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PRED问题

1、PRED问题指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2、PRED四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相互矛盾的整体。

3、PRED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4、PRED中的关键因素:人口。

二、人口问题

1、人口多少才合适?

(1)人口增长过快,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交通拥挤、入学困难,总之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3)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2、我国人口问题有何表现(特点)?

基本特点:(1)人口数量大;(2)人口素质不高(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其它特点:(3)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4)农村人口多;(5)人口的分布不平衡;(6)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人口问题带来哪些危害?

(1)人口过多的影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素质偏低的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劳动力负担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并且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加重家庭负担。

4、人口普查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的人口数量、素质与结构。

(2)有利于正确制定我国21世纪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3)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5、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1)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努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使人口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6、请你为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建议?

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7、请你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提出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2)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3)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4)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5)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6)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8、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原因(人口过多的危害)?

(1)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2)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等带来沉重压力;

(3)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0、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的重要措施:提高人口素质;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1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

(1)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过快增长;(2)降低了人口对资源、资金的消耗,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3)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

三、资源问题

1、我国资源问题有何表现(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2)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少;(基本特点)

(3)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4)自然资源质量不高,开发难度大;(5)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资源问题的危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3、为什么要节约资源?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也是资源消耗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加之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应对资源危机的政府的措施?

(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不断增加资源探明储量和开发范围;节流:节水、节能、节材。)

(2)在“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和作用。(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3)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4)加强立法工作。(《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5)通过宣传,提高人们节约资源意识,转变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

(6)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5、节约资源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树立和增强节约资源意识;

(2)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3)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做到节约资源,例如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

(4)与破坏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6、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政府应该怎么办?

(1)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严禁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3)合理调整水价,引导公民节约用水;(4)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5)对污水进行处理;(6)打井抗旱;(7)南水北调;(8)植树造林;(9)改进灌溉方式;(10)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

7、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1)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四、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

2、中国环境问题怎样变得日益突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3、中国环境问题的表现?

(1)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2)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废气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4、中国环境问题的影响: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社会安定;③危害人类健康;④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5、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对我们有何要求?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6、我国为治理环境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1)生态建设方面:①建“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②防治荒漠化(生物固沙);③恢复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

(2)治理环境污染方面:①治理大江大河水体污染;②治理城市大气污染;③治理酸雨。

7、政府如何保护水环境?

(1)加大对污染、破坏水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法;(2)完善水环境监督机制;(3)落实水环境整治责任制;(4)积极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整治水环境;(5)加大保护水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

8、青少年如何保护水环境?

(1)自觉树立惜水、护水意识;(2)做好保护水环境的宣传;(3)不浪费水资源、不破坏水环境;(4)敢于与破坏水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9、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

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10、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3、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4、我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努力?

(1)1994年,中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2)积极开拓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举世公认的“生态农业”、关闭小煤矿小铁矿等;(3)积极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六、总结:

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四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个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

相关推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8.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姓名
一、预习导学
1.小轿车开动时,是把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能。能量转换装置的的效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一只白炽灯的效率图,根据此图可以知道转化成的内能为___________J,白炽灯的效率为__________。
3.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的计算公式:
4.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
5.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___________;第二,必须足够____________,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第三,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_________使用;第四,必须足够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二、合作交流、点拨探究
例1.节约能源主要的措施是()A.大力开发新能源B.大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C.大量利用水能、风能
D.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
例2如图是一同学在拍摄的一家化工厂的外景,从这张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分析: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CO2、粉尘、SO2等,造成大气污染
例3.一台汽油机各种热损失情况大致是:汽缸散热损失30%,废气带走热量35%,摩擦等机械损耗占10%,那么它的效率大约是。
三、课内巩固、训练达标
1.热机使用的能源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为了合理的利用能源,人们一直在努力地提高热机制效率,基主要途径是
2.标准煤的热值为2.93×107J/kg,1950年全世界能源消耗是2.6×1010t标准煤,消耗能量约为__________J。2000年消耗能源超过2.00×1011t标准煤,消耗能量超过____________J。
3.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___________造成影响。
4.现代社会中,尤其是我国使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太阳能B.风能C.水能D.燃料燃烧得到的内能
5.下列四种能源,在使用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柴薪D.核能
6.下列四种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水力发电B.煤C.柴薪D.石油
7.使用核能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B.造成水土流失
C.对人的有害辐射D.形成酸雨
8.小明学习了“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节之后,知道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小明心想:在自己家中有哪些可以节约能源的具体方法?请你帮他想出一种。

9.完全燃烧500g无烟煤,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果这些内能的30%被100kg水吸收,可使40℃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q无烟煤=3.4×107J/kg)

