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教案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4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60讲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探究点一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策

1.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受地质规律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短时间内无法更新性、总量基本固定的(即用一点,少一点)等特点。

2.利用对策:

⑴把实行节约资源放在首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尽可能延长其耗竭时间,实现资源最优耗竭。

⑵应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源,加强地质勘探,强化从地壳深处与海洋远处寻找新的资源,增加资源储量。

⑶研究开发新型替代资源以供利用,要做到经济的发展不以资源的耗竭为代价,要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最终目的。

⑷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由于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可以采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即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

例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①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②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量6670亿立方米,缺318亿立方米。

③“过去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因为分散在各地,又用了11年的过程,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

④在德国1996年通过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年有2000万吨废铁被重新利用;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达75%,到2006年已达到85%。

(1)资料①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

(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资料②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答4条即可)

(3)下列漫画描述的行为会导致资料③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双选)()

(4)资料④中德国的做法是为应对哪种资源问题?

解析:第(1)题,资料①中的“需国外资源补充”是关键词,说明我国多数矿产资源的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2)题,资料②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流域植被破坏和湿地毁坏破坏了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分析缓解措施时可采取“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第(3)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资料③中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知道我国存在严重的耕地短缺问题;四幅漫画依次反映了石油短缺、违规用地、破坏植被和污水排放,违规用地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将引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会导致耕地退化。第(4)题,资料④反映的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是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矿产资源短缺。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涵蓄水源能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3)BC

(4)资源短缺。

探究点二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保护和利用经验

1.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⑴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⑵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⑴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等,它以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目的,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⑵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1)从图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近年来,洞庭湖周围地区因退耕还湖,使耕地减少。退耕还湖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3)针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解析: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1)根据图中全国耕地面积的变化数据,即可作出判断。(2)湖泊是湿地的一部分,具有多项生态功能。(3)根据耕地减少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答案:(1)2003(2)防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

(3)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占农田;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积极稳妥开发宜农荒地。

探究点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滥垦草地,非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大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而丧失良田,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例3(2009年高考福建卷)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解析:该题通过珠江流域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1)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为珠江流域,甲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则环境保护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乙地区位于珠江上游的山区,则环境保护以保护森林、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

(2)甲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主要由于珠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上下游用水不协调,珠江三角洲地区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加、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原因引起的,结合原因就容易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1.(2011徐州调研)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经研究确定,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各省区单位面积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水资源拥有量10万m3/km2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沿海的省区简称是________。

(3)图中所示三条河流中,流域内水资源拥有量最少的是________,该河流流域内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目前该流域面临严峻的水危机,其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区域开发的原理,你认为上题所述该流域水资源开发机构可进行的主要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冀

(3)黄河 夏秋多,冬春少 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资源污染严重

(4)维护流域生态环境 加强水资源管理 统筹安排供水抗旱防洪工作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答对两点即可

3.(2011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图26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占比例图”,图27为“1998年-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__________,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_________。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南方北方

⑵降水丰富(1分)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污染加剧;植被破坏严重;湿地大量减少;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jab88.com

⑶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减少工矿生产占用耕地数量;科学开发、恢复土地生产功能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面积的曲线与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的曲线相交的时间大约在2000年稍后一点,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__________。

(2)从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我国耕地约为15亿亩,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及起原因,并由此考查保护耕地措施。

答案:(1)十分缺乏(2)①人口增加,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人类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③人类滥垦滥伐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3)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尤其是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更需要植树种草。

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图。

材料二海河流域重点断面2004年第11周水质情况表。

水质点位名称断面情况主要监测项目(单位:mg/L)水质类别主要污染指标

pHDODODMnNH3一N

河北京密云古北口潮河(密云水库入口)8.128.342.80.26I

北京门头沟沿河域永定河(官厅水库出口)8.1310.39.62.23劣V氨氮

天津三岔口海河(入海口)8.0213.25.10.16Ⅲ

天津果河桥黎河(于桥水库入口)9.1315.12.30.17劣VpH

河北沧州东宋门岔河(鲁一冀省界)7.920.0055.420.0劣V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材料三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9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

(1)历史上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的水利工程是,该工程为我国正在投资建设的工程提供了便利。

(2)右图是材料一四条河流中河河口流量过程线图,该河4、5、6月份径流量小的原因有哪些?

