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7、8单元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31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7、8单元。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7、8单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年级6、7、8单元语文教案
17孔子拜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风餐露宿
总觉不够日夜兼程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18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风云雷
太阳月亮
东西南北美丽的宇宙
大地江河
花草树木雨露

19赵州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板书:
19、赵州桥
悠久1300年
雄伟长、宽世界文明
坚固没有桥墩
美观鲜活图案精美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人物街市
(完整保存)五百多个热闹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2、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五单元复习题一
1、(迎候等候)
大家手捧鲜花,在机场()贵宾的到来。
李老师已经在办公室()多时,你快去吧!
(拜访拜见)
我特地前来(拜见)恩师。
孔子不远千里,来到洛阳(拜访)老子。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日夜兼程)
十分有名。(远近闻名)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
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
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风尘仆仆)
3、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我知道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4、学习了《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人们敬重老子的品行,是因为:(老子谦虚有礼,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5、组词。
论()()曲()()闷()()
干()()降()()重()()
作()()溜()()乘()()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
(—)(—)(—)(—)
7、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第五单元复习题二
1、形近字组词。
扑()爪()枝()机()
仆()瓜()肢()肌()
血()枪()县()跨()
皿()创()具()夸()
性()姓()吏()史()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能()有名()节约()美丽()
牢固()好像()珍贵()渐渐()
3、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5、你会用下列关联词语造句吗?
……既……又……
……不但……而且……
……有的……有的……还有的……
6、()闻名()相间()倒置舍()求()
头()脚()积()成()()口()声
()邻()舍()应外()
7、学了第五单元,我们了解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道了谦虚好学的(孔子)、诲人不倦的(老子)和具有献身精神的(盘古);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他是隋朝的(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名画(《清明上河图》)。
8、请按顺序默写出十二生肖(包含地支和生肖):
9、()的雷声()的大地()的云
()的树木()的天空()的草地
()的湖水()的阳光()的山村
精美的()雄伟的()世界闻名的()
热闹的()坚固的()白发苍苍的()
宝贵的()辽阔的()奔腾的()
澎湃的()繁华的()迷人的()
10、改正下列句子的错别字:
学习是没有只镜的。()
赵州桥非常艰固。()
他风尘仆仆地赶来,就是为了按时参加这个会意。()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②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岛上儿女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一、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二、读书闯关
①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①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②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①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②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②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板书: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

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第六单元复习题一
1、我能默写《望天门山》(),()。(),()。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巍巍的(天门山)、滔滔的(长江)、还有(作者对天门山的喜爱之情),真是太壮观了!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写的是西湖(晴天)和(雨中)的美景。诗中,他把西湖比作(西施),说西湖像她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我能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3、《望天门山》的后两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前两句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4、解释下列词语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特
西子:西施
欲:想要
5、组词。
将()()划()()参()()
舍()()爪()()应()()
6、风景()()物产()()五()十()
成群()()瑰丽()()千()百()
光彩()()璀璨()()
第六单元复习题二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
(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句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
写了(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物。
3、请默写出几条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22课后资料袋)
()。
()。
()。
()。
4、形近字组词。
捡()蓝()状()孤()
拣()篮()壮()狐()
欣()懒()才()刮()
砍()嫩()材()乱()
5、春天,树木()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严严实实,()了人们的视线,()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乳白色的浓雾里。
6、课文按照()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春天的画面里,有();夏天的画面里,有();秋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冬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
我最喜欢()天,因为()。
第六单元复习题三
1、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应该有的都有了,一切齐备。(应有尽有)
物品质量好且便宜。(物美价廉)
全世界都知道。(举世闻名)
吃到很多好东西。(大饱口福)
全世界各地。(五洲四海)
晚上。(夜幕降临)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琳琅满目)
2、默写关于祖国河山的诗句:(详见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
()。
()。
()。
3、我们的祖国有迷人的风景:、;、
我们的祖国有富饶的物产:、;、、、
(详见语文园地六宽带网)
4、晴请清青情蜻
天()了,()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真美啊!两只()蜓正在商量着保护草坪的事()。它们写了一个公约:()大家不要在()的草坪走来走去。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jAb88.cOM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26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挖受启发
人长大步子变大一切在变

