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历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1

2012届高考历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复习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复习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012届高考历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复习教案
专题三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基本情况:
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四次统一(秦、西晋、隋和元)和三次大的统一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2、秦、隋、元三朝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1)、长期的战乱纷争,广大人民渴望统一;(2)、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3)、完成统一的一方力量强大,分裂割据的一方衰弱腐朽;(4)、杰出人物采取正确的统一方针策略。
3、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4、我国古代出现分裂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分裂割据的经济原因;
(2)、地方势力膨胀是分裂割据的政治根源;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是造成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4)、中央集权不力是分裂割据的直接原因;
(5)、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是造成分裂割据的原因之一。
5、分裂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分裂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国弱民穷等。
(2)、分裂时期,历史仍然在发展,如各民族不断融合,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等,且分裂时期也孕育着诸多统一的因素。
二、朝鲜半岛问题
1、古代:中朝亲善:①两汉:三韩多次派人觐见汉武帝和汉光武帝;
②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以和议而终;
③唐朝:与朝鲜关系密切,有人员、技术文化、经济贸易往来等。
2、近代:屈辱抗争:
①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四个环节:
A、《江华条约》,打开朝鲜的门户;
B、甲午战争,控制朝鲜;
C、日俄战争,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D、《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
②抗争:20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法西斯,最终赢得民族独立。
3、现代:统一曲折:
①朝韩分裂
②朝鲜内战
③朝韩会晤,2000年6月,金大中和金正日发表共同宣言,进一步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④朝鲜统一,一波三折,原因:A、严重的军事对抗的存在;
B、政治分歧很大;
C、双方经济实力悬殊;
D、双方有效沟通明显不足;
⑤、中、日、美、俄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和力量的角逐。
三、台湾问题: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
时期主要内容名称
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
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
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
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
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台湾
南京国民政府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
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
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
④国际法依据:(见上);
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⑦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访问大陆。
(2)、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的百般阻挠;
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
③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
1、美国内战:时间、背景、著名人物、经过、两个文件、转折战役、性质、进步作用、意义。
2、德意志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一个政策、三次王朝战争、进步作用、局限性。
3、意大利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进步作用、局限性。
4、美国、德国维护或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时代特征:
①、两者都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②、都面临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涉;③、都采取战争方式清除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④、都完成了维护或实现统一的既定目标,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扫除了道路,使两国在19世纪末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项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理解其意义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9年宪法: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祖国统一大业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单元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五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
一、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907唐朝灭亡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包括三个历史阶段,907年到979年是五代十国,979年北宋局部统一到1279年元朝大统一期间是两宋和辽夏金元的对峙时期,1279年到1368年是元朝的统一。
(一)、政治-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央集权强化;
1、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分裂时期,但逐渐走向元朝的大统一,而且统一的范围和深度远超秦朝和隋朝。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达到空前水平,特别是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
2、中央集权强化:北宋从中央到地方采取分权和收权的方法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防止了篡权和割据的政治现象;元朝形成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制度,对后代影响至今。
3、改革变法:一种是汉族政权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包括范仲淹的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啊;一种是少数民族采取的封建化和汉化改革,例如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和忽必烈的改革。
(二)、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三)、民族-民族大融合局面
1、多个民族争政权并立,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加强了交流和融合。
2、元朝大统一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局面。民族迁徙频繁,汉族到边疆,少族到中原;形成新的民族回族。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范围广,程度深。
3、元朝空前加强边疆的管辖,特别是西藏和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四)、外交-海贸空前。
(五)、文化-高度繁荣
1、应用性的科技三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理是本源,气是材料,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文学突出了世俗性,宋词元曲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和和议。
民族战争:这些战争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来评判;但存在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发展,岳飞等领导的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两族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称号.可称抗金英雄.
民族和议:
这些议和不能认识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不是外交条约,是民族和约.对于两宋来说,政治上具有屈辱性,也加剧了人民经济负担,但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政治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局面,经济上有利于双方贸易交流,最终促进民族融合.
三、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四大发明对中西的不同影响
(1)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继承前一时期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技术上,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三大发明是其中最突出的成就。(2)马克思精辟地评价了中国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杠。这就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三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3)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我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火药在中国不仅没能轰塌封建专制制度,反而成为娱乐的烟花爆竹,成为宋元时期民族战争的武器。火药传入欧洲后成为消除欧洲各地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西方殖民者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印刷术对于中国社会文明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划时代作用,对欧洲科学文化的普及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1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