(3)分析上述材料,简述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4)要解决海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短缺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1)根据水系分布即可回答。(2)根据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地4月份流量达最小值,而7、8月份最大,说明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四条河流中,海河最相符;4、5、6月份径流量小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3)材料中主要对比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地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污染情况以及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叙述即可。(4)本题考查水资源紧缺的解决对策。

答案:(1)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2)海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生产用水量多。(3)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地均水资源量都少于其他流域,②水资源利用量大于拥有量,③水资源污染严重,④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⑤水资源严重短缺。(答出三条即可)(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中水利用;防治水污染;雨季回灌地下水。(答出三条即可)

6.(2008年高考山东卷)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及水能开发应注意的环境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为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并产生大量的粉尘等,由此带来温室效应、酸雨及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带来大气质量下降等环境问题。(2)修水库会造成水文条件的改变,因此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也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1)总是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7.(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材料一:绿色GDP=GDP-产品资本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污染损耗

自然资源损耗=森林面积减少+煤气消费+天然气消费+石油气消费

污染损耗=三废治理费用+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材料二:2000年部分省市环境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耗)表(单位亿元)

材料三:2000年各地区GDP损失与其经济实力的比较(图23)

图23

(1)自然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损耗关联度最高的省区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填正确项字母)。

A.六省中广东石油资源丰富B.GDP越高的省区,自然资源损耗越大

C.环境损失越小省区绿色GDP越高D.贵州经济实力弱,但环境损失大

(3)材料三中,反映区域环境状态改善程度最大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西煤炭开采利用量大,“废气”和“废渣”污染大

(2)D(3)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还荒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材料一我国耕地面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

年份全国耕地面积年内减少面积

AB农业结构调整灾毁

1999129,205.5394.6205.3134.7107.1

2001127,615.8590.7163.730.6108.3

2003123,392.22,237.3229.150.4364.1

2005122,082.7390.4138.753.512.3

材料二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耕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64.3万亩、50.6万亩、127.5万亩,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的67%、9%和24%。

材料三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分析判断:表中字母A和B分别所代表的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2)针对东部地区耕地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A是生态退耕,B是建设用地

(2)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开发土地,加强土地资源的整理

(3)在生态脆弱地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灾害的发生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35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探究点一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

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

探究点二南水北调的影响

积极意义(供水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水源区径流量减少工程沿线地区水质(东吲

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供水区经济发展,可产生经济效益600-800亿元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河口地区盐度升,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例1下面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及有关资料介绍,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和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丰富,但光热资源不足;南部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由于南部城市和人口多,所以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满足需求,美国将北部的水引到南部,灌溉农田,发展亚热带水果、蔬菜和粮食的种植。矿产和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南部的需求,而且还向北部输出。

资料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河、达令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得不从大分岭东部向西部引水,以解决农业灌溉的用水问题。

(1)美国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有余,南部水资源缺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美国的北水南调为什么会极大地促进了南部区域的农业发展?

(4)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的通过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考查了南水北调的相关理论,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既可判断美国太平洋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同时可以分析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字眼短缺的原因。(2)从工程量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3)从水资源的供给和充分发挥当地光热优势,进而影响农业发展。(4)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同时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答案:(1)①美国太平洋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比北部城市和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但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相—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相交,需开凿隧道,翻山越岭。

(3)水资源的输入不仅弥补了南部水资源不足的劣势,而且还使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防治措施是: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防治措施是: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探究点三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表

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加快天然气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套建设,将极大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体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例2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⑴—⑷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

(2)川气东送干线通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A.四川盆地、江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3)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

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噪音污染

(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西气东输的管道经过地形区、布局原因及其西气东输的意义。

解析:第(1)题,川气东送为沿线地区提供清洁而丰富的能源,因此管线走向主要考虑城市的分布。沿线工业基础条件有好有差,因此不是其选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AB选项很容易排除。第(2)题,根据题干和图示路线经过地区,即可判断地形区。第(3)题,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等远远小于煤炭的燃烧,因此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第(4)题,上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开辟新的能源输入路线,以保证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线网。

答案:(1)C;(2)C;(3)B;(4)D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88位,水的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面临的三大问题是()