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
1.下列常见的几热机中,效率最低的为()
A.蒸汽机B.喷气发动机C.柴油机D.汽油机
2.节约能源主要的措施是()
A.大力开发新能源B.大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
C.大量利用水能、风能D.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
3.煤、石油、天燃气、水能、风能、氢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能源。
4.有一辆小轿车,当一部分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8×105J,其中转化为动能的那部分能量为2×105J,则该汽车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

5.有两个同学在比较两辆同样小轿车的效率,通过调查发现,这两辆小车同样在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速度行驶100km,甲车的油耗为6L,而乙的油耗为8L,你认为哪辆车的效率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小汽车的效率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
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比较与案例分析
一、知识点教学要求和内容标准的知识目标比较
知识点教学大纲(试用)对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修订本)对知识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知识目标
原子和原子核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现象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的防护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核能常识性了解裂变反应和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能的转化和守恒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常识性了解几种主要能源、节能的重要性、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实验、技能要求和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的比较
教学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大纲对技能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技能目标
原子和原子核(挂图)
射线(挂图)
射线的防护(挂图)
链式反应(挂图)
核电站(挂图)
热电站(挂图)
蓄能电站(挂图)
太阳能电站(挂图)
三、、变化部分逐条分析
1、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分析:教学大纲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学要求是“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可以看出教学目标主要是从知识的角度来提出的。由于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却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第一点要求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学生能从宏观的角度大致说明日常生活中有关能量守恒的实例即可。第二点要求属于“理解”水平,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增加的这两点要求充分体现了STS的观点和强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一组小实验来讨论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同时专门安排了科学世界栏目:向地球要热。让学生了解地热这种新能源以及人们如何利用地热供暖、发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等。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创新性的练习和习题。如:
例1: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你的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能量。这种过程没有火焰,但化学能同样可以转变为内能,因此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说,食物提供的化学能还转变为哪些能量?
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称之为热量)过多、过少,都有损于健康。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初中学生,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热量?应该如何调整饮食?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写一篇科学报告,并与同学交流。
例2:课本图155-5(P125)的构思图表现的是一种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讨论一下,这种构思能够实现吗?
2、增加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分析:这部分知识在教学大纲里没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没有编写这部分内容。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我们生活和社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点要求“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属于“认识”水平层次,要求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分析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有能量损耗,从而进一步从更广义的范围认识效率的概念。第二点要求“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属于“初步了解”水平层次,强调在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时,同时还要考虑方向性,说明分析物理现象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理。新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一是结合燃料的热值让学生讨论怎样提高各种热机及炉子的效率;二是让学生阅读、讨论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的能源革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三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同时还安排了STS栏目:灾害----失控的能量释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STS观点。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练习和习题。如:
例1:分析汽车(拖拉机)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方法。
例2:调查本地历史上火灾发生的事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讨论如何防止火灾。
例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能措施?
3、将“常识性了解几种主要能源、节能的重要性、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变为“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教学大纲里是作为选学内容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作为常识性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是作为外课阅读材料,教师不作任何说明和解释。随着能源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点属于“了解”水平层次,要求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说出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程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第二点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要求通过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能源家庭”入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能源,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在学生的练习和习题里也安排了相应的题目。如:
例1:调查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必须说明使用了哪几种能源、每种能源的特点和类别、每种能源的计量单位及意义、每个月各种能源的大约使用量。
例2:结合实例说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4、增加了“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大纲里没有作要求,原教材里也没有列出来。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是要求“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属于“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资料和事实,来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第二是要求“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属于“体验性目标的“领悟”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程理念。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一是介绍了21世纪的能源趋势;二是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说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三是让学生讨论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课后的练习和习题也安排了一些创新性的题目。如:
例1: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
例2: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例3:科学作文:能源与我们的生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改革开放的年代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3、改革:(1)从农村开始,1979年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采用,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开放:(1)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在这些地方设立特区的作用:可以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2)开发区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经济舞台,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5、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6、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
7、鸦片战争后的开放和今天的改革开放:
前者是被迫开放,国家主权遭到践踏,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挨打;后者是主动开放,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8、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
(1)1911年,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族觉醒);
(2)1949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民族独立);
(3)1978年,邓小平,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民族复兴)。
9、新中国成立后风雨历程(失误与挫折、成就)的启示?
启示: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10、什么是“一国两制”?
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1、“一国两制”的实践。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从英国)顺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回到祖国怀抱。
12、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3、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
14、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让给英国,澳门四百多年前被葡萄牙所强占,两地分别沦为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统治;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建立政权,但大陆与台湾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与香港和澳门被侵占截然不同。
15、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1)台独”势力;(2)国际反华势力。

三、独自主,和平共处
16、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8、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中美建交;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新世纪我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7年中非论坛;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