27、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板书:27陶罐和铁罐
不敢坚硬
抗氧化能保留氧化不存在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
28狮子和鹿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板书:
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好看坏处
四条细腿难看好处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成语故事
3、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第七单元复习题一
1、以下的多音字用不同的读音各组一个词语,并给词语中的多音字注上拼音。
难()()撒()()量()()
盛()()处()()倒()()
称()()挣()()埋()()
2、《矛和盾的集合》告诉我们的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请用别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3、《科利亚的木匣》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因此,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请说说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在起着变化。
4、《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5、《狮子和鹿》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6、“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好吵的呢!”这句话是陶罐说的,“和睦相处”的意思是彼此有好的相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陶罐谦虚友善。
7、东张西望(②)①开,展开;②看,望;③陈设,铺排;④姓。
扬长避短(③)①举起,升起;②飘动;③发挥,发扬;④传播。
8、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者看待。(相提并论)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嘲笑别人。(奚落)
9、骄傲傲慢谦虚朴素恼怒美观没影子光洁
与陶罐有关的词语是谦虚、朴素、美观、光洁。
与铁罐有关的词语是骄傲、傲慢、恼怒、没影子。
第七单元复习题二
1、我会写八个字的成语:(详见语文园地七)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读一读,再回答问题。
小伙伴们围了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用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①、科利亚认为他的木匣不会被挖走,他是这样想的:敌人都没有挖走妈妈的大箱子,就更不可能找到他的小木匣。
②科利亚当初没有挖到箱子,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步伐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需要走十步,现在只需要走五步就可以了。
3、近义词
拿—持懦弱—软弱理睬—理会危急——危险轻蔑—轻视惊讶—惊讶
仍然—仍旧和睦—融洽茂密—茂盛固然—本来显然—明显
如果—假如骄傲—高傲、自满轻蔑—轻视兴奋—高兴漂亮—美丽
欣赏—观赏精美—精致匀称—均匀灰心丧气—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逼近—靠近争辩—争论很大—庞大
4、反义词
朝—晚缩—伸丑陋——美丽现代—古代懦弱—勇敢繁华—荒凉
失败—成功骄傲—谦虚开始—结束防守—进攻愚蠢—聪明毛糙—光洁
轻蔑—重视苦涩—甜蜜激动—平静
5、组词
架()矛()坦()佳()免()阶()
驾()予()旦()鞋()兔()价()
斧()枪()陶()谦()虚()恼()
怒()抢()淘()兼()虎()脑()
努()屋()层()仰()迎()
仆()直()授()吵()娇()秒()
朴()植()受()抄()骄()妙()
扑()值(

延伸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习作7

文本分析

主要内容: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装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习作后的两个问题是让大家对例文进行讨论,实际上也是对编写童话故事提出了两点要求。然后教材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仿照例文,发挥想象力,也拿自己的玩具编一个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双基目标: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思维发展目标:敢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编写童话。

课时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重、难点: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就喜欢玩玩具,尤其是动物玩具,好多人还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地讲故事呢?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玩玩具、讲童话。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请同学思考: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1)把玩具摆一摆,玩一玩,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2)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看谁写得有意思。

三、指导读例文

1、激趣:老师拿出两只熊猫玩具(一大一小)。

2、请学生读例文。

3、提问:

熊猫娃娃找到饿没有,是如何找到的?熊猫妈妈为什么这样做?

4、讨论:

你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是不是很佩服小作者的想象力?

自主十分钟

1、学生摆弄自己的玩具,边玩边编故事。

要求:故事要有意思,有教育意义或给人一点启示。

要有想象力,能虚构出一个故事,而且比较合乎情理。

2、跟同桌说说自己编的故事并互相评价。

3、请学生拿着玩具上台来讲自编的故事。

4、师生共同评价并帮助修改。

5、学生再一次明确要求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完成作文稿,在作文本上进行誊写,教师相机指导。

自主十分钟

学生写作。

板书设计

大胆想象

有意思

给人启示

导学反思

拓展阅读

老虎与青蛙

美丽富饶的大森林里,动物们安居乐业,和平共处,只有万兽之王——老虎对青蛙一直怀恨在心,因为它在小动物们面前得罪了老虎。

一天,老虎出去觅食,遇见了青蛙。老虎一直想吃掉青蛙,便一把按住青蛙,“哈哈!这回你逃不掉了!”