①水能丰富②水资源短缺③发电能力差④水资源分布不均⑤水环境恶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2.水资源紧缺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关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采取节水措施②降低水循环利用率③实行累进收费制度④依法治水⑤减少新的水源⑥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据此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D.黄河是“地上河”

4.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取丹江口水库加坝调水的方案,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将水输到北京、天津。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③经济发展规模小,水质没有任何污染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6.受水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雨季短②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总量不足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较严重④多季节性河流,水量有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读某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图,回答7-9题。

7.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

A.能源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8.左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荒漠化B.空气污染C.生态环境脆弱D.地面塌陷

9.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促进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前提是市场需求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的天然气通过4200米管线,经新、甘、宁、晋、豫、皖、苏等省区输往上海。据此回答10—12题:

10.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指的是()

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11.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煤气产量大,气源多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12.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的矛盾

C.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线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径14个省区市。回答13—15题。

1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②改造了沿线地区主要城市大气环境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造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广州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

①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广州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广州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广州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5.西气东输对广州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彻底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③促进经济、技术优势的发挥④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处河床的共同特点是形成了“”,它们的共同成因是

(2)P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正常年份,其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试分析其原因。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是解决P地缺水问题的重大举措,试从工程建设和调水耗能两个方面比较东、中线的主要优缺点:

调水路线优点缺点

东线

中线

(3)江苏众多的河湖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至少3点)

17.右图是“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工程”、“工程”和“工程”。

(2)简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客观原因。

(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____,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图中C线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抓好调出地及沿线的工作和调入地的工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水资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而水能是指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我国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配不匀,加之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所以答案选C。①水能丰富说法本身虽然正确,但是并不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而是优势,所以不能选。

2.B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少和水资源的需水量大,而采取节水措施,可以减少需水量;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可以限制人们的浪费,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依法治水可以适量用水,限制水的浪费问题;而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源分布现状,增加水资源总量。所以①③④⑥都可以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而②降低水循环利用率,⑤减少新的水源都会加重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3.C南水北调东线梯级提水的原因在于在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存在从而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4.A南水北调在于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北方缺水的原因与降水量少、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有关;东线利用京杭运河从扬州提水;中线要穿越秦岭东段、跨过黄河到华北;三线相比,中线的工程量最大。

5.D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处秦岭以南,地势高;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

6.C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考虑。

7.B左图中反映了从南方降水量多的地区向北方降水量少的地区输出资源,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图表示中线和西线调水路线,右图中为南水北调的东线路线,由此可以判断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水资源。

8.C西线和中线分别从长江上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都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

9.C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前提是调出区和调入区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10.B西气东输工程系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新、甘、宁、晋、豫、皖、苏等省区输往上海,全线长4200多米。

11.D西气东输工程途经煤炭丰富的陕晋,主要目的:一是陕甘宁地区天然气较丰富,可以将陕甘宁气区作为该工程的补充气源;二是陕晋两省以燃煤为主,城市环境质量差,使用天然气代替煤炭,能改善该地的城市环境质量。

12.D西气东输是一项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不仅能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尤其能更好地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加快其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激活沿线省(区)的发展潜能,使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该管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3.D西气东输工程为西部气源地和沿线地区提供了充足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进而可以减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从而达到了保护植被,改造环境的效益,所以④正确。①②③为课本基础知识,很容易理解。

14.C能源的输入地一般从该区域需要的能源多、并且其本身常规能源短缺两个方面分析。

15.C西气东输可以使广州地区大气环境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减轻,但不能消除。

16.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的有关知识。

(1)从图示的信息,可以判断A、B分别位于黄河下游、荆江河段。这两处河段均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河床不断升高,而形成地上河。

(2)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春末夏初。其缺水既与自然条件(该季节降水少而蒸发量大)有关;也与人为因素(用水量大)有关。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中、东线都可以缓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两条输水路线在工程量大小、可调水量、水质、调水耗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题只要求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3)河湖众多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以及水产养殖等。

答案:(1)地上河(或悬河)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流速急剧减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加上人工固堤束水。

(2)春末夏初常年4、5、6月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这里降水很少;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昼越来越长,气温迅速升高,蒸发旺盛;加上华北耕地广阔,春季农业需水量很大,所以形成严重的春旱。

