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2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单元5翠鸟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板书设计:翠鸟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3、学生提问。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2、学生序数。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③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2、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3、学生叙述。4、学生听老师做介绍。5、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练。五、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①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师配乐有感情朗诵。
④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
1、学生讨论、欣赏。2、学生思考讨论。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朗读第1——3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2、学生理解词语。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学生讨论。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1、学生识记生字。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范写。3、学生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写。课外资料:翠鸟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束带翠鸟和斑点翠鸟就是典型的海鸟。
束带翠鸟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区。束带翠鸟经常生活在岸边的灌木丛和树顶上。束带翠鸟的菜谱很丰富,鲑鱼、虾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束带翠鸟在捕猎之前总是在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寻找水下的猎物。一旦找到猎物,它就会悄无声息迅速地潜下水去,抓住猎物。束带翠鸟是迁徙性的候鸟。每年八月,它们开始迁徙。四、五月份的时候再返回故乡。束带翠鸟栖息在海岸边的地洞里。地洞一般深达2.4米。地下洞穴是雌鸟和雄鸟共同挖掘的。一切准备就绪后,雌鸟产下的卵大约有5到7枚,刚好放在洞穴底部。经过23天左右的时间,小翠鸟就可以出世了。
斑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第二单元6、《燕子专列》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音乐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板书设计:政府呼吁、专列运送燕子专列市民抢救站台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救救燕子!”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朗读。三、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1、指名学生读课文。2、指名认读生字。强调“殊、骤”的正确读音。2、学生认读生字。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学生交流。四、品读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1、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全班交流。2、学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预设问题:(1)字词的理解:启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峭(2)课文内容的理解。3、质疑、探究。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1)什么是专列?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1)学生回答。(2)为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方面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燕子、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爱。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认读生字词。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1、学生认读生字词。2、学生朗读课文。二、争当“最佳小记者”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就能获得冠军。(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班交流。板书:时间——地点——谁——遇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怎样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三、拓展训练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开过来了,(放课件)你们听,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1、学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教育。2、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2、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成写作。(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四、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2、“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4、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3、学生练写。课外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第二单元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8《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理解“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但是,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教师准备:搜集橡树图片。学生准备:有关橡树知识。板书设计:粗壮工人橡树结实工程师挺拔爱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2、板书课题:8路旁的橡树2、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教前预设,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3.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前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学生自读课文。2、读课文,勾画词语,查字典或同桌讨论,理解词语意思。3、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1、学生自读课文。2、读课文,画句子。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读文,找出答案。4、学生根据课文感悟回答。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5、体会工程师和工人叹气的不同含义。6、学生句子含义。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思考回答。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教学重难点: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了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关这次训练,教材在本组的导语、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已经作了相关的说明。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习作:本次习作,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本次习作,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激发习作兴趣。承接前面的综合性学习巧妙导入,如,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否愿意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大家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是否愿意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选择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

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可以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如《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在习作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我的发现: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所发现的内容会因学生不同存在着差异。最简单的是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二是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是从修辞的角度来发现;三是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发现,使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不断鼓励、启发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有关修辞知识。

日积月累: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部分内容。“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学生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认读字音和朗读短文。注意“浊”读翘舌音,“罪”读平舌音、“廉、贪、偏”为前鼻音韵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再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反义词语。“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组诗句,只要求读读背背,诗句的意思一般可不讲解。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课时安排:3课时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读读认认: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课前给每个小组设定了不同的主题)
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二、小组内交流1、就同一主题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材料。1、小组内交流。2、小组成员整理资料。三、全班交流
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1、进行总结。2、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3、学生评出合理化的、可行性的建议。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课下完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忆一忆
三、学一学1、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明确习作要求,欣赏范文。1、学生分组回忆调查情况。2、学生小组交流习作内容。3、学生全班交流习作主题。1、学习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要求。欣赏范文。1、学生分小组交流。2、学生交流习作主题,习作内容。3、学生全班交流,打开作文思路。学生体会所学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写一写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动笔写作。修改习作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3、再次自我修改。1、学生修改文章。2、师生共同评议,发现问题,修改文章。3、学生修改作文。第三课时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思考问题。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学生互相交流。二、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男女生对读,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1、学生读正反义词。2、指名学生读。3、男女生对读,交流识字方法。4、用所学生字组词。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请学生介绍每句诗句的出处。4、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5、男女生比赛读
6、背诵诗句。1、学生自读诗句。2、指名学生读诗句。3、学生介绍诗句所描写的情景,并介绍出处。4、学生总结特点。5、男女生比赛读。6、学生背诵诗句。四、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1、学生读小伙伴的话。2、展示自己的作品。

