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0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1)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此概念包含了三个意义,即形状、大小、结构一般相同,要来自父母双方,而且能联会,否则就不是同源染色体。

(2)形状、大小、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一般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但性染色体X和Y、Z和W等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2)动物的精(卵)原细胞和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因此,它们都有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二倍体或多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2.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在雌雄异体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多对)和性染色体(一对)。前者与性别决定无关,后者与性别决定有关。

特别提示:①性染色体形状、大小不相同,但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联会。

②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复制后联会形成的,每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而不是4条姐妹染色单体。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特别提示: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的。具有细胞周期的有:发育的受精卵、形成层、分生区、生发层、动物干细胞。特别注意分化的细胞、精子、卵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特征比较

5.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

(1)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辨别(以二倍体为例)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形成方式:细胞板隔裂——植物细胞分裂;缢裂——动物细胞分裂。,看细胞的外形特征: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3)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雄性减数分裂及雌性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均等分裂——雌性减数分裂。

(2010韶关模拟)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B.乙、丙两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四条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A正确,D错误。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故B错误。甲、丙两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故C错误。

[答案]A

[知识总结]细胞分裂时期的判断,(1)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的中央→前期(若有四分体和联会现象,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若成对并行排列,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若单行排布,则为有丝分裂的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3)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后期(若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若不含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若不含染色单体,也不含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010苏、锡、常、镇联合调研)下列为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图像,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所处时期能够发生基因突变

B.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乙、丙两细胞各含两个染色体组

D.甲、丁两细胞均不含染色单体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故A错误;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B错误;乙细胞具有两个染色体组,而丙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故C错误。

[答案]D

考点整合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含量变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含量变化的规律的比较(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

比较

项目间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或

中期后期末期前或

中期后期末期前或

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2N2N2N→4N2N2N2N2N→NN2N2N→N

DNA2N→4N4N4N2N4N4N4N→2N2N2N2N→N

染色

单体0→4N4N4N→004N4N4N→2N2N00

(2010郑州质检)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

[解析]甲图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是由DNA复制造成的;CD段因为着丝点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因此B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乙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4个染色体组。

[答案]A

[知识总结]DNA复制导致DNA数加倍,染色体数不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但DNA数没有变化。

(2010广东理科综合)下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处于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在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在ab段和ef段,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bc段是染色体复制,de段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变成子染色体的过程。在人体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看到细胞板。若该图为减数分裂,则cd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这一时间段,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A错误,B正确。若该图为有丝分裂,ef段可表示后期或末期,其中在后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考点整合三: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

项目精子卵细胞

部位睾丸卵巢

原始生

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细胞质的

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第一极体分裂均等,其他分裂皆不均等

分裂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生殖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生殖细胞)+3个极体(消失)

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

相同点(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表现在:①染色体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②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均分;③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2.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1)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与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同时。

(3)与三大变异的关系

①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

②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两种情况下会出现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完成,纺锤体形成受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纺锤体的形成受阻,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结合后形成多倍体。也可能个别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分裂后的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增减。

(2010黄冈质检)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方式为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是一样的,所以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④。

[答案]B

(2010揭阳模拟)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①与③

C.②与③D.②与④

[解析]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据图分析,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④、②与③。

[答案]C

考点整合四: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理论与应用

1.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比较

项目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

原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特点①持久性:细胞的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②稳定性和不可逆性;③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①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②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结果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形成新的个体

大小

比较细胞的分化程度有高低之分: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全能性有大小之分: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关系①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②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具有的全能性越小

特别提示: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的归纳

(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离不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是机体功能协调的基础,离体后的细胞可以发生逆转,如部分植物生长点细胞。

(2)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难表达,但有例外,如配子的分化程度虽然较高,但全能性却较易表达。

2.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主要是脂褐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体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的凋亡、坏死和癌变的比较

项目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与基因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的不受基因控制受突变基因控制

细胞膜

的变化内陷破裂糖蛋白等减少,黏着性降低

形态

变化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细胞外形不规则呈球形

影响

因素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影响分为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

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有害有害

(2009安徽理综)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解析]人体内各组织细胞的寿命有长有短,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衰老,同时也有新细胞的产生,可见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失控,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形成的,不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答案]B

