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六单元语文版)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4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六单元语文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六单元语文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六单元语文版)

第六单元(文言文)

21.《论语》六则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孔子(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仁”、“礼”。

二、理解默写

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SPAN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心情。

2.当另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SPAN论语六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SPAN论语六则》中论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句子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SPAN论语六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而借鉴的意思(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我们常引用《/SPAN论语六则》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3.不亦乐乎:原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过甚的程度

4.择善而从:挑选好的,并加依从。指挑好的学,按好的做。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应该不耻下问,其肯定有作我老师的。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6、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7、四十不惑: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四、字形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不逾矩(jǔ)

五、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六、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古:可以凭借(这一点)今:能够

七、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理解)

而: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顺承)

八、词性活用

1.温故而知新(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

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名词作状语)

九、句式归纳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古代委婉反问的句式。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十、重点问题

1.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谈思想修养的例句?

关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后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可用于思想修养。

2.下面这句话与文中哪句话意思接近?请写出来,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不患不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人不知而不愠。启示做人应该宽容。

22.《世说新语》二则

一、《世说新语》与刘义庆

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本书故事以短小精悍为主。写法上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

2.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二、字形字音

歆(xīn)辄(zhé)尊君在不(fǒu)

三、重点实词

日中(正午)

下车引之(牵引,拉)

相委而去(相,偏指友人)

四、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

2.宁可以急相弃邪?“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五、古今异义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2.与人期行。(期古:约定今:日期)

3.相委而去。(委古:丢下,抛弃今:委托)

4.元方入门不顾。(顾古:回头看今:照顾)

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古:离开今:到)

六、一词多义

舍: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

屋舍俨然(房舍)

同舍生皆披绮绣(客舍,客店)

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学而时习之(时常,常常)

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判断动词)

是以谓之“文”也(此,这样)

以: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根据)

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

是以谓之“文”也(因为)

可以为师(凭借这一点)

或以钱币乞之(用)

可:何为不可(肯,同意)

宁可以急相弃邪(能,可以)

皆有可观者(值得)

七、词性活用

歆辄难之(难: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为难)

八、翻译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译:(船里)恰好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2.宁可以急相弃邪?译: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九、重点问题

1.《/SPAN世说新语二则》中《期行》与《乘船》虽然都谈到了“诚信”的问题,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说明。

《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乘船》侧重于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乘船》中华歆和王朗的做法有何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做法:华歆的做法是犹豫不决,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王朗则很轻易接受了他人的请求。后来作乱的人追来,华歆却能急人所难,始终如一;王朗则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评价: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金,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的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3.《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你认为文中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对: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还出言不逊,“无信”“无礼”在先,我们不能对七岁的小孩子求全责备。

不对:父亲的朋友“下车引之”已经是悔过了,应该原谅他,而元方仍“入门不顾”,显得不礼貌。

(言之成理即可)

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4.请写出两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5.划分层次(见书本)

23.伤仲永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王临川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2.本文题目中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pān)(yè)(yì)

泯然众人矣(mǐn)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

世隶耕(lì)

三、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同“攀”,牵,引)

四、古今异义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2.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纷纷

今义:稍微

3.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普通人,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五、一词多义

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自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公道自在人心。(自然)

闻余闻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并并自为其名。(连,并且)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

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有仙则名(形容词,著名,出名)

名之者谁?(动词,命名,起名)

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

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

还来就菊花(动词,靠近,欣赏)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到,介词)

何有于我哉(对于,介词)

皆以美于徐公(比,介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介词)

六、词类活用

1.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2.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3.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对待……,名词意动用法。

4.利其然。利:认为……有利可图,名词意动用法。

5.伤仲永。伤:为……感到惋惜,形容词作动词。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七、特殊句式

1.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译:不让他学习。

2.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

译:让他作诗。

3.还自扬州

省略句。省略主语“我”,倒装句,(我)自扬州还。

译:(我)从扬州回乡。

八、重点问题

1.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详略又是如何安排?

第一阶段: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阶段,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主旨鲜明。

3.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矣”,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人的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和接受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

4.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一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务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6.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通过学习,大家明白了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天资聪慧对成才有重有作用,但不是关键,天生愚拙,可以从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同样也可以成材。我们也应当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早点成材。

24.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古代一种诗体。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

戎机(rónɡ)朔气(shuò)金柝(tuò)著我旧时裳(zhuó)阿姊(zǐ)

三、理解默写

1.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2.《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成语

“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五、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3.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六、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转折连词

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5.赏赐百千强。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七、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市场)

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帖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策策勋十二转。(登记)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户木兰当户织(门)

当户理红妆(窗)

安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为愿为市鞍马(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

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

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问女何所思?

倒装句。“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译: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九、指出一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夸张)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借代)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偶)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十、重点问题

1、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五部分,各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3段)征途思亲。

第三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四部分(第5段)获胜辞官。

第五部分(第6段)归家团聚。

结尾附文www.jAb88.CoM

2.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木兰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爱国也爱亲人的品质,与“木兰是女郎”的形象相吻合,突出本诗的中心。

3.将下列句子填空完整,品味叠词的表达效果。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④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品味:这些叠词使诗句具有节奏美,还加强了声音的质感,体现了民歌质朴的风格。

4.归纳诗歌主题:

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木兰这一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形象,赞颂了木兰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纯朴孝顺、坚忍不拔和不贪图利禄的精神。

25.《诗五首》

一、文学常识

1.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称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代表作有《登乐游原》等。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小李杜”。

