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3

小学四年级综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7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3。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3”,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综合练习3

教学目标:

1、拼拼读读,能够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选择义项;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学会不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正确完成练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积累二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按要求抄写词语或短句。

学生准备:

搜集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义项。

1、交流正确的读音(撒sā当dàng折zhé兴xīng)读词

2、选择正确的义项(撒①当①折①兴②)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自己试试,把四个词语填写完整。

2、交流(兔死狐悲鹤立鸡群虎背熊腰指鹿为马)读词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的成语?(不一定要有两种动物名。)

狼狈为奸鸡飞狗跳龙飞凤舞鼠目寸光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归纳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1、标点符号2、反问词的增删3、句子意思不变)

2、完成练习,交流

3、补充练习: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写了李斯特为了推荐肖邦,用“换人计”让肖邦替他演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3、再读短文,思考:文中2次写到观众的掌声,分别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是因为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第二次是因为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换人计”,观众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4、交流,完成填空。

5、选择题(答案都是②)

五、语言实践活动。

1、智慧既可化险为夷,智慧又可反败为胜。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些有智慧的人:华佗、富兰克林、哥伦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聪明人,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他们的故事,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4、请3~4名学生上台讲述。

六、熟记名言。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评议齐读。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勤学好问,做事有目标有毅力。)

4、师介绍作者:

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社会活动家。

邹韬奋——中国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七、写字

1、生照样子抄写,师巡视。

2、优秀作业展示。

教学效果反馈:

对“折断”的“折”的理解有分歧。

少数学生对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还是没有掌握。

学生对交流聪明人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都较差。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几乎”、“似乎”等词语的用法;用“为了”、“为的是”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部分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能进入文章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5、了解颐和园、秦陵兵马佣等名胜古迹;知道维也纳与音乐、巴西与咖啡等的关系;感受旅游的乐趣。

编辑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7


综合练习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句子,知道句子的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积累含有故事的成语。通过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使情感更为强烈。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正确完成练习。交流名人故事,进一步了解名人。

3、熟记三句名言,理解内涵,简单了解作者。

4、用钢笔抄写对话,知道对话的抄写格式:分行写,每行开头空两个字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含有故事的成语。

通过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使情感更为强烈。

学生准备:

搜集名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拼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大写字母的用法。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拼读,齐拼读。

2、找找规律,每句的拼音有什么规律?

二、积累含有一个故事的成语。(至少写出10个)

1、知道“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负荆请罪:背着荆仗,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2、学生交流知道的成语及故事。

3、师小结:成语一般来自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古典文学作品。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通常蕴含一定道理。

三、读下面两组句子,比较意思有什么不同。

1、请声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语气。

2、指名读两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双重否定句、反问句语气应强烈些。)

3、思考:每组句子中的两句话意思一样吗?为什么有时要采用第一种句式呢?

4、师小结:双重否定句、反问句语气更为强烈,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5、按要求改写句子。

既然讨论通过了,就一定要这样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四、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再读文章理清文章层次。

3、品读文章,送总理的有哪些人?他们的表现各是怎样的?在文中划出句子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划到的句子。

4、先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体会这些句子所反映的人们的思想情感

(1)轻声读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五、语言实践活动。

根据表格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内容。

六、熟记名言。

1、读读名言,理解意思。

2、简单了解作者。

七、写字。

1、读读句子,说说抄写对话时应注意哪些格式?

2、学生写字,注意字迹端正、字间距恰当。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效果反馈:

学生积累了不少成语,但对词语的意思理解不够,运用起来有障碍。

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由于学生不知晓这历史事件,对句意的感悟有困难。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9、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若干个。

20、通过几种常用的关联词语来理解句子。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等在课文中的作用。

2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22、懂得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诚信、尊严、金灿灿的爱心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5


综合练习5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平翘舌音、读准三拼音等。

2、能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分别造句。

3、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4、阅读短文,能读懂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复述,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能为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5、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

6、能熟记三句关于“爱”的名言。

7、能用钢笔抄写句子,知道句子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书上提示的方法简要复述短文。

2、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把采访到的故事写成短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单元要求的复习巩固

(一)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1、出示提示,学生自读,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2、同桌合作,回忆本单元课后练习,说说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3、班级交流:

《父亲的谜语》按照文中描述的几个场景进行复述;

《看不见的爱》以人物情感的变化为线索进行简要复述;

《猎人海力布》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要素复述;

《我家的男子汉》按照文中的小标题复述;

《十年后的礼物》按时间的不同或情感线索进行简要复述。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初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分节读课文,班级交流短文主要内容。

3、选择提示的方法简要地复述这个故事,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4、再读短文,思考:为什么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这些礼物具体指什么?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

5、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老人的话:“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班级交流(“整个世界”指什么?)

出示填空:假如没有眼睛,我们将();没有耳朵,我们将();没有双腿,我们将();没有双手,我们将()。一句话,如果妈妈没有给予我们生命,()。

6、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三)引出“爱”的主题,熟记本单元的三句名言。

1、学生自由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再读名言,结合单元中的短文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名言的理解。

4、交流。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爱”的名言?

6、熟读成诵。

(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对爱的认识。

1、讨论:什么是亲情?

2、指导学生开展采访活动。

(1)学生找伙伴组成采访组,确定采访对象。

(2)指导拟定采访提纲。(向被采访人自我介绍;告知被采访人这次采访的主题和目的;请被采访人回忆有关往事,小组成员做好记录;选取一件事写成短文,准备班级交流。)

3、集体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一)读词语,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1、利用工具书,给带点字注音。

2、指名读,正音。(告诉学生,带有“遂”、“造”的汉字,读音多为平舌音)

3、男女生赛读,齐读。

(二)比一比再组词,选择一组词语分别造句。

1、出示四组词语,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偏旁部首和意思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

2、班级交流口头组词。

3、学生自己选一组组词,然后分别造句。句子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清楚。

4、交流,评议。

(三)练习用钢笔抄写句子。

1、出示要求:用钢笔抄写句子。

2、学生观察例子,说说抄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开头空两个字的地方,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3、学生按要求练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及时纠正。

4、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书写,师生共同评点。

教学效果反馈:

阅读练习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圈点的良好习惯。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简要复述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采访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采访活动的步骤。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可把采访后的交流放在第二课时进行,使语言实践活动能真正扎实到位。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8


综合练习8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由4个意思并列的字组成的词语。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词语,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

2、学会把直接引用的句子改成间接引用的句子。

3、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4、搜集富有生活哲理的名言,并且熟记一些名言,用于激励自己。

5、学习用钢笔抄写语段,做到行款整齐,提高书写的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学会把直接引用的句子改成间接引用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可让学生回忆课内外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是由4个意思并列的字组成的。

自己先试写,然后相互交流。如:纸墨笔砚、亭台楼阁、琴棋书画、跌打滚爬、喜怒哀乐等。

二、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学习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意思。

答案是:梦寐以求、百思不得其解、狼吞虎咽、雷打不动。

三、第三题,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

可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可以是课内学的,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

四、第四题是把直接引用的句子改写成间接运用的句子。

要点是:①标点符号不同。直接引用用冒号引出引用的话、用引号标明引用部分;间接引用是叙述语气,引用的话前用逗号,引用部分也不用引号标明。

②人称不同。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

五、第五题是独立阅读练习。

阅读材料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人生财富,生活哲理;阅读能力训练侧重于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以及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短文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哪怕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具有诚信的道德操守。

六、第六、七题可以连起来完成。

利用课外实践搜集富有生活哲理的名言,在课堂上交流;熟记和背诵这些名言,包括第七题中的名言,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用这些名言激励自己,指导自己的言行。

七、第八题抄写语段。

抄写时要注意格式,做到行款整齐,并尽可能提高速度。抄写完后可以让学生展示,互相观摩,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效果反馈:

第二题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把换词后的句子和原句比较,体会成语在表达上言简意赅的特点。

第四题先让学生通过例句的比较,了解两者的不同以及改写的要点。句子改写完后,要求学生读一读,检查改后有没有改变原句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4


综合练习4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学会的生字新词。

2、能用“为了”、“为的是”这两个表示目的的关联词语造句。

3、能静下心来默读较深的短文,并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读懂它。

4、收集有关旅游景点的游览图或纪念品,写上文字说明。熟记三句名言。

5、学习用钢笔抄写一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巩固本单元的部分生字:

1、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应该及时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瞧,这些字你认识吗?出示:殿、槛、掠、曦、熹、膘、(生读)