编辑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5.灰雀
教材简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列宁男孩
惹人喜爱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6《小摄影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小男孩是怎样吩咐高尔基的?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17小摄影师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讲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一、抓关键点,理解课文
在教学时,我用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主要内容,然后以两个“突然”句作为切入点,让生针对两个突然提问,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串接主课的“珠子”。在朗读与理解方面,针对第一个“突然”,我紧紧抓住“请让我进去吧”。“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一切准备停当。”三个短句展开教学。后一个突然,我则抓住“赶紧、大声喊……”等重点动作词加紧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细品词语,深化爱意。
在小男孩准备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高尔基侧过脸,对着小男孩微笑……其中,“吩咐、微笑、赶紧、喊”等词。充分地体现了高尔基的耐心和对小男孩的关怀。读完第七自然段第一句后,我故意说:“吩咐是指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用在这里老师觉得这个词用错了。你们同意吗?”学生议论纷纷,很快得出了结论:“这词没用错,因为小男孩正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必须听小男孩的话。”“这个词用得好!这体现了高尔基对工作认真的小摄影师的尊重和表扬……”“那么,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又能体现这种情感?”这一引一导,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小男孩虽然摆弄了很久,可高尔基微仍笑着,说明了高尔基很有耐心、非常和蔼可亲。”“小男孩虽然忘记了带胶卷,哭着走了,但高尔基没责怪他,赶紧站起来……”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读起书更投入了,更有感情了。在读书中加深高尔基对小男孩爱的理解。
三、激发想象,拓展爱意。
这篇文章,以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为主,我本打算安排学生有情感朗读课文,再让他们自己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组织学生讨论“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学生们一听,兴趣大增,多数说男孩会回来,理由是说男孩不会留下遗憾给自己的,要不他会被班上的同学嘲笑。也有少数学生说男孩子不好意思回来了,因为他浪费高尔基太多的时间。也许由于学生对课文还不足够熟悉,也许是课时安排的内容太多,也许我在角色分工不够清楚,学生在表演时不够出采,出现了课堂的混乱。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8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六、板书设计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答应小珍
(诚实)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欣赏佳作,欣赏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流程〗
一、经典欣赏
1、课件展示,教师以评书方式讲给学生听:
水浒英雄──武松(节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
“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时,还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武松道:“就有五六碗多时,你尽数筛将来。”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汉。”酒家那里肯?
将酒来筛。武松焦燥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哨棒便走。
2、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二、读文猜人
其实,我们班上也有这样的传神之作: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三、总结习作要领
引导学生明确:
1、写的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
2、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
3、平常多积累,多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人写法。
四、修改习作
五、小组互相学习
把自己的精彩习作读给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⑴指名读句子。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
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板书: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华灯琴声(夜游)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
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
(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习作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
(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
(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
(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
(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同桌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练习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教学第二题
1、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按要求查字典。
5、分小组讨论、交流
6、汇报交流结果
7、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写好钢笔字”,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完成“读读背背”,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济、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学生书空
3、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指导
1、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学生讲,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设置情景:
(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多媒体演示:十、个
1、学生仿写
2、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
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媒体: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出“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这与人们平常认为的“草木无情”的常理相背,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而且不同的植物表现的感情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植物之间的“感情”既丰富又奇特。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了概括说明。“萎靡不振”“和睦相处”点明了植物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说明了植物间相处的两种不同情况。
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就围绕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身边。”
“黄瓜讨厌西红柿,喜欢菜豆角做伴;铃兰花和丁香花势不两立,而喜欢勿忘我作邻居。”“谷子与水果长时间在一起,谷子霉烂而水果干瘪。”你看,不光植物之间有感情,就连植物的果实之间也有感情。
植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呢?文章第七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是由于植物有一种生长的本能:
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排斥对自己生长不利的因素。
2.外界的能量对植物新陈代谢有影响。这一部分讲的是植物有感情的本质,与前面讲的植物有感情的表象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和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植物的“感情”)师:“同学们,人有感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人类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资料)
2.师: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含羞草”、“丁香花”、“货轮”、“棉花”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
“迅速”、“较浅”、“讨厌”、“竞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恰恰”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
如:“促使”、“供给”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干瘪”、“霉烂”“窒息”等放在文本中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读书中的句子)
A: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植物奇妙的感情)
B: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
4.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刚才那些不明白的词语。
5.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①植物为什么有感情呀?②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呀?)
学生讨论后交流。
6.整体回顾全文。
7.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这些植物说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感情很神奇、可爱、有趣、奇特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注意读准“较”(jiào)、“供”(ɡōnɡ)、“曲”(qǔ)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注意“迅”字的比画书写顺序。“勿”不要写成“匆”,“柿”右半部分是“市”。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学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说一说。
《蜜蜂》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证明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的本领。
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矿矿的研究》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这是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写的一篇介绍自己的儿子在国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完成蓝鲸研究论文的文章。本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内容却能给我们和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
事情的经过可以分成如下三部分:
从开头到“……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是第一部分,讲儿子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从“两个小时以后……”到“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讲儿子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儿子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学到许多知识。
从“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到结束。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我”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
(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2矿矿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矿矿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爸爸也学到许多知识。
○3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爸爸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以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见参考书)
3.讨论:读了课文,你有过矿矿这样类似的研究成果吗?
4.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教学中注意比较“介——分”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
2.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孩子领到图书室,或者把孩子引导到丰富的生活,去问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邻居,或者某些专业人士,让孩子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也像矿矿一样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翠鸟
导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导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道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生字新词了
cuìyànfùchìhèchèn
翠鸟鲜艳腹部赤褐色衬衫
língjídàipàoruì
灵活疾飞等待小泡锐利
sìdǎixī
饲养逮住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二、我了解课文了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
三、我会拼翠鸟
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导学案
一、合作探究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拓展练习:
1、“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三、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cuìniǎochènshāndǒubìjīlíng
()()()()
wěigǎnzhùshìyúwēngdàngyàng
()()()()
2、读一读,抄一抄。
翠鸟腹部清脆饲养
石壁又尖又长透亮逃脱
3、比一比,组词语。
衬()秆()疾()泛()
村()杆()病()乏()
脱()饲()希()透()
锐()词()稀()秀()
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羽毛()的爪子()的眼睛
()地看着()地注视()地停
5、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动---()是----()祥--()呼--()
得---()吞----()始--()进--()
二、体会写法
把课文中对翠鸟外型描写的语句抄写下来,体会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主题丛书学习
通过对主题丛书的学习,我又了解了不少鸟的生活习性。
——————————————————————————
——————————————————————————
课后拓展
一、下面每组句子中,哪句写的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2、翠鸟离开苇杆,很快的飞过去。