③1832年议会改革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⑤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作用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①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②1787年宪法的评价

③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1689年制定,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②后来,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责任内阁的形成:

①18世纪内阁制开始形成。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②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3)英国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它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

2、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是由序言和正方组成,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具相对独立的部门。

②国家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规定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

③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④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2)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①国会行使立法权。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际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拥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才能生效。

②总统不是由国会选出的,总统及其内阁不向国会负责;总统在战时行使独裁大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

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可对国会的法律实行否决权,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a)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及历史影响。

英国是比较成功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基本上掌握在资产阶级化的大贵族手中,法律规定,议员必须拥有大量的地产。以君主立宪制为基本特征的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在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其进展更为迅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产阶级掀起了一次次的议会改革运动。A.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B.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C.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进展。D.1918年议会改革:妇女取得选举权,并且年龄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随着1832年以后,议会选举制度一次次改革,责任内阁制迅速确立,两党也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常任文官制建立,近代意义的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才得以定型和完善。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到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它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其他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迄今为止,从世界范围来看,代议制度成为众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努力实现民主的重要实践途径。代议制度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代表民意的制度,它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

①使英国政治进入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本题考查英国的民主政体建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英国和世界两方面来看。

C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既可以组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重大国事需临朝理政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与英王共掌国家大权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本题学生容易错选A、D,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错因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之下议会、英王、内阁及其首相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解答此题主要阅读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是国家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但在英国掌握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的是首相,而非国王。排除A、C,B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内阁遭到下院反对时,首相要辞职,内阁随之解散,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大选,故排除D项。

[答案]B

3.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美国的1787年宪法,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以及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

(1)“主权在民”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美国实行共和政体,总统和议会会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人民通过选任和委任代表,行使国家立法权,并有权监督各行政部门的工作。

⑵“三权分立”的原则主要体现了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赋予一个部门的权力由其他两个部门加以分权制衡制约,以此防止滥用权力。

(3)“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宪法又以“保留权力”的形式,规定一切未经列举的权力均属于州,州保留权力主要指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

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1时,经过民选投票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美国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23号和国会领导人举行会谈,敦促国会放行拟议中的总额达825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预计下周由众议院进行表决。上述材料说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B.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本题错选ACD皆有可能,错因在于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理解不到位造成的。解读材料可知奥巴马通过美国人民选举当选为美国总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民主原则;而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要求国会尽快通过新政府的新经济刺激计划,说明了美国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故B符合题意。联邦制主要体现在联邦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故排除A、D。

[答案]B

4.美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权力与职责

(1)美国是总统制的国家,美国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美国总统的职权有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可以发出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以及其它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经国会授权,总统还可拥有更大的权力。在立法方面,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两院中各有2/3多数票推翻他的否决,否则该法案就不能成为法律。在司法方面,总统有权任命联邦最高司法官员。他可提名任命联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内,但须获得参议院的认可。总统还具有特赦权等。在外交事务方面,具有任命驻外大使、公使和领事(须经参议院认可),接见外国大使及公务人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经参议院2/3多数票的批准等。

(2)国会是美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和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议员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职务。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提出立法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国会还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其他权力,如对外宣战权、修改宪法权等。参众两院各自还拥有特殊权力。如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咨询和同意”等。

(3)联邦法院是独立于总统和国会的司法部门,拥有联邦司法审查权。国会根据宪法规定制定了联邦司法法,创建了联邦最高法院,负责解释宪法和法律及有关案件的终审,其裁决是终审裁决,各级政府和法院必须执行。从这个角度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和法律来制定政策,从而对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法院的权力也受到国会、政府其他部门及舆论的制约。

中新网:(2008)12月1日电,美国前第一夫人、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希拉里被提名为新政府的国务卿,提名现任国防部长盖茨继续留任。这一提名需要经过下列哪一机构的批准方能生效?