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耗能大

丹江口水库以北可自流调水,耗能少需建输水总渠道,工程量大

(3)①解决了城乡人们的生活用水;②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使水稻广泛栽培;③满足了工业用水,促进了工业的发展;④提供众多的航道,使内河航运发达;⑤提供了广阔的水产养殖空间,淡水渔业发达等。

17.解析: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同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总体上呈现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舞与经济地理格局不适应。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本题要求从区域差异的角度,了解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现状、原因和必要性。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是目前高考复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2)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3)水电①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 (4)保水节水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47讲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许多命题常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与所在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知识相联系;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热点,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本讲内容的设计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之用,相关知识必须记忆准确。探究点的设计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应能把握其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知识点进行记忆。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必须一一落实在地图中,并对探究点四各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进行分析,进而掌握。

总量: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总势: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空间分布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极少

水资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

源和时间分配冬春降水很少,河流水位下降,淡水不足

水能年际变化极大,水旱灾害频繁

资源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总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占70%,长江水系最多,雅鲁藏布江水

水能资源系其次,然后是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势阶梯处是水能集中之处

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前景好

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耕地的分布: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与丘陵地区。北旱地,南水田

土地分布草地的分布:主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资源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

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存沙漠化土地面积剧增

在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草质下降

利用森林资源骤减

依照政策和法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对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种类:非金属(石油、煤、云母等)、黑色金属(铁、锰)、有色金属(铜、铝等)

种类多样,总量丰富

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多伴生,品位低,分选、冶炼困难

少数矿种缺乏

煤:山西、内蒙古、贵州

矿产铁: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

资源分布石油和天然气:东北、华北,西北、海上油田

铜(德兴、铜陵、东川、大冶)锑(锡矿山)锰(湘潭)汞(铜仁)

其他铅锌(水口山、兰坪、锡铁山等)钨(大余)铝(平果、修文)

镍(金昌)稀土(白云鄂博)金(招远等地)

加强法治,严禁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问题和对策提高分选、冶炼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加强综合利用

研究、利用、开发新材料

鱼类和海洋水产

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海底石油等)和海盐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

海洋我国的主要渔场:舟山群岛,东海(天然鱼仓)

资源我国的盐场:长芦、淮北、布袋、莺歌海等盐场

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和防止海洋污染

探究点一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1.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1)源流:包括发源地、流向、流入海洋或内流湖;(2)形状:树枝状、扇形等;(3)支流多少;(4)流程长短;(5)河道宽窄、曲直;(5)流域面积大小。

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流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2)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等决定)。

探究点二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小(森林茂

密)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流经亚热带,冬温在0℃以上)

例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表1

流域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

水量(毫米)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水资源利用

率※(﹪)

珠江流域451470333812,318,5

淮河流域2792062263,359,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解析:该题在于了解中国由南向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流流量大小、汛期以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中国河流流量与中国雨带的推移有很大关系,淮河水系呈不对称的羽状,北侧支流位于华北平原,但都比较长,7、8月,华北地区迎来降水,而且多暴雨,这些支流很快将洪水汇入淮河,很容易造成涝灾。

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探究点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

利用

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和长江三峡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③灌溉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下游:A.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B.断流C.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名称三峡工程重要水利枢纽

效益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流域开发的水文特征原因分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答案:D

探究点四对比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化严重

③森林资源减少④草场资源超载①乱采滥挖②破坏环境③浪费严重①过度捕捞②海洋污染

对策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①贯彻《矿产管理法》②合理使用③综合利用①捕养结合②防治污染

例3(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图4为中自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向该地转移的产业应以劳动密度型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大量发展相关产业,扩大产业链条,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⑴B⑵A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2.下列关于甲地区域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A.大面积种植牧草,建设夏季牧场B.引用图示湖泊水,发展淡水养殖业

C.发展灌溉农业D.修建水库,开发水能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图2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量算分析,下列有关图示中黄河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河中游流量约增加了170亿m’

②黄河中游河段长度约为1250km

③黄河中游落差约为330m

④包头至河口段河流落差大于龙门至旧孟津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图中龙门至1日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

A.发电B.防洪C.引水灌溉D.航运

5.下列不属于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原因的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沿途工农业用水大量引用黄河水