2、这些字字型比较复杂,请大家在横线上写一写

3、小结:把这些字型复杂、你容易写错的字收集在你的笔记本里,有空多去看看他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后,你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对!先看懂“例子”。

2、练一练:

参考答案:

来往——车来人网、你来我往等;风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等;

强壮——兵强马壮、身强体壮等;昏暗——天昏地暗。

3、试一试:

慌乱——兵荒马乱花草——奇花异草思想——胡思乱想(苦思冥想)

墙壁——铜墙铁壁言语——花言巧语牙齿——伶牙俐齿

三、读句子,用带点词造句

1、指名读句子,发现“为了”和“为的是”在句中的作用

2、讨论:这两个词用法的区别:前者先写目的,引出的句子是原因在前,行动在后;后者目的在后,引出的句子是行动在前,原因在后,“为的是”相当于“是为了”。

3、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4、交流:

5、小结:在读懂句子、了解词语的用法后再来造句,会觉得得心应手。

四、读短文,熟记名言

1、阅读短文。短文文字比较深,首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在字字过目的前提下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再查阅字典或词典,慢慢读懂它。

2、分节朗读,纠正字音

3、借助填空,理解短文内容

4、小结:莫纳威西亚的建筑特点主要是荟萃了各种风格的建筑。类似的地方世界上还有不少,像上海的外滩也可算毅力,还有青岛的建筑也有不少风格。另外,像罗马、巴黎、维也纳这些世界著名的城市,建筑风格都既有自己的特色,又不乏博采广纳。

5、这篇短文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国外小城的绮丽风光,我们不禁感慨:是劳动创造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6、出示名言:读一读,记一记

第一句强调劳动的重要性;第二句说明旅行的重要性;第三句表达的是爱国思想。

五、语言实践活动

“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要过长。以小组为单位办展览会,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加信息量,提高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六、写字练习

用钢笔抄写句子。除了书写端正、字体大小合适之外,这次抄写还要求学生先记住句子内容,再写下来。避免有些学生抄写时喜欢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这样停顿很多,不仅写得慢,而且不利于思维发展。

1、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些字在横线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生在书上写。

4、比一比,看谁写的好。教学时,要提醒、督促学生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抄写习惯。

教学效果反馈:

造句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语感,句子不通顺。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层练习:我每天坚持跑步为的是。

为了提高语文成绩,我。

阅读短文,学生对“鼎盛、荟萃、相得益彰”的意思不理解。

学生对建筑风格不了解,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四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苏教版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介绍读书做记号的作用和具体方法,读读背背——积累山水景色的成语和了解歇后语,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会赞美、学写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良好习惯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目标】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并使用常用的记号预习课文;

2.体会并积累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3.反复记诵八个描写山水景色的词语,体会歇后语的表达技巧并积累;

4.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引导学生真诚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

5.以“时、胜”为例,学习日字旁和月字旁这类字写法。(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介绍读书做记号的作用和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良好习惯,并通过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欲望。

2.用流畅的语言赞美他人的优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并使用常用的记号预习课文;

2.体会并积累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处处留心”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你还记得这些记号的作用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个问题。

(二)指导学习。

1.用上面的方法自主预习第16课《说勤奋》,根据需要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重在看符号运用是否准确,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符号的作用。展开讨论,并交流汇报。

(三)学习两则读书名言。

1.出示两则名言。

2.你知道刘向是谁吗?你能来介绍一下这两位名人吗?

资料:

刘向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丰县(今江苏丰县),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主要着名作品与小说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海燕》。

3.有趣的是两则名言都是使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我们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名言?学生交流或教师补充。

补充资料: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请学生自由朗读成语,指读正音,读出词串的韵味。

2.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试着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有哪些成语的意思不明白?举手提问,教师讲解。

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人间天堂: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

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指水域宽广。(【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3.齐读成语,发现这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山水景色)

4.再读成语,尝试背诵成语。

5.选词填空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

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1).这个江南小镇是远近闻名的()

(2).我们的祖国(),秀丽多姿。

(3).夜晚的的山林一片寂静,(),给人带来无比的惬意。

(4).这里的生活无忧无虑,仿佛是()。

(5).漓江山水甲天下,那里(),风景优美。

(6).在()的季节,我又想起了学过的课文《桂花雨》。

(7).让他们两人合作,真是(),绝妙的组合。

(8).望着碧蓝的青海湖,(),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边。

6.出示歇后语:

(1)生自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正音。

(3)想一想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集体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5)选填歇后语。

要发成绩单了,我的心里。

②我对音乐知识可是。

③他又拿着糖果来哄小孩子了,不过小孩子都知道她的意图,他是。

④他白跑了一趟,什么收获也没有,真是。

⑤我跟这件事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像。

(6)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

三、巩固练习

1.抄写成语,歇后语

2.积累词语,歇后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宝盖头、突宝盖、雨字头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

2.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引导学生真诚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

3.以“时、胜”为例,学习日子旁和月字旁这类字写法。(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官、窜、霞”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官、窜、霞”都是含有“帽子”的字,但是“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二、学习“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1.师生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生表演: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2.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态度——真诚;语言——恰当;内容——具体

3.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1.出示书上的例子。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大组交流,全班汇报。

5.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幻灯出示:

“小明,你说话真是妙语连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

“杨学,你的画真美!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大奖呢!你真了不起。”

“妈妈,您太辛苦了!劳累了一天,还烧了这么多的菜,真是我的好妈妈!”

7.小结: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赞美。

1.在我们班这个集体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

2.组织表演。

3.老师采访: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

“XX,你听了同学的赞美,有什么感受?以后准备怎么做?”

4.小结:赞美是一种艺术,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四)交流收获,鼓励赞美。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用写的方式,去赞美一个你最想赞美的人。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点复习3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点复习3》,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下)语文知识积累

1,植树的好处: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2,植树节的标语:①要想富,多栽树;②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④三九四九,栽杨种柳;⑤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光无限,绿草如荫,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色满园、春深似海、花红柳绿、柳暗花明、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4,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炎炎、骄阳如火、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夏日炎炎、酷热难忍、三伏暑天、热不可耐、挥汗如雨、热浪滚滚、大汗涔涔;

5,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秋风萧瑟、秋色宜人、春花秋月、秋雨绵绵、秋风习习;

6,描写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风雪交加、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千里冰封、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漫天飞雪、寒气逼人。

7,描写花儿的成语:万紫千红、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百花争艳、花团锦簇、花枝招展、百花争妍、芳香四溢。

8,形容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眨眼间、顷刻间、一瞬间、一刹那、一眨眼、弹指间、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9,描写燕子的词语:体态轻盈、动作轻快、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10,描写春天的古诗: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关于创造力的名言: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②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③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12,关于仿生学的例子:①蝙蝠——雷达;②响尾蛇——响尾蛇导弹;③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防毒面具;④鱼的鳍——船桨;⑤动物的爪子——起重机的挂钩;⑥萤火虫——人工冷光……

13,关于学习态度的成语:①(好的学习态度的成语)不耻下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笃学好古,学而不厌;②(坏的学习态度的成语)三心二意,不求甚解,一知半解,马马虎虎,囫囵吞枣。

14,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魏、蜀、吴);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15,和“三国”有关的成语:如鱼得水、三顾茅庐、初出茅庐、鞠躬尽瘁、空城计、七步之才、乐不思蜀、望梅止渴。

16,三国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联营、三顾茅庐、、空城计、刮骨疗毒、赤壁之战。

17,描写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神机妙算、鞠躬尽瘁……18,关于爱国的成语: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忠肝义胆、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心耿耿。

19,描写人物品德的成语: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大公无私、坚贞不屈、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乐善好施、舍己为人。

20赞美医护工作者的成语: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含辛茹苦、含生忘死。(“非典”英文缩写:SARS)21,描写母亲的成语: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默默无闻。

22,形容雨大的成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大雨滂沱、大雨如注、暴风骤雨、瓢泼大雨、雨脚如麻。

2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目不斜视、全神贯注。

24,关于鸟的成语:百鸟朝凤、笨鸟先飞、倦鸟知还、鸟语花香、小鸟依人……(候鸟:燕子、鸿雁、天鹅、野鸭……)

25,关于爱鸟护鸟的标语:①?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②?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③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④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⑤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26,关于奉献的名言: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④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7,形容瀑布的成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从天而降、一落千丈。