A.总统府B.国会C.最高法院D.总统内阁

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没有分清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职责和相互牵制的特点。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主管行政,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中参议员的同意方能生效,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5.世界资产主义最主要的两种政体——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项目美国英国

国家

元首

名称总统国王

产生方式选举世袭

任期四年任期制终身制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内 阁对总统负责对议会负责

政体总统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下列对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③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④都受议会制约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②③

②英国的首相掌握实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③美国总统选举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

[答案]B

1.(2010山东高考)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结束了王权专制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喻指国王的特权被减弱了,从“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看出这是1688年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君权受到议会的限制,且议会权力高于王权,但当时国王仍享有一定的行政权,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形成在此之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是上层统治权力的变更,与下层人民的权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答案:A

2.(2010江苏高考)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议会掌握立法权,其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从本质上来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D

3.(2010北京高考)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本题时空限定十分明确具体,17实际的英国革命期间。把握好这个限定,知道这一时期的政权的更迭,便可选出答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的是斯图亚特王朝,把詹姆士一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很显然“反抗的”是查理一世。内战结束后,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大权,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很明显“造成了”克伦威尔的独裁。这也可以算是送分题了。

答案:B

4.(2010全国2高考)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户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再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此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点命制试题,考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文明进程,否定式选择题。首先展示史实,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而1642年,查理一世却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题干中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表达了贵族往昔权力的失去,而不是“开始没落”,故排除A;其次注意题干的时间是“1649年”,依据教材的内容,英国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后来议会的权利逐渐超过国王的权利,故在1649年之时,“议会拥有绝对权力”还不能成立,故排除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

答案:C

5.(2010全国1高考)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这幅漫画是1782年在英美和谈时期出版的英国漫画,作为大不列颠的代表大不列颠娜向其流浪的女儿美利坚——一个身披烟叶的印第安少女一索吻言。看不出英国国际地位下降A错误。1782英国没有承认美国独立,直到1783年英国才承认美国独立。BC错误。

答案:D

6.(2009广东高考)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

:注意题干中的“代议制民主”,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就是君主立宪制。

答案:D

7.(2009天津高考)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使美国从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年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没有采取责任内阁制,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答案:A

8.(2008海南高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君主立宪制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嗣位法的目的所在。

答案:A

9.(2010浙江高考)(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利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

:(1)问通过设问中的“三权分立”可联想到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思想观点主要从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等分析。对三权分立一定要答出其核心,即是三权的制衡。(2)问依据美国的权力机构及各自的职能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明确答出三权之间是如何相互制衡的。(3)问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要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一分为二,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

答案:

(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10.(2008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问题: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

:本题从英美关系入题,结合英美的政治、经济,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后可知,利用时间的界定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结合可以帮助解答。第(1)题注意材料中提到的1773年,然后联系英国的政治状况来回答。第(2)题要从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来分析。第(3)题从棉花进出口对两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来分析。

答案:(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

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

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选A。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等项权力。①②英国国王可以做,③④由议会来完成。

2.(2010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模拟)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

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选D。①项中下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是国王任命,下议院对国民负责;②项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能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言论自由;国王不能组织常备军;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等,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乔治三世做法明显违背了《权利法案》。

3.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

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选C。由题干时间17世纪和“适合工业化的程度”可知答案为C。

4.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

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选B英国的首相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首相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倡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5.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3条和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

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上述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

①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②以法律条文规定了国家统一

③防止国家出现严重的分裂

④保证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与稳定,成为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④

:选A。从材料看宪法修正案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法律的作用。

6.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司令。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

些被国会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B、分权制衡C、两党制D、联邦制

:选B。美国联邦制共和国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7.(2010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模拟)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以后,在世界的另一地区也发生了革命,政治

家埃德蒙伯克曾这样评价说:“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材料中“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指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的国家B.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

C.将启蒙思想家主张变为现实的国家D.将代议制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

:选A。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以后,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因此选A。

8.“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

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选C。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稚嫩的国家”、“二百年前”判断,此国家为美国。

9.约翰作为一名来自美国内华达州的参议员,当选的途径应是

A.内华达州议会的选举B.联邦总统的提名

C.参议院议长正式任命D.选民的间接选举

:选A。美国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两名,故选A。

10.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D.都具有民主性

:选B。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度,B不符合中国。

11.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A.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B.美国法制健全