[知识总结](1)细胞凋亡与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及衰老一样,是细胞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活动,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对机体不利;(2)在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过程中,只有细胞癌变时才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化,其余过程均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2010南昌调研)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

C.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

D.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则其代谢增强

[解析]衰老的生物体内,也有细胞产生;癌变的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分化不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但能增加细胞的种类;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即分裂旺盛,代谢增强。jaB88.COm

[答案]D

高考链接

1.(2010安徽卷,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力点是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C1和C2的细胞核中DNA数目和遗传信息均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S1和S2的细胞核中DNA数目相同,但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答案:B

2.(2010广东卷,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疗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A.正常生长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

解析:本题借助骨髓移植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与分析能力。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能分化为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正常细胞,血液中产生了正常的白细胞,可以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

答案:B

3.(2010上海卷,19)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①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②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③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④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故一个细胞周期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答案:C

4.(2010江苏卷,28)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2.2

M

12→24→12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1.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7.4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

细胞板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应用能力。(1)图示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由图中可知,S期结束后还需经2.2h进入M期。(2)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表示开始进入M期(分裂期);被标记的M期细胞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表示标记的细胞全部进入了M期,故其中经历的时间为M期的时间。在整个M期(分裂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12→24(后期)→12。(3)要使原来处于G2、M、G1期的细胞都停留在S期,所需的时间为2.2+1.8+3.4=7.4(h)。

(4)欲观察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最好选用细胞周期较短、M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比例相对较大的细胞,故选用甲动物肠上皮细胞更为合适。

(5)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相关知识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协助

扩散主动

运输胞吞

(内吞)胞吐

(外排)

运输

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细胞外

→内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能量

(ATP)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C

[知识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大量厌氧细菌能在池中繁殖,说明池中缺少氧气,丽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所以K+难以进入丽藻。

[答案]C

考点整合二:酶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1)酶浓度

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

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

酶的名称酶的作用

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DNA酶催化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

纤维素酶催化分解纤维素

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

酪氨酸酶催化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

解旋酶催化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断开

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R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转录R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起来

(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故B正确。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逐渐上升,故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B

[知识总结]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

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细胞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

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使酶失活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解析]最大生成物的量与温度无关。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度为2a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a时要高,所以在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比a时短,根据图2可以看出只有曲线2符合。

[答案]B

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

3.生物与能量归纳

(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

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

[解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C

[知识总结]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反应式

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由AT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酶催化

能量来源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D

高考链接

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B

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的能力。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度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A选项错误;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所以B选项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3.(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因此A选项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溶酶体,有的通过膜融合形式进入,改变溶酶体的膜组分,所以B选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因而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因而C选项正确。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衰老细胞、破损细胞等,通过溶酶体的作用被分解,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4.(2010上海卷,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形可知,该图可表示肽酶催化肽键断裂的水解过程,水解需要肽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会引起能量的变化。解旋酶用于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故A错误。

答案:A

5.(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酶与激素的异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比较能力。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项中人体的酶并非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B

6.(2010上海卷,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将保持不变。若在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因失水更多而B变小,所以B/A将变小,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长度,但B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D

7.(2010上海卷,2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解析:本题考查一系列酶促反应相互之间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变慢;B项,因E2催化的反应并没有被抑制,所以B不一定会积累到较高水平;D项,因B还会被E2催化反应,故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时,B的产量也不一定比A多。

