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变化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型带型③型组团型④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特点成因优点缺点主要解决措施图示举例
集中团块型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
成都合肥华盛顿
带型呈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侧或两岸延伸,沿铁路、公路干线扩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协作管理发展多个中心及发展交通
兰州西宁宜昌筑波
放射型建成区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区,城市以原城区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改善城市环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区联系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市区周围建设环形道路
武汉大连秦皇岛
组团型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发展交通,加强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淄博重庆
星座型由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主体部分和三个以上规模小的部分组成一些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为疏散中心城市的部分人口和工业,在远郊人为规划新区或卫星城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不能完全改善城区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的状况完善卫星城服务功能
上海纽约
散点型没有明显的主体城区,各基本单元呈散点状分布资源分散的矿业城市,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或广阔的平原资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
大庆
 组团型与带型或放射型的区别是一个易错点,两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城市示意图
(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重庆 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 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各部分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通道组合成一个整体。
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名称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3)该市空间形态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成为更大的块状并继续发展
图示

经济实力
弱强

人口、用地规模
小大

演变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内容
原因为了缓解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严重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方法分析城市形态布局现状的利弊
从实际出发,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
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
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化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3.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1)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图
(2)优点
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
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憧憬美好的未来城市
从古到今,人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未来城市当然也就存在种种设想。
(1)“阿基格拉姆”式城市。阿基格拉姆于1964年设计了一种插入式城市,可在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种市政设施的网状构架上插入类似插座的房屋,它们的寿命一般为40年。
后来,又有建筑师提出空间城市的方案,即在大地上构建一个柱间距为60米的空间结构网络,在这个网格上安装活动式的各种房屋,创造各种生活与工作环境。
(2)田园城市。英国一名学者针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提出“田园模式”。
他所设计的田园城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人口约3.2万人,占地400公顷,位于2400公顷土地的中央,外围2000公顷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业耕作用。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自圆心辐射出,中心是一个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布置公共建筑物,如市政厅、音乐厅、会堂、医院、图书馆和剧院等。其外圈是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的外圈是商店、展览馆等。商店街的外圈是宽达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是学校、儿童游戏场、教堂等。大道的外圈是一圈花园式住宅。当城市扩大到规定的人口规模时,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但是外围也要保留一定的绿化带。
典例2 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阶段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由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总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调控?
答案 (1)最初的居民点 呈放射状拓展 作内向填充
(2)由简单到复杂
(3)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③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一般由简单到复杂,其演化过程一般为由a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b放射状为主的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c作向内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规模;②建立多个中心服务功能区;③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汉阳在东汉就已成为军事城堡,并逐渐发展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格局。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汉口逐渐成为客货运转枢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车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展,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三镇放射性交通轴间的非建筑用地不断被填充。20世纪60年代,汉(口)丹(江口)、武(汉)黄(石)等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式,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边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或居住用地转变。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
(1)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推测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

