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流域的综合开发知识点

小学总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流域的综合开发知识点。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流域的综合开发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学案30 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河流开发的原则:既要考虑河流的________,更要考虑流域的________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自然背景的作用:决定了河流的________和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特点 整体性

2.利用方式 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田纳西河概况。

①位置:位于美国________部。

②发源地:________________的西坡。

③流域地位:密西西比河的支流________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①地形:________,起伏大资源丰富陆路交通不便

②气候:属亚热带,气候__________,降水季节变化大。

③水系优点:水系,大多可通航缺点:河流,水量很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包括________、铁、________、磷、锌、云母等。

答案:(1)①东南 ②阿巴拉契亚山 ③俄亥俄河 

(2)①多山 水力 ②温暖湿润 ③发达 落差大 ④煤 铜

以练促记

下图为某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解析:(1)根据该河流的剖面图可知,c处河流的落差大,因此该处水力资源丰富,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2)d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该处汇集了大量来自上、中游的水,再加上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水危害。(3)M河流域的上、中游位于山地丘陵区,落差较大,故在该河流域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C (2)D (3)C

1.历史上状况:开发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 盛产 、马铃薯和蔬菜后果:人口较少,影响

2.19世纪后期状况:流域内人口 ,对流域 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后果:带来、植被破坏、 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1.棉花 不大

2.激增 土地退化 环境污染

以练促记

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问题。

 项目

年份 耕地草地荒地林地其他

198055.0%4.9%15.4%19.8%4.9%

201040.2%6.2%1.3%44.1%8.2%

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

A.下游泥沙淤积严重B.径流季节变化性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层变薄

解析:该表反映X河流域的林地、草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缩小,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因此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C

1.流域开发的目标。

(1)核心是河流的________。

(2)结合________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3)对流域内________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在防洪、________、________、提高水质、旅游、________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

3.效果:根治了________,农林牧渔业、工业和________得到迅速发展,____________明显改善。

答案:1.(1)梯级开发 (2)资源条件 (3)生态环境

2.航运 发电 土地利用

3.(1)洪灾 旅游业 生态环境

以练促记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1)~(4)题。

(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3)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 B.11—12月

C.1—2月 D.4—5月

(4)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C.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D.流域开发不能太开放,应以制度加以约束

解析:第(1)题,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河流是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河谷平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第(2)题,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第(3)题,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防洪。第(4)题,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其中D项应为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创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环境,为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答案:(1)B (2)D (3)A (4)D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利用的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发源地——保护生态植被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解析:第(1)题,矿产资源丰富是河流流域特征,不是水系、水文特征。第(2)题,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应保护它的植被;河谷平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要注意水资源的分配及水质的保护;河口不一定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答案:(1)A (2)A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1)~(2)题。

(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金沙江主要流经横断山区,地质条件

不稳定,D项错。第(2)题,①项为有利因素;水库建设能有效地缓解旱涝灾害,④项错。

答案:(1)B (2)B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mm~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重庆三峡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有________。

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1)据材料一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高低落差大,包括我国横断山区在内,故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2)据材料二得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据材料三得出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气候湿度减小,肥沃的地表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频繁引发水旱灾害。植物种类增加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4)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5)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主要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及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A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相关推荐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案40中国区域地理

1.地形区:图中的A辽河平原,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气候:以________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干湿状况)地区,从温度带来看,D地属于________,B地属于______。

3.河流:图中的F______,G汾河,H渭河。

4.资源:图中的I____油田,J辽河油田,K____油田,L中原油田。

5.城市:图中的①____,②太原,③西安,④______。

答案:1.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温带季风 半湿润 暖温带 中温带

3.松花江4.大庆 胜利

5.济南 哈尔滨

1.地形区:图中的A____________丘陵,B浙闽丘陵,D______(山脉),E____高原。

2.河流:图中的C______,M汉水。

3.铁路线:图中的I____________线,F____________线,G______线,H____线。

4.丰富的能源: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三峡、横断山区和________地区。

答案:1.江南 南岭 云贵

2.澜沧江

3.宝成 焦柳 京九 浙赣

4.珠江上游

1.地形特点:以高原和为主分布:图中的a内蒙古高原,b 山脉,c塔里木盆地

2.气候:最典型的特征是____。

3.农业:图中代表的灌溉农业区字母:d____平原,内蒙古高原牧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场属于山地牧场。

4.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

5.城市:e________、f________。

6.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________铁路经过本区。

答案:1.盆地 天山2.干旱

3.河套5.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6.兰新—北疆

1.地形区:图中的a__________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________山脉。

2.河流:图中的d______,e怒江,f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____、黄河、______。