答案:C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小高考要求〗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B级要求)
2.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C级要求)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_或其它产物,释放出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一)有氧呼吸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在 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过程:
第一阶段:反应物生成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场所;
第二阶段:反应物、生成、释放,场所;
第三阶段:反应物、生成、释放_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6H12O6是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3)过程小结:
①有氧呼吸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
②葡萄糖参与第____阶段的反应,水参与第____阶段的反应,氧气参与第____阶段的反应。
③产物水在第_____阶段生成,CO2在第____阶段生成。
例1: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⑤和⑥所表示的能量是⑥_______⑤(填“大于”或“小于”)。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
〖变式练习1〗有氧呼吸时吸入的氧直接用于
A.与氢结合生成水B.形成二氧化碳C.促进酶的催化作用D.分解有机物
〖变式练习2〗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各个阶段
〖变式练习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
〖变式练习4〗下列反应只能在线粒体内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H2O+CO2C.ADP+Pi+能量→ATPD.H2O→[H]+O2
(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概念:无氧呼吸指细胞在______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等有机物________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等,同时释放出________能量的过程。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_________。
(1)过程
第一阶段:反应物生成、释放,场所;
第二阶段:反应物生成__和_______或只生成_________场所;(2)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或:
(3)过程小结:
①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产生少量的____,释放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
②第二阶段:丙酮酸在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_____和________,或转化成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
③无氧呼吸的原料是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例2:下表是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几个项目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A原料葡萄糖等有机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B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C最终的产物CO2和H2O乳酸或酒精和CO2
D释放能量的多少多少
例3: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B.高等生物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释放少量能量D.与有氧呼吸反应的部位相同
三.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
例4:为了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2)实验原理:酵母菌(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生物)是兼性厌氧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五只、弯曲玻璃管若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4)实验方法步骤:
①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一)、(二)安装好。
②C瓶中加入NaOH溶液,图(一)、(二)瓶中分别加入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图(一)、(二)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上述两组装置的温度必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浑浊程度变化情况。
(5)结果预测和结论:若图(一)、(二)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且图(一)中浑浊程度比图(二)中大,则说明。
(6)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颜色变为,说明有酒精产生。
(2)真核(4)②A、BD、E适宜且相同(5)酵母菌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6)灰绿色
[变式练习1]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有()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线粒体; D 丙酮酸+内质网。
〖变式练习2〗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
(2)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3)为何要用不透光的钟罩罩住植物。
(4)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5)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是。
[(1)吸收空气中的CO2(2)检验CO2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3)防止光合作用吸收CO2(4)检验是否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5)实验效果与前者一致。]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①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物质――ATP
②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提供了合成新物质的原料,细胞呼吸是体内有机物代谢的枢纽
例5.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其原因是()
A 根细胞吸收水分多;B 营养缺乏;C 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够;D 细胞有氧呼吸受阻
[变式训练1]玉米种子萌发时缺氧会导致烂根,这时导致胚中毒死亡的物质是()
A 酒精;B 乳酸;C 尿素;D CO2
[变式训练2]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冲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A.抑制有氧呼吸B.促进无氧呼吸C.抑制无氧呼吸D.促进有氧呼吸
[变式训练3]呼吸作用是生命的基础代谢之一。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全部形成了ATP,直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
C.氧气在线粒体内与氢化合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D.三大能源物质在动物细胞内经呼吸作用最终生成的物质是CO2和H2O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同点场所
是否需氧
产物
能量
相同点联系__________阶段相同,以后不同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意义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A.都需要氧气B.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C.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都能产生中间产物丙酮酸
3.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推断此过程一定( )
A.是有氧呼吸B.是无氧呼吸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4、利用酵母菌制酒时,一开始便持续通入空气,其结果是()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5.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B.H2OC.C2H5OHD.C3H6O3
6.下列反应既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也能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D.[H]+O2→H2O
7.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中学学科网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来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③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E表示的物质是。
8.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的化合物是()
A.乳酸B.二氧化碳C.酒精D.丙酮酸
9.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 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 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10.下列是呼吸作用实质的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2012届高考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5、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相对表面积决定:表面积/体积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就越低。
2、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过程
(1)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
(4)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
(1)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直接由两级发出。
(2)分裂末期,动物细胞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在细胞赤道板平面形成细胞板(与高尔基体有关)将细胞一分为二。
4、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四、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实例: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1)解离液:质量分数15%和体积分数95%按1: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液:清水,作用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利于染色。
(3)染色剂: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2、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装片的步骤
(1)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再用高倍镜观察。
(3)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一、细胞周期的理解
1、细胞周期分段: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历时长,分裂期历时短。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1)常规表示法(扇形图、直线图、曲线图)
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分裂期。
如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二、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
1、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变化(二倍体生物)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NA数(2C)2C→4C4C4C4C2C
染色单体数0→4N4N4N4N→00
染色体数(2N)2N2N2N2N→4N2N
同源染色体对数NNNN→2NN
染色体组数22242

