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生物的生殖类型

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02

生物的生殖类型。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生殖类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必修本
第27课时生物的生殖类型
知识精华
1、无性生殖
(1)方式
生殖方式概念举例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营养生殖
(2)意义:
2、有性生殖概念和意义
3、减数分裂
(1)概念
(2)过程:(主要写出染色体行为变化)
精(卵)原→初级精(卵)→次级精(卵)→精细胞→精子
细胞()母细胞()母细胞()(卵细胞)变形

题例领悟:
例1:用P→a→F表示无性生殖模式,P为母体,F为子体,在不同的无性生殖中,a为不同的名称。请回答:
(1)在出芽生殖过程中,a表示________;在孢子生殖过程中,a表示__________。
(2)嫁接属_____性生殖,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把任何部位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即能得到一株植物体,并且子代与亲代又具完全相同的性状。两者性状完全相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也具全能性,目前尚不能将动物组织培养成一个动物体,但若将某动物个体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质中后,这个细胞即可在一母体子宫内发育成一个与供核体基本相同的“克隆”动物。这一现象说明遗传信息的表达要受到________的影响。
解析:
考查各种无性生殖方式。出芽生殖过程中以芽体繁殖后代。孢子生殖是以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无性生殖的意义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表达受到细胞质的抑制,因此,动物克隆时需将供体细胞核移到去核卵细胞中培养才能表达。答案是:(1)芽体孢子(2)无保持亲本性状(3)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4)细胞质
例2:下面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卵巢中可以同时存在这三种细胞
C、甲、乙两图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
分子数之比为1:1
D、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是
精子细胞或极体
解析:本题考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涉及到其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答案C
自我评价:
1、用甲地的高产优质枣树品种改造乙地生长健壮,但果实产量低、品质差的枣林,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是()
A、用甲地的枣树花粉给乙地枣树授粉
B、挖去乙地枣树,种植甲地枣树的种子
C、挖去乙地枣树,用甲地枣树的枝条进行扦插
D、将甲地枣树的芽或枝条嫁接到乙地枣树上
2、“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1978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这项技术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后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试管婴儿”技术的生物学依据是()
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
3、请据图回答,有性生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B、Ⅱ+Ⅲ是有性生殖过程
C、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D、地球上出现有性生殖的生物以后,生物进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4、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导致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办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芽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5.图中为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试回答:
(1)该细胞进行了几次细胞分裂?_______。
(2)在0-5,染色体与DNA数相同的是哪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段时含有同源染色体。
(4)着丝点分裂发生在______、______段。
(5)基因突变发生在_______段代表的时期,基因
重组发生在_____段代表的时期。
(6)已知某动物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①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个体与其交配后确定此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答案:
1、D2、A3、B4、C
5、(1)2次(2)3~5(3)0~8
(4)3~411~12
(5)0~15~6,7~8
(6)①aabb②若所生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基因型为AABB,若所生后代中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该动物为AABb或AaBB;若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此动物基因型为AaBb。

相关知识

高一生物教案:《生殖类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生殖类型》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卵式生殖的过程、概念和实例。

(二)能力训练点

1.从几种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实例的比较,训练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

2.以团藻为例阐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以及卵式生殖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按照生殖方式进化顺序先讲无性生殖再讲有性生殖,让学生感知事物方向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归纳、比较、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有性生殖。

[解决方法] 用仔细阅读方法感知重点,用点拨方法讲清重点,用练习题的方法巩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卵式生殖。

[解决方法] 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投放在银幕上,讲清卵细胞、精子、合子(或受精卵)、受精作用和卵式生殖。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解决方法]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讲清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法为主。

五、教具准备

动物世界的录像片段──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生殖状况的录像带;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以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导以目标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学并阅读理解,自主性的回答目标的知识教学点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练习:P100-P101中复习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动物世界录像片段,通过不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殖场景,让学生感知后老师再提 问:

同学们已经看到了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殖状况,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说来,生物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生殖和发育的作用。

出示课题: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出示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2.[依标导学]:用多媒体将素质教育目标的知识教学点以表格的方式投放在银幕的左边(见投影一),同时,将学法指导放在银幕上的右边(见投影二),并讲清投影二:阅读思考的要求,根据学习情况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投影一:

投影二:

阅读思考:

①要求学生将书中有关内容用浏览的方法看一遍,再仔细阅读P99中第二自然段至P100中第二自然段为止。注意识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和图34。

