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能量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能量。

教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四节能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
2、知道不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如何利用能量。
【重点难点】知道经常应用的能量;能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什么是能量?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插播汽车运动具有机械能的视频文件)。然后指出: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我们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原子核运动和基本粒子的运动等。所以能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经常应用的能量都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思考一下,看看你能说出几种能量?
师生讨论,交流,然后一起归纳总结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
1.基本能量形式: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2.能量的转化:
自然界中的能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当物质运动形式发生转变时能量的形式也同时发生转变。
如:①太阳辐射使大气运动,太阳能转化为风能。(多媒体
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多媒体)
③蒸汽机车,将蒸汽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多媒体)
④电炉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⑤电风扇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小结:能量转化过程就是从一种运动形态转变成另一种运动形态。
3.能量的利用:
能量的利用,就是把某种形式的能量按人们的需要有控制的加以转化的过程。如:
⑴利用各种能量发电
①火力发电厂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多媒体)
②水电站把水的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多媒体)
③太阳能电池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多媒体)
⑵电能的利用
①电车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多媒体)
②电弧炉把电能转变成内能。(多媒体)
③电灯照明把电能转变成光能。(多媒体)
⑶内能的利用
①利用内能来加热:烧水做饭、取暖等。
②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机车,火箭等。
大自然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量是有限的,而且,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气候和生态变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正在开发和利用新的环保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核能。
如:①利用风能发电。(多媒体)
②利用核能发电。(大亚湾核电站)
【布置作业】
1.上网查资料通过因特网查找有关节能灯方面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节电意识。
2.写一篇有关能源利用方面的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相关知识

能量与呼吸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能量与呼吸”,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六章能量与呼吸

一、呼吸作用
1、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是指吸入空气,呼出肺里的废气生理现象。
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2、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
袋内植物要新鲜,要形成对照,放暗处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
三组形成对照,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多,呼吸作用旺盛。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和联系:
部位条件过程实质
光合
作用有叶绿体
的细胞有光吸CO2
放O2(CO2+水)无机物→有机物(储能)
呼吸
作用所有
活细胞与光无关吸O2
放CO2有机物→无机物(CO2+水)+能量↑
两者相互依存,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由人体胸廓和呼吸肌完成:
人体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呼吸肌由肋间肌和膈肌(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组成.
3、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呼吸状态呼吸肌肋骨膈肌胸廓容积气体进出
吸气收缩上举下降扩大进入肺
呼气舒张下移上升缩小从肺排出
4、气体交换
⑴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吸气时,夹紧B管的橡皮管,空气进入A管,但石灰水不变化,说明吸收的气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空气进入B管,石灰水变化是——,说明呼出的含较多的——气体。
⑵肺泡适宜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多;肺泡壁薄;肺泡外有——血管,与肺泡壁一样,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⑶气体交换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⑷气体交换过程:在肺泡处,氧气由肺泡进入其周围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则相反,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处,氧气由其周围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则相反,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⑸气体进出人体的途径:
02呼吸运动)02(扩散)020202(扩散)
02空气→←肺泡—→←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C02C02C02C02C02

5、人体肺活量: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总量。(以测定时的最大值为准)
6、呼吸作用的应用
呼吸作用的强弱与含水量、温度、生命状态、空气成分等因素有关。种子晒干、冰箱储藏是——;农田雨后排水、松土是——。

一、选择题
1、栽花或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原因主要是()
A.促进根的吸收水分B.防止水分蒸发C.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D.减缓蒸腾作用
2、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细菌病害B、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D、温度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
3“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B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植物体活的部分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正好是光合作用的相反过程
5、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
温度、湿度和气体等条件,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恒定 
B.及时擦干温室薄膜(玻璃)上的水膜,以防止透光降底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 
D.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二、理解应用
1、下图为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1],[2],[3],[4]。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1],[2]。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2]。
 (4)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物质[3]的运输通道是,物质[4]的运输通道是。
2.(1)气体进入[7]时,[7]处于状态,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2)[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之间。
(3)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葡萄糖和氧气对病人的意义是: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___后,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________,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二氧化碳从图中的场所产生.
(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血。
(6)请写出氧气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释放。
难点: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能量的释放。
学习内容及方法:
一、能量的摄取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热价分别为千焦/克、千焦/克和千焦/克。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和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所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和。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而有所不同,也与和_有关。
学习疑问:

视野拓展:
1.一个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一些,试分析原因。

2.人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在此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那些生命活动?

