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逛玩具城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8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一、课程标准:

知道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的方法,了解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成就。

2、难点:徐悲鸿、聂耳、冼星海作品的时代感。

学法指导:

一、为抗战发出怒吼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人民音乐家创作了《》,

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战歌;创作的《》,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抗战时期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著名画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一切为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攻关,于年发明了

,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

”。

三、华侨旗帜

在抗战期间,广大的华侨心系祖国,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们的杰出代表是

五、课前准备:搜集本课中历史人物事迹、著作在同学间交流。

六、课堂训练

(一)达标反馈

1、《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创作的()

A、冼星海B、田汉C、徐悲鸿D、聂耳

2、下面哪一首歌曲不是聂耳创作的()

A、《毕业歌》B、《开路先锋》C、《新女性》D、《黄河大合唱》

3、“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是下面哪一首歌曲的题词()

A、《黄河大合唱》B、《毕业歌》C、《开路先锋》D、《义勇军进行曲》

4、擅长画奔马的画家是()

A、齐白石B、徐悲鸿C、陈嘉庚D、侯德榜

5、对我国的制碱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A、魏源B、严复C、侯德榜D、詹天佑

6、抗战爆发后,为抗战发出怒吼的音乐家有()

①聂耳②冼星海③徐悲鸿④侯德榜⑤陈嘉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是()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延伸拓展

1、《黄河大合唱》诞生于()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我国需要的纯碱全靠国外进口,制碱技术被外国资本家严密封锁。30年代,德国发明了一种制碱工艺,比较发达。1938年,侯德榜率技术人员到德国准备购买这种制碱工艺专利。但德国方面和日本暗中勾结,在谈判中百般刁难,竟提出不许在东北三省出售产品的无理要求。侯德榜大义凛然地告诉对方:“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当然要销售到那里!我们不但要在国内卖,还要到国际市场卖。”不久,他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当时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

请回答:

(1)侯德榜发明的跃居世界前列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什么?

(2)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

(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侯德榜的什么精神?

(三)巩固练习

1、人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作风格,歌曲也是如此。请你试着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从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气势等方面,谈谈这首歌有哪些时代特点?今天唱这首歌时,你有何情感体验?

答:九一八事变深深刺激了聂耳,从此他开始了为民族而歌的音乐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义勇军是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武装,歌曲的内容体现了抗战的时代主题,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群体形象,他们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而前进,该歌曲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步伐。总之,它是体现时代主题的不朽音乐作品。

这首歌振奋了人们的精神,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今天仍然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等。

相关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学案冀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学案冀教版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一、课程标准:
知道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的方法,了解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成就。
2、难点:徐悲鸿、聂耳、冼星海作品的时代感。
学法指导:
一、为抗战发出怒吼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人民音乐家创作了《》,
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战歌;创作的《》,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抗战时期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著名画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一切为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攻关,于年发明了

,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
”。
三、华侨旗帜
在抗战期间,广大的华侨心系祖国,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们的杰出代表是

课前准备:搜集本课中历史人物事迹、著作在同学间交流。

六、课堂训练
(一)达标反馈
1、《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创作的()
A、冼星海B、田汉C、徐悲鸿D、聂耳
2、下面哪一首歌曲不是聂耳创作的()
A、《毕业歌》B、《开路先锋》C、《新女性》D、《黄河大合唱》
3、“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是下面哪一首歌曲的题词()
A、《黄河大合唱》B、《毕业歌》C、《开路先锋》D、《义勇军进行曲》
4、擅长画奔马的画家是()
A、齐白石B、徐悲鸿C、陈嘉庚D、侯德榜
5、对我国的制碱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A、魏源B、严复C、侯德榜D、詹天佑
6、抗战爆发后,为抗战发出怒吼的音乐家有()
①聂耳②冼星海③徐悲鸿④侯德榜⑤陈嘉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是()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延伸拓展
1、《黄河大合唱》诞生于()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我国需要的纯碱全靠国外进口,制碱技术被外国资本家严密封锁。30年代,德国发明了一种制碱工艺,比较发达。1938年,侯德榜率技术人员到德国准备购买这种制碱工艺专利。但德国方面和日本暗中勾结,在谈判中百般刁难,竟提出不许在东北三省出售产品的无理要求。侯德榜大义凛然地告诉对方:“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当然要销售到那里!我们不但要在国内卖,还要到国际市场卖。”不久,他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当时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
请回答:
(1)侯德榜发明的跃居世界前列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什么?

(2)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

(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侯德榜的什么精神?