2、DNA、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a→b、l→m的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2)g→h、n→o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图6-3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及染色体相对数目(假设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N)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6-3
(1)实线A→B→C→D→E→F表示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虚线a→b→c→d→e表示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
(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区段:实线应为__________段,虚线应为__________段。
(3)实线B→E段DNA均为4N,请分析这期间染色体发生的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有丝分裂进程分析,此曲线有一个不科学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的特点以及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了考查,染色体在间期、前期、中期数目不变,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末期数量恢复正常。而DNA在间期从2N到4N,前期、中期、后期都为4N,末期恢复到2N.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占大部分,所以图中有明显错误。
(1)核内DNA染色体(2)DEbcd(3)①染色质高度螺旋为染色体②染色体数量的加倍③染色体的位置由散乱分布→赤道板有规律地排列→移向两极(4)间期持续的时间太短
三、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2)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图像。
2、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①取材:剪取根尖2mm~3mm,注意取材时间。
②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1:1混合液)。
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③漂洗:用清水漂洗约3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④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⑤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观察
①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②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钠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质壁分离实验中不需要酒精灯加热,若加热会使细胞死亡,实验失败;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植物不可能无限制吸水导致破裂。若用很高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植物细胞,可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导致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
B


(2010重庆高考)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选修),此题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2010海南高考)3.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中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称为细胞板。此题背景为动物细胞,故A错。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刚开始不久,所以B错。C描述的现在是典型的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现象,正确。两个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式在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故D错。
C
(2009天津高考)1.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是处于分裂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了,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所以B正确。
B
(2009广东高考)23.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动物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且,无丝分裂主要出现在高等生物分化的细胞中,比如鸡胚的血细胞等,不仅出现于衰老细胞。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所以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AC
(2009上海卷)18.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理有丝分裂中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
此时细胞内10条染色体和10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即DNA未复制,且细胞开始溢缩则应处于分裂的末期。
C
(2008上海高考)3.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只有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才出现细胞板。
D
(2008上海高考)1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只包括G1期和G2期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
C.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D.M期发生DNA复制
间期包括G1、S、G2期,其中S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G1、G2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纺缍体的出现是有丝分裂前期。
C
(2008江苏高考)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
资料一: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资料二: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43412
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4303
…………………………
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671885
计数细胞总数1000
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8.06.71.83.5
(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__________
(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根据“资料二”,在答题卡上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1)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2)见下图(3)①②③⑤⑥


1.(201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B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3.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19.3~38.6h段
4.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含量加倍
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B~D段的蝌蚪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5.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B)
A.甲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6.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a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着
丝点的分裂
C.a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D.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
7.(2010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培养某哺乳运动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缍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2h。一个细胞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C)

8.某科学家用15N标记氨基酸,32P标记脱氧核苷酸研究细胞的分裂,已知相应的细胞周期为20h,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为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15N和32P的利用量,可分别表示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的强度
B.15N用于蛋白质的合成,32P则作为DNA复制和RNA合成的原料
C.2-12小时细胞中的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活跃,7—12小时为DNA复制
D.DNA复制最快的时间在10h左右,分裂期时间不足8h
9.右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10.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看到解离后的根尖变酥软,原因是(C)
A龙胆紫使细胞变软B.酒精使细胞变软
C.盐酸使组织分离D.根脱水
11.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馆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③在蒸馆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D
A.实验①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
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所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4N
C.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
D.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12.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C
A.应该选—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13.(2010东北三校高三一模)在许多生物实验中都需要细胞作实验材料。下列处于生活状态的细胞有B
①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②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放在9%的NaCl溶液中的人的红细胞④放在清水中的黑藻叶片细胞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4.(2010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三二模)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该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
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15.生物体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增殖,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5对
C.幼龄个体的细胞增殖旺盛,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不是所有增殖的细胞都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关
16.如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若图A所示的生物基因型为AaBb,在1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A,在2上有基因B,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有基因a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含基因b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A所示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处在图B的__________期(填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__________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用秋水仙素处理,图C中DNA含量在为__________的细胞数会增加。
答案:(1)4和8(2分,答案不全或出现错误答案不给分)3和7(2分,答案不全或出现错误答案不给分)(2)核糖体和线粒体(2分,答案不全给1分,出现错误答案不给分)(3)S(2分)(4)2C(2分)4C(2分)
17.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菊花植株进行了观察和探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观察到菊花植株的成熟叶片呈绿色,其原因是▲。
(2)若分离出菊花植株细胞中完整的线粒体,并将其悬浮在含有葡萄糖且pH适宜的缓冲液系
统中,并通入O2,发现葡萄糖并没有被消耗。原因是▲。
(3)不用菊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4)取茎中中轴、侧枝、髓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测定其细胞周期的时间如下表(单位小时)
①测定细胞周期必须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
②表中各材料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约为▲h。
③同种生物内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期;DNA的复制是在S期完成的,则DNA
聚合酶的合成很可能在▲期(用表中字母G1或S或G2表示)。
④根据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
答案:⑴叶绿素(或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
⑵线粒体内没有分解葡萄糖的酶
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液泡无色,不易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
⑷①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缺一、顺序颠倒不给分)②3.2③G1 G1
④(2分)菊花茎的不同部位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或分裂间期等)长度不同;分裂间期
时间远大于分裂期时间;不论细胞周期多长,但分裂期时间相同,都为3.2h(答出2点即可得2分,答出1点只得1分)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的物质基础