3.比较有机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的异同。
是否
需要氧能量的
形式是否产生
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的速度分解
场所
体外燃烧
体内分解

达标检测:
1.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B.脂肪、糖类、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2.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B.花生C.牛肉D.苹果
3.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B.都减少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D.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5.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6.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B.扫地C.快走D.骑车
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良好B.营养不良C.缺少运动D.缺乏维生素
8.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A.1761千焦B.1783千焦C.476千焦D.1671千焦
9.右表数据为不同年龄组的人,每天所需能
年龄组每天所需能量的平均值(千焦)
男性女性
10--1292408820
13--151134010080
16—18130209240
19—35117608400
36—55105007560
56--7588206300
量的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每天所需能量主要用于和

(2)从上表中看出组的人每天所需能量最多。原因是

(3)假如一位15岁的男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能量的摄入量低于11340千焦,他会变得怎样?

(4)食物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这种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我的收获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3.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学习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刀具发热是因为通过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暖气片上放有一瓶冷水,过一段时间后水变热,这是通过热量传递使这瓶水内能增加。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内能为什么增加了?是凭空产生的还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能的转化
想想做做:按照书中的操作,观察发生的现象,说一说发生了那些能量的转化。
(1)摩擦手,手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黑塑料袋盛水,阳光下,温度升高:光能转化为内能。
(3)连在太阳电池的小电扇对着阳光,转动起来:光能转化为机械能。
(4)钢笔杆摩擦后会吸引小纸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看来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仔细观察下面的能量相互转化的图示,你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实例?

(1)运动的汽车紧急刹车,汽车最终停下来。这过程中汽车的动能(机械能)转化为轮胎和路面的内能。
(2)把一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直至水沸腾。在这一过程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过程中水的一部分内能通过热量传递使铁块内能增加。
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
(1)介绍其他形式能: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2)不仅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其他形式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同时放映幻灯片)
①电炉取暖:电能→内能
②煤燃烧:化学能→内能
③炽热灯灯丝发光:内能→光能
(3)其他形式的能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播放动画:大自然中能量的转换

2.能量守恒定律
大量事实证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有条件限制的定律,而且实际现象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存在于普遍自然现象中的自然规律。这规律对物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如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都有指导意义。它也对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指导作用。

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各种努力,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因而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4.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进行物理计算
例题:用铁锤打击铁钉,设打击时有80%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的50%用来使铁钉的温度升高。问打击20次后,铁钉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已知铁锤的质量为1.2kg,铁锤打击铁钉时的速度是10m/s,铁钉质量是40g,铁的比热是5.0×102J/(kg℃)。
首先让学生分析铁锤打击铁钉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归纳学生回答结果,指出铁锤打击铁钉时,铁锤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而且内能中的一半被铁钉吸收,使它的温度升高。如果用ΔE表示铁钉的内能增加量,铁锤和铁钉的质量分别用M和m表示,铁锤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用v表示。依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铁钉的内能增加量不能直接计算铁钉的温度,我们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数量等效为以热传递方式完成的,因此等效为计算打击过程中铁钉吸收多少热量,这热量就是铁钉的内能增加量。因此有
Q=cmΔt
上式中c为铁钉的比热,Δt表示铁钉的温度升高量。将上面两个公式联立,得出
经计算得出铁钉温度升高24℃。在这个物理计算过程中突出体现了如何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一基本原理。
应该注意,有的同学把上述题目中铁锤打击铁钉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说成“铁锤做功转化为热量”是不正确的。只能说做功与热量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上是等效的。

三、课堂小结
自然界的物质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每一种运动都对应着一种能。能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存在着相互转化过程,转化过程中总量是守恒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定律。
同学们要会分析一些自然现象中能是怎样转化的。应该知道,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