28,描写树木茂盛的词语:葱葱茏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密密层层。

29,描写景色的成语:水天一色、青山绿水、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

30,关于水的成语:水天一色、一江春水碧水微澜、清澈见底、涓涓细流、潺潺流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31,形容说话的成语: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低声细语、喋喋不休、对答如流、结结巴巴。

32,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①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②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⑤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3,描写黄河的成语: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吞山河、惊涛骇浪、浊浪排空。

34,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35,描写黄河的诗句: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6,南宋四大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37,书法知识:①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俩为“二王”。②颜筋柳骨: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艺术特色。

38,奥运知识:①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各取它们名字中的一个字有次序的组成了谐音“北京欢迎你”。②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9.关于“地震”方面的题目⑴、用来形容地震景象的成语: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摧枯拉朽、排山倒海⑵形容地震之后的惨状的成语: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残垣断壁、哀鸿遍野⑶形容灾民渴望救助心情的词语:望眼欲穿、翘首以盼、迫不及待、心急如焚⑷、形容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成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风雨同舟⑸、形容地震来临心情的词:

胆战心惊、心惊胆寒、惊心动魄、魂飞魄散

⑹、形容灾后灾民迫切需要救助情形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火烧眉毛⑺、形容抗灾战士表现的:视死如归、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舍己为人⑻、在地震中涌现的感人故事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为之动容。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②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4.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5.“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

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第二单元语记

一.填空:

1.《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文中提到切苹果的方法有:①从顶部切到底部②拦腰切下去小男孩采用的方法是拦腰切下去。

3.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5.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①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②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③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快捷④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6.《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7.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8.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我还知道蝴蝶、蝙蝠、响尾蛇等也是人类的老师。

9.格罗培斯的路径设计与葡萄园主卖葡萄的联系是: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启示而产生的路径设计方案的。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把权力交给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②都是顺其自然③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10.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甚了了——(浮光掠影)

寻根问底——(无所不晓)孰能生巧——(天道酬勤)

第三单元语记

一.填空:

1.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本文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任务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5.《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6.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7.《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

8.人物特点分析:公议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大夫及其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第四单元语记

一、填空

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2、《“蕃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3、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明明虽然失明了,却是个很美丽的女孩,她活泼开朗,个**笑,笑声感人,她很机灵,很聪明,她用手摸着认识了许多蔬菜,能判断“我”是“用双拐走路”的;虽然自己双目失明,却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

4、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第一处:明明听了爸爸的话,用手摸了番茄后,感到天上的太阳就像番茄,这是指太阳。第二处:“我”看到明明的笑脸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这是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处:“我”听了明明的话,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觉得明明童真和爱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温暖而美好,这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5、《第一次抱母亲》一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

6、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7、“我”心里很难过的原因是第一“我”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的心里很难过;第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再背着妹妹,肩上再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因为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第三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8、《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情操。

9、“最弱小的”就是年龄最小的,力气最小的,身体最弱的……

10、“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这句话的含义是:妈妈告诉萨沙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比自己力气小的,或者比自己身体弱的。“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含义: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能保护别人了。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三、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战:发抖。

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骇:惊吓。

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

浊浪排空排:推、推开。

四、解释字词。

1、池上:2、艇:

3、解:4、一道:

5、蓬头:6、稚子:

7、纶:8、垂纶:

9、侧坐:10、莓苔:

11、草映身:12、借问:

13、遥:14、应:

第五单元语记练习

一、填空

1、《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3、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石头似的”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镜子似的冰面”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4、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中的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5、文中的“破冰勇士”指老天鹅,说它顽强是因为他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着冰面。

6、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7、《生命的壮歌》一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

8、描写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句子: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二、问题解答。

1、“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答:“肝胆俱裂”比喻蚂蚁勇敢、有血性,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外层蚂蚁们为了保护里层蚂蚁的安全即使烧焦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坚守自己的岗位,表现出一种英勇献身,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所以,作者称它们为“蚁国英雄”。寄托了深深的敬佩之意。

2、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捞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答:那一道弧线的形成,一方面说明羚羊飞跃山涧的迅速快捷,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老羚羊在下面做好铺垫,年轻羚羊成功的飞跃是以老羚羊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如果没有老羚羊坠入山涧前的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所以说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架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桥。这一形象的比喻热情讴歌了老羚羊的献身精神。

语文第七单元语记练习

一、填空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全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

2、《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

3、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4、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5、《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6、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生齐读“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新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3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3”,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3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3”,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3

近义词、反义词总汇

一、近义词

1、观赏—欣赏蜿蜒—绵延精湛—精深安慰—安抚耽误—耽搁均匀—匀称

2、款待—接待鼓动—鼓舞启示—启迪隐蔽—躲藏沉寂—寂静凶恶--凶狠

3、执行—履行打破—突破偶尔—偶然约摸—大概流畅—通畅安静—宁静

4、给予—赋予沉稳—深沉开阔—广阔装饰—点缀耀眼—刺眼违背—违反

5、鲜艳—鲜丽伺候—侍候请教—领教断定—确定安闲—清闲饶恕—宽恕

6、肥沃—肥美遥望—眺望罗列—排列游览—游玩明丽—明媚缓缓—慢慢

7、馈赠—赠送维持—坚持器重—重视教导—教诲损伤—损坏朴实—淳朴

8、羡慕—仰慕企图—妄想情愿—愿意踌躇—犹豫似乎—好像忧患—忧虑

9、焦急—着急深重—沉重媲美—比美侵蚀—腐蚀灵巧—灵活避开—躲开

10、敏锐—敏捷揭开—掀开立刻—马上顿时—立刻洁净—干净隐蔽—隐藏

11、繁殖—繁衍启发—启示阴沉—阴森宛转—悠扬盘问—询问沉寂—沉静

12、注视—凝视轻蔑—蔑视黝黑—油黑劫难—灾难趔趄—踉跄防备—防范

13、素质—素养弥漫—充满卓越—杰出流连—留恋惊讶—惊奇仿佛—好像

14、飞翔—翱翔惊动—打扰权利—权益神奇—神秘痛快—爽快珍贵—宝贵

15、照顾—照料酷爱—热爱骄傲—自豪鼓动—扇动骚扰—扰乱震撼—震动

16、珍惜—爱惜寂寞—孤寂辽阔—广阔清晰—清楚居然—竟然温暖—暖和

17、装扮—打扮照例—惯例瞧见—看见率领—带领倘若—假设辛苦—辛劳

18、专注—专心尊严—威严遮掩—遮挡赞许—称赞寂静—安静更改—更换

19、责备—批评寻常—平常公开—公布固执—顽固聚集—聚拢唯一—唯独

20、赞叹—称赞舒服—舒畅疑惑—疑问坚毅—坚决气馁—丧气伺候—侍侯

21、满意—中意断定—肯定请求—要求可恶—厌恶接见—会见悲惨—凄惨

22、情景—情形吩咐—嘱咐饶恕—宽恕违抗—违背应付—应对凶恶—凶狠

23、孤—独厌—烦如—似孤零零—孤单单

24、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嘟嘟嚷嚷—唠唠叨叨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25、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笑逐颜开—喜笑颜开争先恐后—不甘后人

二、反义词

1、前进—后退拥挤—松散保护--破坏干净—肮脏善良—丑恶沉重—轻便

2、踌躇—果断忧患—安乐灵巧—呆板创造—模仿黝黑—白净赞扬—批评

3、平稳—波动偶尔—经常安静—喧哗平静—激动糟蹋—爱惜乏味—有趣

4、可爱—可恨赞许—指责清凉—闷热怀疑—相信清澈—浑浊舒畅—郁闷

5、容易—困难感激—抱怨承认—抵赖扩散—聚集微波—巨浪聚集—分散

6、明艳—暗淡蜿蜒—笔直精湛—生疏马虎—认真生疏—熟练善良—凶恶

7、朴实—华丽安全—危险冷淡—热情伤害—保护踌躇—果断松散—紧凑

8、频繁—稀少减产—增产破坏—保护容易—困难灵巧—笨重敏锐—迟钝

9、揭开—覆盖立刻—迟缓清楚—模糊宽敞—狭窄平衡—倾斜提高—降低

10、和平—战争卓越—普遍沉寂—喧闹黝黑—白皙流畅—阻塞遵从—违反

11、骄傲—谦虚完整—残缺坚硬—柔软糟蹋—爱惜有限—无限失望—希望

12、宽阔—狭窄清晰—模糊温暖—寒冷明白—疑惑朴素—华丽独特—普通

13、微弱—强烈漆黑—明亮消失—出现责备—表扬公开—秘密固执—随和

14、特别—一般明亮—暗淡细致—粗糙舒畅—难受坚毅—动摇容易—困难

15、成功—失败悲惨—幸福错误—正确坚定—动摇凶恶—善良违背—遵从

16、明白—糊涂下降—上升伸—缩闲—忙稀—密

17、垂头丧气—昂首挺胸歪歪斜斜—端端正正花繁叶茂—枯枝败叶

18、全神贯注—心不在焉笑逐颜开—愁眉苦脸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多音字组词

mēn

(闷热)

dīnɡ

(钉子)

kān

(看守)

mn

(闷雷)

dnɡ

(钉扣子)

kn

(看见)

chn

(称心)

