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八次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8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转折民族的复兴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起因及结果。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一、预习自测题

1.粉碎“”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的错误。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年底,在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年,中共中央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6、年颁布了第四部《》这是新时期第一部比较的宪法。

二、知识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1、党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背景

2、思想理论界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与法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加强颁布法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法指导

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对会议内容的学习不能满足于记忆上,要弄清哪些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要理解会议内容,在理解中分析会议的意义。

四、合作探究

1、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从两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入手分析)

五、课堂小结

简述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可参考巩固练习第二题)

六、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揭开了“文化大革命”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它使人们认识到()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在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B、“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论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3、(2006.宁夏)下列内容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是()

①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④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 D、③ ④⑤

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A、叶剑英B、邓小平C、华国锋D、胡耀邦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C.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几则资料,请将资料对应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大转折()

2、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

3、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是()

4、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重要成果。该会议是()

三、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图二:遵义会议会址图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1、图一会议宣告了什么?图二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2、图三会议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责任制使我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3、以上哪两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重大转折作用?

七、

收获

困惑

八、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1、B2、A、3、B、4、C5、B、6、D

二、1、D2、A3、B4、C

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关推荐

第八课辛亥革命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八课辛亥革命”,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八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和方法

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辛亥革命;

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1.导入:课前可布置学生到图书馆、纪念馆或网站查找相关资料,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课堂上用巧设问题情境、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授课。让学生阅读导言,导人新课。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本目内容介绍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事迹。首先,教师用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

年上的讲话创设情境。(内容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历经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举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迹。

时间主要事迹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

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创立同盟会

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

14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适当介绍有关读书的方法,解释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及内涵小结:

孙中山早期进行的革命活动有:第一个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最先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资产阶级革命,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当时最先

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本目主要讲述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向。关于起义的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强调在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武昌起义却起了巨大的椎动作用。关于武昌起义的经过,利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关于武昌起义的浮雕图片,进行讲述,突出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利用课文中“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要求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并涂上红色。教师指出,武昌起义成功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国大部分省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最后,讲清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的关系:从狭义上来说,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从广义上来说,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的早期革命及在其影响下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一直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①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与地点;②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谁;③中华民国推翻了什么政权;④南京临时政府是如何巩固政权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接下来,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先让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进行补充说明。材料有: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社论(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0日》。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变》《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

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找出有关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共同点: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②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视野;③辛亥革命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为加深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途径查阅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最后教师小结: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第八课、热爱生命


第八课、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及作品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2、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咀嚼(jǔ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3)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难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交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不明白的做好标记。)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年,孙中山在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召开,大会选举

为总理,通过的纲领是、

、、。

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

4、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年月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夺取枪支弹药。

2、年元旦,孙中山在宣誓就职,选到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结束了

,使。

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

5、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让学生制成简表,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2、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史感悟: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A、北京B、夏威夷C、纽约D、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1894年B、1905年C、1898年D、1901年

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万国公报》B、《中外纪闻》C、《民报》D、《新青年》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1)民主(2)民族(3)民生(4)民权

A、(1)(2)(3)B、(2)(3)(4)C、(1)(3)(4)D、(1)(2)(4)

5、武昌起义发生于()

A、1911年B、1910年C、1912年D、1913年

6、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A、1911年B、1910年C、1912年D、1913年

7、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

A、袁世凯B、左宗棠C、宋教仁D、段祺瑞

8、武昌起义中,起义军首先攻占的地区是()

A、南京B、武昌C、汉口D、汉阳

二、材料分析: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孙中山

请回答:

(1)孙中山所预言的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这场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在领导力量上有何不同?

(2)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终成“燎原之势”,即出现一个高潮。你认为这个高潮是什么?其结局可谓失败,你认为失败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孙中山与中山装

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见的衣服之一,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赶到西装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上各家加一个“倒山形”笔架势的袋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