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12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

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学设计思路

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远眺、近看、纵观、透视四个角度,全面、具体、深入、细致地了解、欣赏、感受、品味西递、宏村。在每一个视角中,又分为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两个层次。这样,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

视角了解体验探究感悟

远眺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村落选址、布局的特点

概貌:“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选址:依山傍水WwW.jAB88.COm

布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

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近看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结构:粉墙青瓦马头墙

装饰:精湛三雕砖木石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纵观追溯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济文化源头探究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

透视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文化与徽商之间的关系:贾而好儒

探讨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

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展望结合现实,以史为鉴探讨文物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Flash动画:西递、宏村精美图片6张循环滚动播放,配乐《流水行云》。

设计意图:“细微之处见功夫”,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课前等待时间和课件模版的设计。Flash动画紧扣课题“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创设清新典雅的美的意境,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感觉到一股清新典雅之风扑面而来。

在课件模版的设计上,也注重细节,紧扣“清新典雅”,以白色为底,上下各有一条窄窄的遮幅,配以淡蓝色的皖南乡村山水画,模版的右下侧配以“世界文化遗产”图标。让“清新典雅”的美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之中,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营造清新典雅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提起安徽,你首先想到的最有名的自然风光是什么呢?(黄山)

其实,黄山不仅以其雄奇峻美闻名天下,而且还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四方。如果说黄山是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恩赐人类的一份厚重礼物,那么黄山脚下黟县的西递、宏村则是徽州先民巧夺天工造福后人的无价之宝。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9月,西递、宏村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两个普普通通的皖南古村落,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西递、宏村到底有什么迷人的魅力呢?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达到“凝神、起兴、点题、得法”的目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长白山→黄山→西递、宏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在上课伊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1、远眺

首先,让我们远眺西递、宏村,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了解它的选址、村落布局的特点。

幻灯片:西递、宏村图片

设问:西递、宏村都有一个美丽的别称,分别是什么?缘何而得名?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西递、宏村的初步印象,教师补充图片,总结、深化,加深学生对西递、宏村概貌的印象。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空中俯瞰西递、宏村。

幻灯片:西递、宏村鸟瞰图

设问:通过俯瞰西递、宏村,你能看出西递、宏村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吗?古代徽州人一般都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建设村落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西递、宏村正是依山傍水,“山为骨架,水为血脉”。

设计意图:通过西递、宏村鸟瞰图,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了解西递、宏村选址的特点。

过渡:水是建筑永恒的主题,徽州人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下面,我们就以此为例,仔细品味一下宏村的人工水系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

播放录像片断《宏村人工水系》(3′38″)

宏村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它的科学价值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指导思想?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古时候建设村落虽然不象现在这样有完整详尽的规划方案,但是,西递、宏村的选址和村落布局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人居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一致,融合为一。

设计意图:“巧夺天工的人工水系”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仅靠阅读教材难以准确把握、理解,从《探索与发现——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十一):皖南古村落》中选取一段录像,使学生对宏村牛形人工水系的形成原因、历史沿革、设计思路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学生理解“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2、近看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远眺西递、宏村,一起从宏观上了解了西递、宏村选址和村落布局的特点,品味了它的科学价值,感受了西递、宏村整体的美,朦胧的美,但远眺有点象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失之真切、直观。下面让我们换一个视角,近看西递、宏村,一起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展示徽派建筑艺术图片

设问:通过对刚才图片的欣赏,谁能说一说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它的色彩、它的形状与其它地区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墙青瓦马头墙。粉墙青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宁静祥和的效果。马头墙又叫封火墙,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户失火,殃及邻居。为了美观,起垫飞翘,完若昂首晴空的马头,所以又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过渡:皖南古民居不但气势宏伟,结构巧妙,而且细部的雕刻也美不胜收。木雕、石雕、砖雕一起并称徽州“三雕”,“三雕”艺术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至今焕发着异彩。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录像欣赏一下。

播放录像片断《徽州“三雕”》(2′05″)

设计意图:“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因专业化、学术化色彩过浓,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因此,应根据课标要求,适当控制难度,淡化专业色彩,通过录像、图片等生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易于掌握。重在让学生欣赏、了解,为后面挖掘徽派建筑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材料一:徽州的地理环境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材料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徽州男子十三四岁就得外出去当学徒做生意了。

材料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材料四:据统计,自宋朝至清末,徽州籍进士累计近2000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的佳话并不少见。自古以来,徽州名人辈出,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阕里”的美誉。

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那徽州人为什么还把经商作为主业呢?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徽州人从事商业,是不是心甘情愿?那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实现人生梦想的途径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徽州人读书、经商、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