(4)对如何调控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2.3 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据图分析:
(1)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2)集中团块型与组团型有什么区别?
(3)放射型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
提示 (1)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六种类型。
(2)区别:①集中团块型常见于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组团型受河流或崎岖的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②集中团块型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组团型城市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③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各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组团型城市布局灵活,各部分都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④集中团块型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组团型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环境条件较好。⑤集中团块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组团型城市要节省。⑥组团型城市相对于集中团块型更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3)①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②多位于地形比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③大中规模城市居多。④多沿交通干线多向发展。⑤有利于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条件。⑥交通便捷,有利于新老城区的联系。⑦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而增加交通压力。
图2.4 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集中团块型),据图分析:
(1)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经过成都市的两条铁路分别是什么?其布局有什么特点?
(3)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其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提示 (1)集中团块型。
(2)宝成线和成昆线。属于过境交通线,布局在城市边缘。
(3)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地完整连片分布。
图2.5 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带型),据图分析:
(1)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受什么因素制约?
(2)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明显特点?
(3)兰州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吗?
提示 (1)带型。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2)地处黄河谷地,沿铁路和黄河作轴向的带状扩展。
(3)兰州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加上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不会很大,不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
图2.6 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放射型),据图分析:
(1)武汉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2)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3)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受什么因素影响?
提示 (1)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京广铁路从此经过,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河港和交通枢纽,位于江汉平原上,地势平坦。
(2)放射型。
(3)受自然条件影响,市区被汉江和长江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沿各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而成。
图2.7 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组团型),据图分析:
(1)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重庆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受什么因素制约形成的?
(3)重庆市的空间形态对于城市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 (1)组团型。
(2)主要受嘉陵江和长江及山地丘陵地形的制约形成。
(3)有利影响: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可以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影响: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管线和道路过长,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图2.8 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星座型),据图分析:
(1)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怎样形成的?
(2)这种类型的城市为什么要这样布局?
(3)这种类型的城市有什么优点?
提示 (1)星座型。人为的规划形成。
(2)主要是为了分散城市的职能。
(3)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
图2.9 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散点型),据图分析:
(1)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有什么特点?
(2)影响大庆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这种类型的城市有什么缺点?
提示 (1)散点型。城市没有明显的主体城区,各个基本单元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
(2)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
图2.10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据图分析:
(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一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二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属于哪种类型?
(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三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 (1)第一阶段,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放射型或散点型。
(2)第二阶段,放射状相对稳定,城市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集中团块型。
(3)第三阶段,城市实力增强,城区以更大团块沿交通线向外扩展,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星座型或放射型。
图2.12 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据图分析:
(1)到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什么?有何优点?
(2)这种发展模式是如何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的?
提示 (1)开放式多核心结构。优点是将原来单一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由图中可见,城区有一主体中心,然后沿交通干道在主体城区外围形成次级城市中心来分散中心城区功能。在交通干道之间留有楔形绿地以限制城区的无序蔓延,既改善了城市
交通条件,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材料展示
北京市空间形态发展
北京已确定“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即北京传统中心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即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市区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目前卫星城的人口多在10万左右。
在未来几年内,北京将建设几个合适50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北京将在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发展六大城镇走廊,它将吸引大批城区人口外迁,形成城市生态居住区,同时逐渐成为城市主要产业带。
六个卫星城及空港城的人口,将从现在的约80万人发展为194万人。根据规划,城镇分为卫星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三级。其中卫星城里将建设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高教园区、城市居民住宅区,起到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及产业的作用。
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向外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将成为连接市中心的“通道”。这是北京市首次提出的六大城镇走廊的规划概念。
六大城镇走廊包括,西北方向:沙河卫星城、海淀山后地区等,是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教园区;东北方向:空港城,是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机场相关产业发展区;向东方向:通州卫星城,有京通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地铁八通线与市中心地区联系;东南方向:亦庄卫星城,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有京津唐高速公路、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线与市中心地区联系;向南方向:黄村卫星城,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线、市郊铁路与市中心地区联系;西南方向:长辛店卫星城、良乡卫星城,是高科技科研生产基地、城市高教园区,有京石高速公路、规划市郊铁路与市中心地区联系。
知识链接
(1)北京市城市职能;(2)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3)北京市城市发展方向。
题目设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为都城,北京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的传统特点,最鲜明的特色是()
A.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
B.城市的轮廓呈“品”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市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心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其目的主要是什么?

(3)未来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和大兴区的亦庄。试说明这些新城在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中将起的主要作用。

(4)北京市修编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北京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②交通拥堵严重 ③住房拥挤 ④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⑤城市缺乏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在平原地区,城市的空间形态一般为()
A.集中团块型B.组团型C.带型D.放射型
2.下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带型为主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
3.带型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是()
A.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B.用地比较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
C.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D.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读图,回答4~5题。
4.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A.组团型B.集中团块型
C.带型D.放射型
5.根据图2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A.①B.②C.③D.④
6.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