3.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诗作有《云台集》

4.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著作《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5.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散文代表作:《陋室铭》,诗集有《刘宾客集》。

二、理解填空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毕业了,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彼此也许有些伤感,但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对彼此最好的劝慰。虽然现代社会通讯便捷、快速,但分别时,不妨还是用苏轼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对彼此的衷心祝福吧。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典故表现诗人复杂心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回顾贬谪生活,表达不满愤懑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涵哲理一致的诗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夜雨寄北》借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诗人奇特的想象美好的憧憬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淮上与友人别》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抒发写诗人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三、主题

1.《杂诗》:以白描手法,在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2.《夜雨寄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3.《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难舍哀婉之情)。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不甘心沉寂,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

扩展阅读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四单元语文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四单元语文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四单元语文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材料

第四单元(小说)

1.空城计

一、文学常识

1.空城计:三十六计之一,其战略是“虚者虚之,疑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2.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二、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

分拨(bō)司马懿(yì)失色旌(jīnɡ)旗隐匿城铺(pù)鹤氅(chǎnɡ)纶(ɡuān)巾

笑容可掬(jū)麈(zhǔ)尾司马昭(zhāo)抚(fǔ)掌骇(hài)然远遁(dùn)言讫(qì)

旁若无人犒(kào)劳

2.字词解释

分拨:分派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马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

骇然:惊惧的样子

言讫:说完。讫,完结,终了

三、文章思想内容

开端:(第1段)司马懿兵临西城(背景、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

发展:(第2段)诸葛亮临危施计(在“空”上做文章)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计(明写司马懿,暗写诸葛亮,侧面烘托)

结局:(第5、6段)诸葛亮释计(对话、对比)

四、重点问题

1.孔明“三笑”:笑容可掬(故做轻松、故做姿态),抚掌大笑(侥幸、如释重负),拍手大笑(自豪、嘲笑)

2.人物形象: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3.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己知彼,他对司马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见到空城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事先想到,故此能险中取胜。

司马懿虽是魏之名将,并与诸葛亮的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

五、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2.美猴王

一、文学常识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本文选自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二、日积月累

镌(juān)刻迸(bènɡ)裂麋(mí)鹿瞑(mínɡ)目石碣(jié)天造地设滔滔不竭(jié)力倦神疲开辟(pì)径(jìnɡ)直开窍(qiào)造化顽劣(liè)拱(ɡǒnɡ)服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三、文章思想内容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高潮、结局:(第4段)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四、重点问题

作者如何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

作者对美猴王身世美、行为美、言语美这三方面生动地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和带领群猴住进水帘洞这两件事情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因为石猴有勇有智、本领高强;能够友善平等地对待众猴,为众猴谋福;能带领众猴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石猴能够一呼百应,为众猴折服。美猴王又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神奇性。

五、写作特点

1.神奇瑰丽的想象。2.在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塑造石猴的形象。3.语言优美生动,流利明快,富于表现力。

3.心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黄蓓佳,当代作家。

一、日积月累

捻(niǎn)子噗(pū)蜷(quán)簪(zān)子眯缝琅琅(lǎnɡ)嘟囔(dūnanɡ)抽噎(yē)抽泣(qì)棱(lénɡ)角分明窸窸(xī)窣窣(sū)恍惚(huǎnɡhū)发窘(jiǒnɡ)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开端:公开课前,李京京想读,老师不让读。

发展:回家路上,李京京在树林朗读并回忆往事。

高潮:次日放学后,李京京听赵小桢朗读,并给她指出错误。

结局:公开课上,指定者不敢读,京京勇敢表现。

四、重点问题

1.“心声”的含义:一指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二指李京京非常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的愿望。三指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2.人物:李京京:天真纯朴、铭记亲情、执著、渴望表达亲情。

程老师:认真负责、好强自信、深感懊自责。

4.勇气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狄斯尼,美国作家。

二、日积月累

拘谨颀(qí)长健谈熹(xī)微悉意寥寥(liáo)可数干净利落绶(shòu)带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勇气”为标题:一方面是美国伞兵运用智慧和勇气,两次冒险求助;另一方面是一位法国妇女在第一次因帮助他而失去丈夫后,又第二次救助伞兵,表现出对正义事业无私支持的勇气。

四、重点问题

1.文章结尾,将军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的信仰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爱和平,愿为全世界的和平尽力,亲自赶跑侵略者,用自己的双手捍卫和平。因而,即使在她为了救陌生人而失去丈夫时,她也觉得她是幸福的。所以我们就能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勇敢,正是这信仰给了她勇气,使她做出了非常人的举动。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正是这信仰,使这位平凡、普通、长得并不漂亮的女人变得异常美丽。也正是这信仰,在战争中才有了不怕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是每个英勇战士同在,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2.人物:美国伞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是法国夫妇给了他宝贵的生命,也给了他更多勇气,于是他英勇战斗、屡建功勋。

