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07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___________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____________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______________或⑨____________的环境观,认为⑩________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提出背景: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__________短缺,环境________和________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一是要_______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____________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保证资源的○21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22____________。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23___________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24__________________》。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图解环境观的概念

2.列表比较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等,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

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分点在于()

A.人类能否利用自然B.人类能否征服自然

C.人类与自然是否是平等、和谐的关系D.人类能否改造自然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不过是人类的改造对象,人地关系仅仅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新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地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C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容发展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出现环境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水热充足,河湖密布,生物资源丰富,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生活的需求

2.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开发性原则

4.下列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是()

A.征服自然B.天人合一

C.人地归一D.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5.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B.使用塑料袋购物

C.渔政部门实行“休渔”政策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6.2012年5月14日~25日全球气候变化大人在德国波恩举行。世界许多国家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课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部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材料2:“我国单位GDP

能耗的变化状况”。

(1)近年来,某些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限排义务。依据材料1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驳斥上述观点。

(2)读材料2,分析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说明我们还需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几条思路,你认为可行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

C.环境效益突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

2.下列生产模式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

B.发达国家大量投资发展的能量密集型农业

C.我国南方稻田养鱼、养蛙的农田生态结构

D.山区利用立体气候发展农林牧副立体农业

3.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中国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你认为有利于曹妃甸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应该布局的工厂有()

A.炼铁厂 B.矿渣建材厂

C.火电厂D.焦化厂

读下图,完成4~5题。

4.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

A.畜产品、谷氨酸、饲料B.谷氨酸、味精、多糖

C.淀粉、复合肥、多糖D.味精、畜产品、复合肥

5.兖州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了()

A.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B.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C.新能源的合理开发D.物质的综合循环利用

“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等16家环保组织呼吁首都市民开展“无车日”及“绿色出行”活动,“为北京多贡献一片蓝天、多奉献一份绿色”。据此回答6~7题。

6.开展“无车日”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和环保的方式生存和发展

7.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禁止车辆进入城市B.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逐渐替代矿物燃料

D.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

8.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复杂多变的气候和极其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对西藏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材料2:据最新监测结果,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仍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浓度很小。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生状态。

(1)说出西藏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为了维持西藏良好的原生态环境,西藏应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时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

材料2:“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

[课前预习]

①基本认识 ②自然观 ③人地 ④态度 ⑤生产和生活中 ⑥人地对立 ⑦征服自然 ⑧“天人合一” ⑨“人地归一” ⑩人类 平衡 协调 资源 污染 生态 当代人 后代人 发展 自然界 鼓励经济增长 ○21可持续利用 ○22全面进步 ○23科教兴国 ○24中国21世纪议程

[基础达标]

1.D2.D3.B4.A5.C

6.(1)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2)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适当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

[拓展提升]

1.A2.B3.B4.B 5.D6.D7.C8.B

9.(1)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冻土北移或冻土层变薄;草场退化;荒漠化东进(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2)发展高原生态立体农业,高原山区发展林果业;退耕还草还牧,高原牧区控制草场合理载畜量;坡耕地与河谷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10.(1)是。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

(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

延伸阅读

高三地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6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6”,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今天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导致的,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既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

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到底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在此,主要让学生注意树立下面这些观点: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与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2、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0世纪后半叶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

活动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

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人口

数量十分有限开始增长人口迅速增加人口继续迅猛增加

环境

问题不严重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3.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题: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图“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活动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

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解释、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⑴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容

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联系,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在此系统中,三者的关系和角色是:

 (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把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在动态的平衡中发展。显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以往对发展的理解,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等是有本质区别的。

(4)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5)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指地球生命应共享及公平分配资源、环境和财富,而享有平等发展权利的地球生命跨空间、时间,还包括其它物种。

①同一代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每个人享有同样的基本和平等的权利,如生存、自由、追求较好的生活的权利。