“要不咱们来比武,如果你赢了,就可以吃掉我;如果你输了,对不起,你不仅不能吃掉我,还要把你的宝座让给我!”青蛙毫不畏惧地说。

“当然没问题!”老虎想也不想就说。

比武开始了。老虎看了看矮小的青蛙,想,这青蛙这么小,绝对会是我的手下败将!老虎猛地向前扑去,青蛙灵巧地躲开了,结果老虎扑了个空。青蛙猛地一跳,打翻了身边的一个黄蜂巢,黄蜂恼怒了,可却不去叮青蛙,反尔直冲老虎。老虎见势不妙,想躲开,可还是被黄蜂叮得浑身是包。

“比赛结束,二比零,青蛙获胜!”裁判员喊道。

这时,旁观的青蛙朋友们围住青蛙,欢庆它的胜利。老虎哪能想到,青蛙和它的朋友们搽了些青蛙最近发明的黄蜂油呢,怪不得没有被黄蜂叮!而老虎呢,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小动物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

后来,青蛙登上了宝座,把森林治理得井井有条,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和拥戴这个聪明的国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7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7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7
文本分析
主要内容: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知识点梳理:
1、认识京剧脸谱,了解“红脸、黑脸、猴脸、白脸”的含义。
2、理解成语的意思。
3、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学习目标:
双基目标:
1、运用京剧脸谱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能了解大概意思。
3、写好“捺”笔变“点”的钢笔字。
4、办好“小小展销会”,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提”。
思维发展目标:
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充分利用京剧脸谱学用字词句。
2、创设展销会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京剧脸谱,了解祖国灿烂的京剧艺术。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第一部分
(1)出示京剧脸谱图,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指名说。
(2)介绍: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花脸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人物的名字。你了解他们吗?自由读说。
(4)指名说说你了解的内容。
(5)和同桌交流,试着说说这些脸谱分别指谁。
(6)请学生连线。
(7)评一评。
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目。
(2)结合上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插图,指名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
(3)教师总结:脸谱的颜色符合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义,黑脸代表正直,白脸代表奸诈。
第三部分
(1)读读,想想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能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指名讲故事)
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学生十分钟
画画脸谱
1、看了这么多,想给你喜欢的历史人物画张脸谱吗?
2、根据他较为特别的性格,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凶残的黄色,暴躁的绿色,有心计的蓝色,皆而有之确定主色后可以至少选用三种颜色。注意:一般地讲,剧中温文尔雅、清秀潇洒的文人武人不勾绘脸谱。
3、其实脸谱并不难画,他的左右基本对称,每一类型的人物又大致差不多,动手试一试吧!(也可临摹已发下的脸谱)
4、播放录象《雁荡山》选断,学生在京剧声中勾脸谱。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述、淡、趣”。
(2)读一读
(3)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说。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强调捺要写成点。
3、练习。
(1)请学生练习描红、仿影。要求:边写边想为什么原来的捺要改为点?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作品,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4)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1、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2、练习写毛笔字笔画:提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或同学。
(3)指名读成语,做小老师领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个成语之间的关系)
(5)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学生练说所了解的成语含义。
第一组指军人的戎马生涯,第二组指军人的严明纪律,第三组告诉我们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第四组指军中指挥者的计谋。
(7)练习:自由读,同桌互相练背。
(8)反馈:指名试背,集体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这段“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这段“贤文”的含义。
(3)指名读:你读懂了哪句话?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个例子吗?
(4)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能帮他解答。
(5)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试背。
(6)反馈:检查朗读(要求学生评议朗读者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检查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提”的写法。“提”有“提”和“竖提”。
2、教师书写“提”。
(1)指导运笔方法:起笔逆锋,向左上入纸,旋即向左转折,蹲锋向右上挑出,力送锋尖,露锋提笔回缩收笔。
(2)学生练习书写“提”。
3、教师书写“竖提”。
(1)指导运笔方法:是竖与提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行笔至“提”处稍驻,提笔微向左,旋即折向下蹲锋,得势后向上挑出,收笔同“提”。
(2)学生练习书写“竖提”。

第三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
1、审题
(1)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
明确交流要求。
A、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
B、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学生十分钟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2、请每一小组长做推销员,组员们分别当一次小顾客,上前去要价、讲价,买到自己喜爱的物品。
3、讨论:当一名聪明的顾客,要学会哪些买东西的技巧?师生归纳:买东西要会讲价钱,要会辩质量,说出物品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还要有礼貌。
4、评选“聪明小顾客“。面对几名”超级推销员“自愿上台争当“小顾客”的同学,谁能在讲价钱,辩质量,有礼貌等方面做得很出色,那他就可以获得“聪明小顾客”称号,并同时获得小红花奖章一枚。
5、再以四人一组进行交际。先做小推销员,把自己喜欢的产品卖个好价钱;再做小顾客,从别人那里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