C.两党相互牵制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选A。两党都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虽有分歧,但没有根本矛盾,故没有造成政局不稳。

12.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选B。项的结构是秦朝时期的中央结构,皇帝有决策权,是一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C项,题目的结构是分别属于秦朝、雅典、美国,没有体现中央集权。D项,不能在秦朝的三公九卿中体现。

答案:A。

13.右图是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

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A.国会B.州政府C.大法官D.副总统

:选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享国家权力。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可以制定国家的政策但是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实行。题目中,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罗斯福提出了很多经济提案,但是都要得到国会批准,所以符合题目中的现象。

1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

理。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选C。西方三权分立原则中,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题目中的游戏没有体现两种关系的相互制衡。

15.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

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选B。根据所学知识,②主要是处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③主要是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两者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①制度下,地方应服从中央,体现了单一制国家政治的特点,④规定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权,即联邦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1分)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分)

答案: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1分)。

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1分);议会和内阁

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1分)。

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虚拟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对这种变化要注意国王和议会的关系。

(2)英国这种“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9世纪后期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3分)

答案:不适合。(1分)理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阻挠戊戌变法导致变法失败(1分);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之路不适合中国(1分)。

解析:此题要考虑到中国19世纪时的实际情况,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不能照搬英国君主立宪制。

(3)有人认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请运用史实对此进行批驳。(3分)

答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主共和思想为武器,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发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分)。由此可见,美国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可谓意义重大。

解析:找准题目的侧重点,题目的侧重点是“对中国意义”,因此要联想到英美民主制度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4)英国式或者美国式的政治设计都是“最完美的政治设计”吗?请举例说明。(2分)

答案:不是。如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承认黑人公民权利,也没有给予妇女选举权等。(2分)

解析:此题考查英美政治中的局限性。可进行灵活处理和回答,但是要言之有理。

《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分裂问题》教学案


《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分裂问题》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系统归纳历代封建王朝为促进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3、了解不同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

4、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认识各民族在路上发展中的进步作用,掌握古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民族交流和融合;

5、了解古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开发过程中所草去的基本政策和制度。

★学法指导:

1、联系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统一;

2、注意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3、新疆问题联系丝绸之路、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上合组织等;

4、西藏问题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西藏和平解放、青藏铁路等。

★高考展望:

1、关注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开发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政策与制度;

2、注意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地区历史发展;

3、统一与分裂问题。

★知识整合:

一、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1、古代的统一与分裂

(1)三大分裂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五代、辽、宋、夏、金、蒙古并立时期。

(2)四大统一时期: ①秦汉时期;②西晋时期;③隋唐时期;④元明清时期。

(3)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4)四次局部统一:

①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

②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

③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统一北方;

④979年,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近现代的统一与分裂

(1)统一:

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成统一;

③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④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分裂:

①一些多个政权并立时期:

A晚清时期:1853-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B国民革命时期: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京政权三政权并立;

C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抗日民主政权、伪满洲国、伪国民政府四政权并立。

②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③一些局部分裂:葡萄牙占据澳门;英国占据香港;日本一度占领台湾(1895-1945)。

二、关于统一的升华认识

1、四次大统一朝代——秦、西晋、隋、元的统一条件:

①秦统一的条件: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B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快,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局部统一,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等,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C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废分封设县制,实行了中央集权,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D秦国已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赢政掌权后,广罗人才,部署统一战争的战略与行动,最终完成统一。

②西晋统一的条件(略)。

③隋统一的条件:

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B民族融合,统一条件成熟;

C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

E陈朝腐败,不堪一击。

④元统一的条件:

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B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

C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2、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1)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

(2)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200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

(3)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等。

(4)从空间上看,全国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

(5)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元文化圈的形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2)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4)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5)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4、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出现国家分裂现象的内在原因:

(1)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2)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

(4)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5)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

5、评价封建国家的分裂:

(1)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

(2)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三、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

(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

(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4)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4、台湾问题

(1)基本史实:

①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

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侵占达38年之久;

③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④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

