老印度的抗争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17世纪,东印度公司,克莱武。殖民掠夺聚集了大量财富,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原因:民族歧视和宗教歧视(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

开始:土兵起义;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参加:广大人民群众

3、结果: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三、“解放者”的风采(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美地区的殖民化: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地区,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征服。西班牙(占据拉美大部分地区。葡萄牙(占据巴西)

2、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解放者”,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以玻利瓦尔命名)等。

(欧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一、开辟新时代的“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1836年——1858年。

2、目的: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3、地位特点: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独立政治斗争;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二)《共产党宣言》: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因: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都未能成功,迫切需要正确理论来指导。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发表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英特那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尝试

1、巴黎公社建立:1871年3月28日(法国巴黎)

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公社是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所以是无产阶级政权。

3、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28日,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最后遭到资产阶级镇压而失败。

4、《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谱曲)。

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创举,公社战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的水能结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重新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升华吸热来获得较低的温度。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熔化和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温度:

“冷热表示用温度,常用单位摄氏度”——温度的定义,常用单位;
“热胀冷缩测温度”——温度计的原理;
“冰点零度沸点百”——温度的规定数值;
“量程分度要看好;放对观察视线平”——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体温前必须甩;细缩口和放大镜”——体温计的结构。
上述知识为本节重点,还要熟悉常用温度计分类:水银、酒精、煤油。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度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列宁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革命的最主要特征:。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结果: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时间:1921~1925年;领导人:列宁;: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坚持了原则。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二、1、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斯大林模式内容: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4、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内容:政治上承认波兰独立。军事上规定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海外殖民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巴黎和会上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西方)。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地点:华盛顿。原因:美国为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也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用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体系。

通过和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对中国的规定说明的处理:弱国无外交

第4课: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与罗斯福新政

一、《美国的悲剧》

作者:德莱塞,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它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的腐败。

二、“黑色星期四”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2、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主要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严重的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2)、严重的经济危机,还引发了深刻的政治危机。

3)、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求出路: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时间:1933年。人物:罗斯福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调整农业。调整工业。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4、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