翠鸟瞪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板书设计:
翠鸟
特点:头上背上腹部
飞行快
6、燕子专列
导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导学重点
1.抓住”燕子专列”,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导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二、我了解课文了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导学案
一、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二、字词指导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ōuzhōushūshìpíláoqǐchéng
()()()()
tèshūchángtúzhòujiàngkōngtiáo
()()()()
2、读一读,抄一抄。
漂亮舒适饥寒交迫满天飞舞四处寻找
风雪不止成千上万长途飞行皑皑白雪
3、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张()一位()一座()
一只()一片()一个()
4、仔细区分,组成词语写下来。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行.
殊()步()救()跋()
珠()涉()球()拔()
5、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特别-----()疲劳-----()
温暖-----()舒适-----()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纷纷顶着冒着踏着四处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走出家门,()料峭的春寒,()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冻僵的燕子。
7、照样子,写一写。
例: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但我仍然坚持跑步。
例: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行。
如果(),()就()。
二、创设情境,总结交流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阅读《主题学习丛书》
?把自己学到的故事向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
1、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2、请你为保护动物创作几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词,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燕子寒流——政府号召
市民行动冒踏救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导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课文了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二、我能掌握字词读音了
1.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2.读准多音字。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去掉词语读生字。
5.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6.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我能读通课文了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导学案
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2、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啊?
3、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4、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二、阅读交流
1、默读课文,把你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三、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sēnlínzhànlánkuòdàchuǎnqì
()()()()
kǎnfálímíngluǒlùgàifáng
()()()()
2、拼一拼,组词语
juǎn()dé()
卷得
juàn()děi()
3、读一读,写一写。
村庄甜润锋利应有尽有各式各样
6、照样子,写词语。
一代代()()()()
整整齐齐()()()()
7、想一想,填一填。
郁郁()()雨过()()春()花()
()清()秀景色()()和风()()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谁家想(),谁家想(),就(),把树木()下来。
(2)、一年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裸露的土地不断()。

二、交流体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三、阅读《主题学习丛书》
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阅读交流
课后作业
1、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2、。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朱汉小学高凤禄)
8路旁的橡树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导学重点
学习铺路工人为保护橡树而改变筑路计划的环保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导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组、我会填、我会造
1、比一比,组词语。
埋()廷()拔()
理()延()拨()
壮()转()漂()
状()传()飘()
2、想一想,填一填。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
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
3、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树()机大()()目
shēn:()份()浅人()()请
4、照样子,用带——词造句。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二、我理解课文了
1、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6)“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7)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8)“高尚的心”指什么?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课堂自测
一、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xiēyántíguan
延橡楔灌蹄
二、比一比,组词语。
埋()廷()拔()
理()延()拨()
壮()转()漂()
状()传()飘()
三、想一想,填一填。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
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
【探究作业】
一、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树()机大()()目
shēn:()份()浅人()()请
二、照样子,用带——词造句。
公路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三、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草地上开着小花。
()的草地上开着()的小花。
2、公路旁边挺立着橡树。
()公路旁边挺立着()的橡树。
四、主题丛书阅读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路平坦笔直
橡树挺立挺拔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
②学生能在设置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Ithas……”;“Lookat……”;“It’sso……”。
2.技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句型“Lookat……”;“Ithas……and……”;“It’sso……”。
②难点:单词children和funny的正确读音。表示身体部位单词,单复数的运用。
三教学媒体设计
英语教学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科教学。如何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是所有英语教师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空中课堂的运用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出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的运用空中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空中课堂设置了较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视频、动画、图片,给学生以乐趣,更给学生以启迪。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空中课堂遵循导入、导看、导学、导评的教学模式。先采用学生喜爱的歌曲导入新课,再观看光盘呈现对话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先听,跟读并朗读。看示范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然后创编对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参与、协作、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充满自信,感受成功。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热身
1师生一起表演唱英语歌曲《Hello》。
T::Hello,Children.doohdo!
Ss:Hello,MissMadoohdo!
T:Hello,children,doohdo!
TandSs:Hello,Hello.Hello!
教师采用歌曲对唱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生词children
2观看光盘,师生一起做Let’sdo。
Tall,tall,tall,
Makeyourselftall.
Big,big,big,
Makeyoureyesbig.
Long,long,long,
Makeyourarmslong.
Short,short,short,
Makeyourselfshort.
Small,small,small,
Makeyoureyessmall.
Short,short,short,
Makeyourarmsshort.
利用光盘呈现生动的画面,和着有韵律的节奏,用歌谣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形容词,并为本课教学做铺垫。
㈡呈现新课
1呈现新句型
①观看动画听描述猜动物,呈现句型“Ithas……”听示范,跟读两次。
T:Boysandgirls,letsplayaguessinggame,listen;
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Ithasbigearsandsmalleyes.What′stheanimal?
Ss:It’sa/an……
T:Verygood.
T:Ithas……(教授句型Ithas……)
T:Pleaselistentothesallyandrepeat.
Ss:Ok.
②继续猜迷,比较图片,呈现句型“It’ssobig.”“It’ssofunny.”然后听示范并跟读。
T:Lookattheelephant,It’ssobig.
Lookatthemouse,It’ssosmall.
Lookatthemonkey,It’ssofunny.
三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心强,通过观看动画,用猜的方式不但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轻松又准确的呈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③两人一组利用单词图片进行猜动物游戏
S1:Ithasalongtailandbigeyes.What’stheanimal?
S2;Monkey.
S1:Yes,hereyouare.
S2:Thankyou.
……
游戏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注重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呈现会话
①观看动画片,布置任务,让学生记住动画中动物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听示范并跟读,再朗读对话内容。
T:Doyouloveanimals?Doyoulikethezoo?
Today,MikeandSarahgotothezoo,Let’slistentotheirdialogueandthen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Whatcanyouseeinthezoo?”
S:……
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完成一项任务,让学生记住动画中动物的特征,看完后作汇报比赛。此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观看游戏示范,小组戴上头饰表演会话
T:Lookatthescreenthenactthisdialogeoutinyourgroups.
T:Yourturn,please.
Ss:…
利用头饰创设语境,通过小组合作,把机械模拟变成有意义的表演,培养了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倾听,乐于分享的品质。
㈢趣味操练
1.Let’schant(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配合动作进行歌谣对唱)
Lookattheelephant.It’ssobig!
Lookatthemouse.It’ssosmall!
Lookatthecat,It’ssoshort!
Lookatthemonkey,It’ssofunny!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歌谣节奏,对歌谣内容进行创编,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短语和句型,使操练内容富有趣味性。
2.创编对话
T:Boysandgirls,Doyouhavetoys?Takethemout.Describeyourtoysinyourgroup.Youcandolikethis;Lookattherabbit,It’sshort,Ithas……
T:Ok,let’svisitthezoo.
三人小组情景会话:把学生带来的动物玩具摆放成一个“动物园”的形式,每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参观其他小组的动物园,并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再请小组上前表演,评选出优秀小组。
教师通过信息传递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创设游动物园情景,让学生活用语言,自由创编对话,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㈣课外活动
1.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并涂色
2.向你的朋友,家长介绍、描述你喜欢的动物。
作业的设计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以活动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以生动的画面、实物为辅助,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真实、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本节课在教授新知识上始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其次,教学活动设计富有层次与梯度,从机械模拟到趣味操练,再到创编对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但体现了从“不会到会”这一学习过程,而且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但遗憾的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运用,缺乏情感目标的教学,没有抓住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当保护动物,热爱动物……希望在下次教学中补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二单元资料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二单元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二单元复习

