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3-31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面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利用人力资源,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
2、从社会的不断进步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导言,从而引入新课: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二、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
2、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3、中共八大会议的历史意义
讨论:1、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哪些初步面果?
2、如果下面的历史是按中共八大所探索的道路走又将会怎样?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讨论:1、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理清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七千人大会和国民经济的复苏。

相关推荐

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八大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先进人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八大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四、课前导学:

1、被人们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2、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的时代,实现和产品全部自给。

3、中共八大以后的十年,涌现出大庆石油工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等大批先进人物。

4、和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五、教学过程

良好开端:八大的基本任务

大跃进原因

失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标志

评价

六、巩固拓展

1、中共八大召开于()

A、1949年B、1952年C、1954年D、1956年

2、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3、中共八大最重要的意义是()

A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

B要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要防止资产阶级的进攻

D贯彻落实八大会议精神

4、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出现此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苏东的艰难探索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苏东的艰难探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内容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学习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

学习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学法提示

问题导读下的自主整理法、表格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1953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把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他对也施行手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2、1968年,匈牙利领导人在全国开始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的、、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这次改革使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出现了稳定局面。3、查一查: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欧洲:

亚洲:(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改革吧!

(一)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

学法提示: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后要学着用哦!

●填一填:下面是小明学习赫鲁晓夫改革时所列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经济方面

1、2、3、

政治方面

1、2、(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材料一: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3年9月7日)《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

学法提示:解读和运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你能运用上述史料解决问题吗?不要忘了认真阅读材料哦!相信你能行!

●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三)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材料三:1964年10月12日,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议程只有一项,撤去赫鲁晓大的一切职务,下面节选的是大会报告对赫鲁晓大的几项指责:

(一)他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的工作,由于他犯下的重大错误而受到严重损害。他经常做出仓促草率、考虑不周的决定,鼓励任意扩大行政管理机构,致使等级层次繁多。在前二三年时间里,他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并且开始滥用权力。

(二)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赫鲁晓夫依赖报刊广播的谄媚奉承来维持个人的妄自尊大。

(三)赫鲁晓大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罗亚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传》

●谈一谈: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学法提示: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应该找出苏联、匈牙利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比较其优劣,从中吸取其经验教训。

●议一议:除苏联和匈牙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东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改革大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而引起了政治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请你说一说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找一找:通过围绕“苏联和匈牙利改革”问题的系列解剖和探究,你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A、发展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反对个人崇拜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匈牙利C、苏联D、南斯拉夫

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B、导致内战爆发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D、取得很大成就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

(二)阅读探究(共6分)

“从布拉格之春”到“莫斯科寒流”

“布拉格之春的目标是对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曾经是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革命引路人的苏联,现在成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对象。也许,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这场革命将走向“人道的社会主义”,但莫斯科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将一无所得,而其苦心营建的社会主义阵营,极有可能在布拉格的改革声中化为废墟。”

1968年8月20日深夜,11点多钟。华沙条约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成了苏军的俘虏。布拉格,一夜之间从暖春坠入严寒。

1968年8月21日苏联塔斯社声明:应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邀请,苏联及其盟友的军队已经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击退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声明还说,捷克斯洛伐克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影响到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切身利益,此次活动“符合社会主义兄弟国家间缔结的同盟条约中规定的各国有权单独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原则”。

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华约和二战后苏联的认识。

四、学习感悟:

苏东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这里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你认为前人的事业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启示呢?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又该怎样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呢?

我想说: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
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
(1)整体感知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大?
明确:通过挂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展示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的时间,显示了银河系之广,宇宙之大;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于太阳系中,进一步说明了宇宙巨大无边。
互动2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明确教师可通过地球是由什么组成推广到一切天体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在地球上,有空气、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其他一切天体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广阔无垠的宇宙是由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物质组成的。
互动3
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明确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摸得着、看得到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例如: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直至微小颗粒不再是玻璃。再比如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的颗粒仍然保持甜的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我们把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可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极其微小的粒子。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看不到,借助于电子显示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互动4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
明确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实例。
互动5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说明了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是由一种原子组成,有的分子是由多种原子组成。
互动6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
明确: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原子非常小,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经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互动7
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明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不要求学生一定理解其中的术语,但要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1nm=10-9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科学研究表明: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科学工作者正是通过对分子或原子的操纵,进行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