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晏子治东阿》教案

高中教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22

《晏子治东阿》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晏子治东阿》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晏子治东阿》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2.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C、仓库少内。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同“嘱”
G、并曾赋敛。曾: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二、结合课后练习一、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心。
三、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C、仓库少内。内:交纳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再拜:拜两拜。
(1)重点词语。
数之:责备。
大诛于子:责罚。
属托:走后门。
货赂:钱财。
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2)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
辟:通“避,退避。
(3)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利。
(4)人物形象: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5)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翻译: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向你身边的人讨好说情,不送钱财;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首先讨好你身边的人,给他们送钱财,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来)逢迎讨好你左右的大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还是勉强坚持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你的政务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子之治东阿也!甚善矣,”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波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C、仓库少内。内:交纳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再拜:拜两拜。
 33、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2分)
 (1)寡人将大诛于子(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A、(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B、(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C、(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D、(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34、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2分)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B、②③④C、③⑥D、②⑤
 3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31、A,(考察实词用法,数:动词,责备。)
32、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33、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34、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1)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20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4)是错误的做法。(5)是晏子的业绩。))

《晏子治东阿》教案2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得能力。
2、了解宴子得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为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在文中的意思和“而”的用法。
2、弄清教学设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教学设计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二、了解情节: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三、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C、仓库少内。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同“嘱”
G、并曾赋敛。曾: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四、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五、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宴子治东阿
前:民无饥者――好,被责备
后:饥者过半――差,受恭贺
人物形象: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七、拓展思考:
1:景公为什么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呢?
明确: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2:你认为晏子的这种进谏方式好不好?
明确:晏子的此次劝谏是以东阿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危、甚至是践踏国家的法律为代价的,实在是难以恭维。事实上他是很能言善辩的,为何不用己之所长去劝谏景公呢?
知能提升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罪:以……为罪
C.避贤者之路避:避开、闪开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感谢
解析:选D谢:意思应为“道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D属托不行
解析:选C古今都是“水泽池塘”的意思。
A.文中意为:更换行事的方法。今意为:改变行动的趋向或路线。B.文中意为: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意为:泛指一般的仓库。D.文中意为:不接纳。今意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二、审美探究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不复与焉。”
(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
①景公迎而贺之曰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之
①今臣之治东阿
②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C矣
①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D与
①寡人不复与焉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解析:选D两个“与”分别意为“干涉”和“结交”。
A.两个“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不译。C、两个“矣”都是语尾助词,译为“啊”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①③⑥B.②⑤
C.①④D.②③⑤
解析:选B此题应该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
①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请求。③是景公称赞晏子的话。④是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故意采用的错误做法。⑥是晏子治理东阿的业绩。所以只有②和⑤正确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凋查研究所致。
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沦,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为“东阿王”、“无复与焉”,也不能动摇他“乞骸骨”、“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晏子再没有为景公效力。
解析:选D景公并没有封晏子“东阿王”,是否继续再为景公做事,教学设计文章也没有明确交代
8.翻译
(1)“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前我治理东阿的时候,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

