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化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2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化。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时教案总第43课时课题

明清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明清时期科技、思想、文学、图书、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文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时代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典科技巨著;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小说。难点:对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评价。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明朝至清朝前期,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明清文化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也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教学过程: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文化特点(承古萌新)的具体表现:科技著作集大成;民主启蒙应运生;文学主流是小说;古典文化总结期;西方传教士东来。

一.科技: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特点: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2.成就:

(1)医学:李明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联系战国、秦汉、唐代医学)

(2)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欧洲水利技术)(联系南北朝农学)

(3)地理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石灰岩溶蚀地貌)(联系南北朝地理学)

(4)生产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世百科全书”)(联系《考工记》)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能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政治制度先进;封建经济发展;“农本”观念影响;进取勤奋精神)。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封建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文化专制)

明清科技特点——“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传统科技世界领先;西方自然科学传入;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差别

(内容上——应用科学非理论科学,方法上——整理总结非观察实验)二.思想:进步的思想家

1.特点:封建官方哲学占统治地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有潜滋暗长。

2.封建思想: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客观或主观唯心主义,都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进步思想:

(1)产生根源: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商品经济继续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制度日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2)概况:

①李贽:指责儒家经典;揭露道学(程朱王等)虚伪;反封思想先驱;反映萌芽要求。

②黄宗羲:反对专制;提倡法治;工商皆本。

③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④王夫定:唯物观;辩证观;发展观。(联系战国荀子、东汉王充、南朝范缜)三.文学:明清小说

1.明清文学特点: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2.根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需求增加(类似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

3.著名小说:

(1)《三国演义》: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2)《水浒传》:最早的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3)《西游记》: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4)《红楼梦》: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5)《儒林外史》:古代优秀讽刺小说;(6)《聊斋志异》:古代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第页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口诀:类书部分典集)

明成祖,《永乐大典》——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

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丛书(口诀:丛书分类全选)

清乾隆,《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丛书(保存文化遗产,禁毁书籍很多)。康熙帝的部分功绩联想记忆:名故阁藩台赐尼姑

(更名田;固丁数;噶尔丹;平三藩;台湾府;赐班禅;尼布楚;古今图书集成)五.西学东渐

1.背景:

(1)明清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和科技进步。

(2)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

(3)新航路开辟,殖民者和传教士相携东来(“魔鬼”与“天使”来了)。

(4)宗教改革使天主教在欧美势力缩小,天主教建立耶酥会向东方发展。

2.活动:

(1)把西方宗教、文化介绍给中国(如:明末——利玛窦与徐光启译《泰西水法》、《几何原本》;清初——康熙帝重用南怀仁修订历法、铸造火炮)。

(2)把中国儒家、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伏尔泰借用儒家学说和科举制反对法国的等级制度;莱布尼茨借用儒家的“大一统”主张德意的统一)。

3.影响:

(1)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2)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4.结果:罗马教皇的规定违背中国习俗;部分来华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1723年),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评价:利玛窦来华(“西儒”)

1.主要目的:传播天主教。

2.辅助手段:尊重中国习俗;宣传西方科学;进献外洋物品;进行学术合作。

3.客观效果: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4.现今启示:

(1)文化传播者必须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习俗,才有可能成功;

(2)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利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

(3)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的延续性(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和合作性(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侧重点

(李贽—抨击孔子权威;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与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与辩证法)

后三位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相同点

(明末清初人;早年参加抗清;隐居著书立说;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

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总体上——封建制度由盛而衰,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治”;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表现)

(1)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特务统治、军机处、文字狱、八股取士)。

(2)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受封建统治与经济基础的巨大阻碍。

(3)阶级斗争上,明末农民起义口号“均田免粮”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4)文化上:市民文学和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5)对外关系上:西方殖民者侵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

