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1

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两个高峰的简要情况,知道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历程及运动内涵,知道三次印巴战争和四次中东战争的简要情况。理解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高涨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而理解“第三世界”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三次印巴战争及四次中东战争,理解地区冲突的历史背景,并进而理解“第三世界”发展的艰难性。
2、技能:
解读文献,理解历史问题的技能。
解读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解读“读图学史”中的两幅非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国境线特征的原因以及两张地图差别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当今“中东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过“源流际会”理解时政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了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史事时,感悟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重要作用,感悟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学生在了解地区冲突的史事时,进一步认同两极格局不利于人类全球化发展进程的观念。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读图学史
非洲各国国境线特征:如几何图形,许多非依自然地势走向,而系人为分割而成。
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历史上,非洲大多数地区被欧美列强作为殖民地瓜分,形成人为划分的殖民地界线,从民族独立运动上看,二战后非洲各国的独立进程受到宗主国的阻挠与影响,加之非洲内部复杂的矛盾,使得国境线的划分痕迹重。
对比地图描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大致情况: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回答:1、从地图上标注的独立时间来看,大多数非洲国家是二战后独立的;2、从地图上不同颜色的标注看,二战后非洲各国的独立分为三个阶段;3、从地图上60、70年代独立国家颜色占比看,60—70年代是非洲各国独立的最高峰,结合书中“非洲年”知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4、从两张地图的疆界划分来看,大致独立的国家是以殖民地疆界为国界的,西非的情况更为复杂些,从法属西非洲中独立出许多国家。总而言之,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读图入手,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言必有据。
(二)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津巴布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西索尔在二战结束后认为:“战争期间非洲人开始与世界各国人民有了世纪的来往。在生死搏斗中,他们互相认识。非洲人终于看到那些自诩文明礼貌,爱好和平的白人原来是怎样残杀别国人民的……这些都使非洲人在心理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在生死搏斗中,他们互相认识”指什么?
(2)文中所说心理上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指什么?这种心理上的“革命性的变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答:(1)“互相认识”指:二战期间,殖民地人民通过参加宗主国的军队,更客观地看待西方文明,增强了民族独立的信心,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而宗主国也认识到殖民地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逐渐意识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心理上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是殖民地人民参加各自宗主国的军队,在战争中增强了民族意识,认识到西方文明并不是不可战胜,并不是高高在上。这种心理上的“革命性的变化”在二战后导致民族独立浪潮的出现与发展。
2、被印尼总统苏加诺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什么会议?该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该会议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该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亚非地区已出现一些新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包括如何巩固和推进民族独立运动以及友好合作促进发展等。
该会议的历史意义是:1、标志着亚非新兴国家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2、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是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反霸权斗争的思想武器和强大动力;3、亚非会议被看作“第三世界”兴起的里程碑。
(三)探索与争鸣
中东问题仍是当今世界地区冲突、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查找资料,了解两大地区冲突最新情况,并结合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之。
教师引导建议:
1、关于历史背景、渊源,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已有概要性的叙述,教师可据此扩充,或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拓展阅读。
2、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近期关于中东问题的新闻,并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总之,这个栏目的活动设计在方法论上的意义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过“源流际会”理解时政事件的方法。

延伸阅读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

1.葡萄牙在亚非地区的扩张与掠夺:

(1)开始时间:

(2)扩张概况:

(3)掠夺方式:

2.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扩张与掠夺:

(1)占领地区:

(2)掠夺方式:

①掠夺金银:

②掠夺农产品:

二.“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早期殖民扩张

1.地位:

2.扩张概况:

(1)贸易范围:

(2)竞争手段:

3.影响:

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地位:

2.扩张概况:

(1)海盗劫掠:

①表现:

②作用:

(2)殖民战争:

①背景:______世纪,英国实力增强。

②影响: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______。

(3)商业活动和掠夺:

(4)黑奴贸易:四.欧洲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

2.

1.荷兰的殖民活动与葡、西有何本质不同?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1.为什么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国的殖民扩张称为“早期殖民扩张”?