(2)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解析: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
D.委之百姓委:任命
解析:选D委:交给,送给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析:选D乃:均为于是A.前一个见:表示对自己怎样,后一个见:看见,B. 前一个已:停止,后一个已:已经C. 前一个之:到,后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解析:选C④描写的是景公。⑤不能表现晏子怎样,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解析:选B不能说景公从谏如流。
译文:
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景公命令近臣柏遽巡视国都,收罗能歌善舞的人。晏婴听说后,很不高兴,把自己家里的存粮,分配给灾民,把装粟米的容器,放在田间小路上(任凭灾民们用取)。(做完这些事情后)晏婴徒步去拜见景公,对他说:“连绵阴雨下了17天了,房倒屋塌的,一乡之中,就有几十家人家;断炊断粮的百姓,一里之中,就有好多户。许多百姓年老体弱,挨冻受寒不能得到粗布短衣遮体,肚子饥饿不能得到糟糠之食果腹,生活艰难无处可逃荒要饭,四下环顾无人可诉说艰苦。可是您不体恤(百姓的艰苦),日夜饮酒,命令在国都内不停搜寻歌女乐工。您养的马,吃的是国库里的粮食;狗吃牛羊肉,吃得饱饱的;达官贵人的仆妾,有吃不完的粮食和肉。狗马室妾享有的,不是太丰厚了吗?庶民百姓得到的,不是太微薄了吗?所以乡里他们处境困厄、忍饥挨饿无处诉说自己的苦难,就不喜欢自己的国君了。我随百官,使百姓饥贫到极点而无处可告,又让您沉溺于醉酒欢宴,忘记自己的职责,我的过错太大了!”说完,便恭敬地向景公施礼,请求自己离开朝廷。于是,便快步离开了宫殿。
齐景公在后边追赶他,路上泥泞不堪,行路艰难,没有赶上。景公便催促车辆,赶到晏婴家里。晏婴已经把家里的粮食、器具都送给饥民了。齐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婴后,连忙下车,跟在晏婴身后说:“我有罪,先生抛弃了我而不援救。我没有俭仆的美德让您屈从,难道先生还不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先生能多帮助我,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齐景公就在路上向晏婴拜谢(得到了晏婴的谅解)。晏婴这才是回到朝廷(组织起救灾赈济工作),他命令主管粮食的官员去巡视流离失所的人家,对有纺织工具、原料而缺粮户,让他们有一个月粮的粮食储备;对无纺织工具的缺粮户,给一年粮;对没有积聚柴薪的百姓,给柴草、木椽,让他们足以度过汛期。让柏遽巡视,家中房屋不能挡雨的人家,给他们钱。国都以上赈济,限定三日内做完;超过时限的官员,按不执行命令治罪。
齐景公走出深宫,减少吃肉,撤去酒宴。三天后,官吏们报告已经办妥了赈济灾民的事:贫困百姓有17000家,用去了97万钟粟米,薪橑13000乘。房倒塌的有2700余家,用金3000斤。赈灾结束后,齐景公才回寝宫减膳就食,不张琴瑟,不摆钟鼓(以示体恤灾民)。那些左右巧言善辩的人和用歌舞使国君(只顾)娱乐(而忘记职责)的人,被晏婴遣散。

全文译注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
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
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
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你身边的近臣,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
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
君乃反迎而贺。
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晏子说罢,拜了两拜,便避到一旁。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
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
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
为此事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
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
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
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
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
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
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
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晏子治东阿》教案3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了解有关晏子的故事。
3、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2、了解情节: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3、课堂导读,疏通字词。
(1)重点词语。
数之:责备。
大诛于子:责罚。
属托:走后门。
货赂:钱财。
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2)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
辟:通“避,退避。
(3)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利。
(4)人物形象: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5)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翻译: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数”“诛”“罪”“谢”等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
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
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
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
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
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2、作品人物简介
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
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故世称“晏平仲”。经
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余年。以力行节俭而
闻名于家,美名闻于列国。
3、文章脉络
4、主题归纳
文章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炼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5、应用拓展
词类活用
1)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2)而君反以罪臣(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
文言句式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句)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挥手谢公卿(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告诫)
附练习题

一、【语音练习】
1、请填写下列多音字的拼音。
数:阿解
①数落()①阿胶()①解数()
②数罟()②东阿()②解惑()
③数量()③阿房()③解元()
④数次()④阿娇()④姓解()

二、【多义词练习】
2、请填写下列多义词的含义及用法。
乃谢
①君乃反迎而贺()①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②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阿姆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鸿门宴》()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③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唐睢不辱使命》()
④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夫子加齐之卿相《孟子》()
⑥扩建,营建。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五人墓碑记》()
⑦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⑧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子退而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治东阿》()
三、【句式练习】
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特殊句式。
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②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③君乃反迎而贺()
④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答案
1、请填写下列多音字的拼音。
数:阿解
⑤数落(shǔ)①阿胶(ē)①解数(jiě)
⑥数罟(cù)②东阿(ē)②解惑(jiě)
⑦数量(shù)③阿房(ē)③解元(jiè)
⑧数次(shuò)④阿娇(ā)④姓解(jiè)

二、【多义词练习】
2、请填写下列多义词的含义及用法。
乃:①却,竟然,副词;②于是,副词③你,你的,第二人称代词
④是,就是,表判断⑤如此
谢:①于是,副词②感谢③辞别④告诉,告诫
加:①加上,放上②增加③施予④戴上⑤担任⑥土封⑦虚夸,以少报多⑧超过⑨施加

三、【句式练习】
①倒装句②省略句③省略句④判断句

扩展阅读

高二语文下册《晏子治东阿》知识点解析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册《晏子治东阿》知识点解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语文下册《晏子治东阿》知识点解析

【原文欣赏】《晏子治东阿》

晏(yàn)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ē),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近臣),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翻译: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请求为此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便要离去。

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简介:

由刘向创作的《晏子治东阿》是一篇经典的政治治理文章,对后世治理国家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讲到了齐国贤臣晏子两次治理东阿,并从中得到感悟的故事。

背景: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着,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

字词:

词类活用编辑1.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2.而君反以罪臣(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

3.于是明年上计(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

4.前臣之治东阿也(名词活用为状语,过去)

5.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益)

古今异义编辑属托不行古义:不去做今义:没本领,不能够

明年上计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便事左右古义:侍从今义:方位名词

仓库少内古义:国库今义:泛指仓库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古义:加以狠狠的今义:增强,加强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句)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

练习题:

1.对下列句子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罪:怪罪..