一、课文背诵:5课、6课、7课。
二、课后题
1、20页:下面每组句子中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好在哪里?
(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答:第二句写得好,因为:“鸣声”比“叫声”更准确,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贴着水面疾飞”生动地表现了翠鸟动作轻盈、迅速的特点。
(2)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答:第二句写得好,因为:“蹬开”把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写法说明了翠鸟飞的速度很快。
2、24页: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答:“纷纷”,说明救燕子的人很多,行动快。“四处”说明寻找燕子的范围广;“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说明当时的气候、环境非常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付出了辛苦劳动;
3、27页:体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的含义,
答:“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
“什么”是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三、语文园地二
1、写比喻句。(31页背诵)
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课外】小弟弟的脸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大苹果,我真想啃一口。
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终于得到了冠军。
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为我们带来了凉爽。
2、反义词(背诵、默写)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补充:是对非宽对窄升对降曲对直有对无
拓展:清澈——浑浊廉洁——贪污端正——歪斜奖励——惩罚
善良——邪恶勤奋——懒惰宽阔——狭窄弯曲——笔直
3、古诗名句(背诵、默写)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4、保护环境的宣传语:(1)给我一点爱,还你一片绿。
(2)我是一株小小草,请您注意您的脚。
四、四字词语。(熟读意思,听写词语。)
一动不动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
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制。
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
长途跋涉:长距离地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饥寒交迫:饥饿和寒冷同时逼迫。
皑皑白雪:洁白的雪。沉默不语:不说话。
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
清澈见底:指水清而透明,可以看见水底。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形容物品很多。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五、阅读理解
第5课翠鸟
(一)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2、“鲜艳”的意思是:(颜色多而明亮。)
3、请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画“△”。(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4、这段话写翠鸟的颜色是按(头上——背上——腹部)的顺序写的。
(二)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用“——”画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句子。
2、在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下面画“△”,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
(翠鸟捕鱼的动作真快。)
3、短文中写“小鱼很机灵”“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作用
(是用对比的写法从侧面表现翠鸟很机灵、捕鱼动作快。)
4、“锐利”的近义词是(敏锐)。
5、用“尽管……还是……”写一句话。
(尽管山路又硬又滑,人们还是四处寻找受伤的燕子。)

第6课燕子专列
(一)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1、你从“成千上万”体会到什么?(燕子很多)
2、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找出相关句子画上“—”,找出相关词语标上“”。
3、“气温骤降”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很多。
4、你从“气温骤降”、“风雪不止”体会到什么?(当时气候非常恶劣)
5、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找出相关句子画上“~~”。为什么说政府作出这个决定了不起?(因为他们居然决定为小小的燕子开专列,可见政府爱护动物、注重环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里的“谁”是指任何一个人,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没有人管。)“拎”字,意思是(拿、带),说明(人们非常随意,根本没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意思是(数目不确定),这就更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了,环境恶化已经开始了第一步。)
(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里的两个“不断”,表明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思是(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表明了(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4)“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5)“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这个句子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这是多么轻易的一种破坏,表达了
(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6)“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咆哮”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失去树林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凶猛),突出了(人们乱砍树木的严重后果。)
(7)文末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如:小村庄的人们啊,你们今天得到的后果都是因为你们乱砍树木造成的啊!
(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如:小村庄的人们啊,希望你们记住这个教训,以后要多植树,保护环境。
(8)文中三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它是有用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
(9)“大雨没喘气儿”意思是: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七、熟读1页、13页、16页、17页导语、资料袋、宽带网
八、习作:
园地二: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
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九、词语表过关:(把听写错误的词语写在下面,再次听写)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重点归纳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重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重点归纳