导学反思
拓展阅读

京剧脸谱
【定义】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特点】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脸谱的类别】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脸谱的起源】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相关脸谱的介绍】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关羽(红整脸)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勇猛,莽撞。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其他:绿林好汉。
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
褐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银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如来佛、二郎神。有时也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6
教学目标
1、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写了有关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按习作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在写。
难点:懂得如何抓住文具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描写,如何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一件文具及其介绍的范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仔细观察图画,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描述。简单地写一些图中的景物,写一些图中的动物。
一、观察图片
1、出示图画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很熟悉的朋友,认识他吗?
3、仔细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4、指名说
5、对,他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铅笔刨刀,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刨刀吗?
6、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用简单的语言大致描述图片
1、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
3、指名完整地按顺序描述图片
三、写作指导
1、指名描述一下所看到的铅笔刨刀
2、相机板书:
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
3、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有一位同学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所看到的这个可爱的小刨刀,先来一起看一看吧
4、出示例文指名读一读
5、和学生一起评析例文(他写了小刨刀的什么,是怎么写的)
外表:
形状小房子
颜色
特点刨刀在烟囱里一扇小门是用来倒铅笔屑的
用途用来刨铅笔的
6、现自己想一想,学着这个同学的样子,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具,把他说给同座位的小朋友听听,过会儿再说给大家听
7、指名说话
8、教师相机评析
四、我的十分钟
1、有一位同学也写出了他喜欢的文具,想不想听一听?
2、出示例文
3、评价: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他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得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5、指名说
五、当堂完成草稿
1、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你们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片非常精彩的文章,想试试吗?
2、当堂进行草稿写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作文
要求:1、抄写认真,书写工整。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完成作文稿,在作文本上进行誊写,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外表
形状
颜色
特点
用途

智慧瞬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每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读题,简介:(多媒体课件)

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熟古诗。

2、与同学共同研读,结合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想法。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突然折向北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四、指导朗读,感悟诗景诗情。

1、朗读提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2、学生自由读或与同学一起读,边读边感悟诗情诗意。

3、背一背。

五、练习巩固。

1、正确书写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学生背一背古诗《望天门山》。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多媒体课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2、学生自由读熟古诗。

3、读读注释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诗意: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意: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装还是浓装,都是一样的合适。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诗情诗意。

朗读提示: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三、背一背古诗。

四、写一写。

1、正确书写“潋、滟、亦、妆”。

2、默写古诗。

五、课后阅读

搜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在会上交流。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本文,让学生感悟写作上的二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二是用词准确。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定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课,我们从古诗里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十分壮丽,今天我们到祖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去看看——那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读题,理解: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群岛——海洋中彼此相距很近的一群岛屿。

二、导读——理解课文内容。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同学帮助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能找出中心句的请画出来。

3、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些段落,与同学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课文的写作上的特点。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对比一下有什么联系。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最后一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读一读,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确定自己想背下来的部分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课文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二、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

1、让学生把自己能写的生字词语,在黑板上写出来,并读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句子。(一人写一个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2、让学生判断他们写的是否正确,不正确的纠正过来。

3、开火车读一读生字词。

4、说一说这些生字与我们学过的熟字有什么区别。

三、积累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优美,让我们找出来再抄写下来,如: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千奇百怪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五光十色祖祖辈辈各种各样

高低不平渔业工人四脚朝天懒洋洋

披甲威武颜色形状茂密

肥料深蓝杏黄交错

四、积累句子。

1、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让我们抄下来。

2、读一读课文后的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并抄写下来。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准备】

小兴安岭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我国南海明珠——西沙群岛美丽富饶,今天我们到北疆去看看那里的小兴安岭,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阅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1、听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国的生字词语。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分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所讲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概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小兴安岭是宝库也是大花园。

5、想想这篇课文与《富饶的西沙群岛》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课文写法上也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同时描写各季节景色用词十分准确。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与同伴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练习正确书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一读本课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写法,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如: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从“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课文就是按“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来写的。

三、书写本课生字词。

1、读一读本课中的生字,用熟字与生字比一比。

汇——江欣——欢赏——党映——英

挡——档视——祝线——钱浸——侵

献——楠药——约材——财软——轮

刮——乱舌——古

2、写一写本课生字。

四、课文中很多优美的词语,把它们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嫩绿、汇成、欣赏、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课文。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或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2、多媒体展示有关香港的图片、文字资料。

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开设特别行政区,它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

香港简介:

★香港地处中国的南大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它的地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说是因岛上曾有一条香江而得名,也有人说古时此地因运销内地生产的香料才有其称。它由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周围230余个岛屿组成。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六百三十多万。

★香港经济以制造业、金融业、旅游、房地产业为四大支柱,形成了以纺织制衣、电子、钟表、塑料、电器等为主的出口加工工业体系,产品出口值居世界首位的有制衣、玩具、钟表等。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海空交通中心,自由贸易港,也是功能齐全的国际金融的中心。