(一把)

ɡān

(干粮)

chēnɡ

(称呼)

ba

(刀把儿)

ɡn

(树干)

hu

(划船)

yu

(音乐)

shǔ

(数不清)

hu

(计划)

l

(快乐)

sh

(数学)

fnɡ

(缝补)

s

(似乎)

f

(大佛)

fnɡ

(缝隙)

sh

(似的)

f

(仿佛)

yīnɡ

(应该)

xīnɡ

(兴奋)

m

(模糊)

ynɡ

(答应)

xnɡ

(高兴)

m

(模样)

chnɡ

(重新)

kōnɡ

(天空)

(铺床)

zhnɡ

(重要)

knɡ

(空地)

p

(当铺)

sāi

(塞车)

zhe

(走着)

zhē

(折腾)

si

(塞外)

zho

(着地)

zh

(折断)

s

(堵塞)

zhu

(着想)

sh

(折本)

ho

(号叫)

cho

(朝下)

(曲折)

ho

(号召)

zhāo

(朝阳)

(歌曲)

zānɡ

(脏话)

chnɡ

(长度)

h

(和平)

znɡ

(肝脏)

zhǎnɡ

(长大)

h

(唱和)

chǔ

(处理)

ju

(觉得)

shān

(扇动)

ch

(好处)

jio

(睡觉)

shn

(风扇)

ju

(角色)

dānɡ

(当时)

(凶恶)

jiǎo

(角度)

dnɡ

(上当)

w

(可恶)

d

(的确)

juǎn

(卷起)

(几乎)

d

(目的)

jun

(试卷)

(几个)

j

(系鞋带)

zhuǎn

(转身)

jiān

(中间)

x

(关系)

zhun

(转动)

jin

(间隔)

yǐn

(饮水)

(发现)

hu

(中华)

yn

(饮马)

f

(头发)

hu

(华山)

mi

(没有)

yāo

(要求)

b

(泊船)

m

(沉没)

yo

(要领)

(血泊)

hǎo

(好人)

bāo(剥花生)

tio

(调节)

ho

(爱好)

(剥削)

dio

(调动)

便

pin

(便宜)

sǎn

(散文)

hi

(还有)

bin

(方便)

sn

(分散)

hun

(还书)

wi

(为人)

(拮据)

zhōnɡ

(中间)

wi

(因为)

j

(证据)

zhnɡ

(中奖)

xiāo

(削铅笔)

nn

(困难)

zhā

(扎针)

xuē

(剥削)

nn

(灾难)

zh

(挣扎)

quān

(圆圈)

y

(呼吁)

(撒网)

jun

(猪圈)

(气喘吁吁)

(撒种)

sǎo

(扫地)

dn

(子弹)

qiāo

(悄悄)

so

(扫把)

tn

(弹琴)

qiǎo(悄然无声)

ɡuān(鸡冠花)

zhǒnɡ

(种子)

nnɡ

(拧毛巾)

ɡun

(冠军)

zhnɡ

(种瓜)

nnɡ

(拧螺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人物故事,学生对这些人物耳熟能详,《三顾茅庐》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很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也很生动。《公休仪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形式,但本课剧情较为简单,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清剧本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课文在描写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避亲仇、处事公正的高尚品德,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祁黄羊的话,反复诵读仔细品位,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对悼公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祁黄羊不计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境界。

《公休仪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休仪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间的表情、动作等。按照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以分为三部分。本课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指定段落。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组词。

3.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格。

四、教学难点

联系历史了解文中精妙的比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分课时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教《三顾茅庐》时要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祁黄羊》这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要充分利用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公仪休廉洁自律、机智过人的品质。要通过课后练习4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大语文教育。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天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4日,累计课时:3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徐庶无奈母亲被曹操所挟,在去曹营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历史上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指导“茅”的书写。读题。)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如学生回答不完整,引导: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诸、葛”的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上官、夏侯、司马、玄武……)

二、初读课文。

1.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2.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

(1)请同学读第一节。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

看来,刘备确实是——胸怀大志。这段就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长,请两个同学来读。描写卧龙冈景色的部分谁来读?

接下来刘备是怎么拜访的呢?谁继续读下去。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塞”的读音。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一起再读读刘备的话。

三、读文导写。

1.隆中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秀丽宜人。什么意思?美丽动人。读好这个词。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山冈、松林、溪流、竹林)你喜欢这儿的景色吗?为什么?

重点指导“蜿蜒起伏”: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汉字的偏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山冈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卧龙:诸葛亮)等待谁让他腾飞?

“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疏疏朗朗”和“清澈见底”只要指导读好。

真是一块宝地,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最后齐读。

2.请你也用“来到……只见……”写几句话。

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先找出这个地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3.教师择优赏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5日,累计课时:3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上一回我们说到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隆中已是一片春色,闭上眼回忆一下,让我们置身隆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色?出示句子,让我们再来领略这一番美景。齐读。

二、品读课文。

1.刘备第三次来到这里,这次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有没有把他请出山?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浏览课文。

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刘备待人诚恳)

(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四个字“诚心诚意”)

哎,了不得哎,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可以和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2.交流。

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你再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气、讨厌)

个别读/齐嚷

“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齐读。

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恭”,就象一个人垂手而立的样子。)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的样子。

一生表演(低头弯腰、两手立正站好)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刘备诚不诚?自读、指读、齐读这部分。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你能再读一读吗?

(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齐读

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2.你读了有何体会,交流。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塞顿开”这个词理解吗?(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再读读这个词。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意思相当于哪个成语?

出示:拨云见日,齐读。

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让刘备有如拨云见日,一下子明朗了。

相机出示:群雄纷争读读这个词。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纷,纷乱,争,争斗,当时真是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啊……谁再来读读这个词。齐读。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当时北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南有孙权坐拥江东,占据地利,刘备虽胸怀大志,却经常寄人篱下,多次投靠他人,诸葛亮“夺取汉中、三分天下”的建议无疑是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因此《三国演义》上说道: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再一起读读这一段。

(2)还有哪儿?刘备是怎么说的?

(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

这叫什么成语?出示:如鱼得水。噢,我刘备这条鱼再大,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备打过哪些仗?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三、课后延伸。

1.刘备三顾茅庐,以他的诚心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二十一年后,刘备已经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在《出师表》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段文字比较深奥,你读一读,猜一猜,哪些句子是写“三顾茅庐”的。教师简要解释,哪个词道出了诸葛亮的心情?(感激)如果你是诸葛亮,会怀着这样的心情对刘备说些什么呢?

是啊!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以自己的诚心诚意来回报刘备。

《三顾茅庐》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什么启发呢?

(待人诚恳,谦虚,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

语文视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161-223)字玄德,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投靠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身长九尺(演义)。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佳话。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

张飞,公元166年生,字翼德,历史上字益德。涿郡(河北涿县)人。与关羽一样于公元184年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18岁。与刘备关羽在征战中显露自己过人的实力。三国演义里介绍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而正史中记载张飞“孔武有力,文采不俗,擅长书道”。张飞所用武器是丈八点钢矛,又叫丈八蛇矛。公元196年刘备跟随曹操平灭吕布后,张飞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逃奔江南,曹操追击至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境)时,刘备让张飞带领二十个武骑在后抵挡掩护,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9.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8日,累计课时:3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晋国悼公祁午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召慎重

其它:中军尉兴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郑重举荐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伐悼慎上下结构:晋荐召霸

半包围结构:避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8日,累计课时:33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兴亡

合适召慎重解狐

2.听写下列词语:兴亡慎重举荐当此重任

二、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荐()伐()悼()

晋()存()代()掉()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30日,累计课时:34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不避仇

内举祁午不避亲

语文视野:

见教参P120内容。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5.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31日,累计课时:3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研究体裁

1.和前一课《祁黄羊》一样,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写的也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不同的是,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独幕剧”(课题下板书:独幕剧)

2.研究体裁。

(1)大家通过预习,有谁知道“独幕剧”里的“独”是什么意思?