法国妇女: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但她更爱她的国家。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复习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复习
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
爆(右下易写成水)颤容易写错墟(右下为“业”)
誊(上边是两横)谨(右下三横)慎(真里面三横)
2、易错读音
混(hùn)乱“混”易读错为hún
瓦砾(lì)“砾”易读错为lè
颤(chàn)抖“颤”易读错为zhàn
歧(qí)途“歧”易读错
3、多音字
混hùn(混乱)
hún(混浊)
4、难理解的词语
17课: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望:毫无希望。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19课: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5、日积月累
(一)单元中的日积月累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好词积累
混乱安顿昔日废墟坚定挖掘绝望
叹息悲痛颤抖拥抱糟糕确实自豪
誊写敬仰严厉灵感源泉歧途谨慎
把握极端龟裂腼腆打蔫艰涩拖沓
欢声笑语破烂不堪满怀信心一如既往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大吃一惊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来日方长
忐忑不安聊胜于无失魂落魄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3)好句积累
17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18课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19课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0课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6、课文的背景资料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 由于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断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表示。小于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有感地震;大于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破坏性地震。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能量。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10倍;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因此,既要发现动物异常,又要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发现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异常往往与气象、环境等因素有关,必须注意分析鉴别。
大地震发生前常常伴有来自地底下低沉的轰鸣声,它与平时城市噪音完全不同,或天空中出现强烈闪光,要提防其后可能出现大地的颤抖和房屋的晃动。如有这些现象,应及早采取家庭应急防御措施。
美国地震 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大地震,震级里氏6.9级,地震死亡逾270人。地震袭来之际,正值交通高峰时期,加州北部数条高速公路及桥梁坍塌,数地发生大火。地震损害了机场、使大厦倒坍,电讯中断……。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6.6级大地震。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地震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约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18《慈母情深》
梁晓声(1949—)小说家。山东荣城人。1968年去北大荒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慈母情深》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巴德·舒尔伯格生于1914年3月27日,美国纽约州纽约城,逝世于2009年8月5日,享年95岁。作为知名的编剧、作家,由巴德·舒尔伯格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最为人知晓。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20《学会看病》
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
二、阅读
(一)重点句子的理解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①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
②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③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①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②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18《慈母情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20《学会看病》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是父母的责任。“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是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可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外貌描写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地震中的父与子》外貌描写体现父亲为了儿子历尽艰辛,表明父亲决不放弃。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慈母情深》
对母亲外貌的简单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瘦弱的母亲形象。
2、语言描写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地震中的父与子》对父亲语言的描写。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这是父亲发自内心的痛苦声。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慈母情深》对母亲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形象。从母亲的语言中我们体会到母亲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中第6—13自然段通过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对话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父母对巴迪这首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是为七八岁的巴迪写诗而感动,并没有去想诗的内容。父亲注重的不是巴迪写诗的行为,而是写诗的质量,所以他没有考虑到巴蒂的承受能力。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学会看病》这段细节的语言描写说明目清对儿子不放心,字里行间透着深沉的爱,令人感动。
3、动作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慈母情深》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文中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表明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慈母情深》这一自然段对母亲连续动作的描写感人至深。说明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赚钱。挣钱这样不容易,母亲还给钱让“我”买书,足见慈母情深。
4、心理描写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学会看病》“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学会看病》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母亲对自己行为的深深自责,足见爱子情深,是深深母爱的体现。
三、口语交际·习作
(一)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的主题:父母的爱
2、口语交际的目的: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3、前期准备:准备一个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读一读书上的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
4、实施过程
①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②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课后还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上面的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与父母交流。
5、注意事项: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
(二)习作
1、习作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2、习作要求:选择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3、习作过程
①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
②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
③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4、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第六单元课文复习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8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理解。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对词语的理解。
昔日:指往日,从前。
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望:毫无希望。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18* 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在车间一角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的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最后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选编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对词语的理解。
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20* 学会看病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来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会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③“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是父母的责任。