★回归后的香港,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头。截至2001年6月1日,共有3237家海外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办事处,创下11年来最高记录。其中944家在港设立亚洲区总部,2293家设立驻港办事处。

★至2001年,香港外汇资产为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达到1112亿美元。

★2001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世界第一,达1800万标准箱,比1996年增加400多万标准箱。

★从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进出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人数达3300万人次,货运量为215.5万吨,均居世界前列。

★20世纪90年代初,因担心“一国两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已从世界各地返回香港,至2002年5月已达40多万人。

★截至2002年5月,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港人,已获得112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入境待遇;同时,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也可免签证进入香港。共有100多个国家在香港设立了包括领事馆在内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

3、学生交流: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说说知道的香港。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板书:

万国市场

香港美食天堂

旅游用地——海洋公园

美丽的夜景

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三)积累。

1、把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读给同学听。(2人一组)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3、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内容安排有:以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内容相结合的口语交际;以口语交际内容为题材的习作练习;让学生感受词的多个义项,识识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读读背背写景的古诗名句;积累熟记词语;拓展学生的阅读,养成平时收集有用资料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向别人完整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语言表达明白、清楚,口语流利。

2、积累好词好句,熟记一些优美的写景的古诗句和一些好词语,了解字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收集有用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习作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六组课文中我们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诗中感受到了天门山恢宏壮观的景象;从宋代文学才子苏轼的诗中体会到了西湖优美的景色;我们还去过南海的西沙群岛,到过美丽的小兴岭,游览了繁华的香港……我们的祖国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同学们也随爸爸妈妈到过不少美丽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请你把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分组交流:

1、分组:以小组为交流单位。

2、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的景色,先想一想怎样说,说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发言,口语表达要不得做到准确、流利,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你能从他的说话中感受到什么,听后发表一下你的感想。

三、全班交流:

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别的小组可以对他的介绍提出自己的评价。

教师对这次口语交际作小结。

四、课外延伸:

习作准备:把我们今天的交流内容,认真的组织一下材料,搜集更多的材料,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想想怎样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

2、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二、如何写好“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用叠词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有的……有的……”、“像”用并联关系与比喻的方法,形象动力地表现“各种各样”的特点。

2、小结:

要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我们在习作中要恰当的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借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描写中还要展开想象,文章才能感染读者,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使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三、组织材料。

回忆一下我们的口语交际活动,确定自己习作写什么,怎样写,也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给你提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四、学生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读句子,查查字典,说说你的发现。

第一组: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的意思。

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1)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2)深奥,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3)深刻,这件事影响很深;(4)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5)(颜色)浓,如,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第二组: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

第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古诗句。

l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选自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一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l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选自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l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选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l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选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教材中所选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l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选自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全诗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诗人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三、“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又松又软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又香又脆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又唱又跳不知不觉

确确实实又说又笑不闻不问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三组是“不……不……”的形式。

口头的扩展练习,如,“明明白白”“葱葱茏茏”“又肥又厚”“不言不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两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不仅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

“习作”选一幅与秋天有关的图画,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先按一定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再写清楚、写通顺。

二、学情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学生对秋天已有初步印象和了解。学习本组课文,结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借用语言载体,通过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品析词句,进一步认识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韵味和独有的风情,在读秋天、画秋天、写秋天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会认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会认的字要读准字音,会写的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生词。

B.读懂古诗、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C.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完成口语交际,语句完整、通顺。

D.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描述画面内容。

2、过程与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古诗、课文表达的意境、情感。

B.利用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秋天的美。

C.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秋景图”,体现秋天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美好,品尝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快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四、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围绕秋天这个专题,整体把握教材(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各部分教学相互关联,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画,为习作做准备。

五、课时安排:

9.《古诗两首》3课时

10.《风筝》3课时

11.《秋天的雨》3课时

12.《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共计:13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7(新课标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7(新课标人教版)
第二课时14周4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挖受启发
人长大步子变大一切在变

27、陶罐和铁罐14周5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第二课时15周1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板书:27陶罐和铁罐
不敢坚硬
抗氧化能保留氧化不存在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

28狮子和鹿15周2节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板书:
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好看坏处
四条细腿难看好处

语文园地七15周3节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四课时15周4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15周5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成语故事
3、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29、掌声16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16周2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29、掌声
英子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不愿意
快乐说笑跳舞有勇气
鼓励尊重