②根据投影一的表格知识点的问题,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并用不同的标记勾划出来,并眉批其疑问和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

3.[反馈点拨]:

将投影一列表所提出的问题全面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要特别回答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的疑难问题,并点拨以下问题。

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抽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②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用多媒体教学将下表投放在银幕上,抽学生回答,老师给予纠正。

③什么是卵式生殖?什么是精子和卵细胞?什么叫合子(受精卵)?要完全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请大家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

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课件逐步投放在银幕上,并根据银幕出现的活动投影图示顺序一一讲解:

团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能够游动的藻类植物。团藻的直径只有1~2毫米。一个团藻由几百个到几万个细胞构成,这些细胞都排在团藻的表面,其中只有少数的细胞具有生殖的功能。

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得很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卵细胞;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配子叫做精子。两者大小悬殊。

精子成熟时,游到卵细胞近旁,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这种合子也叫做受精卵),合子外被厚壁,这种合子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团藻。这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卵式生殖。

接着,老师强调:卵细胞和精子的根本区别是:

卵细胞:细胞体形较大,呈球形,不能游动;含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保证受精后发育成新个体。

精子:细胞体形较小,有鞭毛,能游动,其特点是保证受精作用的实现。

④用多媒体教学银幕投放一组题:

(1)在单细胞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

(2)生物界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

(3)高等植物和多数动物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是____。

参考答案:(1)分裂生殖;(2)有性生殖;(3)卵式生殖。

待学生依次回答后,老师重点强调三个题的题目的区别:即“在单细胞中”,“生物界中”,“高等植物和多细胞动物”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并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

(二)总结

让学生自结后,老师将下列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投放在银幕上并作强调:

①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四种。虽然生殖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主要是配子生殖,它必须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配子生殖中最高级的生殖方式是──卵式生殖。

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过渡。

(三)布置作业

P100-P101中复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种类

(一)无性生殖

1.概念

2.类型

(二)有性生殖

1.概念

2.特点

八、参考资料

团藻的生殖方式

团藻是绿藻植物中团藻目、团藻科、团藻属中各种团藻的总称。团藻大多生活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的直径约为0.5毫米,肉眼就看得见。团藻呈球形,表面排列着一层细胞。这层细胞以内的大空腔,含有稀薄的胶质或水。每个细胞都包埋在很厚的胶质膜中,胶质膜与胶质膜贴得很紧,所以,从藻体表面上看,细胞呈多边形。相邻的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相连。团藻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能进行生殖的,而能进行生殖的细胞,它的直径比一般细胞可以大到10倍以上。团藻进行有性生殖的时候,生殖细胞分别产生出卵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和精子可以在同一个团藻上产生,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团藻上产生,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的图34所表示的就是团藻的同体有性生殖。当产生精子时,生殖细胞经过多次纵向分裂而形成一团精子,每个精子都是细长的,而且都具有两根鞭毛,能在水中活泼游动。每个卵细胞则是由一个生殖细胞不经过分裂而增大形成的。成熟的卵细胞为球形,无鞭毛,不能游动。

