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口的空间变化

变化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去想里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特点原因流向意义
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世界各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往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4.我国的人口迁移
原因特点流向
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①人口移动规模小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②背井离乡大批迁移黄河流域迁往长江、珠江流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沿海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人口流量增大,出现民工潮从农村迁往城市
从内地迁往沿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可以请家庭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发生其影响。让学生讲解个人所在家庭的迁移经历进行探讨分析,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
承转:
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两方面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2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美国曾出现过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案例3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我国古代人口的变迁
1、周朝前,我国人口重心均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2、秦汉时期,北方大规模战乱屡屡发生,使人口多次迁往南方。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继续南迁。尤其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引起了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2/3左右。
4、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增加。
5、我国人口迁往海外有很长的历史。
活动
从上述案例中任选一个,进行重点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第一次:战争第二次:经济因素第三次: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第四次:环境
(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古代:战争近几十年:政策、经济等因素
本部分可以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
教师总结:通过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
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
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经济因素
(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其他因素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
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要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不仅包括人口自然增减,还包括人口迁出或迁入数量的变化。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们知道人口的迁移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意义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4.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两方面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相关阅读

《人口的空间变化》答辩题目及解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人口迁移的条件。

(1)首先要有空间位移。
(2)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标准。
(3)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上。
二、简单介绍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是指劳动力迁移是由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所引起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李(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他认为,前者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如何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材的重点是指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原理性、成因性、规律性知识,具有理论性和概括性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是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
(2)教学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阻碍的知识点,即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知识综合性强,学生知识总量储备不足;
例如:“农业、工业和交通区位的选择”等。
②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基础;
例如:“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等背景知识作基础。
③有的地理知识相对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抽象;
例如:“四季星空、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拉尼娜现象”等。
④学生容易误解、混淆相似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例如:“时区与区时、矿物与矿产、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等。
一般而言,每一章或节都有重点,每一课题、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对于不同的课题,有时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重合关系;有时候是分散关系;也有的课题只有重点没有难点。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019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019”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

1、结合相关图示,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记住人口迁移的分类。
2、结合相关人口迁移图,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

阅读课本第8、9页
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
2、读图1.8读出人口的迁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迁入地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读图1.9,比较80年代前后人口的迁移有何不同?

1、假如A、B、C代表三个行政区:
(1)左图中哪几种方式属于人口迁移?
(2)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时间超过一年)()
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2、在每个大洲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表示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二战前欧洲二战后
北美洲
拉美
大洋州
非洲
3、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是、
和。迁入的主要原因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特点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

二战后

2、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
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1、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3、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5、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环境问题B.粮食问题C.资源问题D.人口问题
判断题: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是有计划进行的()
7、二次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是定居人口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3: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矿产资源丰富
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
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内地到沿海
2.山区到平原
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课堂反馈:
1—5BACBD6—7BA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020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二)

1、结合人口迁移的相关事例,分析并说出相关影响因素(经济、自然、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尤其是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中的影响作用。
2、能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事例

1、阅读第10、11页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2)个人因素: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比较填表
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
第一次19世纪中期
第二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第三次20世纪20-60年代
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3、分析我国古代人口和近几十年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不同:
促使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

促使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3、下列人口迁移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是()
A.古代居民“逐水而居”B.二战时期大量犹太人迁出德国
C.“安史之乱”后北方居民大量南迁D.唐朝时,我国沿海居民前往东南亚
4、影响人口迁移的个人因素主要指()
①寻求较好的职业发展②家庭团聚的需要③求学深造④外出旅游观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常性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个人因素D.政治因素
6、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7、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寻求更好的自然环境D.交通的发展促使迁移加快
8、关于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A.人口迁移帮助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
B.人口迁移促进了各种族、民族间的交流
C.人口迁移调节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了同样的影响,是互惠互利的事

判断题
9、美国人口迁移中,迁往的“阳光地带”是指西、南部有新能源、新兴工业的地带。()
10、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1、在影响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各因素中,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因素。()
12、二战前,人口主要流向了开发中的新大陆;二战后,人口更多地流向了发达国家。()
13、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因经济水平的缘故,人口迁移以小规模的自发迁移为主。
()

参考答案:
1.问题探究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比较填表
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
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
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20世纪20-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环境恶化,资源开发
南部和西部

1—13DDAABDBDAAAAB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5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51”,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案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特点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

二战后

(2)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
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地区

古代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3.意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2.个人因素:
案例:(1)美国人口迁移

分析美国本国哪些因素促使它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②列表比较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归纳促使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迁移的因素:
时期迁移原因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2)分析我国古代人口和近几十年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不同:
促使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

促使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


(2008江苏地理)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6~7题。

表1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美国110.0
墨西哥26.7德国21.1
印度22.2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
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
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解析:该题是对人口迁移的比较典型的考察方式,在掌握课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试题中所给的信息具体分析问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
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
6.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8.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黔、鲁、京、浙、苏B.豫、新、京、浙、苏
C.渝、琼、京、津、沪D.沪、京、津、浙、苏
9.读课本第9页图1.8“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和。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参考答案
1.D2.D3.B4.A5.C6.C7.B8.D
9.(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2)矿产资源丰富
(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自学答案: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欧,非美洲,大洋洲集团性,大批欧洲殖民扩张,非洲黑人被贩卖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分布
亚,非,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有助于经济发展平衡
战争,垦荒,戍边等大规模南方
国家政策有组织,有计划边疆,内地
经济发展自发迁移数量增加,频率加快城市,沿海,平原,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
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灾害等
经济发展等
国家政策,战争等
对生活或职业的需求
欧洲的殖民扩张

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多
美国经济的发展

南北战争大规模西移
工业化城市化由乡村流入城市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由南部流入北部和西部
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发展由东北部流入南部和西部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返回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