对词语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材料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材料”,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六单元
20《古诗两首》
一、字词
(拼读)1、字音:渭(wèi)城浥(yì)客舍(shè)
(抄、背)2、字形部首:孟(子/皿)辞(舌/辛)舍(人)君(口)
(抄、读)3、多音字:
舍shě(舍弃)更gèng(更加)尽jìn(尽头)
shè(宿舍)gēng(更改)jǐn(尽管)
(抄、读)4、形近字:
孤(孤单)陵(陵园)唯(唯独)舍(校舍)
弧hú(弧度)凌(凌晨)维(维护)含(包含)
(抄、背)二、背诵:全文
三、课文理解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抄、背)字义之:去、到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抄、读)句意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抄、背)字义唯:只尽:尽头,这里指消逝。
(抄、读)句意我伫zhù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
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抄、读)(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读)2、《送元二使安西》
(1)诗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抄、背)字义使:出使浥:湿润
(抄、读)句意渭城清晨一场如酥sū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苍翠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抄、背)字义更尽:再饮完
(抄、读)句意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抄、读)(2)《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yàn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xù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抄、背)(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抄、背)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1《搭石》
(抄、背)【作者:刘章】
一、字词
(拼读)1、字音:
间(jiàn)隔谴(qiǎn)责懒惰(duò)落(luò)脚人影绰绰(chuò)
相背(bèi)而行联结(jié)俩(liǎ)人溪水猛涨(zhǎng)
(抄、背)2、部首:暴(日)
(抄、读)3、多音字:
涨zhǎng(涨潮)(涨价)间jiān(中间)背bèi(背景)
zhàng(头昏脑涨)jiàn(间隔)bēi(背负)
(抄、读)4、形近字:
凉(凉水)带(带领)绰(绰号)概(大概)爆(爆炸)洪(洪水)
晾(晾晒)戴(爱戴)悼dào(悼念)慨(感慨)暴(暴力)哄(哄骗)
代(代表)
惰(惰性)隐(隐约)衡(平衡)
随(随便)稳(平稳)横(横线)
(抄、背)5、近义词:
保持(维持)唯独(唯有)谴责(斥责)协调(调和)平衡(平稳)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抄、背)6、反义词:
懒惰(勤劳)满意(不满)谴责(赞许)大概(确切)美好(丑恶)
轻快(笨重)
(抄、读)7、词语搭配:
一条小溪平整/方正的石头一道风景保持平衡伏下身子一排搭石
美好的情感
(抄、读)8、四字词语意思:
山洪暴发: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抄、背)9、特殊结构词:
人影绰绰(ABCC):清波漾漾波光粼粼得意洋洋死气沉沉
三、课文理解:
(抄、读)1、《搭石》描绘了家乡的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抄、背)2、重点词句理解: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答: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文中指在家乡人心中背老人过搭石是很自然、很合乎常理的事情。从而展现了山里人尊老敬老的美德。
(抄、背)3、从哪里能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答:秋凉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好;赶路的老人认真调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时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两个人在搭石前互相谦让;年轻人背起老人过搭石。
(读)4、课后习题解答: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答:(1)第三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第四自然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淳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敬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我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答:(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抄、背)【作者:竹林】
一、字词
(拼读)1、字音:
白血(xuè)病即(jí)将凋(diāo)零骨髓(suǐ)袭(xí)击沉着(zhuó)
暂(zàn)停血(xuè)脉间(jiàn)隔绽(zhàn)放比较(jiào)
彼(bǐ)岸步履(lǚ)匆匆
(抄、背)2、部首:袭(龙/衣)余(人)暂(日)
(抄、读)3、多音字:
着zhe(看着)血xuè(血脉)转zhuǎn(转变)难nán(难题)得de(过得去)
zháo(着火)xiě(血淋淋)zhuàn(转圈)nàn(灾难)dé(得力)
zhuó(着色)děi(得亏)
zhāo(着数)
(抄、读)4、形近字:
彼(彼此)植(植物)涂(糊涂)洒(洒脱)
疲(疲劳)殖(养殖)途(路途)酒(喝酒)
(抄、背)5、近义词:等候(等待)清楚(清晰)希望(期望)沉着(从容)
(抄、背)6、反义词:
苍白(红润)凋零(绽放)沉着(慌张)清楚(模糊)安全(危险)
希望(失望)
抄、读)7、词语搭配:
甜丝丝的香气静静地躺着灿烂的阳光苍白的脸步履匆匆地走一位青年
突如其来的余震一阵余震沉着地站着
严重的白血病严重的问题严重的污染严重的后果
空旷的地方空旷的田野空旷的草原空旷的天空
(抄词语和意思、读)8、四字词语意思:
谈何容易:说起来怎么这样容易,表示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抄、背)9、特殊结构词:
步履匆匆(ABCC):行色匆匆来去匆匆白发苍苍秋风习习
甜丝丝:红彤彤胖乎乎湿淋淋圆溜溜
三、课文理解:
(抄、背)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故事。歌颂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文中的“生命桥”指的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读)2、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段话的意思是: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yù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读)3、课后习题解答:
★课文讲述的事情很感人,我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1)读了这篇课文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反对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了,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2)台湾青年知道祖国的同胞有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骨髓。李博士为了祖国青年的生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完成了手术。他们用爱架起了一座桥,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是爱挽救了这宝贵的生命,是爱跨越海峡的阻隔,是爱联结了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1)小钱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拉着台湾青年的手说:“你的救命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愿我们两岸人民的心,永远在一起,一代一代传下去。”
(2)小钱激动地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同胞而自豪!你不仅给了我生命,更让我懂得了同胞情的可贵!让我们用爱心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我们尽我们的力量使两岸同胞早日相聚!”
23《卡罗纳》
(抄、背)作者:意大利作家亚米契(qì)斯,本文选自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原名《心》。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争吵》。
一、字词
(拼、读)1、字音:
怜悯(mǐn)号(háo)啕(táo)大哭屏(bǐng)息恍(huǎng)然大悟
(抄、背)2、多音字:挨āi(挨边)
ái(挨打)
(抄、背)3、形近字:
巨(巨大)幅fú(幅度)抬(抬头)哀āi(悲哀)
臣chén(大臣)副fù(名副其实)胎tāi(胎儿)衰shuāi(衰老)
衷zhōng(由衷)
(抄、背)4、近义词:
庄重(庄严)怜悯(怜惜)嘱咐(叮咛)依然(依旧)关切(关心)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恍然大悟(豁huò然开朗)
(抄、背)5、反义词:悲哀(欢乐)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抄、读)6、词语搭配:
可怜的孩子巨大的不幸热情地对待一阵同情屏息凝神地望着痛痛快快地哭
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目不转睛地望着
(抄词语和意思、读)7、四字词语意思:
形容哭的成语:号啕大哭痛哭流涕tì泣qì不成声抱头痛哭
表示忽然醒悟的成语:恍然大悟茅máo塞sè顿开豁然开朗如梦初醒
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1)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2)恍然大悟:形容忽然明白了。
(3)屏息凝神:屏息:屏气;凝神:聚精会神。
(4)号啕大哭:放声大哭。
(抄、背)8、特殊结构词:
痛痛快快:形形色色明明白白星星点点老老实实
(读)二、课文理解:
《卡罗纳》讲述了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给予他热情的安慰,默默的关爱。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互相关爱之情。
24《给予是快乐的》
(抄、背)(作者:美国作家丹.克拉克)
(拼读)1、字音:饶(ráo)有兴趣残疾(jí)给(jǐ)予(yǔ)
(抄、读)2、多音字:
给gěi(送给)乐lè(欢乐)漂piào(漂亮)背bēi(背包)
jǐ(自给自足)yuè(乐曲)piāo(漂泊)bèi(背书)
piǎo(漂白)
(抄、读)3、形近字
诞dàn(诞生)睁(睁眼)
涎xián(垂涎)挣(挣扎)
(抄、背)4、近义词:希望(期望)羡慕(艳羡)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抄、背)5、反义词:宽裕(贫困)湿润(干燥)给予(索取)
(抄、读)6、词语搭配:
轻轻地摸羡慕的神情睁大眼睛惊叹地说吃惊地看着不由自主地问一段路
漂亮的车子难忘的夜晚一个夜晚
(抄词语和意思、读)7、四字词语: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饶有兴趣:很有兴趣。
(读)8、课文理解:
《给予是快乐的》讲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歌颂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间真情。
园地六
(抄、背)一、日积月累(P119):
二、成语故事(P119)
(抄、背)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老师》课文复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老师》课文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容预览:

7、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一、应掌握的词语

纳闷疲倦启蒙预兆温存琢磨无垠yn毛坯pī

绚xun丽筑巢cho覆f盖骚sāo动凝nng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情。

启蒙: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无垠(yn):辽阔无边。垠:边、岸、界限。

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温存:温柔体贴。琢磨:思索,考虑。

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绚丽:灿烂美丽。

三、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四、背诵课文第十二段。(优美句段)

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五、海伦?凯勒的名言

1、黑暗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爱声音。

2.、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3、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4、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六、身残志坚的名人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

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

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印象派巨匠--凡高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

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

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美丽心灵》的天才---纳什

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捷克音乐天才--斯美塔那

无脚飞将军---马列西耶夫

海伦.凯勒非常有名.《假如给我三天生命》就是她写的.是盲聋哑人!!

还有南京的周婷婷,是个聋人,可她是我国第一个去哈佛大学的聋哑学生.等等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复习:忆读书


内容预览:

七年级语文复习(语文版)

忆读书

冰心

一、字、词

悬念催促笸箩聊斋勉强酷爱无聊消遣烦琐堆砌勉强

津津有味官逼民反气愤填胸义愤填膺天罡地煞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朦朦胧胧无病呻吟自作多情风花雪月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一知半解怒发冲冠

二、词义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近义词】:兴致勃勃【反义词】: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枯燥无味

气愤填胸: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近义词】天怒人怨、满腔义愤、义愤填膺【反义词】麻木不仁

若有所失:形容神情或心态失落,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

人情世故:为人处事的道理。

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近义词】枯燥乏味【反义词】兴味盎然

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却也在痛苦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自作多情: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近义词】:花前月下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自己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近义词】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近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

【反义词】: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博古通今

三、句子

⑴文中的好句子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国演义》

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罗贯中《三国演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⑵、课外延伸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⑶、作家与作品:

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

《红楼梦》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

②、其他:《聊斋志异》文言短篇集清代蒲松林

《荡寇志》长篇小说清代俞万春

《精忠说岳》长篇小说清代钱彩

《封神榜》长篇小说明代许仲琳

《茶花女遗事》又名《茶花女》长篇小说法国小仲马

④、四大名著卷首语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水浒传》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西游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⑷、课文涉及到的诗词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学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内容预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忆读书》学案

冰心

导学平台

[课标要求]

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

1、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学会读书时分层次筛选有效信息。

2、逐渐学会平时在读书中多思考,善体会。

4、在老师的指导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5、将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

[学法点悟]

1、不必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着重从内容上把握。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

3、不必深究文中提到的名著的情节,注意体会作者读书的乐趣和心得。

4、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学常识的积累。

[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围绕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向青少年朋友谈了自己读书的体会。结尾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心,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文章语言平易,亲切随和。全文洋溢着作者压抑不住的情感和对读书的浓厚兴趣,还表达了愿终身以书为伴的志趣,我们应当用心感悟。同学们应当怎样对待书呢?

[疑难解析]

质疑:本文似乎没有明显的层次感,文章的内容重点是什么?如何把握?

解惑:解决这个问题应当首先从文末的主旨句入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中,三个短语,从内容上看是由主到次,从含义上看是逐层深入,读书好是全文内容的重点。

还要从作者的叙事中分析,全文重点叙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读书经历,细细品读,可从四个方面总结读书的好处:

一、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如文中作者写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等书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二、读书能扩大人的知识面。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读外国小说,则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三、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如: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致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质疑:综观全文,多读书是如何体现的?

解惑: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

质疑:作者怎样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读好书的?

解惑: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爱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语言揣摩]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是作者开篇的第一句话,用一就的句式,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它紧紧的抓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

2、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世间万物,同类之间都有高下优劣之分,包括物、人,当然书也不例外。这里作者是想告诉青少年朋友,读书要有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作出较为恰当的选择。

[研究课题]

《忆读书》中提到了几部古典作品,且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和品评,如:作者对《水浒传》,她写到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的写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还把《西游记》和《封神榜》作了比较。你读过这几部书吗?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你读过的其它同类题材的书或文章,你能试着加以品评吗?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读书体会,积累一些古典文学常识,在此基础上,拟订自己近期和远期的读书计划,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学习选择性阅读、比较阅读。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笸箩()天罡()林纾()

堆砌()勉强()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斩首催促凯旋

崭新摧毁岂有此理

聊斋日寇遗留

爱卿夺冠派遣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悬念:

遗事:

人情世故:

消遣:

索然无味:

无病呻吟:

风花雪月:

自已:

二、选词造句(任选三个词造句)

津津有味分久必合官逼民反怒发冲冠若有所失人情世故兴亡盛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三、课外阅读建议

现代社会,能否有效的获取信息,往往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中学时代练就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需要,而且可以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加大课外阅读量。进行课外阅读,首选中外名著,因为它们都是经过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的。其次,优秀的时文也要予以关注,时代在发展,我们应与时俱进。阅读时,最好作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可以写感想,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也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时,善于汲取,敢于质疑,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读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提示:由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知她所读的书,多是文学类书籍,文学即人学,这类书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学作品常借助对社会现象的再现,生动深刻的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而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的道德观,用概括的语言笼统的表达出来。不但不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答:

2、怎样理解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对《红楼梦》不同的阅读体验?