C.避贤者之路避:避开、闪开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感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景公迎而贺之曰登高而招

B.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甚矣,汝之不惠

D.寡人无复与焉无乃尔是过与.....

3.下列句中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或师焉,或不焉..

4.下列各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

B.便事左右

C.陂池之鱼

D.于是明年上计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知识与能力1.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2.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

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

到的作用。

4.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

论结合。

2.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

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唐太宗的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

胸襟。

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1.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

2.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1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假如面前摆放一架天平,左盘放上“江山”,右盘加上砝玛“老百姓”,

而定盘的“皇帝”就是天平的游码。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其实

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天平中央的游码或右盘的砝码发生变动,都会使“江

山”摇晃不已,甚至有可能使“江山”不保。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

就像一架天平,唐朝就是一架相对平衡的天平。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你最

欣赏哪一位皇帝?

(学生活动)唐太宗、唐玄宗等。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如何使天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1.(提出问题):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活动)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文治武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

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

卓越的军事家: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

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2.(提出问题):唐太宗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

(学生活动):通过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

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李渊为何肯让位?

二、贞观之治

3.(提出问题):唐朝由初期的“乱”逐渐地走向了“治”,从而推出“贞观之治”的

内涵,即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并板书标题。提出问题: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唐太宗即位后,次年(627)改元贞观。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

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朝为什么会灭亡?

①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

运河。

②生活腐化,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

③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

不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

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1)政治方面

完善制度: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制定律法:修订颁行《唐律》

发展科举: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

(2)经济方面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

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

施,疏浚河渠。

(3)贞观盛世

《贞观政要》记载太平盛世的景象,其间虽有溢美之辞,但却大体上反映了贞观年间升

平富足的社会蓝图。

★师生共同解决课文中的思考题

教师总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他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

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

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

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③他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

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4.(提出问题):面对这种现象,如果你是唐太宗,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稳

固江山,并根据本节内容,将学生分为“君臣关系组”、“君民关系组”、“民族关系

组”与“对外关系组”等四大组。学生参照课前准备与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采取由学

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历史。教师就如何提出问题进行方法指

导和任务布置,让学生明确设问的方向。

(一)知人善任:君臣关系组:

材料一:“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材料二: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二)兼听纳谏:君民关系组: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贞观二十三年,全国的户数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万户,粮食连年丰收,粮价持续下跌。百姓开始安居乐业。

材料二: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

材料三:唐太宗说:“通过科举考试后,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三)民族和谐:民族关系组:

材料一:“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材料三:唐诗《陇西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四)对外开放:对外关系组:

唐朝和世界的交往包括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来到唐朝,来到长安,使长安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都城。为管理对外交往,唐朝政府还专门设鸿胪寺,负责接待工作。当时和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有七十多个。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也与中国人通婚。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尤其巨大。贞观十九年,日本开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几乎是全面地学习唐朝文化。

贞观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边境稳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朝和世界的

交往和政治经济一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

特别是对亚洲的影响尤其巨大。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

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

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

总结

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出现原因:农民起义的推动;吸收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相对勤政爱民,励精图治;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

3、对盛世的认识:肯定其进步作用;认识其实质。

5.(提出问题):读史可以明智,我们要学会以史为鉴。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

唐太宗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如:用人原则、民生问题、法制问题、处理民族关系、

对外交流等。

(总结归纳)

视频播放音乐,教师叙述,历史尽头的回眸,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伴着丝绸古路悠

扬驼铃,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镌刻出的辉煌画卷,那是武功赫

赫,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及那位知人善任,克己纳谏,以民为本,文德治国,以诚相

待,对外友好,安世济民的唐太宗。在他统治时期形成的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

治”,为唐朝历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他的为君之道与治国思想对后来的统

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纳谏和用人方面的优点,特别是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

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唐太宗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

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唐形成主要原因: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太贞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强调“存百姓”思想。