C.沿途几乎没有支流的汇入

D.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大量下渗

(2011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试卷)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6~8题。

6.关于图1中发生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最大和水位最高同时出现B.流量最大和降水最多同时出现

C.水位不是最高,但流量达到最大D.流量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到最高

7.产生图3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治理长江水患的最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2011届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B.农业结构的调整C.旅游区的兴建D.城市化进程加快

10.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B.长江三峡C.藏南谷地D.河西走廊

11.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12~13题。

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

中国369741

美国13013

日本0026

其它51320

12.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15.下列灾害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大面积发生的是()

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

二、综合题

16.(2011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流量及含沙量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图14)。

(1)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的河段有和,原因分别是

(2)黄河自站至站含沙量陡增,原因是。这种现象对下游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3)图中所示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简述将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措施。

17.(201l安徽高考猜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水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简述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产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3)分析③与②之间的关系。

(4)分析图示省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8.(2011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11.3)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04年耕地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下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的年粮食产量分布图,图乙为全国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分布图

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甲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⑶试分析图乙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⑷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生态退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退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⑸四川省、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___________和退田还_________。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地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主要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发展林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少,且工农业引用黄河水。该河段沿途植被覆盖状况较差。

6.答案:D将1998年6—9月长江流量、水位与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选项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百分比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初级产品出口的越多,需要开采的稀土矿就越多,故减少稀土的过度开采,合理措施就是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总结西藏、内蒙古、新疆共有的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的植被。

15.答案:D

解析:草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16.答案:(1)兰州至河口镇花园口至洛口兰州至河口镇段流经干旱半干早地区,降水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花园口以下河段沿岸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该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人,河水下渗多。(2)河口镇三门峡流经黄土高原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有利影响:塑造陆地(塑造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3)煤炭加强煤炭外运;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物电;发展煤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加快经济发展。

17.答案:(1)D(2)年水量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无结冰期,含沙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①河流上游支流多,雨季时进入汛期;下游河道窄、浅,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雨季时容易产生洪水和涝灾。雨季结束后,河流①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容易产生旱灾。(3)②河流进入洪水期,③可以储蓄洪水削弱洪峰,枯水期③湖泊水可以补充河流②。(4)安徽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每年的强弱不稳定,引起安徽省降水年季变化大,西部又是山区,来水迅猛.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1)京杭大运河原先主要功能是航运,现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线路。(2)①是淮河,根据淮河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3)③是鄱阳湖,②是长江,两者之间有互补关系。(4)淮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5)安徽省处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处和中部地区。

18.答案: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⑵A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省;主要原因是B省的纬度位置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而A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办湿润区,因此B省水热条件优于A省,使它的全年土地生产潜力比A省高

⑶当D地区由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土地的热量下降,

⑷内蒙古;宁夏;内蒙古;防止土地沙漠化

⑸林;湖;广东;C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复习


第43讲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许多命题常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与所在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知识相联系;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热点,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本讲内容的设计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之用,相关知识必须记忆准确。探究点的设计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应能把握其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知识点进行记忆。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必须一一落实在地图中,并对探究点四各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进行分析,进而掌握。

总量: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总势: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空间分布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极少

水资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

源和时间分配冬春降水很少,河流水位下降,淡水不足

水能年际变化极大,水旱灾害频繁

资源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总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占70%,长江水系最多,雅鲁藏布江水

水能资源系其次,然后是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势阶梯处是水能集中之处

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前景好

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耕地的分布: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与丘陵地区。北旱地,南水田

土地分布草地的分布:主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资源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

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存沙漠化土地面积剧增

在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草质下降

利用森林资源骤减

依照政策和法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对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种类:非金属(石油、煤、云母等)、黑色金属(铁、锰)、有色金属(铜、铝等)

种类多样,总量丰富

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多伴生,品位低,分选、冶炼困难

少数矿种缺乏

煤:山西、内蒙古、贵州

矿产铁: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

资源分布石油和天然气:东北、华北,西北、海上油田

铜(德兴、铜陵、东川、大冶)锑(锡矿山)锰(湘潭)汞(铜仁)

其他铅锌(水口山、兰坪、锡铁山等)钨(大余)铝(平果、修文)