[提示: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有差异。同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变化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由童年时只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到中年后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所以,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答:

3、如何理解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提示:从上文看,《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真是好听极了,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故事中的悬念,我急于了解,课文注释中对悬念的解释,表明了我临睡时的心情--惦记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含泪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感动得流泪,一是想听故事而愿望得不到满足,因极度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而流泪。]

答:

4、为什么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提示:从当时作文的文体和长期阅读的益处谈,可加入自己的体会。]

答:

五、欣赏评价

1、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吗?哪一句让你最感动?为什么?(换一首古典诗词谈也可以)附【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答:

2、你从几岁开始读书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其中的具体情节,你还能讲一些出来吗?现在看来,你当时为什么会喜欢它。

答:

六、扩展阅读

刘湛秋

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

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无论在丽日还是有风的天气里,我和它一起,在碧波或恶浪中行进。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指点着那些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风光和人物,仿佛有个神奇的嘴,发出船底和波浪日夜荡出的水声,不停的给你讲生活中的哲理,幻想各种各样的现实。

这是一只不会沉的船,风浪不会把它吞没,大火也不能把它烧光,这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船,它一直航行下去,不寻求任何栖息的港湾。

在这只船上,我变得越来越清醒,我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且和它一样,祈求更远更险的航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美猴王》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美猴王》学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内容预览:

《美猴王》学案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ng阙qu须臾xūy圪蚤gēzǎo濯zhu

溅jin挈qi樽罍zūnli契q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拖男挈女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序齿排班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自主学习

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小说家,著有。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迸裂()瞑目()七窍()镌刻()石碣()

3.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4.简述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5.课文在叙述美猴王来历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的哪些动作和语言?

6.课文想象丰富,请举出一两例来。

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写出两件孙悟空的故事。

第二部分:

(一)

干涸的眼睛

把医生叫来,亿万富翁喊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

八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作了第108次检查,他们得出了一个最终结论: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药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对亿万富翁的眼睛都不适用。解除痛苦的惟一药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能哭出眼泪呢?

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可他却无动于衷。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女演员,心中揣度着把她们请来该出多少钱

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地走了。亿万富翁仍是抱怨眼睛痛。

下属们好不容易收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他在看电影时,却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电影放映结束后,陪看电影的人泪眼汪汪,可他的眼睛仍是干涸疼痛。

后来,亿万富翁被下属们破天荒地带去参观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看着窗外饥寒交迫的贫民们,他感到十分新奇,大声地说:真是景色非凡哪!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他的眼睛依然干涸无泪、疼痛难忍。

事情发展到了()的地步了。下属们终于研究出一帖奇妙的药方:他们找到了一个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那人下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他们把这人抬到亿万富翁家里。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像)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色,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在那人的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是,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的,染上了种什么病,卧床下起,受着同样的痛苦。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就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8、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a、急不可待b、刻不容缓c、心急火燎d、千钧一发

9、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如果把文章的题目改为不流泪的人好不好?请简单说明理由。

10、什么原因使亿万富翁终于哭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1、上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方法对刻画亿万富翁的作用。

12、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改为干涸的眼睛能流泪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会受到什么影响?

13、另选角度,从文章的风容、构思或语言等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并自己解答。

(二)

接连好几天,他发现它晚上老是在围墙石头边磨犄角,它浑身汗津津地卧在圈里头。

夜里,他躲在圈口,刚到半夜,他看见它用犄角挑开挡在圈口的栅栏,走了出来,他悄悄地跟着它出了村,钻进了山沟,左拐右拐

猛地,他惊呆了,也吓坏了,浑身发抖,连声气也出不来他看见从沟里边仰头窜出来一只土豹子,毛森森的身子,绿幽幽的眼睛,血盆似的大口,一股呛人的腥味儿无须互通姓名,它们一照面就交上锋了。

豹有豹术,牛有牛招。

一个是扑、抓、咬,一个是顶、撞、踢。

它们是敌手,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同怀一种坚定的意志,那就是必胜的信心,坚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对方,()在现在,()在将来,迟早有一天。

豹的凶残狠毒,牛的倔强勇猛。

凭着这些,它们玩强地拼搏着,真是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好一阵鏖战!直到残月西斜,曙色初露,才各自收住招法,一个走回山里,一个走出山外。

他看了半宿,抖了半宿,尿了一裤子尿。

苦思苦虑了一整天,他决定了。

晚上,当磨犄角累了躺在圈里的时候,他偷偷把两把尖刀绑在它的犄角上。

果然,在这天夜里,它把它的敌手置于死地了。

第二天清晨,他在牛圈面前的碾盘上宰了那头土豹子,周围围了一大群人,人们一边听他眉飞色舞地演说,一边交口称赞着(它、他)胜利者。

当它看见他从自己的犄角解下那把尖刀的时候,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尔后,它久久地望着那披在轱辘上的血迹未干的豹皮。望着望着,它走了过去。

它围着碾盘转了两圈,猛然,它一头撞在那披着豹皮的碾轱辘上,头骨碎裂,犄角折断,倒在了敌手的皮前面。

这不幸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人们说,它是把豹皮当成土豹子才撞上去的,大家埋怨他不该粗心大意,把豹皮披在碾轱辘上。

14、势均力敌中敌的意思是。

15、第六段括号中填的一组词是。

16、文中描写牛招的动作是,牛为这场鏖战所做的准备是。

17、牛与豹交锋时,文中描写牛的勇猛,其作用是什么?