3.城市:g____,h______,k____。

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____铁路。

5.农业:本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______和湟水谷地。

答案:1.祁连 唐古拉

2.金沙江 长江 澜沧江

3.拉萨 格尔木 西宁

4.青藏5.藏南谷地

1.北京。

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属________________气候,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______高原,西面是太行山和黄土高原,南面是______平原。

2.香港经济发展的结构。

3.台湾省。

(1)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图中a________、b______等许多小岛屿。

(2)城市:台湾主要的城市有:c____、d____。

(3)地形地质。

①台湾岛地形2/3为____,岛上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②地处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震。

(4)资源: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__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5)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_____________”型的经济。

答案:1.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内蒙古 黄淮海

3.(1)澎湖列岛 钓鱼岛 (2)台北 高雄 

(3)①山地 ②亚欧 太平洋 (4)樟脑 

(5)进口—加工—出口

以练促记

(2012上海卷)“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据此完成(1)~(2)题。

(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上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A.甲岛B.乙岛

C.丙岛D.丁岛

(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因其离菲律宾也较近(甲岛),故菲律宾想霸占。(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示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

答案:(1)A (2)B

1.长江沿江地带。

(1)图中的河流:a岷江,b汉水,c______。

城市:d______,e长沙,f______。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__________,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H”形格局。

(3)沿江地带的工业。

工业基地工业部门

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武汉______、轻纺

宜昌、重庆电力、______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

答案:1.(1)赣江 攀枝花 南京 (2)沿海经济带

 (3)钢铁 冶金

2.黄土高原。

答案:秦岭 长城 自然灾害 过渡 集中 疏松 

开矿轮荒 植树种草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能源

(2)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

A.降水B.热量

C.人均耕地面积D.河流、湖泊

解析:第(1)题,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短缺。第(2)题,相对松嫩平原人均耕地少。

答案:(1)D (2)C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2)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答案:(1)A (2)B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农业区是河套平原,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

(2)图乙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相对于图甲所示地区其生产的最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包头钢铁企业和宝山钢铁企业各自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包头钢铁企业宝山钢铁企业

优势区位

(4)图甲所示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解析:(1)河套平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不足。(2)图乙所示地区为太湖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3)包头钢铁企业的区位优势是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而宝山钢铁企业的区位优势是市场广阔,交通便利。(4)甲图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植被少,加上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等使荒漠化问题很严重。

答案:(1)水源 

(2)水稻种植业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

(3)

包头钢铁企业宝山钢企业

优势

区位接近原料(铁)、燃料产地(煤)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4)自然条件:气候干旱(异常);地表植被少;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必答,其他答案点任答1点)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概况知识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概况知识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案35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面积的__________%为海洋,__________%为陆地。

答案:71 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____、B____、C____、D大洋洲、E______、F北美洲、G______。

②界线。

大洲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___运河

非洲与亚洲__________、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________海峡

亚洲与欧洲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大高加索山脉、________海峡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__________、乙大西洋、丙__________、丁北冰洋。

答案:(1)①亚洲 欧洲 非洲 南极洲 南美洲 

②巴拿马 苏伊士运河 白令 乌拉尔 乌拉尔 土耳其 

(2)太平洋 印度洋

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特征

洲别主要特征

亚洲地形复杂,______高、______低

非洲地形以______为主,称为“________”

南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______,中部平原,东部______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欧洲地形以______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

大洋洲(澳

大利亚大陆)

 三大地形区,西部________、中部平原、东部__________

答案:中部 四周 高原 高原大陆 山地 高原 平原 高原山地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____________板块,B印度洋板块,C________板块,D非洲板块,E________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答案:(1)南极洲 美洲 太平洋 (2)板块交界 

(3)地中海—喜马拉雅

以练促记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两大板块 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 D.五大板块

解析:第(1)、(2)题,南回归线自180°向东依次穿过了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和大洋洲,没有穿过亚欧板块。

答案:(1)A (2)D

1.世界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稠密区:A___________、B___________及C__________等中低纬度近海的______地带。

②稀疏区:极端干旱的__________,如D;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如E;终年严寒的________地区,如F;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

③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

答案:(1)①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平原

②热带沙漠区 热带雨林区 极地

 

(2)不同的人种。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A白种人欧洲、________、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B黄种人________,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C黑种人非洲的____________、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答案:(2)北美洲 亚洲东部中部和南部

2.世界的国家。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大国(2007年过亿)。

共11国: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世界贸易

发达

国家欧洲、北美洲、

________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

国家 亚洲、非洲、

________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答案:(1)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3)大洋洲拉丁美洲 

 