第二单元
★词组+四字词语
鸣声清脆羽毛美丽眼睛透亮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浅绿色的外衣打消念头
赤褐色的衬衫一动不动地注视舒适的列车特殊的客人冻僵的燕子温暖的地方
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皑皑白雪的山间美丽的村庄应有尽有的家具冒着严寒顶着大雪踏着山路成千上万风雪不止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锋利的斧头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家家户户宽阔(平坦)的公路高高的橡树
沉重地叹气不约而同地赞叹高尚的心修建公路修改计划
★易错字音:饲(sì)养渔(yú)翁(wēnɡ)露(lòu)出水面苇(wěi)秆(ɡǎn)麻(烦(fɑn)濒(bīn)临
★近义词:鲜艳——艳丽灵活——灵巧逃脱——逃跑注视——凝视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特殊——特别疲劳——疲倦寻找——搜寻
湛蓝——深蓝锋利——锐利裸露——暴露
反义词:机灵——笨拙快乐——痛苦微风——狂风灵活——迟钝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容易——困难消失——出现裸露——遮盖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坚硬——柔软特殊——普通减少——增加扩大——缩小
★多音字(写出拼音)
尽___(尽力)____(尽管)调____(空调)____(调换)缝_____(缝补)____(细缝)
卷_____(卷走)____(试卷)载_____(运载)____(记载)
★同音字
jiāncuìbìshūyùlíliè
(坚)强清()石()特()忧()()明()车
()锐()绿()绿()服()言()田()开
()到热()
★辨字组词:
透()泛()骤()瑞()舒()紧()
绣()眨()聚()喘()殊()紫()
秆()载()砍()泡()疲()柴()
杆()裁()欢()抱()披()扩()
竿()戴()次()跑()破()括()
★课文分析+生字
《翠鸟》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抓住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生字
“透”的第六笔是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腹”共___笔。“衬衫”两字的部首是_____。
《燕子专列》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字:“舒”的最后一笔是_____;“涉”共____笔。“疲”的第六笔是___。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文告诉我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字:“葱”的拼音是____,第八笔是____。“裸”的部首是____,音序是_____。
“黎”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_。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感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桑兰不屈的精神。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2.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承受的是什么?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出示:
省体操队训练入选技术摔下来固定套
询问治疗脊椎配合毅力瘫痪气喘吁吁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去掉拼音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
(1)读正确、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
4.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
(1)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2)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查字典解决,或教师解答。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
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交流。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
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齐读。
操省选际赢届摔固套询疗
2.指导,明确注意点:
选:注意笔顺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是“。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
疗:最后一笔为“竖钩”;“疒”不要写作“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导入:17岁的桑兰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1)指名读课文。
(2)分组讨论。
2、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她的美好人生是什么?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很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优秀跨入入选多次参加赢得荣誉
4、可当桑兰摔下后,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自由讨论、发言。
5、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读4-7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6、再读第4-7自然段,画出具体措写“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一贯的身长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讨论交流7、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品味。
8、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桑兰真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三、课堂练习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造句。
康复:
意外:
四、小结提升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桑兰因为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所以,当她面临天大的不幸时才能微笑着承受,这种惊人世间毅力不屈的精神不仅给所有的瘫痪患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做出了表率。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细细品味、感受。
作业设计:
一、巧填词语
()的人生()的微笑
()的毅力()的姑娘
()的不幸()的精神
二、对号入座
询问咨询
1、小朋友们正在向交警()交通安全知识。
2、我急切地()我班的比赛情况。
意外故意
1、昨天,我()地收到了一份礼物。
2、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给她一个惊喜,我()把送她的礼物藏起来了。
附板书
美好人生
天大不幸坚强
微笑着承受

5雪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媚敷弧喃剩鸽捡
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美丽的弧线艰难险阻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轻轻捧起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自然段。
2、过渡:我一个人在家是多么孤单,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这时,爸爸给我带回来一只鸽子。
3、看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只鸽子,它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你们喜欢它吗?
可是在爸爸刚带回家的时候它没这么可爱,也没这么漂亮。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
爸爸带回来一只怎么样的鸽子呀?(看图)
这只鸽子是怎么受伤了?
(2)如果你看到这只受了伤的鸽子,心里会怎么想?(生答)
“我”和爸爸也是这么想的,那他们是怎么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我和爸爸怎么对待鸽子的语句)(相机板书:同情洗澡敷药取名)
(3)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治疗,这只鸽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看图)
它变得雪白雪白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引说)。
想象:看到这么美的雪儿,你想说什么?
我也越发喜爱它了,所以我疼爱地对它说--(出示“我”说的话,生读)
指导用疼爱的语气读好“我”的话。
(5)师生接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们能给“飘飘悠悠”换个词语吗?(自由自在)
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我们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我和雪儿对大自然的向往,还希望自己的伤势快点好起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讨论。
雪儿是一只信鸽,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诚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是“蓝天信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真诚地保护它们,真诚地帮助它们。
(出示图片,并相机板书:盼望、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3)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述:雪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当终于有一天,雪儿又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雪儿飞翔图)你会说些什么?
(2)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心情读出来?)
(4)师范读第3句,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像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
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谁能表演给大家看看?
大家想和雪儿一起飞吗?全班一起边读边表演第四自然段。
(5)雪儿终于又能飞翔了,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学生练习说话。
(6)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指导朗读,小结。
4、学习第六自然段。引读,并出示句子,理解“快慰”一词。
指导朗读。
三、总结,并指导背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一段最感人,你能把它记下来吗?(学生自由练背。指名试背。)
作业设计:
一、巧填词语
()的弧线施展()
()的春光传递()
()的眼珠充满()
二、你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板书:
受伤同情
5、雪儿是信鸽盼望
康复快慰
6、花瓣飘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
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穿过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1)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2)、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3、指名读,分角色读
4、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5、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2)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3)听歌曲《妈妈的吻》
(4)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5)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指名表演
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作业设计:
一、连一连
飞快地摘下
轻轻地望着
惶恐地穿过
小心地问道
二、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们会说些什么?我把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时,我们又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注意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情、动作等。
板书设计:
小女孩摘花
花瓣飘香(孝心)送妈妈
“我”买花