18、文中有一处细节最能表现牛的性格,这个句子是()

a、它晚上老是在围墙石头边磨犄角

b、它短促地叫了一声

c、望着望着,它走了过去

19、文章结尾句,大家的埋怨是否正确?为什么?

20、人们一边听他眉飞色舞地演说,一边交口称赞着(它他)胜利者。括号内应选的词是,理由是。

21、根据文意,从下面四组词中各选出一个词,编成文章情节提纲。

a、鏖战观斗拼搏()

b、施计受辱杀敌()

c、误撞撞碾惊叫()

d、遗恨非难遭怨()

22、《恨》一文主要写了谁恨谁?为什么恨?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开明国文讲义》、吴承恩、明代、《西游记》

2.略

3.是由花果山顶一仙石迸裂风化而来。

4.与群猴避暑--去山涧洗澡--顺涧爬山,至源流处--跳入瀑布泉中--率众猴入水帘洞--称猴王

5.略

6.石猴的来历、水帘洞、石房内的陈设等。

7.略

8、b

9、亿万富翁治眼病。不好。改后的题目可能让人误以为文章是要写一个性格刚强的人。它没有原题目具有的讽剌意义:亿万富翁有钱,可没有普通人的感情,他是可鄙又可悲的人。

10、亿万富翁看到自已生命垂危、痛苦难耐,感到悲伤,终于哭了。另一个他指的是相貌酷似亿万富翁的穷苦病人,这个他(自己)越是病痛难熬,也就越能增加亿万富翁的恐惧感,就会悲伤流泪,这恰好减轻了眼睛的疼痛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讽剌性:亿万富翁只关心自己的命运,贪生怕死内心空虚到了极点。

11、例:一批学识广博的人可他却无动于衷。作者通过对比更加尖锐地讽剌和鞭挞了亿万富翁畸形的心态和龌龊的灵魂。

12、文章的最后一段与表达的主题思想有很密切的关系,原结局表达了作者对极端自私的亿万富翁丑恶心灵的憎恶。改后达不到此效果。

13、略14.(力量)相等的。

15.不是就是

16.顶、撞、踢;晚上老是在围墙石头边磨犄角。

17.突出牛坚信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战胜对手,也为下文牛恨他施计而撞倒在敌手的皮前埋下伏笔。

18.b

19.不正确。牛之所以撞上去是因为它知道了取胜并非凭自己的真正实力,而是主人在它头上绑了两把尖刀。

20.它、它把它的敌手置于死地了

21.观斗、施计、撞碾、遗恨

22.牛恨他施计。牛怨恨自己不是真正凭实力战胜对手。竞争应是公平的(意思对即可)。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美猴王》课文复习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美猴王》课文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内容预览:

14、美猴王

吴承恩

一、应掌握的词语

开辟p遂su迸bng裂瞑mng目径jng窍qio石碣ji镌juān刻喜不自胜

麋m鹿天造地设滔滔不竭ji力倦神疲顽劣li拱服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迸裂:迸开并往四处飞溅。

2、瞑目:闭着眼睛。

3、镌刻:雕刻。

4、顽劣:顽皮不顺从。

5、拱服:敬畏,服从。

6、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7、径: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语出《论语为政》

三、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见第一课

2、天干地支

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己(jǐ)、庚(gēng)、辛(xīn)、

壬(rn)、癸(guǐ)

地支:子(zǐ)(鼠)丑(chǒu)(牛)寅(yin)(虎)卯(mǎo)(兔)辰(chen)(龙)

巳(si)(蛇)午(wǔ)(马)未(wei)(羊)申(shēn)(猴)酉(yǒu)(鸡)

戌(xū)(狗)亥(hai)(猪)

3、地支与时间的对照

子时:23点─1点

丑时:1点─3点

寅时:3点─5点

卯时:5点─7点

辰时:7点─9点

巳时:9点─11点

午时:11点─13点

未时:13点─15点

申时:15点─17点

酉时:17点─19点

戌时:19点─21点

亥时:21点─23点

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纪年,六十组干支字为一个周期,叫一个甲子。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4、神话小说: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神话小说。

5、我国的神话小说有:

《搜神记》东晋:干宝《山海经》西汉:刘歆

《天仙配》东晋:干宝。《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西游记》明:吴承恩《济公全传》明:田汝成

《封神榜》明:陈仲琳《宝莲灯》清:无垢gu道人。

《白蛇传》清:方成培《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镜花缘》清:李汝珍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部分摘录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6、尖担担柴--两头脱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8、狗咬尿泡--空欢喜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12、贩古董的--识货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16、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17、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18、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19、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20、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21、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22、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内容预览:

《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刘翠玲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体会本文通过写竹乡和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竹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继续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体会本文通过写竹乡和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竹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移步换景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晾饵麓隧屏坞岚箬髹箪

二、词语识记屏风举目四顾名副其实栋梁

【内容探究】

一、根据《竹林深处人家》一文,解答:什么事情,引起作者对竹林深处的回忆?那种回忆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二、在《竹林深处人家》一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

三、作者怎样通过「远观」和「近看」来描写竹林?