以练促记

读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构成,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中图例甲、乙、丙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A.气候类型 B.地形

C.降水量 D.土壤

(2)根据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关于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叙述错误的是()

A.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

B.东西两岸降水差异较大

C.东岸因受东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D.北部降水有季节变化

(3)俄罗斯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

A.两国均大力发展重工业

B.两国草地面积广阔,都大力发展乳畜业

C.两国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发达

D.旅游业是两国的经济支柱

解析:本题组把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进行了对比。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是俄罗斯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故所示的地理要素是地形。第(2)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洋流的影响,北部因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有季节变化。第(3)题,两国国土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较发达,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答案:(1)B (2)A (3)C

读“地球表面海陆起伏曲线图”,完成(1)~(2)题。

(1)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

(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解析:第(1)题,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两者都位于消亡边界,故A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海水平均深度明显大于大陆平均高度;大陆架海水一般不超过两百米;图中信息无法判断A、B两项。

答案:(1)A (2)C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半岛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西侧河流短促

B.雪线西坡高,东坡低

C.地势东高西低

D.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

(2)影响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

A.地形和纬度

B.洋流和地形

C.纬度和盛行风 

D.海陆热力差异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A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受中部山脉和地域面积制约西侧河流短促;该半岛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较内陆多,雪线应该是西低东高;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该地受冰川侵蚀作用,优良港湾少。第(2)题,影响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影响。

答案:(1)A (2)B

“VISTA”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阿根廷五个国家的简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VISTA”五国的经济发展概况和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会议决定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材料三 南非和阿根廷畜产品统计表(2009年)。

国家牛牛肉产量羊羊肉产量

万头/只万吨万头/只万吨

南非1376.277.73134.813.1

阿根廷5075.0283.01670.06.2

(1)“VISTA”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德班气候大会期间,“VISTA”国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国家是________,其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主要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绿色气候基金”可用来资助“VISTA”国家中的______和________保护热带森林。

(4)比较南非和阿根廷畜牧业结构的不同点,分析两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分析“VISTA”国家近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同原因。

解析:(1)读图可知,“VISTA”国家都是位于沿海地区,德班气候大会期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国家是纬度较高的北半球国家土耳其,其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在会议期间温暖多雨。(2)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都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3)根据提示“保护热带森林”,五国中只有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有热带森林。(4)南非和阿根廷都有畜牧业,但牧养的牲畜不同,阿根廷以养牛为主,南非以养羊为主。两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和草场资源两个方面。(5)结合材料,可知“VISTA”国家都是发展中的沿海国家,近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同条件主要从自然资源、劳动力、对外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沿海 土耳其 温暖多雨

(2)地震 位于板块交界处

(3)越南 印度尼西亚

(4)不同点:阿根廷以养牛为主,南非以养羊为主。有利自然条件:①草原(草地)面积大。②气候温暖湿润,牧草生长良好。

(5)①自然(或矿产)资源丰富。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海运廉价便利。(以上三点必答)④消费市场大。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点


学案3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黑龙江、________、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__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1)吉林 (2)林业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____________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

②地形:高原、平原、山地均有分布。

③土壤:黑土、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2)社会经济条件。

①良好的________。

②交通发达,________方便。

③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______________方面有明显优势。

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答案:(1)①湿润、半湿润 ③黑钙土 

(2)①工业基础 ②对外联系 ③农业种植技术

以练促记

读我国东北地区轮廓图,完成(1)~(2)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两熟

(2)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作物一年一熟。第(2)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和耕作,导致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土层变薄。

答案:(1)B (2)A

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___________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________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

(1)耕作农业区分布:主要为 、三江平 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 、大豆、 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答案:1.植被 自然条件

2.(1)松嫩平原 玉米 (2)大小兴安岭 (3)西部高原

以练促记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完成(1)~(2)题。

(1)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地中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2)发展农业生产本区优于我国南方的条件有()

A.水热条件好 B.劳动力充足

C.平原面积广阔 D.农业历史悠久

解析:第(1)题,A地位于小兴安岭,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东北平原,为种植业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单产效益最高应为种植业。第(2)题,本区纬度高水热条件不如南方地区;分布有我国第一大平原,但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答案:(1)C (2)C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 生产地区生产

答案:1.三江平原

2.机械化 专业化

以练促记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面两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双选)

(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答案:(1)BC (2)CD

1.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人口激增,高强度的________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________退化。

2.发展原则:从改善农业________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________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________的统一。

3.发展方向: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___和高水平的__________。

4.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

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

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________、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①提高________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______基地

西部

草原区围绕__________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________强化__________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______________畜牧业

山区以____________为核心,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__”,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________并举的转变