第一节生殖的类型


第一节生殖的类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卵式生殖的过程、概念和实例。
(二)能力训练点
1.从几种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实例的比较,训练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
2.以团藻为例阐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以及卵式生殖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按照生殖方式进化顺序先讲无性生殖再讲有性生殖,让学生感知事物方向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归纳、比较、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有性生殖。
[解决方法]用仔细阅读方法感知重点,用点拨方法讲清重点,用练习题的方法巩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卵式生殖。
[解决方法]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投放在银幕上,讲清卵细胞、精子、合子(或受精卵)、受精作用和卵式生殖。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解决方法]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讲清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法为主。
五、教具准备
动物世界的录像片段——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生殖状况的录像带;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以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导以目标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学并阅读理解,自主性的回答目标的知识教学点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练习:P·100-P·101中复习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动物世界录像片段,通过不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殖场景,让学生感知后老师再提 问:
同学们已经看到了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殖状况,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说来,生物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生殖和发育的作用。
出示课题: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出示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2.[依标导学]:用多媒体将素质教育目标的知识教学点以表格的方式投放在银幕的左边(见投影一),同时,将学法指导放在银幕上的右边(见投影二),并讲清投影二:阅读思考的要求,根据学习情况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投影一:
投影二:
阅读思考:
①要求学生将书中有关内容用浏览的方法看一遍,再仔细阅读P·99中第二自然段至P·100中第二自然段为止。注意识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和图34。
②根据投影一的表格知识点的问题,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并用不同的标记勾划出来,并眉批其疑问和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
3.[反馈点拨]:
将投影一列表所提出的问题全面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要特别回答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的疑难问题,并点拨以下问题。
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抽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②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用多媒体教学将下表投放在银幕上,抽学生回答,老师给予纠正。
③什么是卵式生殖?什么是精子和卵细胞?什么叫合子(受精卵)?要完全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请大家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
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课件逐步投放在银幕上,并根据银幕出现的活动投影图示顺序一一讲解:
团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能够游动的藻类植物。团藻的直径只有1-2毫米。一个团藻由几百个到几万个细胞构成,这些细胞都排在团藻的表面,其中只有少数的细胞具有生殖的功能。
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得很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卵细胞;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配子叫做精子。两者大小悬殊。
精子成熟时,游到卵细胞近旁,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这种合子也叫做受精卵),合子外被厚壁,这种合子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团藻。这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卵式生殖。
接着,老师强调:卵细胞和精子的根本区别是:
卵细胞:细胞体形较大,呈球形,不能游动;含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保证受精后发育成新个体。
精子:细胞体形较小,有鞭毛,能游动,其特点是保证受精作用的实现。
④用多媒体教学银幕投放一组题:
(1)在单细胞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
(2)生物界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
(3)高等植物和多数动物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是____。
参考答案:(1)分裂生殖;(2)有性生殖;(3)卵式生殖。
待学生依次回答后,老师重点强调三个题的题目的区别:即“在单细胞中”,“生物界中”,“高等植物和多细胞动物”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并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
(二)总结
让学生自结后,老师将下列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投放在银幕上并作强调:
①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四种。虽然生殖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主要是配子生殖,它必须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配子生殖中最高级的生殖方式是——卵式生殖。
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过渡。
(三)布置作业
P·100-P·101中复习题。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种类
(一)无性生殖
1.概念
2.类型
(二)有性生殖
1.概念
2.特点
八、参考资料
团藻的生殖方式 团藻是绿藻植物中团藻目、团藻科、团藻属中各种团藻的总称。团藻大多生活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的直径约为0.5毫米,肉眼就看得见。团藻呈球形,表面排列着一层细胞。这层细胞以内的大空腔,含有稀薄的胶质或水。每个细胞都包埋在很厚的胶质膜中,胶质膜与胶质膜贴得很紧,所以,从藻体表面上看,细胞呈多边形。相邻的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相连。团藻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能进行生殖的,而能进行生殖的细胞,它的直径比一般细胞可以大到10倍以上。团藻进行有性生殖的时候,生殖细胞分别产生出卵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和精子可以在同一个团藻上产生,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团藻上产生,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的图34所表示的就是团藻的同体有性生殖。当产生精子时,生殖细胞经过多次纵向分裂而形成一团精子,每个精子都是细长的,而且都具有两根鞭毛,能在水中活泼游动。每个卵细胞则是由一个生殖细胞不经过分裂而增大形成的。成熟的卵细胞为球形,无鞭毛,不能游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初步掌握通过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而确定它们所处的分裂方式及时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解决办法]
(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解决办法]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
(2)为什么说经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
[解决办法]
(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从教材P1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4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条染色体了。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精子的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以及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对比图,(详图见教案)
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06图37或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受精过程(录像),生物的生活史图解(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图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表。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回顾细胞分裂方式。
2.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
3.推论联会,四分体时期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
4.分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5.观察并发现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特点,学会判断区别这两种分裂方式。
6.根据挂图,复述精子形成过程。
7.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8.总结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9.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列比较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 言: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要求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