四、作者深入竹林中去,和登上一处较高的竹坞去,看到的景致有甚么不同?

五、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

六、据《竹林深处人家》一文回答下列各项:

1、画家和护林员面对竹海有甚么不同的观点?

2、作者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写竹的韵致?

3、你认为作者用《竹林深处人家》作题目,内容是否切合?

七、作者很细腻描写竹乡人家的生活,试说明下列三项:?山村景色。?竹农生活。?生活情调。

八、从《竹林深处人家》一文,说明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

[课堂练习]

一、细读下面的两段文字:

首段:「朋友请吃饭,有扁尖笋做的家常菜。不过却因此,引起我在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末段:「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好象立刻就到了竹子发散出来的芳香,仿佛感觉到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问题:作者首段和末段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甚么作用?

二、试从课文摘录例子填写如下:明喻─(吃盐扁尖笋)「就像吃糖食饼饵一类点心那样。」

借喻─排比─

层递─设问─

反问─

三、竹林深处人家》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试抒述己见。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文复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文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内容预览:

11、竹林深处人家

黄蒙田

一、应掌握的词语

山麓l隧su道屏png风山岚ln竹坞w器皿mǐn竹箬ru匾箪dān

晾ling沏qī气势深沉碧螺春密密匝匝zā名副f其实束sh手无策

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山麓:山脚。2、密密匝匝:很稠密的样子。3、山岚:山林中云雾。

4、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5、竹坞:竹林茂盛的山间平地。坞,四面高中间凹下去的山地。

6、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副,符合。实:实际。

7、束手无策:束:捆绑。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黄蒙田:1919年生,当代作家,散文家。

四、与课文有关的古诗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有关竹的成语、词语

【成语、词语】

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竹马之好青梅竹马竹苞松茂丝竹管弦书功竹帛金石丝竹

竹头木屑竹篱茅舍哀丝豪竹名垂竹帛罄竹难书竹报平安丝不如竹竹柏异心

竹篮打水竹马之友吹竹弹丝成竹在胸丝不如竹东南竹箭茂林修竹

【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屈屈伸伸,雪压千屋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劲节生来瘦,高村老去刚;竹青怀素志,梅龙秉芳心。

为天地生春,抚长存终古绿;与松梅作伴,洁身共避寒心.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千古虚心尊此老;九州高节拜先生.

宜和竹论虚和实;不与谁争高与低

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

劲节生来瘦;高材老去刚。

【歇后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织鸭--无心肝

竹筛子盛稀饭--漏洞百出

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竹板儿云--一个劲儿

竹篮装油--一点不剩

竹林里逮兔子--噼里啪啦

竹林的笋子--上长货

竹林子遭火烧--一派光棍

竹林的笋子--嘴尖毛长

竹林的笋子--嘴尖皮厚

竹子发芽--一根光棍

竹子的子孙--越发越多

竹丝编着背篓--眼多

竹篙打水--满塘动

竹匠劈毛竹--直直落落

竹子冒笋--一代胜似一代

竹丝编的背篓--眼睛又细又多

竹篮打水上山峰--一场欢喜一场空

竹林的竹篓里数大鱼--一清二楚【竹喻】

君当如竹,风过不折,雨过不污,躯有节而少蔓枝,数丈傲骨通透,叶似利剑锋而不外露,微垂亦不自卑,任而东西南北风屹立不摇,纵使古今万世愁一肩担尽

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毁节。

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总虚心。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清洪升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度琼枝。唐高骈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魏源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大中丞括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翠竹千竿锦苑幽,奇传每醉忆千秋。临风摇曳湘妃泪,对月娉婷黛玉愁。

高节长称松柏侣,清名幸缔菊梅俦。丹青留影寻常见,翰墨琴魂雅韵流

竹郑板桥

轻阁雅室逸芬芬,绿透裱纸力轻渗。枝孤何惧风雨来,晨宵相伴得竹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春笋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人教版201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201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huán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导学案


内容预览:

《空城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计得以成功的原因。

2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导学思路:

通过阅读-复述-练习-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读、思、说、做的能力,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导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述故事

昨天我们已经把《空城计》这个故事的情节脉络理清了,也布置大家课后反复朗读,体味故事悬念迭出、扣人心弦的特色,现在就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二、分析人物形象

我们非常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是--孔明、司马懿

孔明

1、看课文彩图,大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孔明,因为他有他的衣着、动作、神态特征,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应该是--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大家都注意到孔明这时候是笑容可掬,是不是他在施展空城计的时候一直保持这种神态的呢?如果不是,你能找到课文里描写他的几次笑吗?你觉得这几种笑态有何不同?你能揣摩他脸上挂着笑,可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分析:

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

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

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

2、通过这三笑,我们再来联系整个故事,孔明是个怎样的人?说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做到有理有据。

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司马懿

1、孔明与司马懿不止产生过一次交锋,我让同学们回去阅读《三国演义》第95回,了解《空城计》故事背景。现在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事情。

分析:其实就在空城计之前,孔明刚刚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故事是这样的: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孔明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还乡。孔明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挡。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表示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孔明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才有课文中的这一出好戏。

可见,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

小结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这一故事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那么写司马懿有什么作用呢?写他老谋深算也好,狡诈多端也罢,最终还是败给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这就是在刻画人物时经常用到的侧面描写的衬托手法。

三、分析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

1、司马懿既然是以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或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红楼梦》有诗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欣赏合作小组改编的课本剧

五、找一找诸葛亮还有什么光辉战绩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案分析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案分析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六单元语文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