镍(金昌)稀土(白云鄂博)金(招远等地)

加强法治,严禁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问题和对策提高分选、冶炼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加强综合利用

研究、利用、开发新材料

鱼类和海洋水产

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海底石油等)和海盐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

海洋我国的主要渔场:舟山群岛,东海(天然鱼仓)

资源我国的盐场:长芦、淮北、布袋、莺歌海等盐场

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和防止海洋污染

探究点一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1.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1)源流:包括发源地、流向、流入海洋或内流湖;(2)形状:树枝状、扇形等;(3)支流多少;(4)流程长短;(5)河道宽窄、曲直;(5)流域面积大小。

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流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2)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等决定)。

探究点二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小(森林茂

密)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流经亚热带,冬温在0℃以上)

例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表1

流域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

水量(毫米)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水资源利用

率※(﹪)

珠江流域451470333812,318,5

淮河流域2792062263,359,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解析:该题在于了解中国由南向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流流量大小、汛期以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中国河流流量与中国雨带的推移有很大关系,淮河水系呈不对称的羽状,北侧支流位于华北平原,但都比较长,7、8月,华北地区迎来降水,而且多暴雨,这些支流很快将洪水汇入淮河,很容易造成涝灾。

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探究点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

利用

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和长江三峡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③灌溉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下游:A.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B.断流C.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名称三峡工程重要水利枢纽

效益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流域开发的水文特征原因分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答案:D

探究点四对比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化严重

③森林资源减少④草场资源超载①乱采滥挖②破坏环境③浪费严重①过度捕捞②海洋污染

对策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①贯彻《矿产管理法》②合理使用③综合利用①捕养结合②防治污染

例3(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图4为中自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向该地转移的产业应以劳动密度型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大量发展相关产业,扩大产业链条,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⑴B⑵A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2.下列关于甲地区域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A.大面积种植牧草,建设夏季牧场B.引用图示湖泊水,发展淡水养殖业

C.发展灌溉农业D.修建水库,开发水能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图2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量算分析,下列有关图示中黄河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河中游流量约增加了170亿m’

②黄河中游河段长度约为1250km

③黄河中游落差约为330m

④包头至河口段河流落差大于龙门至旧孟津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图中龙门至1日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

A.发电B.防洪C.引水灌溉D.航运

5.下列不属于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原因的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沿途工农业用水大量引用黄河水

C.沿途几乎没有支流的汇入

D.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大量下渗

(2011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试卷)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6~8题。

6.关于图1中发生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最大和水位最高同时出现B.流量最大和降水最多同时出现

C.水位不是最高,但流量达到最大D.流量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到最高

7.产生图3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治理长江水患的最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2011届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B.农业结构的调整C.旅游区的兴建D.城市化进程加快

10.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B.长江三峡C.藏南谷地D.河西走廊

11.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12~13题。

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

中国369741

美国13013

日本0026

其它51320

12.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15.下列灾害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大面积发生的是()

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

二、综合题

16.(2011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流量及含沙量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图14)。

(1)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的河段有和,原因分别是

(2)黄河自站至站含沙量陡增,原因是。这种现象对下游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3)图中所示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简述将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措施。

17.(201l安徽高考猜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水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简述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产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3)分析③与②之间的关系。

(4)分析图示省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8.(2011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11.3)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04年耕地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下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的年粮食产量分布图,图乙为全国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分布图

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甲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⑶试分析图乙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⑷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生态退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退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⑸四川省、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___________和退田还_________。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地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主要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发展林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少,且工农业引用黄河水。该河段沿途植被覆盖状况较差。

6.答案:D将1998年6—9月长江流量、水位与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选项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百分比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初级产品出口的越多,需要开采的稀土矿就越多,故减少稀土的过度开采,合理措施就是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总结西藏、内蒙古、新疆共有的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的植被。

15.答案:D

解析:草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16.答案:(1)兰州至河口镇花园口至洛口兰州至河口镇段流经干旱半干早地区,降水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花园口以下河段沿岸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该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人,河水下渗多。(2)河口镇三门峡流经黄土高原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有利影响:塑造陆地(塑造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3)煤炭加强煤炭外运;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物电;发展煤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加快经济发展。