16-18C.上半期,西方各国基本上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能力有限,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大,所以这四国殖民扩张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在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资本积累方式被称为资本原始积累,故这四国的殖民扩张是早期殖民扩张。

2.如何对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殖民主义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1)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所以,早期殖民主义就其推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2)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一.选择题

1.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A.最早从事开辟新航路的活动B.最早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C.实力最强大D.地理位置最优越

2.在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过程中,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荷、英、法的崛起,葡、西无力与之抗衡

B.掠夺来的巨额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C.印第安人、黑人奴隶不断起义,削弱其力量

D.大量的贵金属流散到西欧各国

3.1602年组建东印度公司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4.以下关于17世纪荷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7世纪上半叶的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B.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西方贸易

C.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D.荷兰组织“无敌舰队”打败葡萄牙,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5.新航路开辟后,最早争夺殖民霸权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B.英国和西班牙

C.英国和荷兰D.荷兰和西班牙

6.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地理位置的优越D.造船技术的先进

7.奴隶贸易的影响不应包括

A.促使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使非洲得到开发

C.为美洲提供了廉价劳动力D.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

8.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9.16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为

①屠杀当地居民②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③贩卖黑人奴隶④开拓商品市场

A.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10."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人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是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是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几乎每一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每个阶段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

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又是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2009英镑货物,运来了殖民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特点。(3)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A

B

B

C

D

D

11.

(1)原因: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的需要。B

动力:获得高额利润。

(2)特点:三角贸易:装载货物的船只从利物浦出发,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把黑人奴隶贩到美洲殖民地;再把殖民地的物产和贩卖黑奴所得的金钱运会利物浦。

(3)关系: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殖民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应该掌握欧洲殖民者进行扩张与掠夺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从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及其史实中分析殖民扩张的特点。同时要与新航路开辟进行联系,早期殖民扩张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有力的手段,既要看到殖民扩张的罪恶,同时还要认识到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式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一、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活动

1.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1)扩张方向:主要方向是和。

(2)占领地区:先后在和建立了许多据点,进而控制了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沿海据点和岛屿以及中国的。

(3)扩张特点:侵占据点,建立商站。依靠暴力掠夺和敲诈来获取欧洲所需要的产品。

2.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1)扩张方向:主要方向是。

(2)占领地区:先后在、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3)扩张特点:残酷屠杀当地土著居民,采取奴隶制开采金银矿藏。建立和

,驱赶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努力进行生产,供应欧洲市场。

思考1: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的不同点及其评价

比较: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方向是自西向东,殖民地主要在非洲、中亚、东亚等地,且主要是殖民据点,面积不大且较分散;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方向是自东向西,建立了对中南美洲的征服,面积大。前者建立了海上霸权,后者建立了陆上帝国,其对外扩张的方向与其所控制的航线密切相关。

评价:①使殖民地人民陷入灾难,给殖民者带来巨额财富;②西、葡两国因把掠夺来的财富挥霍在奢侈享乐之上而日渐衰落下去;③从葡、西海外扩张和掠夺得到实惠的荷、英、法等国壮大起来,并同葡、西展开了争夺商业和殖民霸权的斗争。1588年,英国海军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西、葡逐渐丧失了殖民强国地位;④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⑤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亚、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以及经济的掠夺和剥削。同时,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二、荷、英的扩张与掠夺

(一)荷兰的殖民扩张

1.殖民、贸易重点:16世纪,荷兰已经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之称;贸易范围包括。

2.殖民、贸易活动的特点:组建是荷兰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年,成立了,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3.殖民、贸易活动的结果:垄断东方香料场;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主要的金银币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二)英国殖民扩张

1.殖民、贸易重点:近代早期,政府鼓励行为,从而使英国成为“海盗国家”著名大海盗被女王授予骑士称号。殖民贸易的重点是美洲和印度。

2.殖民、贸易活动的特点:海盗掠夺,建立奴隶制种植园,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

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和抢占,为此和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早期阶段的奴隶贸易主要由、和支配;到18世纪主要是。

3.殖民、贸易活动的结果: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并建立了包括、

、和等地殖民地在内的帝国。

思考: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是什么?

国内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同封建专制统治相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进步的。

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通过圏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世界上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罪恶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使英国经济实力雄厚。

强大的军事优势:为了争夺殖民霸主,l7世纪下半叶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l8世纪,英法在欧洲发生多次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地理位置的优势:英国是一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三、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

1.到18世纪,欧洲的殖民和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的扩展。北美、都卷入了世界市场。欧洲内地和内地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商品。

2.世界市场的也发生重大变化。到18世纪,大西洋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不仅把欧、亚、非、美的联系起来,而且促进了欧洲,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1.资本原始积累

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进程。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又主要依赖暴力手段,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积累,故称为“原始积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整个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方式,但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使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杀戮土著居民,抢劫金银财宝,贩卖奴隶等,进行商业战争,为资本主义聚敛大量货币资本。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英国殖民者对华侵略的三个历史阶段:凯觎、鸦片、炮舰