习作2
习作要求:
1.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2.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要求: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写作的。
2.仿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的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难点: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师问:刚才走出教室的是谁?
2.讨论:说一说他的外貌以及穿着打扮。
3.请这位同学走进教室,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师问:你能把他画下来吗?
4.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二.画像指导
1.(出示武建设同学的画像),你们看,这就是赵建设为他的朋友武建设画的画像,谁来说说武建设的外貌?(这是他的外貌特征)
2.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是他的特点)
3.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学生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别人画像。
三.例文引路
1.小作者是怎么介绍武建设同学的这些特点的呢?我们来看看赵建设同学写的作文。
2.指名一生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想,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
3.学生讨论,指名交流。
4.教师小结:介绍画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者,但都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5.学生分别练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
6.集体交流。
7.教师评点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爱好时,可举一两个例子。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画中的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要把话说清楚。
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要有条理。
3.练习成稿,修改评议。

练习2
教学目标:
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
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
4、分组讨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推荐代表发言。
5、学写毛笔字:笔画“撇折”。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
(3)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进行指点。
3、练习
(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②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③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4、反馈
(1)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
(2)发现好的练习,放在屏幕上让大家观摩学习。
(3)请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短文,体会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给文章带来的美。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老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①指名读题。
②讨论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②老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上能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背诵。
②指名背诵。
二、背诵古诗《清明》
1、审题。
①指名读题目要求。
②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在清明时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指导。
①学生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问同学。
②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④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么回答呢?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⑤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
①学生自读、自背。
②指名背诵。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关于春游的建议)
1、审题
(1)指名读读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师生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每人在小组里要谈自己的建议。
(3)小组里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3、练习
①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②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4、反馈
作业设计:
一、我是小判官
1、桑兰得知自己的伤(势、事)后,表现的非常(坚定、坚强)。
2、雪儿的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拖)起,在(蓝、篮)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二、连一连
惊人的蝴蝶
美丽的微笑
动人的红旗
鲜艳的毅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灰雀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灰雀第二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5、灰雀(惹人喜爱)列宁男孩教育知错就改作业一、看拼音、写汉字。1、胸pú()2、面包zhā()3、白huà()树4、chéng()实5、huò()者6、wǎn()转二、解释下列词语。婉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小摄影师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二、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2.检查朗读情况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2.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小摄影师第二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课外延伸,想想续写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6、小摄影师小男孩高尔基扔纸团请进来忘胶卷给胶卷热爱崇敬关心爱护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bǎinònɡjiāojuǎnzhǔnbèicèmiàn()()()()二、把下面的字去掉偏旁后,再组词。例:摄——(聂)(姓聂)格——()()按——()()切——()()贴——()()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四、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作业:

一、形近字组词

坑()推()秦()域()

抗()堆()泰()城()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

密密()、()、()

很深很深的大坑:

很滑很滑的()、()、()

突兀的大石头:

平整的()、()、()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我不能失信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我不能失信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诚实守信

作业:

一、我能连:

yàocānqiànshìpū

早餐扑空解释照耀道歉

二、锦上添花:

()的眼睛()地说

()的嘴巴()地问

()的孩子()地笑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3.齐读句子、体会。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二、读读背背X-k-b-1.-c-o-m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第三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二、自主学习

1.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各自再读。4.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5.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附单元训练

第二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yíjìjiāojuǎnkǎocháxiōnɡpúmícánɡ

()()()()()

lìshǐlǚxínɡsànbùyǎnɡwànɡzhènjīnɡ

()()()()()

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分)

停当()转告()鞠躬()面包渣()

流域()陨石()婉转()摄影师()

三、组词。(5分)

郊()惜()诚()秦()社()

胶()借()城()春()杜()

四、照样子,写词语。(12分)

自言自语()()()()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摄影师三()灰雀五()电车一()杂志社

两()照相机六()石头一()朋友一()白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著名()喜爱()明媚()震惊()

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7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八、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一┅┅就┅┅无论┅┅还是┅┅如果┅┅就┅┅

1、()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应该向她道歉。

2、()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3、()是凛冽的寒冬,()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天才在于积累。

2、世上无难事,()。

3、为()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的结果。

5、()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的故事。(3分)

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4个)(4分)

()()()()

3、用“—”画出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2分)