30、一次成功的实验16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16周4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感悟
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井口小有次序获得成功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31、给予树16周5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
兴高采烈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17周1节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哥哥姐姐金吉亚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

美好的礼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2好汉查理17周2节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④讨论交流。
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
32*好汉”查理
调皮爱搞恶作剧
有礼貌自信

语文园地八17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④全班交流。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三课时17周4节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17周5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期末测查(一)18周1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培养学生的自学,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ōngpúrènàoyǎngwàngliángshuǎng
()()()()
jiāojuǎnzhǔnbèijiāonènshìyí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侧()瓣()fáng()dāng()
坊当
则()辨()fāng()dàng()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7分
()奇()艳()呼()唤绚丽()()
()()苍苍五()六()一本()()
四、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各写两个)。
1、绿油油(ABB):、、
2、确确实实(AABB):、、
3、开心开心(ABAB):、、
4、描写春色的词:、、
五、填上适当的词。
()的国旗()操场
()的电脑()的玩具
()地离开()地学习
()地照相()地飞散
六、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国旗在空中飘扬。国旗像一片鲜艳的红云在空中飘扬。
1、柳枝被风吹起。
2、瀑布挂在山前。
3、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出发了。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期末测查(二)18周2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培养学生的自学,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把句子补充完整。
1、,每逢佳节倍思亲。
2、,夜深篱落一灯明。
3、聪明在于学习,。
4、天对,对风,大陆对,对海树,
对苍穹。
二、选词填空。
温暖温和
1、听了他热情的话,我心里感到一阵()。
2、李老师说话时态度亲切,语气(),大家都喜欢她。
耐心细心虚心
1、做算术题特别要(),不然容易出错。
2、帮助别人要有(),听取别人意见要()。
三、将下列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用序号在括号内标明。
()一只小蚂蚁发现了,立刻爬到虫子的身上,一下子咬住了虫子。
()有一次,我抓了一条虫子,放在蚂蚁窝前。
()疼得虫子满地打滚,但它毫不松口。
()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虫子咬死了。
()又慢慢地把它拖进窝里。
()又一只蚂蚁来了,两只,三只……
四、聪明屋
在下列各组事物中,选出一组,想想这些事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自己定一个题目。(注意:发挥想象,写别人没写过的故事)30分
1、铅笔橡皮削笔刀笔盒2、大海小溪小河池塘
3、鼻子眼睛嘴巴耳朵
七、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期末测查(三)18周3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培养学生的自学,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美文兜
奥(ào)林匹克旗帜(zhì)
奥林匹克旗帜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五环相套,颜色从左至右分别是:蓝、黄、黑、绿、红。奥林匹克旗帜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公正、坦率(shuài)、友好的比赛精神。
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
1、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答案。
①奥林匹克旗帜颜色(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②奥林匹克旗帜将于(2004年、2008年)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
2、奥林匹克旗帜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用“”划出。
3、关于奥运会,你还知道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一写或者画一面奥林匹克旗。
二、找几处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期末测查(四)18周4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培养学生的自学,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形近字组词:

评()招()蝴()粗()耍()钓()
坪()超()湖()组()要()钩()

二、填空匆匆地()悄悄地()甜甜地()
飞快地()痛快地()慢慢地()
偷偷地()轻轻地()生气地()
拼命地()好奇地()认真地()
()地说()地问()地观察
()地思考()地落下()地保存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人()目惹人()()()风飘()
满载()()()()实实千()万()
凌()飞()()()起舞含()一()
()头()气五彩()()()()怒放
()()无误确()()实()()迢迢
风尘()()()()兼程()餐()宿
学()止()()()相间()()倒置
()()闻名积()成()()()同声

八、填空
一()国画一()水井一()桥一()车
一()床一()地一()早晨一()柳树
一()田野一()寒流一()老鼠一()斧头
一()店铺一()人家一()书一()习题