学习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勾书,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讲 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2.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 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
(示精子形成过程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止图像。)
在精巢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精原细胞。根据有丝分裂的特征,可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一个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答出:相同。)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要求学生答出: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不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
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指图说明,使学生弄清楚图上谁和谁是同源染色体,还可以利用指头作比喻,如果一个手指表示一个染色体的话,两只手合在一起,则两个大拇指,两个食指等相应的手指都分别是同源染色体。)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教师指图问)图中四分体有几个?(学生应答出:两个。)强调: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就是四分体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答:四个。)人呢?(答:23个。)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教师提问)此图中,四分体时期画了几对染色体(学生答:2对。),几条染色体?(答:4条。)几条染色单体?(答:8条。)几个DNA分子:(答:8个。)那么联会时呢?(学生答: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教师特别强调:不要片面看图,妄作结论,就认为是联会时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
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在图上,初级精母细胞有几条染色体?(答:4条。),而次级精母细胞呢?指图中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答:2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答:同源染色体分开,),在次级精母细胞中还有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没有。)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将来要学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学生答: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大体与有丝分裂相似,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银幕显示两个细胞,请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找出两细胞的染色体特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开了,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在此基础上,银幕显示一组细胞,请学生判断谁是有丝分裂,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配图717JT006配图
配图717JT007配图
(答:B是有丝分裂,A、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
(三)总结
现在,我们再重复看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银幕以动画形式再重复整个过程)。
强调以下三点:
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根据挂图,来讲述精子的形成过程。(请一位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其讲述情况,精彩处给予表扬,不足处给予补充,错误处给予纠正。)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07-P·108中一、1、2、3;二、
参考答案:一、1.有性生殖;特殊形式;2.两一;3.减少一半;二、1.C;2.B。
(五)板书设计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七、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规律性变化,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说出下列细胞分别属于减数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叫什么名称?
配图717JT008配图
(参考答案:A图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期,叫次级精母细胞。
B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叫初级精母细胞。
C图表示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精子细胞。
D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叫次级精母细胞。)
示精子形成过程挂图,与上图对照,并复习精子的形成过程。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其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示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或用多媒体教学银幕显示)。
讲 述: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见板书设计)请学生将此图与精子形成过程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处,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答出,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不同点: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讲 述:
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示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06中图37或多媒体银幕动画显示变化过程。)教师粗略介绍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生物的细胞经减数分裂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不会越来越少呢?
4.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请学生看教材彩图七,或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的录像。)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在一起,因此,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但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受精后,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到了一个细胞中,它们就成对存在了,所以,关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说,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就是这个意思。(讲述时,结合挂图中的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使学生更直观。)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图解(教师从成体开始边讲边板画或多媒体银幕逐步展示)。
配图717JT009配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由此也可看出,生物的各种变化无论有多复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总结、扩展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DNA、染色体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请学生分别说出在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数目情况绘成下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配图717JT010配图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其中,有丝分裂是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则要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那么,把这两种分裂方式相比,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请学生总结,可前后左右邻近的学生互相讨论,在归纳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列成下表:)
(四)布置作业
1.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如果完成减数分裂并受精,理论上可产生合子[ ]
A.20个
B.8个
C.32个
D.28个
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4、4、2、2
B.4、4、4、2
C.8、8、4、4
D.8、16、8、4
3.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染色体5条,那么,它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DNA数目和此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DNA数目分别是[ ]
A.5、10
B.10、20
C.20、10
D.20、20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由于有 [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参考答案:1.A;2.C;3.D;4.C。)
(五)板书设计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4.受精作用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八、参考资料
减数分裂的类型 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配子减数分裂:绝大多数动物和人及部分低等植物(如马尾藻,海松藻和各种硅藻等)在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本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即为此种类型。
2.合子减数分裂:部分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轮藻、水绵等)在有性生殖时,合子刚一萌发就进行减数分裂,所以称合子减数分裂,分裂的结果,形成染色体数目比合子减半的游动孢子,再由孢子发育成单倍体的植物体。
3.居间减数分裂:全部高等植物及部分低等植物(如石莼等)的减数分裂,发生于植物体产生孢子时,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再经有丝分裂形成配子。

