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认识时分》

认识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认识时分》。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认识时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丰小浦学贤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初步建立1时、1分的长短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闹钟,钟面手表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汇报

1预习88~89页。

2指出钟面上的大格与小格。

3汇报。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电脑出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提问:从钟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钟面上有12个数;钟面上有2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

(2)指出:从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数一数你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两个点之间是一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3)小结:我们刚才通过数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以及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2.认识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

(1)认识时针。

电脑出示“12时”的钟面,提问:钟面上现在是几时?(12时)

电脑演示时针从12走到1,提问:现在是几时?时针有什么变化?

提问: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结论:时针走一个大格,就是1小时。

动手实践:让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要求让时针走1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3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5,走了几小时?

(2)认识分。

电脑先出示“1时”的钟面,再出示“1时零1分”的钟面,提问: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分针走了1小格)你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吗?结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结论: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动手操作:请你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要求让分针走5分钟。提问:分针走了几小格?再拨一拨,要求让分针走10分钟。提问:分针从哪儿走到哪儿?走了几小格?

练习: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走到5呢?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时=60分。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把钟调到12时。

引导:在钟面上拨一拨,分针走60个小格,观察一下时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后,先让学生讲发现了什么,再用电脑演示加以证实)

(2)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长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这说明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4.感受1分的长短。

(1)引导:1分到底有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分组实验:第一大组做口算题,第二大组做眼保健操,第三大组写生字,第四大组数脉搏。教师计时。

(3)提问:谁来说说1分你都做了什么?

(4)小结:你看,我们用1分能干这么多的事情,所以同学们要珍惜每1分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小时有多长呢?让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2题。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是1小时。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并提问:为什么说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时呢?

谈话:1小时的时间原来有这么长,在1小时里当然也能做很多事情。回去问问你的家长,他(她)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小强、小红和小明三个小朋友也想来考考大家。看看他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图中搜集信息,并逐一解决)

仿照第3题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3.完成学案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你准备用所学的知识去做些什么?

扩展阅读

六、时分秒


六、时分秒
认识钟表
第1课时认识钟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和第10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
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教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07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教师: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画面的钟面上)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表。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秒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1时=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分组活动1:
(1)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
(2)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
学生分组活动2: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3)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用1分(老师看时间)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
(3)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10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五、总结回顾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认识钟表(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例3、例4及第108~109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4?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说一说:1时等于多少分?
(1)汇报。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
(2)同学们感受了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
板书课题:1时有多长。
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
教学例3。
(1)说一说:1时有多长?
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2)想一想,议一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
学生充分表述。
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例4。
(1)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
教师: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听一听,说一说。
①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②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声)
教师指出:“时钟滴答1次是1秒。”
(3)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分组观察钟面:
①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②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
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板书:1分=60秒。
教师:秒可用s表示。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
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
(1)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填一填。
(2)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五、课堂总结
……
认识钟表(第1、2课时综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以及时间单位“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1时、1分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钟面模型、跳绳、球等。
学生: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哪儿举办?(北京)还记得北京申奥成功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
电脑出示申奥成功全国欢腾的录像:北京在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申奥成功,当时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祖国上下一片沸腾,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我们虽然年龄小,但也要关注国家大事。让我们再一次记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电脑出示:一个钟表弹出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10时零8分是钟表帮助我们记录下的这一美好难忘的时刻。钟表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时=60分
活动一:认识钟面
教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或手中的钟表,钟面上有什么?把你观察到的在小组内和其他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并按顺时针方向行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教师引导反馈交流,并能在钟面模型上演示。
教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玩钟表、观察钟表,我们认识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知道它是按顺时针方向行走的,有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活动二:认识“时”、“分”
教师:钟表的奥秘可多了,请小朋友拨一拨钟表,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
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拨1时、1分。电脑演示1时、1分。
活动三: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们拨一拨学具钟,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拨一拨学具钟,再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大家拨一拨,看是不是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全班同学拨学具钟体验。
教师:你还发现什么?
教师:为什么是60分?
电脑演示并出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时可用h表示,分可用min表示。
教师: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说明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1时=60分。
学生完成第106页上面的填空。
2?体验1分、1时的长短
体验活动一:1分体验活动。
(1)数一数1分大约呼吸多少次。
(2)数一数1分从1数到几。
(3)数一数1分脉搏大约跳动多少次。
体验活动二:1时体验活动。
(1)从学生生活经验体会1时。电脑出示:课间休息()分,第2节上课()分,第2节课间休息()分,从第1节下课到第3节上课就是1时。
(2)学生交流生活中1时能做什么。
(3)电脑出示:一场篮球比赛从开始到结束大约1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1时大约行驶120千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1时播1万多个字,上海大众汽车厂1时生产1辆汽车,银行点钞机1时可以点9万张人民币……
三、课堂活动
(1)全班体验1分大约数多少张人民币。
(2)体验1分有多长,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
电脑出示4张活动图:1分大约拍皮球()下,1分大约跳绳()下,1分大约走()步,1分击掌()次。
学生各自选择参加其中一项活动,教师计时,学生活动,然后汇报。
教师:1分感觉怎样?看来1分很短,但1分又能做不少事,拍球拍了100多下,跳绳跳了100多下。我们要珍惜每1分时间。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第3课时认识钟表(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110页的例5、例6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我们早上是几时到学校的?
学生齐声答道:8时。
(出示可以拨动指针的钟)
教师: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
(在学生说的同时拨动指针)
教师: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
(拨动指针到4时半)
学生们大声答道:4时30分(4时半)。
教师:(再拨指针到大约7时)这个是几时呢?
学生高声答道:大约7时。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拨的是几时呢?(拨动指针到2时55分)
教师:对!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约定,大家都不说“大约”。那这个时间是几时呢?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怎么说这个时间呢?
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能再具体一点吗?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呢?
2?活动巩固
(1)教师拨(几时几分),学生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3?时间的写法
教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几时几分怎样书写呢?例如:2时55分。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时55分说一说)。
教师示范:2时55分,2:55,并说明意思。
教师分别拨出几个不同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来,并交流。
4?教学例6
学生独立把例6的空填在书上,完成后交流。
5?活动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第110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0页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第1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
(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播放: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乌龟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
小结: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乌龟:我跑了1时。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在()里画?。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
②谁拍得快?在()里画?。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
③谁踢得快?在()里画?。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去过!
教师: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教师:有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学生们肯定地答道:嗯!
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二年级(1)班的小红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尝试练习:“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教学例4
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30开始,9:40结束(板书: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30是1时,9:30~9: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小强的星期天。
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及其进率,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模型)和阅读课本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听录音.