4、徽商和皖南古民居浓郁的文化色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先读书,后经商,边经商,边读书,使徽商比一般的商人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经营策略,因此“徽商”号称“儒商”。徽商常常资助家人、同乡读书、科考,营造了浓厚的读书的氛围。徽州人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出仕为官,激励了更多的同乡、族人纷纷效仿。徽州人考取功名后知恩图报,庇护徽商,这样一来,官商结合,使徽商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顺。徽商虽然家财万贯但地位地下,未能金榜题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他们对读书、做官念念不忘,对儒家文化倍加推崇,因此我们说徽州人“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

有人说,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的确如此,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徽商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念把自己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生活情趣巧妙地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徽州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徽商的烙印、儒家思想的烙印。徽州建筑因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融合为一,浑然天成。

设计意图: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形象直观的示意图的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透视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西递、宏村,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透过楹联、木雕、天井、古匾看徽商,细细品味徽派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

1、天井:

设问:在徽州民居中,整个屋顶的屋瓦以靠天井的一边最低,瓦沿的四周有类似水槽的设计,贴墙直通地面上的下水道,使水不至于流到别人家里。你知道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徽商的一种什么观念吗?

2、木雕:

设问:是西递村大夫第的一副门扇木雕“梅花冰裂图”,主人在建造时煞费苦心,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寓意吗?

3、楹联:

设问:这是西递村瑞玉庭中的一副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快乐每从辛苦得”中的“快”字少了一点,而“辛”字又多了一横,“便宜多自吃亏来”中的“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又多了一点。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村中不乏饱学之士,为什么会让这样一副写“错”字的楹联悬挂了百余年。其间,究竟有什么奥秘?4、古匾:

设问:在西递村敬爱堂有个巨幅“孝”字古匾,独具匠心,是一幅融书、画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孝”字古匾充分发挥了中国文字象形的特色,上部右半边酷似一仰面朝天拱手作揖的书生,左半边酷似一尖嘴猴腮的畜生,寓意是什么?

学生抢答,教师总结归纳:这些天井、木雕、楹联、古匾等等皖南古民居的建筑细节,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百姓为人的信条、治家的根本和精神的追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徽州的风俗民情和文化底蕴,极富历史价值,它们堪称世界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赛的形式,看谁猜的准,看谁猜的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化对徽派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感悟。

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自然景观让学生自行观赏,用心感受,而人文景观,往往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的结晶。不经指点,则很难发现它的精华与奥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点拨。

(四)回顾总结

过渡:刚才我们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了西递、宏村。

下面,我们总结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欣赏了西递、宏村?

远眺: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村落选址、布局的特点是(依山傍水),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科学指导思想。

近看: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墙青瓦马头墙),徽州“三雕”是指(砖雕木雕石雕)。

纵观:探究皖南古村落的经济文化源头。西递、宏村大兴土木,基本形成目前的风貌主要在(明清)时期,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徽商经营所得)。

透视: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体味徽商和徽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贾而好儒),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一致)。

设计意图:以填空题的形式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印象,建构知识体系。

设问: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西递、宏村体现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深厚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有人说,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是凝固的音乐。西递和宏村浓缩了徽商鼎盛时期的那段历史,凝结了徽州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因此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绝唱。西递、宏村堪称一部“活着的历史”,有人说:要了解皇家生活,请到北京去;要体味民间生活,请到徽州来。

设计意图: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突出本专题教学的宗旨: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由于前面的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西递、宏村的价值。通过这一部分的设计,总结升华,画龙点睛。

 结束语:西递、宏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严格遵循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相信,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定能焕发出更加迷人的色彩!

设计意图:延伸拓展,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结束。(配乐《春江花月夜》)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课型的定位。既不能把它上成导游课,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也不能把它上成专业课,晦涩难懂,空洞乏味。应当紧扣四个视角(远眺、近看、纵观、透视)、两个层面(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深入浅出,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感悟文化,陶冶人生。

由于本课涉及内容繁多,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处理过程中容易操之过急,使得讨论、学生分享交流、学生为主体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

相关知识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第2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

西递名称的由来、船形构造、历史发展和敬爱堂。

西递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原因。

徽商致富后回到故里大兴土木的原因及影响。

问题探究。

徽商由于其传统的经营理念注定了衰落的命运。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宏村的仿牛形特征;历史发展;承志堂。

宏村为什么被称为是“科学和诗意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徽派雕刻作品题材所体现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加强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精华。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皖南民居村落水系的特点;宏村人工水系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西递、宏村的水系是如何体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