英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大体可划分为殖民探险、殖民贸易和殖民侵略三个历史阶段。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殖民探险:凯觎

16世纪中叶,当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扩张活动伊始,就把中国作为其首要猎取的目标之一。为寻找航抵中国的通道,它们展开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探险活动,终于,1591年詹姆斯·兰开斯特对远东的探险活动取得成功,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使英殖民主义者在远东立足,打入中国的宿愿由此也开始成为现实。

②自17世纪起经过200多年的鸦片走私贸易,英国殖民主义者决定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鸦片

1773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长达200余年的对华贸易过程中,终于找到了搜刮中国财富的途径——鸦片。然而清政府仍在实行的闭关政策使英国商人难以合法自由的进入中国市场。利欲熏心的殖民主义者遂求助于武力,希望英政府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对华战争英国殖民主义者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因此,1840~1842年英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此后英在中国西藏、云南、广西等边疆地区不断进行的武力骚扰决非偶然,乃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华蓄谋已久的既定方针。

③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华的全面侵略:炮舰

英国殖民主义者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进入了对华实施全面殖民侵略的时期,侵略方式是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表为在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在经济上波及中国关税、铁路、矿山等最重要的一些部门,使中国民族经济蒙受惨重的打击。

英殖民主义者上述之所为,还只是殖民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扩张的一个缩影,殖民主义给中国造成的全部屈辱和灾难简直是数不胜数。

例1.(08年广东理基,66)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

解析:D.注意时间为“17世纪”。17世纪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爆发了三次英荷(兰)战争,结果荷兰战败。

例2.(2008年广东文基,31)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D.巴黎

解析:A考查基础知识,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例3.(08年广东单科,18)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解析:B黑奴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联系书本的三角贸易图。

例4.(2007上海文综)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解析:D16世纪达到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的是葡萄牙而不是荷兰,故A项错误。17—18世纪到达亚洲商船增长率最高的是英格兰,故B项错误。18世纪时,新航路早已开辟,故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例4.(08江苏,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解析:C.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所以选C项,而且C项中的“密切了国际交流”,表述也不对。

一、单选题:

1.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

2.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3.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

4.16世纪英国商人的海外活动不包括

A.海盗式的抢劫B.大量建立殖民地C.一般性的商业活动D.贩卖黑人奴隶

5.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7世纪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是

A.伦敦B.阿姆斯特丹C.热那亚D.里斯本

6.“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7.以下哪些叙述是正确的①巴西成为西班牙最大的殖民地②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以美洲为主③葡萄牙人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④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

8.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

B.殖民地全部在美洲

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

D.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9.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活动的主要方向

A.与这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

B.与这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C.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D.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10.下列关于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不正确的说法是

A.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B.实行种族奴役政策

c.从事罪恶的黑奴贩运贸易D.占领了巴西和马来半岛马六甲

11.16世纪早期,葡萄牙控制的殖民据点位于①非洲西岸②非洲东岸③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沿海④南美洲东岸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请回答12—15题。

12.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中、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②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荷兰造船业和运输业的发展③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④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是欧洲的主要金银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14.引起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者的屠杀、奴役B.罪恶的奴隶贸易

C.欧洲传染病的侵袭D.印第安人缺乏免疫力

15.下列不属于欧洲殖民者给亚、非、拉美带来灾难的是

A.土著印第安人几乎灭绝B.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C.巨额财富流入欧洲D.欧洲文化生活方式在当地传播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可得净利可达百分之三百。17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它返回到利物浦时,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兑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摘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四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剧烈,杀人武器很快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殖民者贩运黑人奴隶采用了“三角贸易”的方式。在“三角贸易”航程中,运奴船装有大量黑人航行的航程是()(4分)

A.欧洲到非洲B.非洲到美洲C.美洲到欧洲D.欧洲到美洲

(2)根据材料,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12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5分)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5分)

17.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各异,大致上有三类:

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

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人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BB6-10.ABDAD11-15.BBBAD

二、非选择题:

16.(1)B(4分)

(2)原因:殖民者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需要。贩卖黑奴主要是为了夺取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12分)

(3)挑动非洲国家或部落之间进行战争,以达到掳掠黑人的目的。(5分)

(4)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正是靠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发展起来的。(5分)

