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学案新版苏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学案新版苏科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学案新版苏科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透镜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难点: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学习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圆柱型塑料瓶、平行光源、多媒体
【学习内容】
一、初识透镜

问题一:透镜的分类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第一类:

特点:名称:

第二类:特点:名称:

问题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初步判断方法

2、(展示演练):
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或其它物体(透镜距书或物体较近),你会发现
通过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通过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3、(展示演练):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大致完成以下光路:

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____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___透镜
4、(展示演练):
归纳总结,寻找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根据以上方法,辨别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而老花镜片是______透镜。

二、焦点与焦距
问题一:与透镜相关的名词
1、(学生自学)
以凸透镜为例,学习透镜相关名词:
①光心(O):

②主光轴:通过且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

③焦点(F):与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F点

④焦距(f):
2、(展示演练)
如何来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3、(教师精讲):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如下图)。
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问题二: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
1、(教师精讲):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展示演练):
你能根据图4-13及4-14的光路图及光路的可逆性完成以下的光路图及总结出透镜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吗?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jaB88.CoM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②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

三、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1、(展示演练):
观察: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
发现:一束光线经三棱镜后,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这束光在三棱镜内和离开三棱镜后的路径。结果表明,出来光线向_____________偏折。
联想:画出平行光线经下图1中后的大致光路图,联想凸透镜和凹透镜,体会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图1
(当堂检测):
1.通过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2.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3.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4.请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5.在图示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6.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容易引发火灾;骄阳似火的中午不要给花浇水,此时若往花的叶子上浇水,常把叶子烧成一个个黑点,水滴相当于__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使叶子表面温度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7.小红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情况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判断眼镜甲是_____透镜,乙是是_____透镜。

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D、凹透镜的焦点上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课后作业】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的凝固学案新版苏科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的凝固学案新版苏科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熔化的凝固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及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学习器材】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多媒体
【学习内容】
一、熔化和凝固

问题一: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活动】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蜡烛油滴在纸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化。说明: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精讲):
熔化与融化的区别:融化专指冰雪化成水的过程,就像人们常说的“冰雪消融”,而熔化则泛指所有的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2.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有哪些呢?
问题二:探究冰和烛蜡的熔化
1.(学生自学)
阅读P39,活动2.4
2.观察熔化实验,记录数据,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冰的熔化
什么温度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温度怎么变化?
⑵蜡烛的熔化
什么温度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温度怎么变化?
3.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5.5…
冰温度(℃)
状态
蜡烛温度(℃)
状态
4.根据表格数据,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问题三:晶体和非晶体
1.(学生自学)
由上述实验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需要热。
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需要热。

2.晶体和非晶体(P40)

(教师精讲):
(1)晶体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同种晶体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4)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5)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水晶、萘、盐等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橡胶等
(6)熔化图像
晶体的熔化图像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7)凝固图像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8)晶体在熔点温度时,可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固液共存态。

例题:烧杯中装有0℃的碎冰,把一个装有0℃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的碎冰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不熔化B、熔化一半C、全部熔化D、无法判断

问题四: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1.学生自学)
阅读P41,图2-32,2-33,2-34,2-35
说一说图中如何利用熔化和凝固。
2.(展示演练)
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熔化和凝固的事例。

(当堂检测):
1.两盆水里都有没熔化的碎冰,一盆放在太阳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冰没有熔化完时,两盆水温相比()
A.阴凉处的那盆水温高B.水温一样
C.阳光下的那盆水温高D.无法判断
2.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B.密度小C.凝固点低D.比热大
3.某日气温为-8℃,云龙湖湖面上结了一层冰,此时()
A.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B.冰的上表面温度为0℃
C.冰的上、下表面都温度为-8℃D.水底温度为-8℃
4.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在时需要热而使菜窖里的空气的温度不致,使菜冻坏。
6.在东北,人们冬季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很多小孔。小孔产生原因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____后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7.铅的熔点是328℃,那么温度是328℃的铅其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课后作业】补充习题本节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学案新版苏科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学案新版苏科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学习器材】

玻璃板、夹子、干电池、白纸、直尺、蜡烛

【学习内容】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问题一:平面镜中的像究竟在什么地方?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猜想与假设:像好像在

2.(展示演练)

(1)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沿直线竖直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枚相同的电池A、B

(2)调节电池B的位置,使电池B与电池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用笔做好记号。

(3)不断变换电池A的位置,重做几次。

(4)移开电池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

3.(展示演练)

得出结论:

问题二:平面镜成的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猜想:

2.(展示演练)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用两个支架架住玻璃板,使玻璃板竖直。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停止移动,观察像的特点。注意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3.(展示演练)

得出结论:

问题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怎样的?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猜想:

2.(展示演练)

(4)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5)改变蜡烛与镜面的距离,再做一次实验。

3.(展示演练)

得出结论:

(教师精讲)

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展示演练):

(1)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实/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不垂直)。

(4)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5)像与物(是/不是)上下颠倒的;(是/不是)左右相反的。

二、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问题: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阅读课本67页,解决问题(学生自学)

2.(展示演练):用对称法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展示演练):

(1)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2)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当堂检测):

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成的像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距离平面镜4m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8m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m,像的高度是m,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则人向镜面移动了m,此时像的高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平静的湖面是天然的镜,桥在湖中的倒影就是桥的像(“实”或“虚”).

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6m.现在因为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m.若视力表全长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

5.铅笔向平面镜移动,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用铅笔尖顶在平面镜上,测得铅笔尖的像距铅笔尖为4mm,则镜子的厚度是,要使铅笔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应为。

6.如图所示,M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盘中有两粒黑色棋子,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

7.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中的像是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

B.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C.平面镜后面放一块大木板,会挡住镜前的人在镜内的像

D.平面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9.如图所示为一时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那么此刻的实际时间是()

A.11点20分

B.2点35分

C.3点55分

D.12点40分

10.如图为“F”状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学案新版苏科版


直线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速度的测量
【学习器材】
秒表、刻度尺、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筋(红线)、清水、红墨水、坐标纸、铅笔和Flash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习内容】
问题一:什么是勻速直线运动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观察实验
2、实验探究: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活动:在一根内径约为1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留一小气泡,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提问: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

(教师精讲)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滴墨水。
(展示演练)1.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格。
路程s/cm10203040
时间t/s
2.把表格中的数据在书本坐标轴上画出图像来。
问题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图像,谁能说一下气泡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运动速度近似不变。
(学生自学)(展示演练):1.做匀速直线运动
2.观看一些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教师精讲):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2.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
问题三:怎样来求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计算方法:v=s/t。
问题四: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1、(学生自学)看课件演示: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录像,记录比赛成绩。
2:根据教材给出的数据能否判断刘翔在11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观看课件:苹果下落的过程
(展示演练):
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五: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怎样来计算它们的速度?

(教师精讲):
1.仍用速度公式v=s/t。,这时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2.例题讲解
课件演示动画: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108s。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展示演练)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通过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下列运动能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地球的运动B.赛跑中冲刺的运动员
C.刚刚起动的汽车D.正常工作的传送带上的货物
3、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为9m/s,中途的速度为8m/s,冲刺时速度为10m/s,他的成绩为12.5s,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m/sB.8m/sC.12.5m/sD.11.1m/s
七、(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