基础梳理
①用地轮廓形态 ②集中团块 ③放射 ④星座 ⑤从简单到复杂 ⑥放射状拓展 
⑦大城市 ⑧城市中心服务 ⑨放射型 ⑩卫星城镇 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重难突破
(1)兰州 位于黄河、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2)优点: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缺点: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内交通时间和费用。
(3)放射状
解析 该市位于黄河、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的交会处,应为兰州。该市空间形态沿河流及铁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但由于市区东西狭长,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内交通时间和费用。今后的发展应在地形允许下沿包兰线及城市主干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
(1)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形+放射”型。
(2)交通运输的发展。
(3)星座型(多中心组团型)。
(4)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形+放射”型。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20世纪上半叶,京汉铁路建成,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为集中团块模式,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90年代以后,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着重提出建设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商业、文化、游憩、防灾及市政设施体系,强调严格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构建合理的生态框架,提高绿化水平,逐步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地区规划中提出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构想:即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轴,以市内外若干生态绿地和生态走廊相互穿插,构成环状放射型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支持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这一规划构想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度很大。如主城与卫星城之间、主城内各城市组团之间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得不到保障,自然山水被蚕食,城市最终会形成“摊大饼式”的蔓延发展。
题目设计
(1)C (2)分散交通压力。
(3)疏散北京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或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B
自主练习
1.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较为规整,山区的城市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很大。]
2.D [兰新铁路的走向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因此,兰新铁路沿线的城市也主要沿交通干线发展而成带型。]
3.C [带型的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发展而成,这种格局可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4.A [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城区被铁路、河流等分割成块状,即该城市是由多块城区组成的,为组团型。]
5.D [根据甲城市SO2浓度分布图可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故有大气污染的火力发电站应位于城市的西北方——④点。]
6.(1)带型 地形 (2)不合理。位于河流谷地,工业废气不易扩散;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形态和规划知识的理解、运用及综合思维能力。图中城市的两侧均有山脉的分布,中间有河流穿过,沿河谷地地势低平,水运和用水方便,交通方便,所以受地形影响城市沿河谷延伸,各功能区分布相对松散。
一个工业区分布是否合理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评价。本题是从生态效益方面来评价其布局是否合理的。首先要清楚化工厂污染包括大气和水污染两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其布局的位置来分析是否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化工厂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城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这都是不合理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会忽略了谷地对气流扩散的影响。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不应放在地势低洼的地区。