②区际公平:在不同区域、国家和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在贫困和富裕地区之间,公平分享资源、效益和分担代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其它地区的环境损害为代价,如发达地区不能把污染转移到不发达地区或在开发资源时破坏当地的环境,获得超额利润后不给当地足够补偿去恢复和发展。贫富悬殊,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③代际公平:在现在和未来的世代之间,公平分享资源、效益和分担代价。这一代不能为自己发展损害或限制未来世代的发展可能性。应为下一代留下至少与自己继承的同样丰富多彩、同样富于生产力的世界。

④人类与其它物种间的公平:每种生命形式都以其对人类的价值而有资格得到人类的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其它物种的生存,如为野生生物设置足够的栖息地,禁止为经济利益大量捕杀、采伐、买卖野生生物等。应该合理地对待所有物种和生物,使之免受摧残、虐待和无谓的杀戮。

(2)持续性原则:重点指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这一原则是基于地球面积的有限性及由此决定的地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大循环还是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这使得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

①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承担必要的义务,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发展。

②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订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1)庞大的人口压力:每年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大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思考

1.据你所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

安排学生课堂快速阅读,并点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世界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意见;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停建。

 此项活动需要充分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总结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经典例题]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判断。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D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1.2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难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由例1知,预报变量(体重)的值受解释变量(身高)或随机误差的影响.
2.为了刻画预报变量(体重)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与解释变量(身高)有关?在多大程度上与随机误差有关?我们引入了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1)总偏差平方和:所有单个样本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即.
残差平方和:回归值与样本值差的平方和,即.
回归平方和:相应回归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即.
(2)学习要领:①注意、、的区别;②预报变量的变化程度可以分解为由解释变量引起的变化程度与残差变量的变化程度之和,即;③当总偏差平方和相对固定时,残差平方和越小,则回归平方和越大,此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④对于多个不同的模型,我们还可以引入相关指数来刻画回归的效果,它表示解释变量对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也就是说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
2.教学例题:
例2关于与有如下数据:
24568
3040605070
为了对、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现有以下两种线性模型:,,试比较哪一个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
分析:既可分别求出两种模型下的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也可分别求出两种模型下的相关指数,然后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①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12345678
身高/cm165165157170175165155170
体重/kg4857505464614359
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和身高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函数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即残差变量或随机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残差变量中包含体重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三.课时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四、课外作业课时练习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二课时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
教学要求: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并借助样本数据的列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展示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比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高,让学生亲身体验独立性检验的实施步骤与必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了解随机变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思想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例1在某医院,因为患心脏病而住院的665名男性病人中,有214人秃顶;而另外772名不是因为患心脏病而住院的男性病人中有175名秃顶.分别利用图形和独立性检验方法判断秃顶与患心脏病是否有关系?你所得的结论在什么范围内有效?
①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列联表,并分析列联表,引导学生得出“秃顶与患心脏病有关”的结论;
第二步:教师演示三维柱形图和二维条形图,进一步向学生解释所得到的统计结果;
第三步:由学生计算出的值;
第四步:解释结果的含义.
②通过第2个问题,向学生强调“样本只能代表相应总体”,这里的数据来自于医院的住院病人,因此题目中的结论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住院的病人群体,而把这个结论推广到其他群体则可能会出现错误,除非有其它的证据表明可以进行这种推广.
2.教学例2:
例2为考察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某城市的某校高中生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得到如下列联表:
喜欢数学课程不喜欢数学课程总计
男3785122
女35143178
总计72228300
由表中数据计算得到的观察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数学课程之间有关系?为什么?
(学生自练,教师总结)
强调:①使得成立的前提是假设“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没有关系”.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上面的概率估计式就不一定正确;
②结论有95%的把握认为“性别与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有关系”的含义;
③在熟练掌握了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方法之后,可直接计算的值解决实际问题,而没有必要画相应的图形,但是图形的直观性也不可忽视.
不健康健康总计
不优秀41626667
优秀37296333

三、课时小结: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原理、步骤
四、巩固练习:
某市为调查全市高中生学习状况是否对生理健康有影响,随机进行调查并得到如下的列联表:请问有多大把握认为“高中生学习状况与生理健康有关”?

五、课外作业课时练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