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原因依据佐证

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原因2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原因3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

原因4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措施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点背景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力量

对比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

途径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国际

环境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结果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同点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精选阅读

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设计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原因依据佐证
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原因2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原因3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
原因4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措施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点背景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力量
对比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
途径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国际
环境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结果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同点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第3课美国内战

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授课教师

时间课题第3课美国内战计划

学时

重难点1.重点: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难点: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南北战争的经过,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2.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法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学法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知识点一 南北矛盾的加剧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阅读10-11页,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美国独立后,南北矛盾加剧的背景。(教材第一段的内容,注意三点)

(1)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领土不断扩张。

(2)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使用黑奴劳动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

(3)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2、思考: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对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严重阻碍着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南方的奴隶主使用大量黑人奴隶做劳动力,种植棉花和烟草,将棉花等大量的工业原料销往英国并换回英国廉价的工业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南北矛盾加剧。

3、南北矛盾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4、南北矛盾加剧的表现有哪些?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1)北方为发展资本主义,要求提高关税;南方为扩大棉花等原料的出口和工业品的进口反对提高关税。

(2)在新增加的土地上,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

(3)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展废奴运动,帮助黑人奴隶逃往北方。

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知识点二、内战爆发(阅读11-12页,回答相关问题)

1、林肯是什么时候当选美国总统的?“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希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这段话说明林肯对黑人奴隶制持什么态度?

1860年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首位共和党总统,也是首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

林肯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但担心如果处理不当,会激化南北矛盾,造成国家分裂。所以他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而是逐步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2、美国内战的原因是什么?(注意总结)(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差异和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注意:南北双方的社会制度是一致的,只是经济方式不同。)

间接原因:双方在土地、市场、黑奴制的存废等问题上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借口):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简述美国内战爆发的情况:

南方11个州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4、美国内战初期,北方面临怎样的形势?

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华盛顿险被攻占。北方人民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知识点三、北方的胜利(阅读12-13页,回答相关问题)

5、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扭转了这一局面?起了什么作用?

(1)措施: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入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6、美国内战的结果怎样?

1865年,南方首都里士满被攻占,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7、如何评价林肯?

1865年,林肯被刺。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和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首位共和党总统,也是首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

8、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性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美国内战是一次洗礼,经过这次洗礼,联邦获得新生。”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学说话)

(1)洗去了黑人奴隶制-----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洗去了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洗去罪恶野蛮的奴隶制-----正义战胜了邪恶。

10、了解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注意了解)

在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涌向西部地区,这一现象被称为“西进运动”。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对美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勇于冒险、坚强自立、乐观进取等)。实质上又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印第安人被驱赶)。

1.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使用的劳动力主要是A.自由农民B.华工C.黑人奴隶D.印第安人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B.工业品进出口问题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

3.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C.林肯当选为总统D.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4.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A.约翰布朗起义B.南方脱离联邦C.林肯当选为总统D.《宅地法》的颁布

5.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

A.林肯当选为总统B.南方军队挑起内战C.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攻占里士满

6.之所以把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称为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原因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废除了奴隶制B.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C.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建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归纳总结 ]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二、内战爆发

三、北方的胜利

[对接试题 体验中考]

1.(2018江苏南京)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C)

A.扭转战局B.解放农奴C.废除奴隶制D.维护国家统一

2.(2018湖南郴州)马克思称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他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他是(B)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尼克松

教学反思美国独立后,领土迅速扩张,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男方和北方的矛盾却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授课教师

时间课题第2课:俄国的改革计划

学时

重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

2.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

3.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教法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学法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罗斯的起源: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终于统一了俄国。

2.沙皇俄国的由来: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3.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

沙皇的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改革的时间及目的: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3)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教: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生活: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4)改革的作用或影响: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5)改革的局限性:

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6)改革后的扩张: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二、废除农奴制

1、俄国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曾告诫贵族:“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是在何时由谁颁布的?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农奴制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4.这场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也被称为1861年改革,它有什么积极影响?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5.1861年改革有哪些不足或局限性?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6.通过内容的学习,你认为这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1.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

③影响不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2.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一、俄国的起源:

9世纪晚期-----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反抗蒙古统治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沙皇俄国的历史从此开始

二、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生活

4.改革的作用或影响: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5.局限性:

6.改革后的扩张: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7.营建新都:圣彼得堡

三、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

2.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4.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5.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6.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伊凡四世

2.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农奴制

3.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4.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5.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1861年

7.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反思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