了解我们身边的建筑中保护和破坏环境的例子。

概括、归纳和再现西递、宏村的水系特征。

人类应该善待地球、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徽派建筑的主要成就;木雕和石雕的代表作品。

“三雕”作为徽派建筑艺术主要成就的原因。

概括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利用“学思之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西递和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难点

西递和宏村是如何体现人居和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以及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递和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课本首先分别从总体上概述了它们的特点,用“桃花园里的人家”和“中国画里的乡村”来描述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然后再从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艺术两个最典型的角度加以剖析它们的人文价值所在。其中村落水系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的共生,而徽派建筑艺术则是从它的三个最主要的成就加以介绍。

第一目 “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

本目主要从环境、构造和历史三个方面介绍了西递的概况,然后又选取了西递古民居的典范敬爱堂作为例子,详细地说明了徽派古民居的建筑特点。

(1)西递村的概况

首先课文说明了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的原因。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加之山水形胜、民风民俗极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故得名。关于西递名称的说法,老师可以补充另外一种说法。(见《单元资料与注释》)

其次介绍了西递村的船形建制。从外形、风帆、桅杆和身躯等方面都酷似船形。这里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副西递的简图,向学生展示其船形的外观特点。

最后从时间的维度描述了西递这个胡氏宗族村落发展的过程。唐末西递村的始祖还居住在婺源的考水;北宋迁到西递;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清代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建设成繁荣的景象。

(2)西递古民居

西递村的基本风貌: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所以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村落布局特征:以敬爱堂为中心的布局设计,街巷空间富于变化,前店后库的店铺结构。

西递村民居建筑特征:一般性介绍了民居的基本结构和装饰特色。如三开间、天井、对称布局、马头墙以及精美雕刻等。总结时从布局工、结构巧、装饰美、营建精和文化内涵深等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二目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本目主要从宏村的环境、历史和村落布局以及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承志堂等方面介绍了宏村的情况。

(1)宏村的概况

宏村的基本风貌: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步步入画。宏村因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历史发展: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明代有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宏村的村落布局:幽美的环境布局、以乐叙堂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古民居讲究的布局和富丽堂皇的装饰等。

(2)独具特色的承志堂

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从它的占地面积和宏大的厅堂都可见一斑。

讲究的布局:以中线划分,中间前为庭院,后为主人会客的前厅和长辈居住活动的后厅,楼上是小姐的阁楼。宅院的左侧是娱乐场所,右侧是服务性的设施和佣人的生活区。

富丽堂皇的装饰:前后厅横梁和仪门上有大量的精美木雕作品。下面可以分别介绍这些作品的题材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见《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三目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本目为本课的重点,它所体现的人居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又是本课的难点。在村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运用风水理论作指导,对村落形态进行适当的修正,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皖南古村落中不乏其例。

(1)皖南古村落水系特征

皖南古村落除了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同姓聚居外,非常重视以风水理论来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它们往往利用天然水系或者建造人工水系把溪水引入村中。

(2)西递的村落水系

主要说清楚三溪环村而过为西递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水口的修建起到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意义是不仅美化了环境,也非常符合今天的环保观念。

(3)宏村的村落水系

宏村的村落水系形成过程: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建成牛形村的布局,明末清初之际南湖的修成标志着牛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

教师结合《宏村水系图》(可以从网上下载一幅)总结宏村牛形村布局:古宏村人独出心裁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布局。

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温,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以上三个作用是由直接到间接,由显性到隐性的关系。

第四目 “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同时它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所要挖掘的难点。课文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徽派建筑的主要艺术特征,然后分别介绍集中体现徽派建筑艺术成就的“三雕”。

(1)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教师需要说明以下几点:一、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夹溪筑屋;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粉壁青瓦马头墙;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的载体: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徽派建筑的“三绝”──砖雕、石雕、木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2)徽派的“三雕”

徽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明代的雕刻朴拙古雅,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入清以后,雕镂渐呈细腻,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

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代表作有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砖雕主要用来装饰民居的门楼、门罩和窗眉等。石雕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代表作是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

对徽派“三雕”的艺术手法教师可以做一般性介绍,最好是结合课本图例或者更清晰的图片分别说明这种雕刻的艺术手法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雕刻艺术。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引导学生比较西递、宏村

首先让学生根据课堂介绍从历史地位、聚居特性、文化内涵、建筑布局、村落水系、装饰特征等方面对西递、宏村加以比较。

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都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布局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建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装饰上都是以徽州传统的“三雕”为主;建筑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在外经营致富的徽商返乡时带回来的等。