(单个、一个的意思)

(2)能用独组词吗?

(3)那么,什么叫“独幕剧”呢

(全剧事件在独立的一幕内演完的就叫“独幕剧”)

(4)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明明白白点出了这是一个独幕剧,细心的同学可能看出来了。谁说?

(课文开头的括号里有个“幕起”,课文最后的括号里有个“幕落”)

(5)那么,课文里的这些个括号——小括号和中括号里的文字,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括号里的文字,是分别用来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提示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的,既能衔接剧情,又可渲染气氛)

(6)师述:同学们括号里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其余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

拒收鲁国宰相幕起麻烦务必腥味呕吐(多音字)违犯法纪哇无可奈何恍然大悟日夜操劳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课题,启发探究1.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研讨要点:

公仪休是什么人?

“拒收”是什么意思?公仪休拒收的是什么礼物?

这礼物是谁送给他的?为什么要送给他?

他是用什么办法拒收的?

他为什么要拒收?

四、用各种形式,读懂剧本,读好剧本

1.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吧!边读边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可以挑一句来读一读)

指名读

3.小结:通过刚才朗读,在这个小小的独幕剧中,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

我们下节课再来着重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好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的话。

2.描红

3.读读书后的词语,任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日,累计课时:3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2.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提出的几个问题。

二、侧重围绕“拒收”,探究相关重点。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1.一般了解

(1)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

(2)拒绝接受的是两条活鲤鱼。

(3)活鲤鱼是某大夫派自己的管家送给公仪休的。

(4)某大夫送活鲤鱼给公仪休是为了让他补补身子。

2.着重思考、探究

(1)那么,公仪休到底喜欢不喜欢吃鲤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非常喜欢吃)

从吃的量看:吃得多,一顿就吃光了一条。

从吃后回味看:赞不绝口——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为很久没有吃到鱼深感遗憾。

从表述的心愿看:只要天天有鱼吃,也就心满意足了)

(2)既然这么喜欢吃,为什么又“很久没吃鱼了”呢?

(可能:公仪休是个清官。历来清官都比较穷困。上要养老,下要养小,负担重)

(3)喜欢吃鱼,又难得有钱买鱼,人家送来鱼岂不正好,可是,公仪休却来了个“拒收”。一起读一读公仪休对那位管家说的话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4)如果你就是那个管家,当时还能把鱼留下吗?为什么?

(实在是难以留下。

其一,公仪休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鱼怎能没有腥味呢?坚持让他收下,岂不害了他?

其二、公仪休强调的是“现在我提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等于声明他过去绝不是这样子的,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其三、话语充满友好的感情,又非常谦逊——“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5)从课文里哪个地方可看出大夫的管家当时实在没辙了?

(“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6)公仪休巧妙拒收鲤鱼之后,始终在场的子明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吗?

(不解)

(7)“不解”的子明在管家走了之后,向公仪休提出了怎样的疑问?谁来读一读?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8)公仪休是怎么回答子明的呢?齐读他的答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9)公仪休回答子明的话,共有几句?

(四句)

(10)先读第一句,再缩句。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

(11)为什么“喜欢吃鱼不能收鱼”呢?公仪休用了两个“如果”打头的假设句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先分别缩句,然后再将两句紧缩为一句。

(收鱼要违法,犯了法吃不上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

(12)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想吃鱼就一直有鱼吃的心愿呢?先读第四句,再缩句。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至此,黑板上形成公仪休四句答话的紧缩句: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各自把黑板上的这三个紧缩句连起来想一想,再议一议: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这是为什么呢?

(买鱼的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与受贿挨不上边。与受贿挨不上边,就不会违法犯罪,就不会失去自由。有了自由,想吃鱼就可以去买,就会一直有鱼吃)

(14)齐读三个紧缩句。

(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个紧跟一个的追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剥皮见骨,理解了公仪休爱吃鲤鱼但拒收鲤鱼的原因:喜欢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足见他的清正廉洁。]

三、扣题再度设疑,初知为官必须清廉之理

1.激疑

如果都像“公仪休拒收礼物“那样,我们老百姓邻里之间平日里怎么往来呢?难道今天王大妈端碗鸡汤给李二婶品品,明天李二婶烙了饼送几块给王大妈尝尝,也有可能违法吗?

2.明理

老百姓和公仪休不一样——老百姓这样做不违法,公仪休这样做就有可能违法。

公仪休手中有权。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收了人家的礼物,处理起事情来就有可能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平不公正就难免违法犯罪。

所以,当官的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清正廉洁。

四、分角色朗读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研究一下这个人物,说说他是怎样的人。(理解到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人)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来谈谈好吗?(理解到子明的好学上进,很懂礼貌,管家的阿谀奉承)

3.下面,我们分成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把你们发现、体会到的都朗读出来。

4.分角色朗读。

五、布置作业

课后,几位同学组成一组,排演《公仪休拒收礼物》。

板书:10、公仪休拒收礼物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

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为官清正廉洁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语文视野:

〈〈两袖清风〉〉见助读87页。

习作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习作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累计课时:37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的发现。

1.回忆实践课上我们都研究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有什么新发现。

2.读书上第一自然段。

我们周围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3.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事同桌相互交流。

二、学习例文,迁移写法

1.那么,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这些新发现写下来呢?

严晓敏同学有一次不小心把红豆黄豆混在一起了,后来无意中发现——圆的黄豆滚得快,根据这一点,她巧妙地把红豆黄豆分开了。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把这一发现写下来的。

2.自读例文,思考:

(1)奶奶要“我”做什么事?

(2)“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开始挑了约半个小时,还有一大堆?为什么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两种豆子?

3.给课文分分段

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引导学生得出作者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如何探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师小结:小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经过的。

4.说说小作者是如何把每一部分写具体的?

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

5.小结写法:

(1)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2)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三、明确要求,练习写作。

(1)读第三部分,明确写作注意点:

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写清有什么新发现。

(2)由说到写。指名先试说自己想写的事,师生随机评析,让学生特别注重说好找答案时怎么想、怎么做的,碰到什么问题以及怎么在探究中解决的。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累计课时:38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完成习作。

2、评讲习作。

教学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评讲学生习作。

板书:习作3

我的发现

写清发现的问题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

练习3

教学要求: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日,累计课时:39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四部书呢?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出示)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2.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3.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5.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了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

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只要说清是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就行)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得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全?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6日,累计课时:40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八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

才华横溢:才华充分显露。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撑不起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回天无力:没有力量扭转艰难的局面。

3.练习。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墓”、“恭”、“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墓”。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4月6日,累计课时:41课时)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安慰”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你为某件事情而伤心、难过的时候,你最希望你的朋友为你做点什么?你的朋友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是啊,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板书:安慰)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选择教材所给的一个事例,师生共同表演,学会安慰。

(2)明确表演的内容:孟繁林因为前几天生病,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非常着急。这时,她的同学看到这情景,会怎么做?(安慰孟繁林)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安慰语及安慰时的神态、动作作出评价,使学生懂得安慰别人时要真诚,语言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安慰别人的话还要讲究艺术性。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表演教材上的另外两个事例,练习安慰。

(2)学生准备。

(3)指名汇报。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正确的评价。

(2)教师点评。

5.拓展。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还会遇到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安慰?

你会怎样去安慰呢?