延伸阅读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科技巨著;理学的发展;进步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理学的演变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有关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明清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新成果,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2.明清时期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3.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产生了激烈的撞击,一些领域开始注意吸收来自域外的学说和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技术新成就和科技巨著;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小
说。
教学难点:理学的演变;对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
博大气象;
5.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二、科学技术
1.新成就
⑴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算法统宗》,全部采用珠算法,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数学水
平。
⑵清朝:数学家明安图著《割圆密率捷法》。
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①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
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②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
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⑵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①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②书中还将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的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
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③书中的“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
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①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②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如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不
是长江支流,等等。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
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①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②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
炮铸造法等。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
三、理学的发展
1.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2.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这样,就使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了极端。
四、进步的思想家
1.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
①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
先驱。
②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揭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的结论。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④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①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
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
②他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富有
价值的著作,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这种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4.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①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
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②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
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③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五、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①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
②它们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
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
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
③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
阶段。
2.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①《三国演义》
A.作者:罗贯中。
B.成书年代:元末明初。
C.内容: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出色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
格的典型人物。
D.价值: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
A.作者:施耐庵。
B.成书年代:元末明初。
C.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价值: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
A.作者:吴承恩。
B.成书年代:明朝。
C.内容:以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D.价值: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A.作者: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描写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
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D.价值: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⑤《儒林外史》
A.作者:吴敬梓。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
D.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⑥《聊斋志异》
A.作者:蒲松龄。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D.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六、类书、丛书的编纂
1.《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①明成祖时,由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②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四库全书》
①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②《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③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但修书时,禁毁的书籍数量也十分可观。
七、西学东渐
1.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传教士东来,我国与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接
触和交流。
②16世纪中期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缩小。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
建立了耶稣会,向东方发展。
2.在中国传教的奠基人——利玛窦
①来华: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②手段:
A.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
感。
B.他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
居北京传教。
③作用:
A.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
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
B.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
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④结果:
A.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
B.后来,罗马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
士又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⑤评价:
A.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宣传西方文化知识只是他为顺利传
教而采取的方法,传教才是他的目的。
B.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对我国思想界、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是有进步作用的。

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但由于统治者在一定的阶段和一定程度上注意和,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具体有:

1.一条鞭法:

⑴目的: 

⑵推行: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⑶措施:将 并为一条,折成 

把从前分摊在 

按的多寡来分担。

⑷作用:①,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松驰。

③,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的增长。

2. 年 康熙帝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

做,有利于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和开荒。

3.摊丁入亩:

⑴措施: 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 中,

征收统一的 。

⑵作用:①它废除了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对我国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③也相对减轻农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二、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的发展

⑴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⑵国外引进农作物 推广种植,对促进 

有重要意义。

⑶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⑷农产品生产商品化,形成一些 。

2.手工业的进步

⑴ 的革新,如明朝浙江嘉兴的 。

⑵ 的提高,如 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⑶日益细密,促进行业或地区新 。

⑷ 扩大。

⑸新的出现。

3.商业空前繁荣

⑴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⑵发展较快。

⑶有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如 和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⑷商品经济向延伸,如地区。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由于和 的发展,明代中后期,

在的丝织业中,出现了“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发展: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 扩

大,分工更细,资本主义萌芽的增多。

3.缓慢发展指的是与西欧相比,整个生产处于 阶段,力量

未足以分解。根本原因是 。表现在:①农民贫困,造成狭窄;②地主商人买房置地,影响;③国家设,征 ;④实行 

政策。

四、闭关政策

1.原因:⑴⑵ ⑶

2.内容:一方面 ,另一方面。

3.后果:⑴中国的 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于促

进。

⑵由于中国逐渐落后在世界潮流后面。

五、简述我国古代实行的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的变化有何特点?说明了什

么?

六、分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表现及局限性。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1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1”,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时教案总第42课时课题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明清时期和平外交、侵略与反侵略的概况;分析下西洋目的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条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评价。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明清时期,在继续秦汉以来的主动和平外交的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也在日益尖锐。教学过程: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对外关系特点:

(1)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中外矛盾日益尖锐(侵略与反侵略,其中,侵略如葡萄牙—澳门;荷兰—台湾;沙俄—东北;日本—东南沿海;反侵略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雅克萨之战);(3)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欧洲近代科学知识(徐光启与西学东渐);(4)对外政策由主动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一口通商、公行制度)。

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联系(主要);采购异域珍宝;寻找建文帝。

2.条件:

(1)物质基础——明朝前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最主要条件);

(2)政府支持——明成祖时(前六次)和明宣宗时(第七次)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3)科技条件——罗盘针的使用和地理知识、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4)个人因素——郑和(本姓马)航海经验丰富,有勇敢精神和组织才干。

3.特点:

(1)规模大(“宝船”大小及数量);(2)时间长(1405—1433年,28年);

(3)时间早(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4)次数多(7次);(5)航程远(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6)到达国家多(30多个);(西汉:印度半岛南端;唐朝:波斯湾)

4.下西洋主要活动内容:政治通好、和平贸易、使臣回访、友好相处。

5.性质: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与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

6.历史地位与影响:

(1)团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秦汉—明初),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个人:郑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3)双向: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4)单向:促进华侨对南洋的开发。华侨下南洋(东南亚一带)从唐朝开始。