17.提示:同意第一种观点,即破坏性的使命。

殖民国家向殖民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了殖民地自然经济解体;传统的手工业破产,农业生产的商业化趋势得到加强,封建的生产方式动摇。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职制度逐渐动摇和倾覆。在思想意识方面,自大、闭塞的传统观念被打破。

同意第二种观点,即建设性的使命。

在经济方面,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殖民地,使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传播,在殖民地先后兴起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

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双重作用论。

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殖民主义扩张,其目的是掠夺,开辟市场与夺取原料产地,性质是侵略性,非正义的。但要看到,亚非拉广大地区在遭受殖民征服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西方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地区各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以近代工业文明的纽带将全世界人类历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是一个客观的进步。不可否认,殖民扩张将近代工业技术和文明价值观带人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全世界纳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解析:

8.D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说法不合史实;除美洲外,西班牙在亚洲还占有菲律宾;以垄断商路、建立商站为主的扩张方式属于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9.A葡萄牙和西班牙扶持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所以两国殖民扩张的路线和新航路开辟的路线是一致的。

10.DD项为葡萄牙所控制。

11.B葡萄牙殖民扩张的重点是亚洲地区。

12.B①是对西班牙殖民扩张特点的表述。

13.B英国自17世纪末就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与封建制度相比,显示出了其优越性。

14.A奴隶贸易主要是将大批黑人运往美洲。CD两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15.DD项是殖民扩张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背景,考虑“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口号。

继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又先后同战败的奥、保、匈、土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

二、国际联盟(板书)

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饱经战祸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威尔逊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三、华盛顿会议(板书)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板书)

早在1902年英日缔结同盟条约,相约互相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这成为战后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张的极大障碍。在美国的压力下,英、法、日、美缔结《四国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

争夺海军优势的斗争近乎于疯狂,最终达成的妥协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请学生看《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的限额》表,讨论分析这种规定对英、美、日的不同影响。教师归纳讲解)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日本海上强国地位得到欧美列强承认。

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厮杀的有利时机,侵华势力急剧膨胀,独霸中国态势日趋明朗。这直接损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引起美英等国的忌恨和不安。中国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头戏。在美英的压力下,经中日双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侵略中国的权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提问: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放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同学们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说明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原因。(归纳学生分析并讲解)首先,这个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必然动摇这一体系的基础。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所获甚少,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

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教学目标

识记:奴隶贸易的起止时间;三角贸易路线。

戈雷岛的地理位置;葡萄牙人发现戈雷岛;塞内加尔独立;戈雷岛是贩奴的中转站。

奴隶堡是戈雷岛标志性建筑。1960年,戈雷岛获得新生。

理解:奴隶贸易的动因。欧洲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贩卖黑奴对欧洲、非洲的影响。

戈雷岛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戈雷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重点戈雷岛与殖民主义罪恶

难点奴隶贸易

教学设计

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辉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会学习什么呢?(教师出示戈雷岛一幅海滩图片)这是拥有美丽的海滩、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的一个小岛,是西非的旅游胜地。但是在几百年前它却是人间地狱,(教师出示奴隶堡的明信片,画面是砖木石结构奴隶堡的底层,阴森黑暗,两面的石台阶连着通向大西洋的通道)。这就是人类近代史上殖民主义罪恶和非洲黑人悲惨命运的见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8年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戈雷岛。

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一目:

围绕戈雷岛的地理、历史方面进行问题探究。可以围绕几个问题进行:戈雷岛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优势?有哪些列强争夺戈雷岛?欧洲列强争夺戈雷岛的目的是什么?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奴隶贸易的规模如何?这种奴隶贸易给欧洲和非洲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出示奴隶堡的图片和下列材料)

奴隶堡四周的院墙很高,但里面的建筑却只有一座木石结构的小楼。楼上是奴隶贩子的住处,楼下才是囚禁黑奴的牢房。这里低矮、潮湿、黑暗,墙壁上只有一个碗口大的通气孔,即令在白天也要点上油灯照明。囚室分男奴囚室和女奴囚室,还有专门关押孩子的童奴囚室和禁闭室。每个囚室只有几个平方米大,据说至少要塞进15到20个黑人。囚室四面都是坚固的石壁,有些已长满了绿苔,一股潮湿的腐烂气味令人难以忍受。讲解员告诉我,奴隶们被关在这里待船外运,一般待船期要三四个月。在这期间,他们都要被戴上脚镣和手铐,有的还要系上一个7公斤的铁球,忍受着种种非人的折磨。许多奴隶由于不堪摧残未及外运即惨死在这里。

穆青《黑色的礁石》(节选)

本段材料主要是从细节上补充奴隶在奴隶堡的非人待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描述黑人在奴隶堡的悲惨生活,并进一步和殖民者的居住环境对比。

引导学生探究奴隶堡除了是关押黑奴的场所外,还有什么作用?