精选阅读

城市空间结构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城市空间结构”,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理解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功能区形成的影响;
3、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区
1成因: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和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______,导致在空间上高度_______,形成了各类城市功能区。
2构成:常见功能区有:①、②、③
其他功能区:CBD、行政区、文化区、风景区等:
⑴住宅区:是城市________的功能区,城市中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______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______城。
⑵工业区:工业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获得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一般分布在城市地外围,并沿________分布。
⑶商业区:由_____和各种_______组成,其形状大多呈______状或_____状,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_______和________两侧。
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______,一个功能区往往以_____为主,也可能兼有_____________。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__________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_______。如北京市中心是______区。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2)_________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度和___________的远近。如CBD往往位于市中心。
(3)__________因素:包括、、、种族因素等。主要影响的分化
(4)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_______________,干预城市的发展,可以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建筑景观
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______,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___,欧洲城市发展________,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筑格局
⑴杭州:受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山水城市。
⑵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其它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的至高无上。
(3)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_______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导学检测
1、此图反映的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 )
A、与交通要道交叉的距离B、与市中心的距离
C、土地面积的大小D、建筑物和设施条件
2、图中丙区域为工业部门所租用,这是因为( )
A、该区域土地,其他两部门不愿付租金B、工业部门付给丙地的租金比甲、乙两地要高
C、丙区域的交通比甲、乙要方便D、工业部门付给丙地域的租金比其他两部门高
3、如仅考虑图示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应是()
A、扇形结构 B、同心圆结构 C、线形结构 D、混合结构
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租金最高的地方是()A、1处B、2处C、3处D、4处
5、该图所反映的土地价格或租金随交通通达度的变化趋势是()A、呈直线变化B、呈螺旋式上升
C、呈椭圆形变化D、呈高低不平的立体起伏变化
6、图中M处位于市中心附近,该地出现住宅区的原因可能是()①这里的住宅主要为中心商务区中高收入阶层所有,上、下班方便②这里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低③这里知名度高,对住宅有很大的集聚力④这里的地租相对较低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
读某城市的用地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最可能是()
A、北京B、伦敦 C、纽约 D、筑波
8、关于城市用地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合理的是住宅区比重太小,住宅困难B、结构中漏掉工业区,没有发展动力
C、公共用地中绿化地往往占的比重比较大D、相关企业用地将大大增加
9、下列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B、一般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辐射的范围就越大
C、城市规模不大,说明其服务功能不强D、一般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
10、下列关于城市规模与城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结构就越明显C、城市结构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B、城市结构越明显,说明城市规模越大D、城市结构中,工业一般位于商业区的边缘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城市规划的需要B.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交通条件发展D.人口消费需要
2.主要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
3.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
4.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5.现代北京市围绕故宫一带城市中心是什么功能区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
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7.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B.商业和住宅C.住宅和工业D.工业和住宅
8.有关城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重较小,大多呈点状或块状分布
B.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
C.影响商业区营业额的直接因素是交通通达性
D.影响商业区的高层建筑物,其中低层主要是商业活动场所
9.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10.北京城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并以皇宫为中心形成一条南北向中轴线。其他重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A.地形B.地域文化C.气候D.宗教
11.读“六边形服务网络图”,甲、乙、丙按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丙>甲B.丙>乙C.甲>丙D.甲>乙
二、综合题
1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见下页图),分析回答: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_,故租金最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
的。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区,因这里既有利于_______________,又方便。
课后作业题源:
问题统计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城市空间结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课题: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是作为一个点,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城市有所了解,但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对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读教材图2-3-1“北京城市功能区”讨论四个区域的功能,说出四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方式的差异。通过讨论:中关村、王府井、首钢、方庄四地区的主要功能。
教师总结:城市用地的类型不同,并且相对集中,就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城市功能区
[教师提问]想一想: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呢?
[总结]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展示几个城市的旅游的图,找到各城市主要的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讨论:“各类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总结]
2、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
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
[思考并探究]
繁华的商业街附近有住宅和工厂分布吗?住宅区内有小商店吗?学生回答。。。
[总结]
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3、中心商务区
[思考]
阅读知识窗:“中心商务区”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
提示: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思考并探究]
(1)为何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它有哪些商业活动和机构?等级任何?反映中心商务区哪些特点?
(2)当地城镇的大型商场、高级酒店等分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点播]
(1)和(2)城市中心往往是大部分交通干线的会合处,公交线路交叉最多,交通便捷度最好,可带来大量消费人口,具备市级商业中心的条件,无论从中心地等级还是所出售的商品等级或服务等级都是全市最高的,服务范围遍及全市。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机构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豪华旅馆和饭店、娱乐和文化设施等。由此可看出,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最繁忙之地。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是基础。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如北京市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行政区。再者城市功能分区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如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形成;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2、经济因素影响显著。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分析: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市中心A,商业付租能力最高,为商业区;市中心外缘B,住
宅付租能力最高,为住宅区;远离市中心的C区,工业付租能力最高,为工业区。
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靠近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对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工业生产一般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所以远离市中心。
3、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的分布。它包括收入、知名度、宗教信仰、种族因素等。
此外,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让学生阅读知识窗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了解城市空间结构有哪些模式。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举例:在城市建筑景观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建筑物的高低。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城市则大不一样,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少见。
一些经过规划后而建设的城市,其城市格局无论是建筑物的单体与组合,还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都反映出其独特的风格与含义。
例如,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政治中心——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沿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
例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例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例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区是科学教育园区。将图中其他代号填入下表适当空格内。
小区职能代号
出口加工区
基本无污染工业区
商贸、金融、和对外服务区
城郊农业区
港区和保税仓库区

(2)超高层商贸大厦宜布局在____小区,石油化工厂宜布局在____小区。
2.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图例代表商业用地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图中英文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BDCAB.ACDBC.ABCDD.DCBA
3.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上图中各个功能区大都是沿什么向外发展()
A、山坡B、交通干线C、风向D、南北方向
4.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往往可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下列城市格局或建筑特点能反映中国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是:
A.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广场,大教堂等 B.市中心区一般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C.城中有墙,园中有墙,宅中有墙 D.宫殿式建筑有喷泉,雕塑等
5.佛教对中国建筑影响颇深,其中在装饰点缀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石狮子B.莲花纹C.宫廷式建筑D.塔
答案:1.(1)B E C F A(2)C A2.⑴A⑵C3.B4.C5.D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城市空间结构,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一、城市功能区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2、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3、中心商务区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是基础
2、经济因素影响显著
3、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的分布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2.3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城市功能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理解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功能区形成的影响。
3.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城市功能区
1.构成:
⑴住宅区:是城市________的功能区,城市中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______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______城。
⑵工业区:工业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获得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并沿________分布。
⑶商业区:由_____和各种_______组成,其形状大多呈______状或_____状,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_______和________两侧。
⑷其它区:CBD、_______区、_______区、混合区、郊区等。
2.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_________,一个功能区往往以___________为主,也可能兼有_____________。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_______。如北京市中心是______区。
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程度和___________的远近。如CBD往往位于市中心。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民族、_______、政策、______、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如纽约唐人街。
4.行政因素:政府的_______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之一,在中国尤为明显。如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模式相同点不同点
同心圆城市中心均为_______;高、中、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且______发展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核心向外产生五个同心圆层。