十一、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一个名人故事写下来。注意写清你在什么时间读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还可以写出自己读故事后的想法。(25分)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看拼音写词语
cuìniǎosìyǎnɡtáotuō
()()()
sēnlínfēnɡlìtiánrùn
()()()
luǒlùɡōnɡjùzhìxiè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这幅(fúfǔ)画蚕卵(lǎnluǎn)
开始(chǐshǐ)相似(sìshì)
得(déděi)用功麦杆扎(zāzhā)成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园丁()的教室
和蔼地()严厉地()
兴奋得()悲伤得()
四、找出每组中不是同类的一个词语,在下面画上“——”
1.水稻小麦玉米米饭高梁
2.包子面粉面条米粥饺子
3.乌鸦麻雀燕子白鹅老鹰
4.足球皮球篮球排球乒乓球
五、照样子做题。
1.例:乌云遮住了太阳。
乌云把太阳遮住了。
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①一定是你藏起来了我的骆驼。
②姐姐大棒大棒地往匾里放桑叶。
2.例:高兴——高高兴兴
①端正—()②稳当—()
③干净—()④老实—()
3.例:研究——研究研究
①瓦蓝—()②讨论——()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再向远一点的地方望去,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排排绿色的小松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小花。
()更远处,湖面有很多机帆船,来来往往,渔民在撒网捕鱼,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站在亭上向前望去。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教室
我每次跨进教室,总感到它是那么温暖亲切。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是很好的学习环境。走进教室,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正面墙上的黑板。它长3米,宽1米,油漆得乌黑发亮,好像是无边无际的海洋,闪烁着知识的光芒。每天,黑板上那一道道习题、一个个字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黑板的下沿上,是一道长长的粉笔槽,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老师们每天就是用这些彩笔为我们描出知识的彩丝,让我们编织理想的锦缎。
在侧墙上镶嵌着两扇窗户。窗户上面的墙上挂着正方体的有线广播喇叭。它小巧玲珑,正面的五角星鲜红耀眼。小广播每天向我们报告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报告学校的好人好事,还播讲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及其他文艺节目。它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伙伴。
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个《知识的海洋》栏,内容丰富多彩。有国际时事、趣味习题,有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有古代科学家废寝忘食学习的小故事,有“以实际行动迎香港回归祖国”活动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它真像一个百花园,吸引着我们去采蜜。
教室中间是整齐的桌凳。桌凳摆成三行,六排。未来四化建设者就在这里丰富自己的知识,茁壮成长。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是老师的讲台。讲台上,有供老师用的幻灯仪器和书籍。每当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就走上讲台,娓(wěi)娓动听地给我们讲课。
教室,是苗圃(pú)。在这温暖的苗圃里,我一天天长大,将成为“四化”建设的人才。
1.作者写教室,是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的。
()—→()—→()—→()
2.作者选择了_____、_____和_____,写得比较详细。
3.“它真像一个百花园,吸引着我们去采蜜”,这句话中的“它”指__________,用“采蜜”这个词就是把_________比作蜜蜂。
八、我喜欢的小动物,想介绍给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知识点(第二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知识点(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词组+四字词语

鸣声清脆羽毛美丽眼睛透亮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浅绿色的外衣打消念头

赤褐色的衬衫一动不动地注视舒适的列车特殊的客人冻僵的燕子温暖的地方

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皑皑白雪的山间美丽的村庄应有尽有的家具冒着严寒顶着大雪踏着山路成千上万风雪不止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锋利的斧头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家家户户宽阔(平坦)的公路高高的橡树

沉重地叹气不约而同地赞叹高尚的心修建公路修改计划

★易错字音:饲(sì)养渔(yú)翁(wēnɡ)露(lòu)出水面苇(wěi)秆(ɡǎn)麻(烦(fɑn)濒(bīn)临

★近义词:鲜艳——艳丽灵活——灵巧逃脱——逃跑注视——凝视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特殊——特别疲劳——疲倦寻找——搜寻
湛蓝——深蓝锋利——锐利裸露——暴露
反义词:机灵——笨拙快乐——痛苦微风——狂风灵活——迟钝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容易——困难消失——出现裸露——遮盖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坚硬——柔软特殊——普通减少——增加扩大——缩小

★多音字(写出拼音)

尽___(尽力)____(尽管)调____(空调)____(调换)缝_____(缝补)____(细缝)

卷_____(卷走)____(试卷)载_____(运载)____(记载)

★同音字

jiāncuìbìshūyùlíliè

(坚)强清()石()特()忧()()明()车

()锐()绿()绿()服()言()田()开

()到热()

★辨字组词:

透()泛()骤()瑞()舒()紧()

绣()眨()聚()喘()殊()紫()

秆()载()砍()泡()疲()柴()

杆()裁()欢()抱()披()扩()

竿()戴()次()跑()破()括()

★课文分析+生字

《翠鸟》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抓住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生字

“透”的第六笔是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腹”共___笔。“衬衫”两字的部首是_____。

《燕子专列》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字:“舒”的最后一笔是_____;“涉”共____笔。“疲”的第六笔是___。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文告诉我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字:“葱”的拼音是____,第八笔是____。“裸”的部首是____,音序是_____。

“黎”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

★词组+四字词语

鸣声清脆羽毛美丽眼睛透亮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浅绿色的外衣打消念头

赤褐色的衬衫一动不动地注视舒适的列车特殊的客人冻僵的燕子温暖的地方

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皑皑白雪的山间美丽的村庄应有尽有的家具冒着严寒顶着大雪踏着山路成千上万风雪不止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锋利的斧头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家家户户宽阔(平坦)的公路高高的橡树

沉重地叹气不约而同地赞叹高尚的心修建公路修改计划

★易错字音:饲(sì)养渔(yú)翁(wēnɡ)露(lòu)出水面苇(wěi)秆(ɡǎn)麻(烦(fɑn)濒(bīn)临

★近义词:鲜艳——艳丽灵活——灵巧逃脱——逃跑注视——凝视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特殊——特别疲劳——疲倦寻找——搜寻

湛蓝——深蓝锋利——锐利裸露——暴露

反义词:机灵——笨拙快乐——痛苦微风——狂风灵活——迟钝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容易——困难消失——出现裸露——遮盖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坚硬——柔软特殊——普通减少——增加扩大——缩小

★多音字(写出拼音)

尽___(尽力)____(尽管)调____(空调)____(调换)缝_____(缝补)____(细缝)

卷_____(卷走)____(试卷)载_____(运载)____(记载)

★同音字

jiāncuìbìshūyùlíliè

(坚)强清()石()特()忧()()明()车

()锐()绿()绿()服()言()田()开

()到热()

★辨字组词:

透()泛()骤()瑞()舒()紧()

绣()眨()聚()喘()殊()紫()

秆()载()砍()泡()疲()柴()

杆()裁()欢()抱()披()扩()

竿()戴()次()跑()破()括()

★课文分析+生字

《翠鸟》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抓住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生字

“透”的第六笔是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腹”共___笔。“衬衫”两字的部首是_____。