专题一 第1讲 细胞的物质基础

1.(2010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纤维素和尿素B.脂肪酸和磷脂

C.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解析:A项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H、O,而尿素为C、H、O、N;B项脂肪酸的

元素组成为C、H、O,而磷脂中含有P;C项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都

是C、H、O、N、P;D项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而血红蛋白是蛋白质,

组成元素为C、H、O、N等。

答案:C

2.(2010上海高考)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该图可表示肽酶催化肽键断裂的水解过程,水解需要肽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会引起能量的变化。解旋酶用于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

答案:A

3.(2010福州模拟)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

②麦芽糖、乳糖、蔗糖形成时均需葡萄糖

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故①正确。麦芽糖是由2

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故②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故③错误。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属于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故④错误。

答案:A

4.(原创题)2010年8月,圣元奶粉疑因含有性激素而引起儿童性早熟而遭到卫生部审

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是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B.性激素属于脂质,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

C.雌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和下丘脑的调控

D.体内性激素含量过多,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

解析:性激素的合成车间是内质网,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不能用苏丹Ⅲ染料检测;体内性激素含量过多,会反馈抑制使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C

5.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体内,又存在于动物体内

B.对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差异的比较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多

D.核糖体、染色体、噬菌体和H1N1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解析: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是RNA和DNA的组成成分,葡萄糖是单糖,在动植物

体中都存在。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之间没有特异性,所以不能用小分子物质(如核苷酸、

氨基酸等)来区分生物。自由水参与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

水的含量一般较多。核糖体、H1N1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噬菌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6.(改编题)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鉴

别牛奶质量的主要依据。某同学欲探究某品牌的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下面是其未设计完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略

 请补充表格中a、b、c、d处内容:

探究目的探究牛奶中有无还原糖探究牛奶中有无蛋白质

试管步骤ABCDEF

第一步2mL

牛奶2mL

蒸馏水2mL葡

萄糖样液2mL

牛奶2mL

蒸馏水2mL

__a__

样液

第二步2mL斐

林试剂2mL斐

林试剂2mL斐

林试剂2mL

NaOH

溶液__b__2mL

NaOH

溶液

第三步__c__水浴加热水浴加热__d__3~4滴

CuSO4

溶液3~4滴

CuSO4

溶液

结果??

(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请预测A、D两个试管的现象及其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实验设计:

试管A和________构成对照实验,对照组为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没有蛋白质和还原糖,实质上是考查教材中可溶性还原糖与蛋白质鉴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实验应设置对照,一般选择空白对照,但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增加一组标准对照,如探究牛奶中是否具有还原糖可用还原糖如葡萄糖进行对照,而探究牛奶中是否具有蛋白质可用蛋白质如酪蛋白进行对照。

答案:(1)蛋白质 2mLNaOH溶液 水浴加热 3~4滴CuSO4溶液

(2)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奶粉中含有还原糖,否则无还原糖 若出现紫色,证明

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否则无蛋白质

(3)B、C试管 B和C试管 通过对照探究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发展等级评价]