(2)指名说。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4月7日,累计课时:42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
复习目标:
1、第六单元所有词语
2、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重点段落指导。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所有课文的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重点段落指导。
一、看拼音写词语
tāotāobùjuéyíxièqiānlǐbùcíérbiéjiánshǎo
()()()()
mùmíngérláiháowújiézhìbǎohánshēnqíngxiàxún
()()()()
jiàoshòuyǎnshuōlādīngměizhōutèshūzànglǐ
()()()()()
yǎnyǎnyīxīxīrìshēngmìngchuíwēidàijià
()()()()
èlièzháyǎnxīngluóqíbùbùmáozhīdì
()()()()
shàshízònghéngjiāocuòyuányuánbúduàn
()()()
wāqùtánbǔpiàoliangshìnòngluànkǎnlànfá
()()()()()
tǎoyànpínjíchōngshuākūzhībàiyè
()()()()
tǔrǎngyāoqǐngxiōngměngchōngkuǎ
()()()()
shùguānfànlàncāchúkǒuruòxuánhéméiféisèwǔ
()()()()()
yùyányòuzhǐtūntūntǔtǔshǎnshuòqící
()()()
miàoyúliánzhūzhīzhīwúwúgāotánkuòlùn
()()()
二、课后习题复习
1、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森林可以保护土地、蓄水、调节气温。(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写,可指导学生写具体些,加入自己的想法)
2、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主要从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给花草树木浇水,使得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看出。
从“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仔细观察题头,按一定顺序介绍“迪拜街头风光”。
参考:
在迪拜的街头,看到那宽阔平坦的大街直通向远方,似乎与大海相接。道路中间还有一些“绿岛”,植着草坪,绿茸茸的一片。右侧,十几层、几十层的大楼一座挨着一座,在阳光中中傲然挺立,一派繁华景象。而左侧那一大片绿地,也许是迪拜的中心公园吧。这里绿树成阴,小草碧翠,满眼都是郁郁葱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见不到一块裸露着的沙地。仔细一瞧,公园中心还有一座喷泉,正飞溅着银白色的水花呢!这不由让我想到地下那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此刻也正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让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呢!
站在迪拜街头,你全然感觉不到这绿色之都竟是一座建在不毛之地上的城市。“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的确是呀!我想,这“绿洲”上的人,生活也一定是非常美丽的!
4、赛特凯达斯瀑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两个原因,集中在第四自然段。
5、想象总统菲格雷特的讲演会说些什么?
包括三个方面:哀悼、回忆、号召。

西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18、鱼市场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生词,重点理解“互相唱和、身手不凡”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读。

3.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体验鱼贩创造的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鱼贩为什么能快乐生活的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赠送名言,质疑激趣

1.赠言:今天夏老师来到咱们班上课,带来一段名言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请看内容:

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普通鱼贩

2.质疑: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孩子进行批注。

预计问题:生活亏待自己是什么意思?生活本身是指什么?把苦日子过甜是什么意思?普通鱼贩说的话也能叫做名言?……

3.揭题:孩子们真会思考,你们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题目叫《鱼市场的快乐》。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一)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这段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二)释疑悟道

1.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联系上文我们先解第一个问题:以前,大家整天都在抱怨什么?请你谈谈

请你将每天换一个词,来谈谈。

换成早上一进市场,鱼腥味扑鼻而来,就开始抱怨:……

换成客人少的时候;客人不愿买的时候;天热时,鱼又坏得快;

师引述:总之,都是别人的不是,都是老天的不公。这样我们理解了“生活亏待自己”意思。

2.你认为他们的抱怨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期望太高。

3.这样抱怨下来,生活改变了吗?想要的依然没有,得到了糟糕的心情。

4.这时,他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你知道吗?讲解与其……不如……选择后者。

5.把苦日子过甜的理解用组词法:苦:痛苦、苦恼、苦闷、辛苦,然后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上节内容:

1.练读:改变了心态,当鱼腥味再次扑来时,他们觉得只有鱼味,没有腥味,这是因为……

当顾客不愿掏钱买鱼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品种太少,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于是……

当夏天,鱼容易坏掉时,他们想……

2.鱼贩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引读“于是,他们不再抱怨……”

3.从“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笑声一串接一串,创意一个接一个”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地在工作吗?

体验快乐

(一)体验快乐

1.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写鱼贩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句子。

2.全班交流。

3.指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A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极好的……

你读了这名话后体会到什么?(有趣,好玩、很愉快)把这种感觉送句子中去读。

B大家互相唱和……

你体会,他们在怎样唱怎样和?师生情景再现方式生唱师和,师唱生和,练读句子。体会到这种做游戏一样的工作使人心情愉快。

C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

抛鱼接鱼的动作熟练,优美,可以表演具有观赏性。

每个想出了许多吸引顾客的招数:

角色扮演小姑娘来到商场,嗲声嗲气地招徕;

D鱼贩常常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

E鱼贩已经习惯了给……

小结:鱼贩们不仅是售货员,还是演员、调解员的,心理咨询员。

二小结:鱼贩们的新奇招数一个接一个,带来笑声一阵又阵,引来客人一批又一批,赚得钞票一张又一张……所以说: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的奇迹。这奇迹是工作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快乐,这奇迹是买鱼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奇迹是把市场变成风景点,成了游客观景的好地方。这奇迹还是……(批注在书上)

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这市场里去?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

三、学写名言、制造快乐

一个普通的鱼贩说的出话,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成为名言。那我们也能说出这样的说出这样的名言来的,教师先来一句:唱着歌生活你行吗?可以在落款处加上:“未来的XX家XXX”。

19、信箱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同学现在是怎样和你的朋友、亲戚联系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9.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积累与运用6

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积累语言。

3、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能在购物市场上与别人进行交际,能将自己的购物经过清楚地讲给同伴听,并能认真听对方的讲述。

5、能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同桌相互读,纠正字音。

3、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4、谈谈“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三者各自的意思。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者意思有何不同?“知足者常乐”和“常乐者知足”各自的意思是什么?体会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有趣。

6、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齐读四字词语。

3、演一演:师生互动游戏——“你来比画我来猜”,一学生背对老师,老师选题中的一个词语,抽其他学生或全班参与,可以用动作、表情、语言描述等来演绎,但不能说出这个词语。

4、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谈表演过的体会:这些四字词语都是表现人物交流时不同情态的词语。

5、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6、巩固。看谁记得快,出示词语第一个字,学生快速抢答出该词语。

7、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三、开心一刻

1、读一读,乐一乐,再想一想,悟一悟。

2、交流读后所获取的知识。

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准确认识“具体”和“抽象”)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综合性学习

1.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师:孩子们,购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我们去书店、商店、农贸市场等地方购物时要说些什么,如何选择商品,如何与对方打交道。平时你都是怎么做的呢?

2.分组交流。

交流各自购物的经过,说清楚自己如何选择,怎样与对方打交道。

3.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评价。

如,生:我买了一包洗衣粉,这是家里需要的;买了一包饼干,这是妈妈爱吃的;还买了一包瓜子,这是我爱吃的。

4.师随机采访学生在购买前是否心中已经想好要买哪些物品。

总结:看来孩子们真会当小主人,在购物前都做好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购买需要的商品,不乱花钱。

5.老师讲解保质期的常识。

出示饼干、方便面。请学生看这些商品的保质期(其中方便面为过期商品)。最后,请同学们看看自己买的商品是否过期。

6.文明购物的评价。

师:小朋友们在购物时是否文明呢?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吧!师生合作演小品:请一位学生扮演超市营业员,教师扮演购物小朋友,去购物时对营业员没有礼貌,喂喂乱叫。接着教师再扮演另一个学生,问营业员时较有礼貌。观看表演后,学生进行评判。请学生自己评判购物的行为是否文明。

第三课时

五、习作百花园

1.教师出示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先和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注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讲清楚、具体。

3.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如何写?老师巡视,鼓励学生着力表现假日中自己感受到的快乐。

6.学生动笔作文,把自己所讲过的文字记下来。

7.写完后进行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8.再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9.小组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

第四课时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学习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26、纳米新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板书设计(略

27、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释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诗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释题: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种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②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

3、读了标题后,你对标题所揭示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二、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之意。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勾出起过渡作用的诗节。

3、按照“幻想—启迪”的顺序,理解诗歌内容。

4、从生活中的启迪到大胆假设,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三、检查自学效果,交流讨论

1、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等词之意。

2、起过渡作用的诗节是哪一诗节?体会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诗节描写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诗节描写的是生活给予的启迪?

4、有感情地朗读作者的想象部分,体会想象部分末尾省略号的作用,思考:记忆可以移植,好吗?为什么?

5、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呢?去做些什么呢?说一说。

过渡:记忆移植能实现吗?能。这来自于生活的启迪。

6、有感情地朗读5~7诗节。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记忆移植,让这种神奇的想象成为现实。

7、谈谈你读了这首诗歌后,受到了什么启迪?

8、总结。让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四、指导朗读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不能读破诗句,还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读出诗的韵味。这首诗押的是“i”韵。

五、作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还会想些什么?试着用笔写下来,写成诗的形式也可以。

板书设计

27、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幻想记忆可移植生活多有趣

启迪树木的嫁接创造出奇迹

实现不懈探索努力移植成为现实

28、动人心的时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时空背景,了解主要内容。

1、走进背景:同学们,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万户飞天,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还记得那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开课,让学生置身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和横贯千里的广阔空间中,阅读文本便有了一个宏大的背景。]

3、字词认读: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自己读一读,做到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吗?