与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观内

贞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之之容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治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评价: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评价:我国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总体而言其“功大于过”。

[自我测评]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

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原因:从时会方面看:唐太宗即位时国家已经统一,又有隋朝一系列制度作为借鉴,这

些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从人力方面看:唐太宗在执政时期,认真吸收了隋朝

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

了基础。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延续均田制和阻庸调法,使社会经济

逐步复苏;又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布《唐律》;唐太宗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等方面体现

出的开明,促成了贞观年间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发展。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

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

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

风更为后世称道。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案
清单一 李世民称帝
 “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1.背景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功高权重。
2.过程
626年,李世民率兵袭杀李建成、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清单二 李世民勤政治国
 贞观之治 

1.原因
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2.内容
领域措施影响
政治发展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法律重视法制建设,颁行《唐律》化重为轻,惩治贪赃枉法官员
科举发展隋朝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唐初的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
[深化认知]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如割胫以自啖,腹饱而身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罚,形成了“贞观之治”。
清单三 李世民的开明与缺点
 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1.李世民开明的表现
(1)认真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心存百姓。
(2)求贤若渴,广招人才,知人善任。
(3)广开言路,鼓励臣下直言,兼听纳谏。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及时向“文治”转化。
2.李世民开明政治的作用
造就了唐朝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3.李世民统治后期的缺点
(1)个人欲望膨胀,求治之心锐减,骄逸之心渐萌。
(2)迷信长生不老,导致服丹药而死。
[深化认知]
唐太宗被称为“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主要依据有:①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选官不拘一格,求贤若渴;②对边疆民族采取开明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③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促进中外友好交往。

探究点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评价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五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征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二、三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案] 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慎用刑罚;崇尚节俭;善于用人、纳谏。
材料四 贞观十一年,上作飞山宫。……贞观二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资治通鉴》
(2)与材料一、二、三相比,材料四中唐太宗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从节俭到大兴土木。
(3)依据上述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行,对其作简要评价,并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着眼点。
[答案] 评价: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但作为封建君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奢侈享乐的行为。
着眼点: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其历史活动是否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
[结论形成]
“贞观之治”的评价
1.积极作用
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持续发展、出现“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2.阶级实质
“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3.现实意义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调整统治政策,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今天我们以人为本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A “崇尚佛教,敕封活佛”的是武则天而不是唐太宗,排除含④的选项。
2.为实现“君明臣廉”,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置谏官 ②完善内阁制 ③以御史治吏 ④慎用刑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 设置谏官是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故①正确;内阁制出现于明朝,故②错误;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以制度约束官吏,故③正确;慎用刑法面对的是所有人,并非针对“君明臣廉”,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3.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为此贞观时期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治安中国,绥之以德B.革新政治,加强法制
C.轻徭薄赋,戒奢从简D.内重民生,外修和睦
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唐太宗的主要意旨,结合材料可知,唐太宗的意旨是让帝王约束自己,重视民生,要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4.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解析:选B 材料体现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答案为B。A、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解析:选B 据材料“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可知将名字和事迹写在屏风上就是为了在官员职位升降和赏罚时,有一个参考,故B项正确。
6.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其言”。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
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
解析:选B 本题要结合唐太宗晚年的社会背景去思考,从唐太宗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的话来看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实质,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唐太宗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治国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
材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贞观21年》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观点。(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人与用人的看法。(2分)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从“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中归纳;人才培养观点从“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的信息中概括。第(2)问,从“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者各得其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三句话中归纳其成功的做法;从唐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族等视角概括其影响。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围绕“选人与用人”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标准:德行;学识。
观点:博学成就美德(或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2)做法: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民族平等。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3)看法:德才兼备;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宽容包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8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国以人为本”“不夺农时”等关键词概括其治国思想;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唐太宗个人品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第(2)问,从“虽露居亦无伤也”到“耗费以亿计”修筑玉华宫反映了唐太宗的变化;评论历史人物应客观公正的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评价。
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
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

[教案参考] 高中地理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参考] 高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天体类型

A、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

B、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C、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 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好像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附:练习巩固对天体特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

A、地月系 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卫星。

B、太阳系 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 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天体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按照从低级到高给的顺序依次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总星系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划分依据:距日距离、质量、体积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表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A、日地距离适中——适于生命姓的发展的温度条件

B、质量和体积适中——吸附大气,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C、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处的位置及自身条件外,还和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很大的关系。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课堂小结]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课堂练习]

针对每个教学目标而选取的题目,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