生物的生殖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生物的生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分裂生殖一个个体为二个个体细菌、等

生物细菌培养基本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母体的一切性状

出芽生殖通过来发育为新个体酵母菌等酿酒初期

孢子生殖

先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再由孢子发育为新个体

青霉、蘑菇、铁线蕨食用菌的菌种采集

营养生殖

用来形成新个体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草莓葡匐茎

组织培养(多指

植物)

植物细胞的

韧皮部等体

组织器官

完整植株(非单倍体)

花粉单倍体

花卉、果树等的、

的培育、生产

杀虫剂等能保持母体一切性状;取材少、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克隆(多指动物、可指过程或结果)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多利羊的产生过程及多利羊;DNA的复制、扩增及其结果;细胞分裂及产生的子细胞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疗人类遗传病能保持供核个体的一切性状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6204

高一生物教案:《生殖类型》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生殖类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

2.通过总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3.通过分析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通过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对学生进行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理解生殖方式进化的知识基础。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阐明二者对于物种生存发展的不同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分别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加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将巩固有丝分裂的知识,引出减数分裂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在本课题教学中,应对无性生殖有关内容的教学给予充分重视。特别是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使无性生殖技术即克隆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关心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加重这部分知识的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是教学难点。一方面,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保持亲代的性状,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性,这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分别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说明,加之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物质基础等关键知识,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点的差异极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种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分别具有无性或有性生殖方式,这在学生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和难以解释。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阐明这两类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这节课是“生殖和发育”一章的起始课,可通过提问“生物的‘生’有何含义?”引入,指出“生”的含义一是“活的”、“有生命的”,即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二是指“生生不息”即通过生殖繁衍后代、延续种族。上一章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本章研究生殖和发育的规律。这样引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突出生物的两大本质特征。还需要指出,本章研究的内容都涉及到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口、粮食、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解决。

2.通过设问“生物通过什么方式来传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生殖的种类。

3.复习高等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学生举例说明桃的自然繁殖过程、人类生殖过程。注意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次参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学生回答中如有遗漏、错误和模糊的问题,教师应注意补充和纠正,并提供有关图片如桃的生活史图,人类生殖的示意图等直观教具。桃通过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非常复杂,复习时应突出生殖细胞及所在位置、受精过程及特点。还应注意复习子房和胚珠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这些内容是学习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人的生殖过程”讨论有困难,可由教师带领复习。注意复习有关睾丸、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同时也为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作铺垫。也可以复习青蛙的生殖过程,为学习蛙的个体发育内容做准备。

4.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挂图讲解团藻的卵式生殖。

5.要求学生归纳:上述三种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过程是: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指出这类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6.由教师引导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发生减数分裂。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补充下列内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这里不仅是指性别,而且还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学提出有关“雌雄同体”的问题,应指出雌雄同体的生物也常常是异体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数开花植物等,只有极少数开花植物进行自花传粉,而自体受精)在师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征,会产生丰富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2)两性生殖细胞也称为配子。根据雌雄配子形态大小的差异,可将有性生殖分为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大多数生物产生的卵和精子,两者大小、形状相差悬殊,卵具有较多营养物质作为胚胎发育的基础,精子小、能游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又称为卵式生殖。

(3)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大多数情况下可称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称为受精卵。从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体外受精发展到体内受精。

上述内容的补充能使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加深学生对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

(4)关于“生活史中某一阶段要发生减数分裂”,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经过细胞分裂完成的,这种细胞分裂是否是有丝分裂?如果是,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将发生什么变化?由此推测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维持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从而保证物种的稳定性。事实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还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多种多样的组合有关,这将在后面进一步学习。

7.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有性生殖的特点和意义。强调,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从遗传性上来说结合了双亲的特性,后代将产生广泛的性状变异,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课时

1.复习上一课内容:提问“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什么是有性生殖?其核心过程是什么?”随后提出问题“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没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引入到无性生殖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多数学生对无性生殖了解较少,所举实例有限,且常将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蚯蚓的再生等,误以为是无性生殖方式,教师应注意纠正。

2.利用直观教具介绍各种无性生殖方式。

介绍分裂生殖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关于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的图,要求学生指出“这是哪种细胞分裂方式?这种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变形虫与亲代相比,大小、形状如何?”。(有学生可能提出此子代变形虫与亲代形态中不完全相同,教师应说明这是因为变形虫身体形状在不断变化的缘故。)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回答问题,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

介绍孢子生殖时,强调孢子也是一种生殖细胞,但这种生殖细胞不经结合就直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绝大多数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绍出芽生殖时,注意提醒学生与高等植物营养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区别。

3.在学生了解各种有无性生殖方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指出各种无性生殖方式的共同点,并对照有性生殖的概念,总结无性生殖的概念,强调无性生殖只有1个亲体(母体);不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

4.由教师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无性生殖的特点,并与有性生殖的特点进行比较,明确这两类生殖方式的进化地位,从中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设问如下:

(1)无性生殖一般都由母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后代从遗传性上来说,具有什么特点?

(2)无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与亲代遗传性的一致,这对于该物种的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为什么?