不同点:在整个村落布局的外形特性上西递是船形特征、宏村是牛形特征;村落水系中西递是以自然水系为主,宏村则是以人工水系为主等。

说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本课时自己动手收集有关资料,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可供比较的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对于学生自己拓展的内容,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以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所以以上提供的总结内容仅为参考答案。

设计方案二 直观形象地介绍承志堂的布局

具体思路: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承志堂的布局

简单图示:

庭院(花园等)

娱乐场所

前厅(主人会客)

服务性设施

和佣人生活区

后厅(长辈居住和生活)

设计方案三 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学习

内容选择:讨论宏村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

具体安排:首先教师结合《宏村水系图》介绍宏村牛形村水系布局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的布局的意义。最后请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加以总结说明。

教师总结: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温,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以上三点意义是由直接到间接,由显性到隐性的关系。

巩固印象:放映有关介绍宏村水系的音像资料,以巩固学生对宏村人工水系工程意义的认识。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方案一 1999年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位于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就让我们来到这里来领略一下它们独具魅力的风采吧!

方案二 放映电影《卧虎藏龙》的片段,告诉学生片中许多美丽的古老建筑如粉墙青瓦在水中的美丽的倒影,它们的拍摄地都是安徽黟县的一个古村落──宏村。说明皖南古村落是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在清末以前形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及水口等建筑群。西递、宏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案例二 介绍徽派建筑的“三雕”艺术特点

(1)木雕:教师首先介绍宏村承志堂木雕《唐肃宗宴官图》的内容:图中雕有人物30多个,姿态各异,神情喜悦,生动地再现了众官员围绕琴、棋、书、画娱乐活动的场面。

然后过渡到介绍徽派木雕的一般特点: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扇、天井的装饰上。除采用平雕、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外,又加之以镏金和绘彩,使木雕艺术更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2)石雕:首先介绍西递村口的胡文光牌楼就是石雕艺术的代表。它以精选黟县大理石为基材,精雕细刻而成。“胶州刺史”“荆藩首相”的石刻大字高悬其上。两旁有盘龙鳌鱼浮雕,触须颤动。檐下斗拱雕有圆形花翘,四根石柱上各有一个俯冲倒挂的石狮,造型生动,威猛传神。月梁上、额坊上,遍布各样雕饰。有五狮滚绣球、凤凰、麒麟、仙鹤、梅花鹿等。牌楼的12外穿榫上雕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与文臣武将,整个牌楼雕工精良,雄伟华丽。

然后过渡到介绍徽派石雕的一般特点:石雕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一般根据石料的质地和构件的功能,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分别采用圆雕、半圆雕、镂空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线雕等不同的技法,讲究布局和刀法,注重主次、轻重、疏密、虚实、起伏等艺术效果,给人以协调、优美的感受。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问题探究。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

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

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

“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皖南事变简介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其数十万军队准备进攻华中新四军,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在揭露蒋介石罪恶阴谋的同时,为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并连电东南局和军分会书记项英,乘国民党军尚未部署就绪,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袭击。1941年1月4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共9000余人北移。6日,当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事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广大指战员经7昼夜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对方谈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等根据党中央指示,向国民党提出严正抗议,并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决定,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

1月22日,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揭露蒋日勾结,蓄谋灭共和打击人民军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提出了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根本办法。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利用一切公开场合和机会,向社会各界和驻重庆的美、英、苏等国外交、军事人员与记者等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中国共产党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经过共产党的坚决斗争,终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二、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第1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和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毕竟细胞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察图片和亲自作实验来体验细胞的存在。
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但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是很难看清细胞膜的。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
细胞膜的成分部分,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我们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膜的制备过程。这个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如,材料的正确选择等),并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推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细胞膜功能部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后小结,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这堂课的收获、发现或遇到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感知知识形成,突出重点。
三、教学实施