扇形

多核心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建筑景观
⑴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______,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
⑵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___,欧洲城市发展________,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筑格局
杭州:受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山水城市。
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其它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_______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方法。
2.掌握分析城市功能区成因的思路和方法。
3.经历分析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思维过程,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难点: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二、学习过程
(一)、城市功能区
自主学习:
读某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大厦垂直分布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心商务区为何产生垂直分区?底层、中间和高层分别以什么活动为主?举例说明。

(2)从水平方向上看,中心商务区如何分区的?

(3)当地中心商务区水平方向上是怎样分布商业和服务活动的?当地最高的商务楼在垂直方向上是怎样分布商业和服务活动的?

合作探究:
1.由于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加强,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目前,为什么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商业区的区位需求、区位及形态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自主学习:
读教材图2-3-6“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直线形状特点有何不同?它们反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2)城市中各功能区的最佳区位和区位选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1.上海浦西外滩和浦东陆家嘴联结起来,共同成为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原因。

2.北京的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看不到摩天大楼的原因。

3.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请调查班里的同学家长或亲朋有没有租房子、租柜台做生意的?如果有,在哪里?租金是多少?请分析租金差异的原因。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自主学习:
读教材图2-3-7、8、9三种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心圆模式图中,高收入者为何居住在城市的最外圈层?

(2)扇形模式图中,城市功能区为什么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3)多核心模式图中,为什么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

合作探究:
1.同心圆模式和多核心模式中的CBD的位置有何不同?

2.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是什么?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自主学习:
读教材图2—3—11和图2—3—12,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市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降低,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为什么?

(2)对比两图归纳地域文化对城市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1.你能说出哪些有关地域文化的俗语、谚语?

2.曲阜市的城市发展有什么文化特色?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08北京文综)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取,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作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石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2.(08江苏地理)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3.下列关于东西方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②西方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的优势地位③东方古代建筑突出教堂的重要地位④西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1)写出图中字母A、B、D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的名称。
(2)E是什么功能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地域结构大体符合哪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城市规划的需要限于B.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
2.主要呈团块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
3.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
4.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5.现代北京市围绕故宫一带的城市中心是什么功能区()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
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7.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B.商业和住宅C.住宅和工业D.工业和住宅
8.有关城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重较小,大多呈点状或块状分布
B.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
C.影响商业区营业额的直接因素是交通通达性
D.影响商业区的高层建筑物,其中低层主要是商业活动场所
9.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10.北京城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并以皇宫为中心形成一条南北向中轴线。其他重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
A.地形B.地域文化C.气候D.宗教
11、读“城市地租立体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地租最高峰在处(填写字母,下同),因为