⑤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等);

⑥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

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

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不过,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言论,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2)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

②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③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

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4)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①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

②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四、各朝代的民族关系

1、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秦与匈奴:派蒙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

(2)汉与匈奴

①与西汉

A西汉初期——“和亲”,贸易往来。作用:暂时缓和了匈、汉关系,但未真正解除威胁;

B汉武帝时--“战争”。作用: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C汉元帝时--“和亲”,昭君出塞。作用:密切了汉匈关系,经济、文化来往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②与东汉

A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仍威胁中原及西域;

B东汉前期——“战争”,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作用:北匈奴政权瓦解,威胁解除。

(3)汉与西域:

①与西汉

A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间、概况、意义);

B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与东汉

A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B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4)秦汉与越族:

①秦征南越;修灵渠;置岭南三郡;

②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

(5)汉与西南:汉武帝设郡县。

2、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1)与突厥:

①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辖;

②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

③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④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

(2)与回纥:

①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②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

④唐肃宗开始,几次和亲;

⑤回纥人来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修宫殿定居。

(3)与靺鞨:

①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

②开元初,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4)与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5)与吐蕃:

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

②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册命”;

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亲;

④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

3、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关系传播,民族大融合)

(1)与契丹:

①宋太宗两次北伐,结果失败,宋由进攻转向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

②澶渊之盟(1005年)

A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亲征,士气大振,辽提出议和。

B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C影响:“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使宋辽边境安宁,双方贸易兴旺,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与党项: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很大,元昊请和(1044年)。

①内容:

A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

B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C重开边境贸易。

②影响: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与女真:

①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②岳飞抗金

A胜利原因:抗金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采取了联合北方义军的正确方针;其他抗金队伍的支持与配合。

B评价岳飞:岳飞的抗金斗争,维护了中原与南方的先进封建文化,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受到人民的尊敬。其忠君思想体现出时代的悲剧。

 ③绍兴议和(1141年)

A内容: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

B影响:确立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C评价:条约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在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彼此获得一个较长时期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4、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汉族迁居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民,加强了民族融合。

(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

(3)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蒙古(蒙古族)

①明

A初期:相对安定,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接受明封号;

B中期:关系紧张,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明修缮长城抵御;

C后期:和平友好,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封号,恢复封贡互市。

②清

A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渥巴锡)。

(2)新疆(维吾尔族回部)

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西藏(藏族):

①明

A在乌思藏设立卫所;

B任用藏人担任官吏;

C建立僧官制度;

D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②清:

A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B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事务;

C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清朝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4)西南

①明朝

A实行土司制度;

B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

②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A条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B意义: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东南(台湾)

①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②1684年,设置台湾府;

③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6、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1)西藏和平解放。

(2)成立五个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民主改革。

(3)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支援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附: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小结:

①从古至今存在的民族,如汉、维、彝、白、藏、蒙、满、羌等族;

②历史上有而后来消失了的民族,如月氏、匈奴、鲜卑、竭、氐等族;

③古代没有而后来逐渐形成的民族,如回族等。

④现在少数民族的祖先:

A唐朝居住在西南的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B原来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纥,后来改名回鹊,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C靺鞨族原居东北,唐朝时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后来被称为女真,建立金国;明朝时期女真的一支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后女真改名满洲,辛亥革命后改为满族;

D青藏高原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E元朝时大批波斯、阿拉伯人迁人中国,与汉、蒙、维吾尔族人形成新的回族。

 2、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大融合的三大高潮:

①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②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③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3、民族融合主要途径: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融合;

②社会改革促进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③“和亲”促进融合(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一家”等);

④战争促进融合;

⑤国家统一促进融合;

⑥物质文化的交流(农牧业、手工业、先进生产工具、经验技术、土特产的交流等)。

4、中国历代疆域

①商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②秦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注意:灵渠、长城起止点、南方四郡)。

③唐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注意:主要邻国、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对外交通路线等)。

④元朝疆域图: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注意: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⑤清朝(前期)疆域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注意:我国封建王朝的疆域东部、东北部的变化相对较小;西部变化最大,西部疆域达至最远是在唐朝,已到咸海,最近是在秦朝,仅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