(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方向是CO2→C5→(CH2O)

B.脂肪分子中含氢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

D.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解析: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方向一般是CO2→C3→(CH2O)。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中,脂肪储存能量较多,但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DNA和RNA的基本单位不同,碱基种类也有区别,但组成元素相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水中H来自羧基和氨基,O来自羧基。

答案:C

2.(双选)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编制麻袋用的麻,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糖类

B.鸽子体内储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脂肪,它属于脂质

C.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属于蛋白质

D.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都是蛋白质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一般为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为RNA。调节生命活动的激素,有些是蛋白质,如胰岛素,有些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一些为其他有机类化合物。

答案:CD

3.下列各组物质肯定不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A.干扰素和呼吸酶 B.RNA聚合酶和抗体

C.解旋酶和促性腺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是由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合成的。

答案:D

4.(改编题)在人体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中,下列哪项是相同的()

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体积比

B.脱氧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

C.脱氧核糖核酸的种类和含量

D.核糖核酸的种类和含量

解析:在不同的细胞中,核质的体积比不同,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含量可能不同,但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是相同的。

答案:B 

5.(双选)脂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脂肪中C、H、O的含量很高,而N、P含量很少

B.由于脂肪中C、H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同质量的物质中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

C.磷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在生物膜中其含量相当高

D.胆固醇在维持生物体正常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人体内不能合成

解析:脂肪只由C、H、O构成;脂肪C、H比例较高,同质量的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胆固醇在人体内合成的量比从食物中吸收的多。

答案:BC

6.(2010广州模拟)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反应,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水――→酶 ◇+○

A.在适宜条件下,该反应也可发生在试管中

B.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其结果能增加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C.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D.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解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酶促反应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麦芽糖水解后得到两分子的葡萄糖,产物的结构应该相同。

答案:C 

7.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所用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1g/mL的CuSO4溶液 ②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④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蔗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检测还原糖用的斐林试剂是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的,现配现用,混合后加入待测样液中,且水浴加热后呈砖红色沉淀。由于检测的是尿液中葡萄糖的有无,所以对照组应选取含有葡萄糖的蒸馏水溶液。

答案:D 

8.(双选)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可推测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R基上的氨基有15个

B.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和羧基

C.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

D.GFP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同时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析:该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羧基17个,其中15个位于R基上,2个位于肽链末端,故可推知有2条肽链,进而可知R基上有氨基15个,另2个氨基也位于肽链末端;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126个密码子,378个碱基;GFP是结构蛋白,不能由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部。

答案:A

9.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④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④⑤D.①②

解析:生物界的高度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组成元素和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如氨基酸、核苷酸)都相同,不同生物的差异性表现在各种生物的核酸和表达出的蛋白质的多样性上。

答案:B 

10.(2010深圳模拟)如下图所示,物质A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B是一种淋巴因子,可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物质C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物质D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B、C、D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控制A、B、C、D合成的物质是核糖核酸

C.物质A、D分别为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物质B、C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解析: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数目及其空间结构有关;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应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物质D应为生长激素;物质B为淋巴因子,物质C为抗体,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答案:D 

11.(原创题)层粘连蛋白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是由一条重链(α链)和两条轻链(β1、β2链)构成,并存在不同受体结合位点(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层粘连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中具有作用

B.层粘连蛋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若层粘连蛋白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含有(m-3)个肽键

D.层粘连蛋白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

解析:由题干可知,层粘连蛋白是糖蛋白,但并不一定含还原糖,因此选项B错误。

答案:B

12.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生物体中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如果人在白天多进食可能比在夜间多进食更容易发胖

B.马吃夜草长肥是因为夜间的草更有营养

C.马在白天吃草,但物质的转化是在夜间

D.蛋白质“BMALI”可能会促进糖类、蛋白质、脂肪之间的转化

解析:由于“BMALI”蛋白能促进脂肪堆积,且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因此人在夜间多进食可能比在白天多进食容易发胖;草的营养成分白天和夜间没有差别;生物体内物质代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马在白天吃草,不可能到夜间才实现物质的转化;

“BMALI”蛋白最可能的作用是促进糖类、蛋白质转化成脂肪。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4分)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放入含下列几种物质(其中N已被15N标记)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1)实验中,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方式合成