师: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音频:时间的脚步).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声.

师:对.这是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就要认识钟面.

2.师:下面介绍三好学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分别出示图片"起床图"、"上课图"、"活动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按顺序说出每幅画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几点钟开始的?(教师在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作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时半起床,一分钟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时正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时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质.

师: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学习,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学习新课

1.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

2.观察时钟.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个时钟(或演示动画"认识钟面"),用投影仪出示放大了的钟面投影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的钟面模型,观察、了解钟面上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知道:钟面上有1~12共十二个数,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每个数之间有5格,一共有60格.钟面上有两根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3.观察、思考和讨论.

(1)钟面上这两根指针是怎样走动的?

教师演示,得出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末段.理解“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分针走一格是一分钟”的结论.

(3)两针行走时它们的关系怎样?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认真观看动画"认识钟面".一组同学观察时针的走动,另一组同学观察分针的走动;结合阅读课本第62页第一段,使学生懂得时针走了一个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钟;这两根指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所以1小时=60分.

4.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

(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

(2)1分钟有多久?请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播放音频“梁祝片段”).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5.讨论.

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钟面上用时针与分针表示时间.

(1)“整点钟”的表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正.

(2)“几点几分”的表示.结合学习课本第62页第二段,认真理解“时针刚过数字几……”的意思,从而导出结语.

6.归纳正确表示钟面时间的读、写方法,并小结.(教师把新课学习内容编成快板,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读.)时针走1字1小时,分针走1格1分钟.1小时=60分,60分就是1小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1)说出钟面上所指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全班抢答.)

1:00,5:30,7:15,12:45,12:46.

(2)看卡片读时间.

8:25,11:50,12:00,6:55,4:53.

(3)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学生写出时间.)5:10,6:05,2:31,7:59,9:02.

2.实践性练习.

教师板书时间,学生在自己钟面上拨针,同座同学相互检查.

6:00,4:30,9:45,10:10,11:55.

3.综合对比练习.

要求学生辨别接近整点钟和时、分针靠得比较近的钟面所指的时间.

(1)按标出的时间,在钟面上加上分针或时针.

(2)看钟面,选择正确的时间填在方框里.

4.思考性练习.

说出钟面间所经过的时间.