[实事求是,把教学建基于学生已有初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预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为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奠基。]

二、学习“飞天过程”,引导读悟交流。

(一)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括号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标好之后,大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

(二)了解概况:告诉大家,哪些地方让你激动?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4:00,7:30,9:02等等)

让我们激动的地方各不相同,看来大家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非常好!在这些时刻里,最让你激动的又是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由面到点,切入重点,整个教学不平均使用笔墨。]

(三)切入重点:是啊,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梦想今朝就要实现,我们多么希望看到飞船升空的那一刻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

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自读自悟,是教学指导的前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阅读和理解。学生与文本、编者的对话在静悄悄中展开。]

发和宣泄,不能不需要语言的活化与表达。品味语言,朗读表达,既是情与景的共生,又是学习语文的又一种方法示范。]

3、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字幕)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体会体会,再大声地读一读。

(2)动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表现出你想象出的画面。

(3)谁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专心听,看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感情朗读:遥望着这颗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的晶莹夺目的星,人们的幸福之情无法言表!让我们一起朗读。

2、结束语:同学们,我们的飞天梦已经梦想成真!还有更多的激动、更多的辉煌期待我们去创造,去实现,去分享,让我们相约在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三、交流查找的资料: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四、正确抄写生字词语。

五、以《为了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题,完成课堂练笔。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凌晨4时,整个酒泉基地沸腾了。人们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向航天员杨利伟居住的问天阁集中。大家都想看看即将创造我国航天历史的这位英雄。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太空服前往发射场的杨利伟镇静自如。他从车窗里探出头,频频向送别的人群挥手,脸上的微笑显露着他的自信和轻松。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八的小个子,承载着亿万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

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选做题

“嫦娥奔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你还知道哪些梦想成真的事例?给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25激动人心的时刻

(学生板书)飞天梦—————自强梦

凌晨4时、6时15分

7时30分“神舟”五号、9时02分

29、神奇的玻璃家族

教学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新型、陈列、博物馆、急促、企图、犯罪、特殊、即使、打碎、改变、集中、对付”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玻璃的课文:新型玻璃

“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同时划出不懂的词语。

明确:本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有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同时画出本课生字。

3.重点讲解下列词语。

企图:图谋,打算。

藕断丝连:安然无恙:没受一点损伤。

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453.59克,一百磅,合45公斤多,合90多市斤。

4.认读生字,指导读准平舌音(促cù罪zuì踪zōng)、翘舌音(殊shū)重点分析“恙、型、罪”三个字的字形。

5.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篇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首先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

明确:这一段主要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默读这一段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用“”划出它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种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是它的特点。

它的用途: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这段课文中开头三句话讲什么?这三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开头三句话讲的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破获一起防盗窃案,这样写更能突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4.改变人称,练说《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教师:现在老师想分别请几个同学来扮演一下这种玻璃,向大家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这也叫做自述。说一说你的特点和用途,自述时必须用第一人称。

5.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法(1)读——概括段意

(2)读——画特点、用途

(3)讲——新型玻璃的自述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名称、特点、用途、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银行及存放重要物的建筑中防盗

(二)自学第二、三、四、五段

1.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二、三、四、五段课文,思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用途?

2.填写表格

名称

特点、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安全可靠

用于高层建筑、变色玻璃、反射阳光

随阳光强弱变色

调节室内光线、吸热玻璃

炎夏,能阻挡阳光、寒冷,能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吃音玻璃、消除噪音

减弱噪音强度

3.检查自学情况。

(1)分别请同学根据自学时填写的表格说说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①这节共有三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二句为第一层,讲变色玻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这一特点的说明,即具有这一特点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②“会随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的意思是: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些,室内光线就暗;阳光弱,玻璃颜色就谈,室内光线就亮。所以说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分别请同学按以上表格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三)练习朗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第六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意思?

明确:一句话,中间用了分号,是两个分句,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层是人们不会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3.理解“正在”和“将会”两个词。

4.最后这句话在全文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五)归纳写作特点

1.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句式多变化。

2.每段都先讲各种玻璃的特点,再讲各种玻璃的作用。

3.语言生动有趣。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希望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同学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长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吸热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七

教学要求

1、积累词语和成语,了解汉语中部分词语的特殊意思,能够正确地使用成语。

2、阅读成语故事《入木三分》以及短文《用心听,用心说》

3、口语交际《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4、想象作文

重难点、关键

大胆的想象,写好习作。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3、教师小结:中国的词语一定让你们觉得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课时很有趣的,而且还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吧。

4、学生再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积累。

二、语海拾贝

1、读课文内容,教师强调部分成语中汉字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自由读含有成语的电视解说词。

3、引导学生结合段的朗读,联系句子的意思,体会各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

4、熟读成语积累词语。

5、选择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三、点击成语《入木三分》

1、学生自由度故事

1)说出入木三分的意思

2)说说入木三分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集体反馈。

入木三分:本指笔力厉害,后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四、阅读《用心听,用心说》

指名说说这则短文你明白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想?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电视吧?都看了什么节目呢?

2、教师:是呀,电视节目可多了,好的电视节目不仅可以丰富我看的课余生活,给我们带来乐趣,还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培养我们的能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你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吧。

二、读题目,明确要求

1、教师指名把题目读一读,其他思考:

在说节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把看到的节目讲清楚

注意讲清节目到底好在哪里。

三、小组交流jiaoliuiz组内说一说

四、集体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有意思有意义的节目真多啊,你喜欢同学介绍的哪个节目呢?回家后,行动起来吧,也去看看吧。不过,看电视节目呀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耽误学习,影响休息哦。

七、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作文指导之七

一、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二、审题,明确习作的要求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习作的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3、大胆想象

4、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三、大胆想象,说一说

教师:你们想写什么?请你们大家先自己交流下。

集体反馈,教师对学生好的想象适当的给予肯定‘

四、指导写作

1、想象要大胆

2、注意想象的内容要能表达美好的愿望。

3、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要把事情叙述清楚。

五、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辅导。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针对巡视的情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讲解

三、集体评议,修改习作

四、对个别学生(好、中、差)的作文进行介绍范读并给予当场修改,采取老师帮改和自己改以及同学帮改的形式进行

五、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有时间的话课内滕正作文

30、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剽悍强壮憨态可掬悠闲漫步默默无言万籁俱寂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1)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二、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三、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31、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第一节,读出气势。

二、交流学习第2-7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2-7节,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①读课文的2、3、5、7节,体会:羊皮筏子的轻小、载人载物多,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胆怯……

②重点体会第6节第1-2句。

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A、找出句子中“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的反义词。(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3、联系课文2-7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小结:

是啊!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之所以如此镇静、从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艄公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指名说说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拓展训练:

1、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2、填空:

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大家想一想,猎人凭着成为大森林的主人。

人凭着成为的主人。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造句:尝试……提心吊胆……

板书设计

31、黄河的主人

黄河:雄伟壮观、惊险

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赞叹、敬佩)

32、音乐之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33、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4、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1、观察铅笔在自然状态、水中的不同形态。

2、抽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

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1、出示“庐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画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四、诵读古诗

1、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配乐)。

2、多诵读,悟诗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1)自由合作读。

(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

五、领悟哲理

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申: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六、背诵

1、生背诵《题西林壁》。

2、师检查背诵情况。

七、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初夏的美好,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和与《四时田园杂兴》题材相类似的诗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

2、学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

3、交流讨论,弄懂诗句。

(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

(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4、理解诗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

四、想意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图上画了谁?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逐句体会。

(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

(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3、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

1、出示课件。

2、指名读,师相机范读。

3、学生对读、齐读。

4、背诵(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积累与运用8

教学目标

1、巩固旧知,发现语文学习规律。

2、背诵各国谚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词语,拓宽知识面。

4、学会办报,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5、激发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难点:培养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句。同桌相互读。

2、小组讨论带点词的相同之处。

3、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的理解。

4、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二、读读记记,语言积累

1、小组内读,读准确。

2、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同桌“对背”。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类似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积累成语,体会内涵

1、学生自由读,读准确。

2、观看《刮目相看》动画。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4、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成语故事,将这些成语收集到“采蜜集”中。

第二课时

四、综合学习,提高能力

1、说话练习,话题“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

4、小组中讨论如何办报,交流办报方案。

五、自主阅读,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澳门风光片”。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中互相帮助学习。

4、交流学习经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六、作文内容

介绍你听到或看到的一种传统习俗现象

七、审题,明确习作的要求

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习作的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整理看到、听到的传统习俗