多肽(蛋白质)。([]内填序号)

(2)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________。

(3)由上述所需有机物(每种1个)合成的多肽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4)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0个15N,则该多肽最多有________个肽键。

(5)如果得到的一条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改变其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6)实验得到的多肽可用______试剂鉴定,呈现______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

的________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是同时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只有①③⑤才是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氨基酸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合成蛋白质。1条多肽链中除了R基之外只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题中③的R基上含有1个羧基,因此,多肽链中含有1个氨基和2个羧基。每1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1个氨基,所以某一多肽含200个15N,则该多肽最多有199个肽键,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及其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多肽可以由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现紫色反应,其原因是该化合物所含有的肽键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答案:(1)①③⑤ 氨基酸 脱水缩合 (2)细胞质基质

(3)1 2 (4)199 (5)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6)双缩脲 紫 肽键

14.(16分)(2010广州模拟)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出的五种有机物A、B、C、D、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物质可控制C物质的合成;B物质的基本单位中,含有某些种类的A物质;A物质在代谢中产生的某些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转化为C物质的基本单位;体内过多的A、C物质可以转化为D物质。

请分析回答:

(1)指出物质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组成物质B、E的基本单位共有________种。

(3)列举两种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C物质: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相同质量的物质A、C、D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吸收氧气最多的

是________。

(5)试从蛋白质、基因、进化角度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原因:

①蛋白质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化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干中的“B物质可控制C物质的合成”这一信息可知,B为DNA,C为蛋白质。依题意,并结合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确定A为糖类、D为脂肪、E为RNA。(2)DNA、RNA分别由4种核苷酸组成,故共有8种。(3)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是激素,而题目要求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所以该物质只能是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4)由于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或蛋白质都高,故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氧化分解,脂肪需要的氧气最多,合成的ATP也最多。(5)本题中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从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以及进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的。

答案:(1)糖类(不能填“葡萄糖”) DNA 蛋白质 脂肪 RNA (2)8 (3)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激素 胰岛素 生长激素(只要是蛋白质类激素任选2种即可) (4)D D (5)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②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③自然选择导致DNA分子不同

15.(22分)大蒜含有各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A、C与E以及硒,能清除各种自由基,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大蒜含有各种含硫的氨基酸如蒜素半胱氨酸,切开或压碎后,蒜素半胱氨酸经酵素(如胱硫醚连接酶)的作用,会分解并产生多种呛鼻气味的硫化物(如硫化氢),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蒜素半胱氨酸能减轻心肌梗塞症状:梗塞面积、心室肥大减小,心肌收缩力增强。实验结果显示,经蒜素半胱氨酸处理的动物,左心室肌细胞内胱硫醚连接酶的活性增加,血浆里的硫化氢量增加,死亡率大为降低。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大蒜保护心脏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阅读该文后,想进行与此相关的实验探究,以下为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予以完善。

①拟定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九只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后,随机分成三组,编号为A、B、C。

第二步:A组小鼠不做处理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饲养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解剖观察小鼠心肌梗塞情况。

解析:慎审试题,获取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第(1)小题的前提。由题干信息可知大蒜的生理功能。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在题目中即可找到,考查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验第三步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大蒜和蒜素半胱氨酸对心肌梗塞的缓解效果,实验自变量是是否饲喂大蒜或蒜素半胱氨酸,实验观察指标(因变量)是小鼠心肌梗塞面积、心室肥大程度、心肌收缩力等。不做任何处理的A组为对照组,B、C组均为实验组,一组饲喂含一定量大蒜的饲料,另一组饲喂等量的含一定量蒜素半胱氨酸的饲料,综合三者的结果可以说明,大蒜中的蒜素半胱氨酸是否具有缓解心肌梗塞的作用。

答案:(1)①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②产生硫化氢,降低胆固醇 (2)①探究大蒜和蒜素半胱氨酸对心肌梗塞的缓解效果(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是否饲喂大蒜或蒜素半胱氨酸 心肌梗塞面积、心室肥大程度、心肌收缩力(答出两点即可) ③第二步:对照组 饲喂含一定量大蒜的饲料 饲喂等量的含一定量蒜素半胱氨酸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