(三)巩固练习
1、人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作风格,歌曲也是如此。请你试着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从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气势等方面,谈谈这首歌有哪些时代特点?今天唱这首歌时,你有何情感体验?
答:九一八事变深深刺激了聂耳,从此他开始了为民族而歌的音乐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义勇军是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武装,歌曲的内容体现了抗战的时代主题,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群体形象,他们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而前进,该歌曲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步伐。总之,它是体现时代主题的不朽音乐作品。
这首歌振奋了人们的精神,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今天仍然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等。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要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重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开门见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P9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徐州会战开始。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5、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

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

1、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侵略方针的变化:

①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影响:汪精卫投敌叛国;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

②对共产党: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基地。实行“囚笼政策”。

三、百团大战

1、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

2、时间:1940年8月(1940年秋)

3、指挥者:彭德怀

4、战场:华北战场

5、战绩: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历时3个半月,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6、影响: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战役。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7、抗日根据地困难时期(1941年——1942年)

原因: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共克服困难措施:经济改革、政权建设、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

四、中共七大

1、背景:(1)根据地军民读过困难时期,并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

2、召开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延安

4、内容:(P97)

①大会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②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③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④大会通过新党章。

⑤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大会选出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集体领导。

5、意义:

①是团结的大会,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②是胜利的大会,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P98)

①1945年湘西会战,拉开了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转折点。

②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③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侵略军发动全线进攻。

④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⑤10日,延安总部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立即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

2、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9月9日。日本向中国政府提交投降书。

③1945年10月25日,台北受降仪式,台湾回归祖国。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战争,得道多助。②中共领导,中流砥柱。③国共合作,全民抗战。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99)

(1)国内意义:①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③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④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⑤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国际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D)

A、100年B、80年C、60年D、50年

2、下列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的是(B)

A、林彪B、李宗仁C、张学良D、彭德怀

3、材料:2007年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个50年的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请回答:(1)“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南京大屠杀、日本广岛长崎被美国投掷原子弹)

(3)日本在哪一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明治维新)(4)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等。)

第21课细柳营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1课细柳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1课细柳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读、讲、议相结合。本文以简约的笔触,运用对比、衬托之法,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本色。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个别地方老师点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对比分析并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新课探究】
一、解题
1.本文选自《史记绛(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2.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做是第二部《春秋》。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3.《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史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勾画出他们的真实嘴脸;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歌颂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危难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尤其是司马迁把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和项羽分别列入“世家”和“本纪”,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历代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比肩的。
《史记》的思想内容是同作者的精心构思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作为历史著作,《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被历代史家赞为“实录”。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史记》作为传记文学著作的主要特点,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òu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
诏zhào作揖yī胄zhòu轼shì嗟jiē乎曩nǎng
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4.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5.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译文:
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
【新课探究】
一、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提问:本文着重突出的人是谁?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2.结构
(1)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2)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3)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二、课文分析
本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课文第一段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这样,就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呢?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将士不同,细柳军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难怪文帝不仅不怪罪他,反而为之感动,“改容式车”,表达自己的敬意。
课文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三、课文标题是《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齐读课文。
【新课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
明确: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周亚夫虽然严谨有方,但营门挡驾,毕竟令当时的人们吃惊不小。有的认为周亚夫吃了豹子胆,太目无君主;也有人为周亚夫担忧。所幸文帝比较开明,深知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片苦心,不仅没有责罚他,反倒倍加称赞,誉为“真将军”,其后更“拜亚夫为中尉”,具体负责京师长安的卫戍事务,甚至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可见,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他对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在工作上玩忽职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对周亚夫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表赞扬。
2.问: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明确:从军士戒备、军纪严明、军令畅达以及周亚夫的所言所行可以看出周亚服不愧为“真将军”。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3.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二、分析写法
1.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对比衬托的写法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例如: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
文言总结(作业)
【新课探究】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匈奴大入边(大:大规模,大举)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改容:改变神情)
3.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虏:俘虏)
4.军士吏被甲(被:通披pī,披着)
二、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着盔甲)
2.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守)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古今异义
1.壁门士吏(壁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2.请以军礼见(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3.使人称谢(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四、一词多义
1.军――军细柳(驻军,驻守)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2.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动词,派,命令)(名词,使臣)
3.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4.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介词,把,任命)以备胡(连词,来,用来)
以军礼见(介词,用,行)
5.将——诏将军(jiāng,将军)其将固可袭而虏也(jiàng,将士)
6.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不译)
【小结】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构板书设计】
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 “真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