2)选择其中的一种写下来。

三、展示资料,拓展选材

四、指导写作

1、把风俗介绍清楚

2、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写。

3、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五、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26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大

二(2)哺乳动物

14、鲸三(3)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生长

《麋鹿》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28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

1、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明白“我”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狮子的资料。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动物。

2、本文写“我”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A、读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B、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要查阅工具书。

C、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D、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A、读生字,说说哪些容易读错,找出来,加强练习。

B、读读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写错,找出来,重点指导。

C、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里查查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打水。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极其喜爱,舍不得离开。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样子。

和睦相处:相处在一起很友好,和气,不争闹。

兽性:野兽野蛮和残忍的本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内容。

4、讨论后归纳。

5、课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写了哪几步?(抱回、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6、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7、质疑归纳。

A、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B、全班质疑归纳: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哪些词句体现了我们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读读第1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这一段的学法:

读,概括主要内容

概,用精练词语概括。

说,进行说话训练。

读,有感情地朗读。

6、反馈。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

第4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5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7、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A、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B、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

6、指导理解感悟。

A、“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

24、小狮子爱尔莎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爱动物爱自然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辅佐——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1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13西门豹

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破除迷信

||

||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21.爬山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

四、学习课文第10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4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5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描写具体的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褴褛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宣王——三百人——混

湣王——一一听之——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幽雅彻底机械姿势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

(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

(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

(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

(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板书:盲目跟随别人终将自食其果)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

五、布置作业

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邯郸学步

一进城学

过了几天不进步

一段时间不会走

盲目跟随别人终将自食其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话可说的机会。

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影视等传媒,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接着以图中废墟中的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小孩的外貌、年龄,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等。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宽带网”围绕本组专题“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⒈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⒉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⒊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⒋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⒈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⒉搜集同学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新闻。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激趣导语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词语盘点

⒈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⒉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比喻句更深刻地体会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三、日积月累

⒈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⒉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⒊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成语,提出难以理解的成语全班交流。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北方的秦王苻坚带兵来攻打东晋王朝,在安徽淝水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往回逃的路上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后来就用“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语出《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突然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

神出鬼没—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用于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所向无敌—指军队等所指的方向,没有能抵得住的对手。

⒋教师点评解释并选词造句。

⒌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看谁记得快。

四、作业布置

抄写日积月累。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与认识。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中提到的战争场景。

二、回顾课文

⒈本组课文提到的战争场景。

①《夜莺的歌声》中,沉着俏皮的小夜莺与游击队员完美合作,歼灭了32个鬼子。

②《小英雄雨来》中,机智勇敢的雨来不仅掩护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自己还成功的从鬼子的魔爪下脱身。

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完美一起享受春天》更是表达了我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永驻的期盼。

⒉呈现战争中儿童的图片,播放写作图片时代背景淞沪会战纪录片,交流感想。

⒊呈现写作图片,简要讲述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南站情景及照片来源。

⒋小组内讨论感受后班级内分享。

三、观察图片

⒈引导学生按看图作文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展开合理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⒉一废墟中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孩子的外貌?年龄?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⒊讨论作文题目并在班级内交流分享整个故事。

⒋提出写作要求。

①整体把握,把想到的和看到的写下来。

②突出重点。

③完整表达。

四、拟定草稿

五、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的片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六、作业布置

誊抄习作。

习作例文

一张旧照片

这是一张1937年2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照片上:一个小孩面对着废墟的场面,无助得哭泣。倒塌的房屋,断裂的天桥,被炸断的火车轨道,原本还是一片繁华的景象,一瞬突然改变了。也许爸爸刚刚答应给他买好玩的玩具赛车,漂亮的小娃娃,还有逗人喜欢的玩具小猴……妈妈也答应他今天去奶奶家玩,明天去姐姐家玩,后天去姨妈家玩……突然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一阵阵炮火轰鸣,一个个坦克连连发出。炸毁了他美好的童年.他被这一切惊呆了。

他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但他的命运注定要改变。因为,他没有了疼爱他的爸爸妈妈,没有了舒适的小床,没有了宽阔的房间,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痛恨战争,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痛恨曾经侵略我们中国的日本人!我相信你们也有父母,也有儿女,也有妻子啊!你们的心也是用肉做的呀!你们怎么忍心让别人家的小孩变成小乞丐呢?我希望你们赶快纠正错误,也希望我们的世界没有战争。

一件真实的事情

在我们课本第19页有一张非常残酷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为什么哭呢?也许是他的父母要回老家,但是发生爆炸时,突然火车一响,他的父母就不知了去向,就只剩下小孩一个人在这里嚎啕大哭!

那他的父母在哪里?或许这个小孩的父母已经被日本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不敢让人们相信的是当时的抗日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但在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在当时父母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去坐火车回老家。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危险面临着他们,向他们逼近。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他的父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再也见不到他的爸爸妈妈啦!

这个孤独的小男孩以后的命运如何?说不定在战争过后小男孩会被好心人收养,也说不定也会被日本人收养,或者他长大以后想为他的父母报仇,为国家报仇,为人民报仇。

这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抗日,不让敌人欺负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维护和平,让和平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之间吧!

废墟中的孩子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时本应当是学生上学,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后小憩和玩耍的时候。可是由于日军的狂轰乱炸,上海城内的学校和工厂很多已被炸毁,人们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学。

这时的上海火车站,由于北站已成为战区,交通被切断,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车南站,人流拥挤不堪。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本敌机飞来投下大量炸弹。上海火车站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车站,天桥月台以及铁轨被炸得稀烂。站内的人们死伤无数,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孩子哭喊着寻找着亲人,炸伤的人们痛苦的呻吟着,废墟中幼儿悲惨的啼哭声更是让人心痛。几分钟前,这个婴儿可能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手里还玩着爸爸亲手为他做的玩具。几分钟后,侵略者的炸弹顷刻间将这美好的一切都毁灭了。敌机投下炸弹的瞬间,孩子的母亲努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住纷飞的瓦砾和弹片,孩子的母亲被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已认不出血肉模糊的母亲,他大声的哭喊着。可是眼前没有出现妈妈慈祥的笑脸,更没有爸爸平时那有力的双手来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声似乎在质问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残忍,夺走我父母的生命,夺走我幸福的童年,我这么小,我以后将怎样生活啊!

是呀,是战争使原本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废墟,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本幸福的家园,是战争打碎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世界永远充满幸福和欢笑。

沉痛的教训

这是一幅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这天,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投下了大量的炸弹。顷刻间,使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图中的幼儿由于剧痛和惊骇大声的哭嚎着,他的亲人可能已被敌人罪恶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火车站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垣断壁,炸毁的铁轨,倒塌的天桥,无助的孤儿,无不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

看到这幅照片会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心痛。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啊!大批饥饿的难民、失学的儿童,倒塌的房屋、失去双亲的儿童、无家可归的贫民、致残的身体。

图中的幼儿今后将如何的生活啊。可能因为战争,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的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只是被炸弹炸伤了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拖着致残的身体领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伸出的乞讨的手臂上,依稀可见弹片擦伤的疤痕。

是呀,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幕,正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力不够强大,侵略者才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少年强则中国强,是啊,祖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决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一张旧照片中的战争孤儿

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妈妈重复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一堆废墟中,伤心地用脏兮兮的手捂着脸大哭起来,他身旁的繁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废墟,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属于自己的家园,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亲人,他在心里默默的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在哪呀!”他望了望周围,又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砖头,用稚嫩的小手一点点的搬开砖头:“妈……妈别扔下我!”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去了!是呀!这个小男孩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妈妈用全身护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他被一位拍照的记者看到,送进了孤儿院里。(动作和心理描写恰当好处。)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说:“日本人太坏,坏得失去了人性!”没错,我总是认为,日本人难道没有孩子、亲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失去亲人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吗?难道他们就只会拿刀枪去杀些无辜的人吗?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血腥和野心!在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热爱和平,拥抱和平。(发表看法,反问有力。)

直到现在,以日本首相为首的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历史,承认自己给其他邻国造成的伤害,他们这样只会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请珍爱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吧。(结尾提出忠告。)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⒉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⒈自读要求,想一想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①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②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③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④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⒉教师发布新闻示范。

三、我来发布

⒈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注意组织语言。教师巡视指导。

⒉小组派代表发布新闻。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⒊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⒋师小结。

四、师生总结

⒈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①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许多不知道的新闻。

②培养了大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③训练了同学们口头表达及交际能力。

⒉师: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为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五、作业布置

向家长发布你了解的新闻。

《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练习3》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综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