启示学生认识铁链、脚铐、铁球也不能磨灭奴隶反抗的意志和勇气,在奴隶堡关押的过程中,奴隶们屡屡反抗,又屡屡被镇压,因此奴隶堡也是一个镇压奴隶反抗、屠杀奴隶的场所。

教师出示材料:

资本由于无限追逐利润的需要,对劳动者的奴役不仅突破了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肉体极限。经济利益成了把奴隶折磨致死的原因。有些地方,黑人从事过度劳动只要七年就耗尽了生命。也就是说,每隔七年黑人劳动力就得更新一次。而且,由于奴隶价格低廉,农场主宁肯从外面购买奴隶,也不愿让奴隶生儿育女、实现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很多农场主坦率地承认:“购买比繁殖更便宜。”

《非洲通史》近代卷

美洲出卖黑奴的海报:结合课本上

启示学生思考奴隶堡下层“不归之门”中“不归”是什么意思?奴隶堡是奴隶悲惨命运的终结吗?它是奴隶新的厄运的开始,又有多少奴隶能够活着达到目的地呢?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奴隶堡是关押、屠杀、交易、运送奴隶场所,它也是血腥奴隶贸易的重要见证。这样的奴隶堡在西非有多少呢?教师出示材料:

17世纪上半叶前后,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瑞典和勃兰登堡等也积极从事堡垒修筑。堡垒分布极为广泛,但最集中的地方是黄金海岸。至18世纪末,在长约250英里的黄金海岸沿海,共有大小堡垒42座,平均6英里就有一座堡垒,此外还有无数商站。随着奴隶贸易成为欧非贸易中的决定因素,堡垒和商站成了欧洲人进行奴隶贸易的主要据点。

《非洲通史》近代卷

此段材料主要从奴隶堡的数量说明奴隶贸易的规模和后果。

让我们再看看这张(奴隶堡)明信片:画面坐着的黑人妇女,她的眼睛在看着你,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其对祖先血泪史的悲愤和控诉。

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一目:

教师以奴隶堡相关的图片、戈雷岛上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并结合《资料回放》展示奴隶的居住、交易、屠杀、抗争、旅程及未来的命运。利用相关的奴隶堡图片以两个楼层的陈设、环境、居住人数、黑奴的反抗斗争加以对比,突出黑奴生活环境的恶劣,命运的抗争,悲惨的境遇。指导学生阅读黑奴的抗争的命运和运奴的旅程,认识黑奴贸易的灭绝人性。适当补充材料说明奴隶到达美洲后的境遇,体现奴隶的悲惨命运。

戈雷岛的警示意义

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戈雷岛得到新生。塞内加尔把原有的奴隶堡和奴隶贸易公司建成博物馆和遗址。为什么?教师补充材料:

“奴隶贸易在人类历史上造成史无前例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灾难,它满足了美洲和欧洲的需要,榨干了整个非洲的血液,把非洲拒于文明之外。”

美国黑人活动家杜波依斯

结合材料指导学生思考塞内加尔修复戈雷岛的意图。

奴隶贸易给欧洲、美洲带来巨额财富,但对非洲来说却是落后的根源。塞内加尔在原西印度公司的遗址上修建博物馆,重修奴隶堡,展现西非古代文化和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的惨痛历史,目的是为了不忘历史,永记历史。在此基础上通过戈雷岛和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和对话,实现互谅,从而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

超过一亿黑人成为奴隶贸易的牺牲品,戈雷岛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这些展览、建筑使我们好像又听到奴隶的呻吟和控诉。它又给我们后人带来什么警示作用呢?

引导学生从人类的和睦相处、人类的共同命运、人的权利和人类的发展角度思考。

知识结构

问题解答

如何理解塞内加尔政府修复戈雷岛的意图?

解题关键:明确修复目标和交流方式

思路引领:认识和借鉴戈雷岛的历史

答案提示:牢记历史,通过在原西印度公司遗址建立海上博物馆和修复奴隶堡反映历史;借鉴历史,通过戈雷岛的历史实现同西方的对话、互谅和思想交流;展望未来,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人类和睦相处和和平发展。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

Copyright©2006-2022 88教案网 jab88.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5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