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2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2、提出猜想: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

——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认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相关推荐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
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平







1.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符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
2.猜想假设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4.分析论证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5.交流评估1.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等。
2.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反射光线时都可以看成平面镜。小组交流并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三.虚像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四.应用拓展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2、活动:观察潜望镜。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教师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1.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2.学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作好小结。

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八章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能够成像;
2、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够口述;
3、了解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前检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是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大是m/s=km/s
2、应用: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①②③④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内容:
2、光的反射实例:
3、光的反射分为反射和反射两类,都遵守反射定律
4、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5度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度。
5、如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则反射角是_____。
6、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填“漫”或“镜面”)
7、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新课自学:

平面镜成像实验:(提示: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与的关系)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1、
2、
3、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
2、
3、
4、
课堂练习:
1.小丽站在平面镜前0.5m处,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
2.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的像距她本人______m。
3.物体在距平面镜3m处保持不动,若要使物体与镜中的像相距10m,则平面镜应向后移m。
4.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3m处,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5.图3(甲)是我们学习的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扉页。如果把它放在平面镜前,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3(乙)中的

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6所示。
(1)实验中调整好A和B的位置后,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和B到平面镜的距离,可得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填“”、“=”或“”);
(2)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白纸上接收不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如图23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常选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的原因,将其竖立在铺有白纸的桌面上.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选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后进行观察.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图中S/是蜡烛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8.如图16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此时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同时还可以确定。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现象》的关键内容。它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而且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过程,是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所以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分析】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的概念;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光污染的实例,感知生命的可贵。
四、【教学重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七、【教学器材】
演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玻璃镜、白纸一张、纽扣电池等小件。
学生用:玻璃镜、玻璃托、白纸一张、塑料蜡烛两个、尺子、笔。
八、【课时安排】45分钟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三、知识小结

四、巩固练习与作业布置
师:老师用先万花筒里的玻璃镜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通过投影展示:放一个纽扣电池入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电池)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完成这个实验的吗?(臆测学生:想)其实让一个纽扣电池可以变成很多个纽扣电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平面镜。(说的过程中拆开让同学们观察)
师:想不想知道玻璃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
§4.2平面镜成像
1、师生共同探讨
其实平静的水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块平面镜,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景:
教师展示大雁塔、镜湖等图片。
师: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结合我们生活,思考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会有一些零散的答案)
下面我们根据桌面上的器材来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老师给你们一个明确的探究方向,请听好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实验
第一: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中:
像与物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像与物体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第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第三: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计划(在实验桌上,有满足探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同学们可以根据器材自行设计和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试验计划合作完成小组实验。(合作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
分组方式:
1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组:像与物体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幻灯片给出实验思路加以引导(大小如何比较,像的位置如何确定)。
第四,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得出结论。推荐代表,依次述说猜想、实验设计和所选器材、得出的结论等情况。(过程中教师引导)
实验一: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实验二:像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使虚像。
实验四:验证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活动小结;
出示幻灯片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使虚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见幻灯片。
展示练习题当堂完成与讲解。
PPT展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危害。教师剧情讲解。
3、学生述说自己在本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
课堂练习(根据时间适当练习)
学生本节课下的作业是:复习本节内容
观察演示
思考原因

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思考、讨论与回答

猜想成像的特点。
小组讨论设计方法及思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代表讲述实验的过程,
并生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取材于学生身边,能引起学习兴趣,
2、教师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4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小组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以致用,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十、【板书设计】
§4.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左右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