(3)无性生殖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这类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上述问题中有难度的是第(2)、(3)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独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这样才能训练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无性生殖为什么不利于物种的发展”,教师可以逐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指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外界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与亲代极为相似,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影响物种的延续。对于“为什么许多生物仍然保留无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学生比较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过程。无性生殖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增加种群的数量,占领生存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该物种的延续。因此,许多以有性生殖为主的生物保留无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有性生殖,而在条件良好的环境中则进行无性生殖。最后教师总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有性生殖方式比无性生殖高等。

5.介绍无性生殖技术及其应用。无性生殖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植物栽培中,人们很早就运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质;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业化生产中;酿造工业中使用的特定菌种也是以无性生殖来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状,获得遗传性质一致的产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也可实现无性生殖。可以预测无性生殖技术将对人类产生更大的影响。适当扩充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展现生物技术发展前景,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无性生殖特点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利用图片简单说明即可。关于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课时)选择有关内容,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培技术的发展史、组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介绍完上述内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克隆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学生对“克隆”的了解多来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关“克隆”图解(图3-1),请学生简要介绍培育过程。(取A绵羊乳腺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并取其细胞核备用;取出B绵羊成熟卵细胞,用电击或其他方法破坏其细胞核及遗传物质,把取自A绵羊的细胞核植入;把换了核的卵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宫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为克隆羊。)提问:(1)多莉长得像谁?为什么?(2)这种繁殖属于哪一类生殖方式?为什么?(3)是否应对克隆动物技术的应用给予限制?受舆论媒体影响,学生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克隆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问题(3)的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某些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去把握,如何去运用。

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借助直观教具如录像、挂图等,给学生丰富的实例,增加感性认识,促进概念形成;二要在列举实例时,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来举例、描述。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实践中已经拥有许多关于动植物生殖方式的感性知识,应充分加以利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资料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史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预言: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证实这个预言,他选植物叶片细胞进行实验培养,但没有获得成功。193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此外还有法国科学家高斯雷特和诺贝库尔特)改进了培养基,结果培养的细胞开始分裂,堆积成一团菜花状瘤状物,即愈伤组织,但不能继续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后来研究发现,只有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愈伤组织才能分化出芽和根。在这基础上,1958年,美国的斯蒂伍特在培养野生胡萝卜的根细胞时,终于得到了来自单个细胞的完整植株。至此哈伯兰特的预言终于得到证实。70年代,美籍日本学者穆拉稀格经过研究总结出工厂繁殖植物的整套流程,此后工厂化繁殖植物被广泛应用。如荷兰用这个方法繁殖了丝石竹(满天星)、郁金香、康乃馨等著名花卉;我国也建立了这样的花卉工厂,我们还在烟草、油菜、番茄等作物上进行试验并获成功。

二、克隆动物技术发展史

在动物界,特别是高等动物自然情况下都不进行无性生殖。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是否可能克隆动物,即不通过正常的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不同的动物细胞以无性生殖方式长成新一代的个体。实验沿着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用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另一种是用动物的一般体细胞进行克隆。早在上世纪末杜里舒用棘皮动物海胆的受精卵做实验,发现当海胆的受精卵分裂为2个或4个细胞时,如用振荡的方法将细胞摇散,每个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的海胆。70多年前,斯培曼以及而后罗伯特贝林格、汤姆斯金,把各个发育阶段的蛙胚细胞的核取出来,移植到去核的蛙的受精卵中,看是否能开始分裂并完成发育,结果证明蛙胚发育到囊胚期时,每个细胞的核若移植到去核的蛙的未受精卵中,都能启动这个蛙卵进行正常发育。50年代戈登在南非爪蟾身上做实验,他取出南非爪蟾的蝌蚪已分化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用紫外线辐射破坏了核的同种动物的未受精卵中,于是开始发育,经蝌蚪变态为成蛙,而且成蛙发育正常并能生育。同时他还从移植肠上皮细胞核的未受精卵发育成的囊胚细胞中,取出核移植到已破坏的受精卵中,大多数都发育为南非爪蟾,它们构成了南非爪蟾的无性繁殖系。克隆羊“多莉”的培育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诞生说明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只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可以恢复其发育的潜能,用于无性繁殖。

三、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既谐音又富有意义。“克”可使人联想起一个小单位,“隆”是发展壮大的意思,克隆当动词用时指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当名词用时是指通过无性繁殖产生许多相似的后代,即无性繁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