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22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兰亭序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第22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22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wWw.jab88.COm/p>第22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

相关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2.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4.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4、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梁祝》。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4)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4、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2、推荐作业:

附板书: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2、推荐作业:附板书: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2、推荐作业:附板书: 
教学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课前准备:

1、本文选自,作者是,初文学家。字,号。序是,可分为和。“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言与书序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论,阐明某些观点。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皆被绮绣容臭烨敝衣既加冠砚冰坚逾约朱缨

3、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步:朗读

1、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范读课文。

2、小组成员开始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停顿。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比赛,形式组内自定。

4、师生共做点评,评出优胜组。

第二步:识辨

1、请结合课下注释逐段细读思考识辨每段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情况。

2、小组讨论自学成果,集体交流并将成果整理在讲学稿上。

3、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文言文实词的积累。把书合上,看能否完成解释加点实词的意思。

无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天大寒,观冰坚走送之

不敢销逾约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