四、总结(略)

五、质疑问难(略)

六、反馈练习.

1.配乐朗诵(或组织小品表演:拨时间)

放录音,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人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人所拥有的全部财富.让我们好好珍惜每一分钟吧!

2.师说时间,生拨数.

小喇叭开始广播:6:45

大风车:6:05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7:00

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6:00

(下课铃响)

师:(指着时钟)这节课是8:50上课,9:30下课.大家想想,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生:上了40分钟.

师: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40分钟.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以机灵猴贯穿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课利用Flash动画功能制作电脑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分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学具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新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3)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例如:让学生通过拨一拨学具钟验证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这一环节。
(4)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1、觉得自己引导的话还是太多了,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尽量去说和做。2、体验一小时的例子不要例举学生不太熟知的,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3、惜时名言尽可能解释下什么意思,不要设计太多。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在2001年11月11日的7时30分,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3、知道1秒有多长
4、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课后记:

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时55分

8:05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参考答案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分钟)。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时)。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秒)。课间休息10(分钟)。

3.小明吃饭用了20(分钟)。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分钟)。

4.爸爸每天工作约8(小时)。王艳跑50米用了10(秒)。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小时)。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分钟)。

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课时教学设计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及其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2、通过复习有关钟表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的认识。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和钟表的认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

二、复习“认识图形”

三、复习“认识钟表”

三、小结:

5’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个学期就快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1.复习。

(1)说说我们这个学期学了哪些图形。

(2)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特点

(3)小组内说一说,你认识的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组成什么新的图形。

2.完成课本第100页的第1题。

3.完成课本第100页的第2题。

4.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检测题单习题,集体订正。

1.认钟。

教师任意拨钟,考学生对整时的认识。

2.拔钟练习。

请同桌之间互相拨钟,一个说时间,一个在钟面学具上拨时间。

3.比较区分整时和快几时了、几时刚过一点儿的区别。

请学生说说这三者有何区别,如何判断。

4.完成课本第95页常见的量练习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生:我学会了20内数加减法

生: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生:我学会了认识钟表。

1.(1)说图形名称。

(2)说图形特点

(3)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1.口头汇报。

2.同桌拨钟活动。

3.学生汇报。

4.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5.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认识图形和钟表

四种立体图形: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球

分针时针

整时:指着12指着几就是几时

半时:指着6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都比赛过立定跳远吧!几人站在一排,一起跳,谁跳得距离远谁赢,对吧?

2.投影演示:今天啊,森林里举行动物运动会,乌龟、小兔和青蛙比赛立定跳远呢!从起点开始,三个小动物同时跳一下,就出现了三条线,谁第一,谁最后?

3.揭题:这些线可大有学问了,在数学上有个专用的名字叫“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认识线段::

1.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毛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测: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线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呢?

观察思考: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

3.课件演示:一段毛线上一点到另一点从弯曲到直的变化过程。

4.明确两手之间的这部分形状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线段)

5.组织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

6.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

7.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板书:有两个端点)

8.跟教师一起斜拉、竖拉毛线,发现只要是直直的,都是线段。

9.说一说:通过操作研究你们发现: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10.认识多媒体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11.指名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线段?

12.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13.两人小组交流: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14.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想想做做”第1题)

三、画线段:

1.启发:我们以前研究过桌面的形状,知道是用长方形表示的,那么我们手中的线段在纸上怎么表示呢?

追问:为什么要用尺?除了尺,还能借助什么?

3.要求学生尝试表示。

4.师生一起探索出三种顺序不同的画法:点线点法、线点点法、点点线法。

四、巩固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去闯三关吧!每闯过一关就可以给自己加一颗“智慧星”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

2.第二关──折线段。

3.第三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3.4.5题)

4、小结认识:从“智慧宫”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5、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

6.这里有五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什么图形?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要走一百步,小明的爸爸却只要六十步,这可能吗?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2.请小朋友们用你的铅笔、文具盒,或者手来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结果告诉我。

3.大家说的都对,但是为什么我们得到的数不一样呢,难道我们的桌子不是一样大?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

二、合作探究

1.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学习用我们的学生尺来量长度,平常大家都会用到尺子,但是你认真观察过它吗?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尺子,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跟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2.我们来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

3.在你的尺子上0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拿出你的两个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的1厘米,再找给同桌看看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有没有1厘米长的物体?集体讨论交流

5.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2厘米?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同桌用手指互相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是多长

6.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3厘米长?5厘米长?还能找到其他的长度吗?四人一小组,轮流找一找,再集体交流

7.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减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几就是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题,男生测蓝线,女生测红线,再交流,小结: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表示。

4.第四题,今天认识了我们的学生尺,那么你能照着书上的样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长吗?量完之后我们一起来比一比我们班那个小朋友的手掌最长。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长度单位厘米,回家后,请你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认识毫升


1、量筒、量杯、量管

今天上课拿出一个量筒,由于学生第一次见到量筒,所以

我问他们:有人知道这个叫什么?