答案:1.农林 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 治理、保护 生态效益

3.绿色食品基地 农业专业化区域

4.商品粮 产品质量 绿色食品 生态建设 舍饲畜牧业 人工草地 集约化草食性 森林资源保育 立体开发 产品加工

以练促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甲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甲位于东北地区,乙位于西北内陆,丙位于江淮地区,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

答案:(1)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资源不足 光热水充足 旱涝灾害频繁

(2)地块小、河网密,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①地形:西部为________,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________。

②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________条件适宜栽培多种作物。

③土壤: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机械化和________。

④水源:有密西西比河等河流灌溉。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________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交通运输条件。

③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答案:(1)①落基山脉 平原 ②水热 ③大规模经营 

(2)专门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①________带;②________带;③________带;④棉花带;⑤水果和灌溉农业带;⑥畜牧和灌溉农业带;⑦混合农业带;⑧亚热带作物带。

答案:乳畜 小麦 玉米

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发展生态农业、______、节水农业、________、“处方”农业。

(2)制定了一系列________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

(3)推广农业新技术。

答案:(1)有机农业 精确农业 (2)保护耕地

以练促记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答案:(1)D (2)C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解析:第(1)题,甲为内蒙古草原,乙为东北平原耕地,丙为大小兴安岭林地。第(2)题,东北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的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多。

答案:(1)D (2)D

读2011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农业七大主产区图。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植被破坏

B.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季风气候

C.东北平原:土地沙漠化——过度农垦

D.甘肃新疆: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解析: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灌溉;东北平原过度农垦易造成黑土冲刷;甘肃新疆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土地荒漠化造成的。

答案:B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完成(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对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关系的分析。(1)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2)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1)A (2)D

从2000年起,我国一直存在粮食缺口。2004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粮食预期生产目标是4550亿kg,当年的国内总需求大概是4900亿kg,有350亿kg的缺口。从2004年开始,我国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读下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

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

人均耕地面

积/hm20.310.210.100.020.070.070.10

单位面积谷物

产量/kghm-24916587258707044620761754885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解析:(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故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2)东北目前单产较低,增产潜力较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而其他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现在单产较高,已没有多大的增产潜力。(3)东北还存在明显的缺点,如: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答案:(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2)有道理。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增产潜力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而其他一些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会有所下降;同时目前单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投入不足等。

2017届高考地理考前回扣教材-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届高考地理考前回扣教材-流域的综合开发”,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微专题15 流域的综合开发

回扣导图

域典型地区考点内容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湄公河流域

田纳西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伏尔加河流域

莱茵河流域(1)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

(2)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原因

(3)流域内的资源状况

(4)流域内水能开发条件和河运条件评价

(5)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特点、产生问题及解决措施

(6)流域内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区。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积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回答1~3题。

1.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2.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

A.全年变化不大B.全年都快

C.汛期变快D.非汛期变快

3.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

A.上游植树造林B.上游水土保持

C.下游修建水库D.下游疏通河道

答案 1.C 2.C 3.C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影响泥沙淤积的人类活动。第1题,渭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最多的月份是7~9月,此时侵蚀能力最强,河流含沙量大,A、B、D错。第2题,渭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所以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全年变化大,A错。只有汛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冲淤速度变快,其他时间慢,C对,B、D错。第3题,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都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导致河流含沙量变小,不是加速淤积的活动,A、B错。下游修建水库导致泥沙在库区沉积加快,C对。下游疏通河道,水流通畅,沉积减少,D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流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沿岸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我国六大淡水湖之一的滇池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目前,湖底存有淤泥8000万m3~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下图是历史上滇池水域的变迁图。据此完成4~6题。

4.据图判断,滇池湖水较深的区域可能是()

A.西南部B.西北部

C.中部D.东部

5.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

①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 ②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 ③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 ④湖底火山喷发物淤积 ⑤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6.目前,滇池外海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该工程的意义有()

A.使滇池的发电能力增强

B.利于改善滇池水质,消除富营养化

C.增加了滇池的通航能力

D.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答案 4.A 5.B 6.D

解析 本题考查湖岸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开展淤泥疏浚工程的意义。第4题,根据图中湖岸线变化,宽度越大,说明湖水浅,反之表示湖水深。所以最深的区域可能是西南部,A对。第5题,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①对。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②对。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③对。湖底火山喷发物形成岩浆岩,不是淤泥,④错。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堆积,⑤对。第6题,根据材料,淤泥太多,导致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所以滇池外海淤泥疏浚工程的施工,主要意义是改善滇池水质,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D对。发电、通航不是滇池的主要功能,A、C错。能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是消除,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