九、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期末综合测查18周5节
教学目的: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6、培养学生的自学,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拼一拼,写一写。(8分)
yóujūsàngbàitángshòu
()票()躬()气()访胸()传()
yèjiàngzhuāngluǎnróngnuò
血()石()淡()产()()化()弱
lìyuánchǐjiàn
鼓()()助羞()利()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3分)
落下(làoluǒ)诚挚(zhízhì)撒开(sǎsā)
挑战(tiāotiǎo)几乎(jījǐ)苏醒(xǐngxíng)
三、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热烈地()()的白塔
顺利地()()的海风
紧紧地()()的伙伴
轻轻地()()的海面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不语不()不()又()又()
()()实实()()茏茏千()百()
()邻()舍()()倒置头()脚()
梦()()求
五、照样子,写一写。(4分)
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古诗《望天门山》。(4分)
七、从下面每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在括号里(4分)
(1)商店里的柜台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品。
教室里的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
()和()
(2)天寒地冻,冬冬一点也不觉得冷。
战士们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冻得牙齿格格地响。
()和()
八、选词填空。(6分)
渴望盼望希望
1、我们()已久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
2、这次会议很重要,()大家不要缺席。
3、我多么()自己快快长大,也当一名人民教师啊!
激励激烈激动
1、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
2、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着我前进。
3、()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天一夜,敌人终于被我们打败了。
九、先把下面的古今名句和谚语补充完整,再写一句自己课外积累的。(4×1+2×1=6)
1、峨眉天下秀,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黄山归来不看岳。
3、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
4、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坦克把盾的()、矛的()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手。
2、冬天,雪花在空中()。树上积满了()。
3、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
4、只听一声(),混沌一片的东西()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
十一、课内阅读。(6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2分)
2、“栖息”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解释的方法,也可以用写一句话的方法表示你的理解。(2分)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这段话中的这类词语抄写下来。(2分)
例:宝贵的肥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9分)
长白山的冬天
长白山的冬天来得很快,几天的大风雪后,天晴了,银色的世界一片灿烂。被刮倒的大树全被大学掩(yan)埋了,只露出点点树枝。小野兽被吓昏了头,躲在窝里不敢出来了吧?也许,也像倒在地上的大树一样,被大雪埋上了?瞧,雪地上果真埋着一只雷鸟,只有脑袋露在外边,那上眼皮上的红斑(ban)像红宝石那样光彩夺目,在白雪衬托下象一团火苗。突然它从雪中钻出来,拍打着双翅飞走了,翅膀哗哗的拍击声在森林中发出回响。雷鸟周身洁白如玉,闪着淡淡的蓝光,除尾巴外,连半根杂色羽毛也没有!原来,它藏在雪洞里,以雪为屋,躲过了几天的暴风雪。多么聪明的雷鸟!
1、长白山的冬天真美,找出文章重点写了哪种景物,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写出雷鸟美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为什么说雷鸟很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十三、作文(25分)
学习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课文中的那位教育家以前做的实验都不成功,而这次能取得成功。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你以《一次成功的××》为题,写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最有说服力,最有代表性一件事情的经过和收获。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点和姓名,若要用到地点和姓名时,要用“××”代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

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

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

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教材还编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引出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

(2)在分物品时,一般采取“平均分”的方式。

(3)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得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1)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小精灵话中的“平均分”和“它的”是关键词,明确指出了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

(2)(3)在实物模型的基础上,借助面积模型--圆和长方形,认识 、 。

(3)通过上述活动积累一定具体认识后,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4)以 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指导怎样正确地读、写分数。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C}{C} {C}{C},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1)例4,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四分之几,加强了四分之几和 的联系。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1)例5,通过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说明十分之几的含义。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小数做初步的准备。

7.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3)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习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习分数加减法作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2.例2(分数减法)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1)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直接出示算式后,小精灵提示思考方法:通过平均分,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借助直观图、提示语及小女孩的动作等,再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

(三)分数的简单应用

1.例1

(1)例1,教学由多个同一事物组成的集合作为单位“1”,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整个集合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情况。

(2)例1的第(1)题,调用学生学习几分之一的经验,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情境,实现了“1”由一个物体到一组物体的自然过渡。

第(2)题,指导学生借助分数的含义,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

2.例2(问题解决)

(1)例2,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既能让学生学习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又可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2)理解题目中两个分数的含义,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3)给出了借助直观图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时结合分数的含义,应用整数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小精灵的话,提示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五、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C}{C} {C}{C}{C} {C}表征转换能力代表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水平。通过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如分割操作、画图、数学符号等之间的转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最初接触分数时,先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再通过图形表征认识分数,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行为”“图形”“符号”等表征方式的关系,努力做到“有来有回”。

2.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生对分数的抽象理解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方面,在分数初步认识阶段,学生的活动要与直观模型紧密结合。一开始就要利用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对分数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不抽象分数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的呈现方式,除实物、面积模型外,可适当采用集合模型、“数线”模型,丰富学生的认识表象,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含义提供多种直观支持,避免思维僵化。

让学生在不同的动手活动中体验、认识分数。如“分一分” “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数一数”等,完成这些动手操作。