17.答案:(1)D(2)年水量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无结冰期,含沙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①河流上游支流多,雨季时进入汛期;下游河道窄、浅,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雨季时容易产生洪水和涝灾。雨季结束后,河流①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容易产生旱灾。(3)②河流进入洪水期,③可以储蓄洪水削弱洪峰,枯水期③湖泊水可以补充河流②。(4)安徽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每年的强弱不稳定,引起安徽省降水年季变化大,西部又是山区,来水迅猛.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1)京杭大运河原先主要功能是航运,现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线路。(2)①是淮河,根据淮河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3)③是鄱阳湖,②是长江,两者之间有互补关系。(4)淮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5)安徽省处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处和中部地区。

18.答案: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⑵A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省;主要原因是B省的纬度位置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而A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办湿润区,因此B省水热条件优于A省,使它的全年土地生产潜力比A省高

⑶当D地区由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土地的热量下降,

⑷内蒙古;宁夏;内蒙古;防止土地沙漠化

⑸林;湖;广东;C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4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探究点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比较表

类型优势影响

位置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汇处的十字路口便与对外联系

交通水陆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还有一河、两支流、四运河组成的航运网为鲁尔区的原料运入和产品输出提供了便利

煤炭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的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形成的基础,煤炭工业是鲁尔区的基础工业

铁矿离铁矿石的产区较近,原先铁矿石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来自瑞典、巴西等国就近运输,节省运输费用;利用廉价的海运,成本较低

水源有莱茵河及其支流利珀河、鲁尔河为发展工业提供所需的充沛水源水源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劳力地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欧洲西部,这为鲁尔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是发展工业不可缺少的因素,特别是大型的传统工业

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阔的市场;同时便利的交通也使市场扩大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从而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例1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命题意图: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欧洲乃至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以资源丰富、以能耗大的传统工业为主,市场广阔,但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将会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恶化等问题。这种类型的工业区除了德国的鲁尔区之外,还有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本题中容易误认为鲁尔区拥有自己的丰富铁矿石资源。从图中可以发现,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中的铁矿石是来自法国东北部的的洛林铁矿。

解析: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右岸,即莱茵河支流鲁尔河流域,故A不对;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工业的基础,故B错误;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煤田为鲁尔煤田,故C正确;鲁尔区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但是繁荣的时间不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而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故D错误。

答案:C

探究点二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该地工业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之上,产业结构单一;外因是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总结如下所示:

需要注意: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这类产业生产规模大,占地面积广,致使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土地价格上涨。另外,这类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也往往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如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环境问题,致使环境质量下降。较高土地价格和污染的环境,不利于新技术工业的发展,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探究点三“对症下药”分析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

鲁尔区实施的各项整治措施是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归纳如下图所示:

例2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双选)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双选)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命题意图:该题以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综合考查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作为传统工业区,有着共性的方面。同时我们需要注意:鲁尔区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所致。并非是资源枯竭,更不存在煤炭的产量过剩问题。

解析:(1)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早期工业以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为基础,生产结构单一。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使鲁尔区经济衰退。(2)传统工业区的整治具有普遍意义,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很多,对照课本,可清楚其主要方面。

答案:(1)AB(2)AC

探究点四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

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

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

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

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发展,形成三条产业链: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

存在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治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例3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C.水陆交通D.煤炭资源

⑵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

⑶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山西和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解析:⑴由于山西省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十分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紧张。水陆交通不属于自然资源。⑵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本省的交通运输还远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煤炭外运,仍受运输能力和压力的双重制约。⑶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当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答案:⑴A⑵C⑶A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4题。

1.图中H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

A.英国中部工业区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德国鲁尔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F河是()

A.莱茵河B.鲁尔河C.利珀河D.易北河

3.早期,该区得以发展,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铁矿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水陆交通④环境优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不是()

A.煤炭成本上升B.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

C.新技术发展D.煤炭资源不足

右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1850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约为()

A.30%B.40%C.45%D.50%

6.“其它”投入中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在数量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的是()

A.交通运输B.科学技术

C.劳动力D.宣传广告

7.从生态效益考虑,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应布局在居民区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8.1950年以后,鲁尔区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出现了“西移”现象,主要原因是