(5)局限(或消极影响):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贡赐”政策),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种航海壮举后继乏力,必然随着国力的衰退而悄然结束。

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倭寇”的含义

元末明初以后,在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2.“倭患”原因:

(1)日本国家分裂,日本武士、商人到中国抢劫;(2)明中期海禁政策(为防倭寇严格限制私人海外贸易)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3)明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3.抗倭经过

(1)台州九捷(戚继光);(2)与俞大猷配合;(3)基本肃清倭寇。

抗倭胜因:正义性、民众支持、“戚家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

中国古代史上中日关系归纳:秦朝——徐福东渡;西汉——汉武帝时与日本交往;东汉——光武帝赐印;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明朝——倭寇之患。

第页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三.葡萄牙租占澳门(行贿与欺骗方式)(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主权)

侵扰沿海——行贿居留(1553年)——租借暂居——强行租占。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是外交问题,该肯定;

郑成功把台湾建成反清基地,分裂祖国的行为,是内政问题,该否定。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5—1686年)

1.背景: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防空虚,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2.性质:自卫反击战。

3.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俄军大败,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4.结果: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5.评价《尼布楚条约》——平等条约

(1)谈判前形势平等:中国方面有噶尔丹叛乱拖后腿;沙俄方面农奴起义。

(2)谈判原则平等:双方在尼布楚地区兵力相等,参加谈判人数相等。

(3)谈判意图平等:谈判的范围和签订的条款都未超越两国政府事先指示和同意接受的范围。

(4)谈判结果平等:既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是中国领土;也使沙俄获得了外兴安岭以北的领土并取得了通商权利。明朝中后期及清前期中国能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的原因:

(1)西方国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中国综合国力强于对手;

(2)封建政府坚决反抗,没有妥协退让;

(3)反侵略战争指挥有方(如戚、郑、康),将士英勇。中国历史上东北地区史实

(1)古代史:

①秦朝:辽东郡;②唐:黑水都督府;忽汗州都督府(渤海国);③辽:兴起、定都与制度;④元:辽阳行省;⑤明:奴儿干都司;后金建立与迁都;⑥清前期: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2)近代史:

①近代前期:《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甲午战争(辽东战役,赎辽);日俄战争。

②近代后期: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辽沈战役。

(3)现代史:

“一五”计划(重点建设东北地区的重工业);改革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4江苏历史26)(材解题)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前提条件、特点和历史地位。

(2009年浙江文综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C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原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在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00年全国高考题)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教材有关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2.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主权,进行了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其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
条约》。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2.概况
①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②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郑和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
③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以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
料、药材等。
④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
⑤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
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3.历史意义
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
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③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
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二、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1.从唐朝开始,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
2.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徒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
3.华侨从祖国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他们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戚继光抗倭
1.明朝中期的倭患
①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②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③1553年,倭寇先后攻入上海、苏州,直达南京,明朝政府也决心荡倭。
2.戚继光抗倭
①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②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③后戚继光又率军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④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⑤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万古流芳。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明代以前的澳门
古代澳门属扬越地。秦始皇时属南海郡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宋代时澳门居民以渔业为生。南宋末年,张士杰曾在澳门与追来的元军大战。明成化年间,在妈阁山中兴建了妈祖阁。
2.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租占澳门
①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②以欺骗、行贿的手段占领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
湿贡物,愿暂借地晾晒”,向明朝地方官行贿,获得允许。
③买通澳门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④长期租占澳门:葡萄牙殖民者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
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
2.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领土主权
①葡萄牙租占澳门以后,明政府始终掌握着澳门的领土主权。
②澳门的民政和司法归香山县知县主管,设守澳官,并在澳门驻扎军队,负责防务和
治安。
③明政府还强制毁掉葡萄牙人擅自修筑的青州城。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2.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于1661年在台湾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
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郑成功对台湾的开发
①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A.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军队分到各处去屯田垦荒。
B.郑成功派农师向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农业技术。
C.郑成功还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②郑成功结束了荷兰对台湾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俄国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等地。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2.康熙帝组织自卫反击战
①为了捍卫边疆,康熙帝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②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③结果,俄军伤亡惨重。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3.《尼布楚条约》
①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
②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
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④条约规定:
A.中俄两国边界的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额
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属于中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
河以西,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
B.外兴安岭与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搁置再议。
C.拆毁雅克萨城,俄国人全迁出境。
D.两国商旅凭护照方可往来贸易。清朝同意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让给俄国,
作为商旅栖托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