尤其在认识在认识“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时,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被平均分以后,每份里的物体都可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部分-整体”的关系感到不习惯。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初步形成认识:与“1”是一个物体是相同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取几份就有几个1份那么多。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北师三年级上册语文天地6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三年级上册语文天地6”,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几项练习。
“日积月累”包括“多音字组词”、“抄写词语”、“辨析运用词语”、“积累和鸟有关的成语”、“填空,概括句意”。
“开卷有益”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鹰》。此文选自《英国大百科全书》,每一自然段介绍有关鹰的一方面的知识,阅读此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扩展对鸟类的认知范围。
“初显身手”主要包括“查资料,评选鸟类能手”、“办展板”、“讨论保护鸟的好办法”等几项练习。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鸟类,使学生懂得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并想出保护鸟类的好办法。
“笔下生花”中的“填一填,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总分的写法,并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把事物描写得更生动。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金钥匙”——及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当他非常用心,眼到、口到、心到时,又是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纠错,长期以往,可使学生读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既提高了读书的效果,又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学“日积月累”中的“多音字组词”时,可让学生查字典理解不同读音字的意思,然后再进行组词。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多填写几个,以丰富积累。此题可在学习课文中渗透学习。“抄写词语”可鼓励学生从文中再摘录一些,并尝试使用这些词语,如:词语的搭配、说句子等。也可以找近义词进行比较。“辨析运用词语”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愿望”、“失望”、“希望”这三个词的词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读懂要填的这句话,然后填写。“填一填,说一说”设计此题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填写,突出翠鸟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此题可放在学习课文中解决。
“开卷有益”让学生自读课文《鹰》,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中了解有关鹰的知识,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评选鸟类能手”可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鸟类的资料,评选鸟类能手。除了表格中列举的以外,还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鸟类能手进行填写。“办展板”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举办,全组设计,分工进行。
“习作”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抓住生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6(新课标人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6(新课标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6(新课标人教版)
第四课时11周5节
学习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2、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21古诗两首12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12周2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12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②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12周4节
学习目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岛上儿女

23美丽的小兴安岭12周5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一、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二、读书闯关
①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13周1节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①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②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①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②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②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板书: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24“东方之珠”13周2节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

语文园地六13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第二课时13周4节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四课时13周5节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25矛和盾的集合14周1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14周2节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26科利亚的木匣14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一方面,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经历了一般图形周长的探索过程之后,进一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尺、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然后,通过让学生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求法,使学生经历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在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公式后,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具体编排

(一)四边形和长、正方形的认识

1.例1(认识四边形)

(1)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应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此题,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2)注意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并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外延的认识。

2.例2(认识长、正方形)

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为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准备。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

(二)周长

1.例1(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

(2)用描述性的语言来陈述周长的含义。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经历探索测量周长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2.例2(长、正方形的周长)

(1)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加深概念理解。注意方法优化,总结周长公式。

(三)解决问题

1.例5(问题解决)

一般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2.“做一做”

让学生探索“给12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化为“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发现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测量树叶、数学书、钟面等的周长,量头围、胸围、腰围,给正方形桌布缝花边,给多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采用了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对画长、正方形的要求也不同,在本册主要是在方格纸和点子图上描画;到四年级学习了平行和垂直以后,则要求学生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

例如,本单元对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四边形没有给出定义;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8)》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8)》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8)》数学教案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第7、8题

【教学目标】

1.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难 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1.练习二十第7题。

(1)出示第7题的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说说爸爸、妈妈、女儿分别吃了一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剩下几分之几?

(2)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集体交流时,指名说说想法。

2.练习二十第8*题。

(1)尝试完成。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移”“拼”的方法将几个分数图形连接起来,再观察就很清楚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分、折、涂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比较方法,并在多个实例中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 点: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 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小明的作业。

教师: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题,老师都给他打了“?”,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小明改正。

63×3=189 142×3=326 16×8=848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教师: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知识应用。

(1)练习十三第4题。(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你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尝试列式,讲明算理。

(3)练习十三第9、10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练习十三第12~14题。

先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4.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15题。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算下面各题,猜一猜乘积和乘数有什么关系?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2)组织集体交流。

(3)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很快填出下面的数吗?

99×6=( ) 99×7=( ) 99×( )=89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并有所拓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3-5课时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孤独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10.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学情分析
要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同时在读文、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会通过品析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等的句子,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风筝
概括———————————最大的快乐
做风筝充满憧憬怀着希望高兴
放风筝自由自在充满快乐快活
线断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着急
找房子没有踪影垂头丧气伤心

11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柿(shì)
(2)后鼻韵母:粮(liáng)杨(yáng)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苹果像(),(),()
()像(),()。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课件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气味声音_
钥匙丰收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
大雁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7、8单元》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