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及作业题(苏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及作业题(苏科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及作业题(苏科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引言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过程】
1.奇妙的物理现象
(1)关于“活动0.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的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作出猜想,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要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蜡烛燃烧的实验,结果不惟一,玻璃罩的大小和蜡烛高低会影响实验结果。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可以控制条件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

(2)关于“活动0.2动手做一做”的教学
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说出自己的各种发现,不刻意追求学生得出完整观察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
(1)关于“读一读”的教学
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对科学家艰辛探究的历程以及其中渗透的科学精神有所感悟。

(2)关于“活动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教学
设置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放入回形针的数量问题,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例如,杯子的大小不同、材料不同、装入的水温不同、水中添加物等……是否会影响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研究。

3.典型例题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

引言---课内作业
班级姓名成绩
1.如图所描绘的物理现象,实验或生活中肯定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是()
A.在清水杯中加食盐能使鸡蛋浮起来B.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金鱼安然无恙
C.玻璃罩里燃烧的长蜡烛先熄灭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在的位置
2.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3.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A.杯子的组成材料B.杯口的大小C.杯里所盛的液体D.杯子的价格
4.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A.猜想——结论B.实验——结论
C.猜想——实验——结论D.结论——实验——猜想
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枝圆铅笔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A.比第一次大B.比第一次小C.两次一样大D.说不清楚
6.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结论B.评估C.猜想与假设D.进行实验
7.为了探究隔着透明物体看物体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选择下表的物体,并隔着它们观看近处书上的字,把观察的结果按要求填入表中.
透明物体两个表面字的大小变化
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都是凸面
近视眼镜片
8.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请你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一下,提出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填入下表中.
物理现象提出问题
一、声音是什么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重点难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学习过程】
1.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
(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
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
(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
4.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要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1)空气中的声速:340m/s。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ldv液v气。
5.典型例题
例1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_______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耳的。
一、声音是什么---课内作业
班级姓名成绩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空气形成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
5.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8.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
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0.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
11.最近日本又发生了一场地震,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D.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12.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二、声音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重点难点】
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新课教学
(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可以让鼓发出的声音大一些?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大家都能看到鼓面振幅的大小?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引导学生讨论: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
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1/4锯条长
3/4锯条长
结论
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Hz)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3)音色: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
得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3.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2)弦乐演奏前常常调弦,要使弦发出的声音调变低应把弦调一些,以使它振动地.A.紧B.松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

相关阅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运动的世界
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动的描述
活动2: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
(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
(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活动3: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⑴讨论:
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
②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⑵总结: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
⑶分析:
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②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③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活动4: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说明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课前准备
2.家庭实验:
请你测量:1、你的拇指指甲的宽度,中指和手臂的长2、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测量单位
活动1:阅读课本p21p22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为什么要制定国际单位制?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会吗?
50nm=m5h=s
⑵观察三角板和米尺看看1cm.,1dm,1m究竟有多长?

⑶填写单位:啤酒瓶高29珠峰高8.84

二、测量活动
活动2: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测物体?说说你了解的测量工具:

活动3:
1.阅读课本P23,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后,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填表。
2.练一练::
①.如图2-2-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②图2-2-2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5.1电荷》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

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

A、不带电B、带正电

C、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___,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间相互规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五、课堂检测

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2、在干燥的空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

发越梳越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说明理由

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不易导电也不易带电B.金属易导电也易带电

C.塑料易导电易带电D.金属易导电不易带电

知识点整理:

《5.2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使用时间: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能画电路元件符号;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_________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_____,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____流经____流向________

2、在金属导体中,是靠__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那么负电荷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____。

3、电路至少需由_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5、常见电学器件的符号,如:灯泡_______开关______导线_______电源________

6、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______,而且电路是_________

7、下列元件中,既可以当电源,又可以当用电器的是()

A.干电池B.蓄电池C.电动机D.开关

8、如图5-5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盏灯同时发光的电路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四、合作探究:

(一)活动与探究:

1、这里有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怎样让小灯泡发光呢?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小电动机,你能让它转动吗?(小组讨论,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一下。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池两端连起来,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小组内讨论: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怎样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

3、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吗?

4、阅读课本103页小资料,你学到了什么?

5、对照课本,画出下列元件的符号。(看谁画的又好又快!)

电池________开关________灯泡________电动机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电阻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

6、活学活用:请画出P121图5.2-1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图(要求:尺规作图)

五、课堂检测

1、电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3、画电路图

4、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2被短路的是()

5、实验室有三盏灯,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熄灭,可见这三盏灯的连接。()

A.串联B.并联

C.两盏灯并起来再和第三盏灯串联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面流向尖端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梳理知识,反思教学

《5.3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说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例举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区别串、并联电路,从而培养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出正确结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学案新版苏科版


透镜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难点: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学习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圆柱型塑料瓶、平行光源、多媒体
【学习内容】
一、初识透镜

问题一:透镜的分类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第一类:

特点:名称:

第二类:特点:名称:

问题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初步判断方法

2、(展示演练):
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或其它物体(透镜距书或物体较近),你会发现
通过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通过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3、(展示演练):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大致完成以下光路:

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____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___透镜
4、(展示演练):
归纳总结,寻找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根据以上方法,辨别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而老花镜片是______透镜。

二、焦点与焦距
问题一:与透镜相关的名词
1、(学生自学)
以凸透镜为例,学习透镜相关名词:
①光心(O):

②主光轴:通过且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

③焦点(F):与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F点

④焦距(f):
2、(展示演练)
如何来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3、(教师精讲):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如下图)。
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问题二: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
1、(教师精讲):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展示演练):
你能根据图4-13及4-14的光路图及光路的可逆性完成以下的光路图及总结出透镜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吗?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②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

三、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1、(展示演练):
观察: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
发现:一束光线经三棱镜后,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这束光在三棱镜内和离开三棱镜后的路径。结果表明,出来光线向_____________偏折。
联想:画出平行光线经下图1中后的大致光路图,联想凸透镜和凹透镜,体会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图1
(当堂检测):
1.通过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2.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3.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4.请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5.在图示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6.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容易引发火灾;骄阳似火的中午不要给花浇水,此时若往花的叶子上浇水,常把叶子烧成一个个黑点,水滴相当于__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使叶子表面温度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7.小红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情况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判断眼镜甲是_____透镜,乙是是_____透镜。

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D、凹透镜的焦点上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