《燕子专列》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字:“舒”的最后一笔是_____;“涉”共____笔。“疲”的第六笔是___。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文告诉我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字:“葱”的拼音是____,第八笔是____。“裸”的部首是____,音序是_____。

“黎”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_。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由课文三篇组成:《翻越远方的大山》、《雪儿》、《花瓣飘香》。《翻越远方的大山》讲的是跨栏王刘翔的心理历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雪儿》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美丽花瓣送给病中的***故事。
这三篇课文的特点:1、都是叙事文。2、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关于叙事文。
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年段,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以往是在四年级下学期完成,它的基本方法是,先给文章分段,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段落大意串联起来。现在淡化了段落教学,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如何使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呢?叙事文在这里起桥梁作用。首先,叙事文故事性强,便于学生抓主要情节;其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关注文中的故事形象,沉浸于其中,利于达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两点也正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关于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要求正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爱心、孝心、同情心,呼唤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这就成了教材选文的取向。
从课文的特色上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语言很平实,都是将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艰深、晦涩之处,学生一看就知道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然而,这平实的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款款的深情!我们如何让这平时的语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去打动学生、去实现人文浸染呢?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课文。
3、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导向,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建议
1、以“读”为中心,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怎样以“读”为中心?湖北省教研室的晏渝生老师曾经总结过“四读”,即读对、读顺、读懂、读美。初读主要追求读对和读顺,精读主要追求读懂和读美。如果我们每一课的教学都像这样进行,就便于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规律。怎样渗透听、说、写的训练呢?听和说的训练无处不在:听别人读书,说他们是否读得正确和流利;听别人发言,说他们是否想得有理;听别人有感情地朗读,评价他们是否读得恰当……
2、创建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夯实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不只是这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体现,全册的教学乃至各个学段都要体现。
3、建立新型评价方式平台,目标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里,我指的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在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要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杠杆之一。
课时分配
《翻越远方的大山》(2)《雪儿》(2)《花瓣飘香》(2)
习作2(2)练习2(3)阶段检测(2)
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教学难点:
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4)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田径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成绩纪录呐喊当初祝贺遥不可及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字形区分:纪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样翻越的?在翻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最终成功了吗?在翻越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15)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传体作品——齐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出示:“远方的大山”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
二、学习1-7小节
过渡:为什么在刘翔眼里,约翰逊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请你细细地读一读文章的1-7小节,找一找相关词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1)你体会到了什么?(差距大、实力强)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其人)
“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说“遥不可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山了,所以对刘翔来说,这是一座矗立于“远方的大山”,要想翻越它,只能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这座山又远又大,想要翻越它真难啊!谁来一读这段话。(指名读第2小节)
差距很大,刘翔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齐读)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1)、什么叫“风驰电掣”?(形容象刮风和闪电一样迅速)
(2)、约翰逊实力强劲,而我只能——作为观众……,连进入决赛的资格都没有。
(3)、读一读,体会一下两者的悬殊。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1)、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约翰逊是座“大山”?
(理解“近10次”、“没有一次”、“屡屡拿第二”、“总是”。)
(2)、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约翰逊能稳稳地占据冠军宝座,可见其实力的强悍。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
(成名时间很早,早就声名远播,是大家的偶像)
1、同学们,大山遥不可及,面对这座大山,刘翔是怎么想的?
出示:“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1)刘翔是很多同学的偶像,你能读出他此时的心声吗?
(2)这句话虽然是一个问句,但是刘翔心中有答案吗?
(有,希望能,有了目标,成为了梦想,也有了超越的决心。)
(3)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2、齐读第5小节
(1)虽然他向着他的目标又更进了一步,但是那一次还是留给了他无限的遗憾。遥望着约翰逊胜利的背影,他会想写什么呢?
(2)交流
(3)虽然这次比赛给刘翔留下了遗憾,但更激起了刘翔不懈奋斗的动力。引读:他进入决赛的机会——,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整个2003年——
3、出示:“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三、齐读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指名读)
3、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齐读)
四、总结: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板书设计
4翻越远方的大山
2001刘翔未进入决赛约翰逊冠军
2002刘翔与约翰逊并肩比赛,但只看到约翰逊的背影
2003刘翔第二,约翰逊第一
2004刘翔超越约翰逊,夺得冠军
5、雪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6】
一、导入揭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比一比,组词。
划huá()便biàn()转zhuǎn()传chuán()
huà()pián()zhuàn()zhuàn()
第二课时【17】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度,导入
二、精读第2、3段
1、出示投影,问: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交流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篇悠油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区别“飞越”和“逾越”,“传递”和“传送”。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5、指导朗读
6、小结并过渡
“于是”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
三、精读第4——6段
1、导读
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有一天,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
通过朗读,比较两句语气上的差异。
(2)“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弧线”指什么?“划”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个比喻词。
这样的景象美不美?作者会怎样欢呼?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
(4)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似乎()快慰()
向往()忠实()于是()
2、背诵课文。
板书:
雪儿
洗澡
盼望←敷药
取名
渴望←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欢呼望着喃喃说道轻轻捧起
6、花瓣飘香
教学目标: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18】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不知所措惶恐懂事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清晨惶恐红艳艳阳台花丛懂事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19】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小女孩摘花
花瓣飘香(孝心)送妈妈
“我”买花
习作二为他人画像
习作例文:《我的好友武建设》
教学目标:通过习作将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想象中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开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同学肖像。(找个有鲜明特点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画的是谁?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像吗?哪些地方画的最像?
师及时小结:老师画的像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同学的主要特征。
二、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兴趣爱好
5、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习作介绍别人,要注意什么?
7、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
A、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三、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好的语句。
3、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喜欢的东西。
4、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第二课时【21】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
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22】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23】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24】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