生1:量杯。

师:不对。这个才叫量杯(我拿出一个量杯),

生2:量管一个学生大声叫到。

师:这叫量筒。我一看他们不知道,就自己说了。

生3:这么细小就叫筒,我也觉得叫管比较合适。

师:哎,好像有点道理!

课后查过资料:筒: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邮~。笔~。

管: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道。~线。~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中窥豹。气~。血~。针~。双~齐下。

确实从意义上讲管比筒小。

为什么叫量筒,不叫量管呢?不甘心,有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真有量管,类似于滴管上标有数据那样的才叫量管,呵呵,孤陋寡闻!

2、1毫升水捧在手心感觉1毫升有多少。我找了一个手比较小的女生,把1毫升水倒在她手心,小姑娘小心翼翼的鞠在手心,想捧着一颗易碎的蓝水晶,其他同学都拥挤到她面前,1毫升水好少啊!1毫升水都可以捧在手心里,眼睛里充满了惊喜!

3、P16页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每一幅图边上都有一个放大的数据。第(1)幅图,一生说:针管里有5毫升水。大家都这么认为,因为我们都是只看了放大的数据。3班有一个学生说不对,针管里有0毫升药水。为什么?针管的那个拔的东西在最下面。哦,我仔细一看真的是这样,孩子真是细心,我想编者肯定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表扬他细心,然后我追问:那我们可以怎么说?针管的容量是5毫升。

4、ML

让有些学生在自己带的饮料瓶、水杯上找找看上面标的容量,有两三格学生的杯子上毫升用ML表示的,呵呵,学生评价假冒伪劣,呵呵,师评:千万不要学没文化的产家啊!学生爆笑,在笑声中,我相信学生一定记住毫升的字母表示方法了

认识梯形


梯形,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头脑中已经基本积累了许多表象的东西,而且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特殊图形?学生指出梯形。那你能说出生活中的梯形吗?接着提问:那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画画看!学生画出梯形后,再让他们尝试用几种不同长度直尺做出一个梯形,还有的学生用尺画,有的用纸折,各显其能,有了上节课动手做平行四边形的经验,这次就比较容易。整个过程气氛热烈。展示成果之后,我再问:你发现梯形的对边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何相同与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之后,很快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且长度并不相等。从而自然引出梯形的定义。在学习了梯形定义之后,自然引出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画高的方法画出梯形的高吗?学生们很有兴趣,很快得出结论,在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之间画垂直线段。对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及腰的定义,则采取让学生自学书上的文字介绍,难度不大。练习时,我让他们上台动手指一指,说一说,再标一标之后再去量长度。折纸,拼图,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整过一节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轻松学习,认识梯形。

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认识厘米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认识厘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尺(皮尺、卷尺、直尺等)、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使出真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刻度线长短不同。。

“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出示课件)你们看,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漂亮,还给它涂上了五彩的颜色,你们想想看,绿色这一段是多长?

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关注个别学生,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找1厘米的)

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的呢?

(注意个别指导)

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举例说明。

3.认识几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呢?(教师利用尺子画出2厘米长的线段)2个1厘米是几厘米?

6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师生游戏:问答,即5个1厘米是多少?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2.量几厘米。

纸条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了尺子的作用,更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请1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请2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出示瓶子,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

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大约6厘米)

最后咱们有请3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2、测量。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真心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量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用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六、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认识乘法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乘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认识乘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1)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教学后记:由于乘法对一年级是一种新的算法,练习不够.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2)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二、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认识角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六单元
课题认识角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20÷563÷724÷612÷2
45÷932÷815÷525÷5
28÷742÷635÷736÷9
56÷821÷327÷924÷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
二、展开活动,学习新知
1.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角)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2)找角
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3)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4)判断角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
(2)认识角的大小
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个活动的角,请大家拿出来,
①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②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得出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模仿用手在纸上画角。
三、巩固深化
3.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认识时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认识小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