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教学
意图
请谈一谈你对细胞的认识?(注意从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成分两方面谈起。)引出第三章课题。
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认识后,有人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通过这个事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那么细胞是否也有边界呢?引入课题: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展示一幅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请尝试说出图中哪些是气泡?哪些是细胞?并讨论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
2.要想真正观察细胞膜要用电子显微镜,但是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能想办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吗?
(教师评价:通过讨论,我们已看出有些同学想法和科学家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问题。你今天看来离奇的想法,明天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的现实。科学就需要我们进行大胆的想象。)
那么,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呢?它又具有哪些功能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
1.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对于一个实验来说,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课件展示几种细胞的图片)
讨论:上述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
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说出原因?
阅读课本P41旁栏相关信息:对红细胞有特殊要求吗?鸡红细胞可以吗?
2.如何利用红细胞获取细胞膜呢?用镊子撕取行吗?用针刺破行吗?应当用什么办法来获取细胞膜?
课件展示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图片。
根据图中红细胞的形态差异,你能描述一下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吗?
3.准备实验材料:
红细胞是从哪儿获得呢?
我从较远地方采集到血液以后,回来以后发现不能使用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新鲜的血液非常黏稠,为了便于观察,需要对血液进行稀释,用什么溶液呢?
为了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还要用到什么实验用具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实验台,用品是否齐全?
4.进行实验操作:(课件展示)
第一步:制作临时装片
第二步:高倍显微镜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控制时间)
5.实验结果及评价:
①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积极评价,失败是成功之母,课下自己好好总结,找出原因,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许多科学家就是经历了许多失败以后才获得了成功。
②你能体会到这个实验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③刚才我们只是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和破裂,并没有真正把细胞膜提取出来。如果把这个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的话,你能够想办法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吗?
提供材料:
材料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
材料二: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请根据以上资料思考细胞膜在组成上有何特点?
追问①膜中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类物质呢?
追问②你能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吗?
追问③阅读教材P41,细胞膜的成分中是否只有磷脂和蛋白质?
[引言]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是起重要作用,因此,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
细胞膜有什么功能呢?
展示一位生物老师作的一首赞美细胞膜的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细胞膜的功能。
课件展示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播放《生命的起源》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第一个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过渡引言]细胞膜的第一个功能是否说明细胞就不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的交换了呢?
你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找到类似细胞膜的其他功能的事物吗?(注意强调:类比只是帮助我们理解并不能完全等同)
[重点讲解]细胞膜的第三个功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三幅图说明细胞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三种方式。
[拓展延伸]
1.信息交流的第一、二种方式可引导学生联系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细胞系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2.引导学生形成“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观念: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只要孩子读书,不惜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得失。他们感知不到父母的劳作的艰辛,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是因为他们还把自己当成社会的局外人,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他们只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他们对社会既要索取,更要有所奉献。这正如细胞和细胞之间关系。
请你尝试说出“细胞识别”的例子。你认为细胞膜还有什么功能?
[导言]假如今天我们只有植物细胞材料用作实验,要想感受膜的存在,我们应首先考虑什么?
你能想到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写出今天的收获,或者你发现的问题。
课外拓展:1.请你思考如何利用花生,红墨水,酒精灯,刀片,清水和烧杯等材料验证细胞膜是否具有活性。
2.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识别功能,而癌细胞表面的糖被成分发生了改变。请你从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收集资料,解释为什么癌细胞容易扩散。设想我们能否把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水、无机盐等物质机械地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活力细胞。
提示: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结论: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提示:气泡中间光亮,里面只有空气;边缘颜色较深。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答案提示: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首先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学生共同回答:细菌、植物细、红细胞、肌细胞)
学生讨论后确定:红细胞。原因是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不行,因为鸡属于鸟类,不是哺乳动物。
细胞太小了。这种方法不可行,可把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红细胞会因吸水而胀破。
提示: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将细胞放入清水,水会进入细胞,将细胞涨破,细胞内容物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血液。(猪、牛、羊等)
血液容易凝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入抗凝剂。
用生理盐水稀释。(初中学过这部分知识)
显微镜等用品。
根据提示操作
注意:两人协作,一位同学制作临时装片,另一位同学调试显微镜。
尝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的成功地观察到了红细胞吸水膨胀甚至胀破的动态变化,也有的没有观察到此现象)
提示:高倍镜下引流法,使红细胞浸润在水中,使之涨破的过程。
答案提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密度不一样。
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
如果没有离心机的话,我们还可以采取静置的方法。
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①磷脂,(前面已经学过: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②回顾前面学习的双缩脲试剂鉴别蛋白质的有关知识。
③还含有少量的糖。
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交响。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
认识细胞膜对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提示: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窗纱、蚊帐;学校的大门及辛勤工作的门卫同志等。
2.信息交流方式:
打电话、写信、发E-mail、谈话、相互拍手等。
提示:
①海洋或河流湖泊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生物种的精子和卵细胞,这些精子与卵细胞并没有发生相互结合;
②免疫细胞吞噬病毒或细菌,而正常情况下并不吞噬自身的细胞;
③植物传粉后,同种和不同种的花粉都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同种的花粉能萌发,异种的花粉不能萌发或萌发缓慢;
④人类输血时要严格配血;
⑤器官移植(如骨髓移植)能否成活等。
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进一步理解细胞膜功能。
提示: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启发学生,对比原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兴趣。
感受细胞膜的存在。

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推测。

体会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了解。

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

倡导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教学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进一步落实“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教育。

请老师分享山西高中试卷、试题、教案、课件、学案、素材等各类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