(2)在图中和处形成地租次高中心,原因是

(3)该图反映了城市地租随和而发生变化。
(4)若图中D、E、F分别表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和住宅区,请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D中心商务区
E工业区
F住宅区
(5)有人说A地“寸土寸金”,建设绿地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一)、城市功能区
自主学习:
CBD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由于地价高而土地有限,建筑物只能向上或向下发展来增加层面空间。因CBD建筑物在市区里往往是最高的。如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楼,美国世贸大楼(911事件中被毁)等。地下商场和娱乐设施也大多位于CBD内。大楼底层(地下和大楼底层几层)大多为零售店,如商场、副食百货。中间几层多为一般商业活动占据,如银行、娱乐、餐饮等,办公室多在高层,如一般的和高级办公室、律师行、会计师楼等。(2)CBD在水平方向上,最中心处以零售活动为主,有大百货商场、高级专门化商店,周围则是一些银行、保险、旅游等商务机构的办公室,以及一些小商店,如电器、服装和鞋店等。
合作探究:
1.提示:(1)目前,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纷纷被迫向市区外围迁移,甚至在市区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2)工业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决定了工厂企业必然寻求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
2.提示: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自主学习:
(1)
直线类型直线形状特点反映的内涵
商业直线最陡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快,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的影响最大
住宅直线比较缓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慢,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的影响较小。
工业直线最缓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慢,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2)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用地市中心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住宅用地接近市中心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
工业用地远离市中心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远离市中心
合作探究:
1.提示:上海的外滩一直都是上海的商务区,所以,上海外滩和陆家嘴联合,成为现代化中心商务区。
2.提示: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为了继承和保持历史特色,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也看不到摩天大楼。
3.提示: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
4.提示: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因而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自主学习:
(1)发达国家市中心地价昂贵,环境恶化;城市工业区、金融中心向郊区转移;现代交通的发展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市中区种族关系紧张,社会治安差。
(2)交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城市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3)市中心地区由于(地价高)和(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
合作探究:
1.提示:多核心模式中的CBD的位置常常不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有时根据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偏向一方。
2.提示:都以CBD作为模式的核心,高级住宅区分布趋向于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中在市中心附近,二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发展历史较短,虽然大量移民来自欧洲,但美国人接受了欧洲居民自由的精神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主要影响建筑布局(如我国多讲究对称布局)、建筑结构(如我国的“墙”文化)、建筑风格(如我国的四合院)。
合作探究:
1.提示: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
2.提示:从方言、习俗、建筑、节日等方面阐释。
当堂检测答案:
1.C2.(1)B(2)C3.A
4.(1)中心商务区 批发与轻工业区 中级住宅区 (2)高级住宅区地势高,周围是风景区并远离工业区,环境条件优越,处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带(3)扇形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去想里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特点原因流向意义
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世界各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往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4.我国的人口迁移
原因特点流向
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①人口移动规模小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②背井离乡大批迁移黄河流域迁往长江、珠江流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沿海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人口流量增大,出现民工潮从农村迁往城市
从内地迁往沿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可以请家庭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发生其影响。让学生讲解个人所在家庭的迁移经历进行探讨分析,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
承转:
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两方面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2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美国曾出现过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案例3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我国古代人口的变迁
1、周朝前,我国人口重心均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2、秦汉时期,北方大规模战乱屡屡发生,使人口多次迁往南方。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继续南迁。尤其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引起了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2/3左右。
4、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增加。
5、我国人口迁往海外有很长的历史。
活动
从上述案例中任选一个,进行重点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第一次:战争第二次:经济因素第三次: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第四次:环境
(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古代:战争近几十年:政策、经济等因素
本部分可以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
教师总结:通过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
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
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经济因素
(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其他因素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
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要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不仅包括人口自然增减,还包括人口迁出或迁入数量的变化。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们知道人口的迁移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意义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4.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两方面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高中地理《城市形态》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城市形态》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城市形态》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能够分析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态的类型,掌握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城市地域形态的几种类型。

分析各类城市地域形态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展现香港的城市卫星图,提问:大家看到了香港的城市卫星图后,觉得香港这个城市怎么样?(香港面积不大,建筑很密集。)总结:这是我们从香港的上空可以来看到整个香港的样子。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轮廓,它由城市内部的各种要素共同组成,形成一定的轮廓或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但是城市为什么会有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城市形态》。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态的特点

展示成都、兰州和重庆的城市形态图,请学生描述这三个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成都市城市内部挨得比较紧凑,各个方向分布比较均匀;兰州是狭长地分布的,而重庆的城市内部相对比较分散。

请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图2.1来找出城市形态有哪几种?成都、兰州、重庆分别属于什么城市形态呢?

二、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

小组讨论:结合三座城市的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线路图,讨论一下这三座城市的城市形态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成都市地处盆地,地形平坦在加上市中心的吸引作用因而是团块状;而兰州市受地形的影响形成了条带状的地域形态;重庆市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受河流的影响形成了组团式的地域形态。

由此可见一座城市的形成是和地理环境有极大地关系。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思考这样的地域形态有何优缺点?试着填写如下表格。

这就是最常见的的三种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成为团块状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城市形态的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同时还分析了各地域形态的优缺点。

作业: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在城市属于哪种城市形态以及其影响因素。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