A.全球钢铁生产过剩B.新技术对钢铁工业的冲击

C.煤炭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下降D.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回答9~11题。

9.关于鲁尔区区位优势的论述,正确的是()

A.离法国东北部的煤矿很近

B.莱茵河、易北河、鲁尔河等天然河流供给丰富水源

C.众多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

D.在法国与西欧有广阔的市场

10.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进入了“煤炭时代”②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④铁矿资源进口受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12~15题。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13.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丰富的铁矿资源B.丰富的煤炭资源

C.广阔的消费市场D.便捷的水陆交通

14.“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15.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二、综合题

16.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高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和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包括。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物污染D.辐射污染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①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②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③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是我国第一个建立的重工业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境内关键矿产资源铁、煤、石油等十分丰富,另外,经济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工业结构,冶金、化工、建材、能源、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占绝对优势,特别是钢铁工业一直是辽中南重工业区的支柱产业部门。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其发展却陷入了低谷。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深层次改革和区内自身的探索和努力,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俯视效果图。

根据上述材料和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辽中南工业区的中心城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国内外资源和重工业产品情况,分析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此期间其经济发展跌入低谷的原因。

(3)联系鲁尔区的综合整治谈谈如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根据图中“北海”及河流的标示,即可判断H为德国鲁尔工业区。

2.A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鲁尔河和利珀河是莱茵河的支流,大致呈东西走向。因此F河是莱茵河。

3.B鲁尔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内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不仅提供丰富的水源,且与人工运河联成一体,水运便利。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因此B符合题意。

4.D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因煤炭开采深度加大成本上升;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新技术发展造成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5.C根据图示1850年对应的纵坐标中燃料,即可读出数据。

6.B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在不断的变化,对于鲁尔区来讲,交通运输、劳动力因素影响在减弱,科学技术在增强,宣传广告则变化不大。

7.A鲁尔区位于西风带(西南风向),为避免大气污染,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8.C1950年以后,燃料所占大大下降,且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使煤炭对钢铁的影响力下降。

9.C鲁尔区本身有丰富的煤炭,不需要进口;铁矿石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鲁尔区位于的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易北河未经过鲁尔区;鲁尔区位于欧洲十字路口,市场遍及欧洲。

10.D①错,应是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铁矿进口比以前增加,而不是受阻,故④错。

11.C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特点而不符合鲁尔区重新崛起的措施。

12.B鲁尔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因此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曲线③表示第一产业;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注重环境保护,从而使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13.B鲁尔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丰富的煤炭基础上,运进铁矿石,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

14.D鲁尔区铁矿初期来自法国洛林铁矿,后来经荷兰鹿特丹从海外进口,随着大型吨位船舶的出现,运输成本不断下降。

15.A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

16.解析:本题所列出的4段关于“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文字资料和两幅关于“鲁尔区工业分布图”为解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仔细审阅各题要求,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案均在其中。读图时要注意两幅图所代表的时代和图下的各种图例及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第(1)题,从第一幅图中图例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煤田、水源、交通、市场等优越条件。第(2)题,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严重,重化工业主要是围绕煤炭加工业所发展的一系列化学工业。从四个选项中可以很快判断燃煤所产生的污染有选项中的A、B、C,不包括D。第(3)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从文字资料中去提取,主要有选项中的③和④,所以选D。第(4)题,解答本题时,在题干中有这样的文字说明:“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问题所在,参考鲁尔区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2)D(3)CD

(4)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17.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该图范围所示的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区,无论是工业和是交通都是以大连和沈阳为枢纽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基地,而作为一个同样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也是跟鲁尔区有着相似的发展和衰弱原因,这点可以从鲁尔区的衰弱原因加以迁移即可;同样对该工业区的改造也可以从鲁尔区的新发展出发,结合我国和辽中南工业区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大连沈阳

(2)①生产结构单一,辽中南工业区的工业部门集中于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四个传统工业部门,其中以鞍山—本溪为核心的钢铁联合企业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②全球性的钢铁相对过剩,加上我国各地重工业部门无序地发展,导致本地钢铁资源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缩减;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不仅催生出了大量的新生工业产业部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特别是对市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中小钢铁企业的兴起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3)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改造原有的钢铁企业。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开拓新的国际市场。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