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高中历史优秀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培养以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培养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熟悉基本的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从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体验“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方法和过程;了解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学习历史的、辨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视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学习,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学习,形成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基本认识。

通过感受深圳及家乡的沧桑巨变,逐渐生发对家乡、对社会的真挚情感、积极关注家乡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体会并学习实事求是地做人。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初步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1.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资料,并准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从提高教学有效性出发,教者整合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的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5——14——4——1

课前渲染

播放《春天的故事》的FLASH动画作品(音乐和体现深圳改革开放的画面同时展现)。

(设计说明:该环节旨在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很多歌曲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更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主题,如课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

这首歌曲名叫什么?伴随美妙的歌声,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深圳风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三十年前,去探寻发生在春天的故事。

第一环节展示篇

同学们,三十年前,在一位操着四川口音、名字叫“小平”的老人的带领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巨变,城市展新貌,乡村奏新曲。让我们共同来看几幅我们身边的图片(幻灯片展示:城市新貌;乡村新曲)

城市新貌:钟楼远景(钟楼气势恢弘,南大街繁华兴盛)。钟楼夜景:流光溢彩、璀璨迷人。

乡村新曲:漫画“吃水不用担、做饭不冒烟、看戏不出门、学校大改观”

这些看似寻常的景象在三十年前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再看两幅图片。

70年代的钟楼(周围房屋低矮陈旧,街道狭下冷清)。

70年代的农村(房屋破烂简陋,设施缺乏)

教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预设为改革开放)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通过画面的展示、渲染烘托,教者的对比设问,得出历史结论,引出溯源篇。)

教师总结:短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中国巨变。世界银行这样评价高度中国:“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代人才取的的成就。”(幻灯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探究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第二环节溯源篇

那么,这场转折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两年后召开,当时的中国中国是怎样一种局面?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什么事件,为伟大转折准备了条件。请看一段视频?

1.播放《复兴之路》视频(教师剪辑后重新组合)。

视频内容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人们开始期盼着新的生活快速到来。但是,很快出现了“两个凡是”,再次让人们陷入困惑。“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

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中国要前进,必须要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人心所向,正在汇聚为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邓小平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就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发生了问题,简直莫名其妙!”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的负责人纷纷表示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为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实现历史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2.选词填空描述当时中国社会(师生互动)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显示下面内容

农村;

思想;思想解放。

对外;

(选词)(自填)

自由多元封闭落后僵化保守繁荣富裕贫困萧条

学生:填空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多渠道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学生弄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第三环节探索篇

教师: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上,出现这种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一次会议的召开,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吗?下面我们看一段影音资料,然后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老师的问题,看谁的反应最快!

教师播放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音资料,学生快速抢答教师的问题:这次会议的名称,会议召开的地点、时间、主要内容及指导思想、工作重点。

(设计说明:学生从声音、画面中,快速收集、捕捉信息,大大提高了整合信息的能力。)

那么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呢?同学先别急着说,我们探讨完下面两个问题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首先,我们请班上的小歌星为大家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师播放卡拉OK伴奏带,学生演唱)

(设计说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这样,台上台下气氛活跃。把课堂当做快乐的场所,施行快乐学习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铺平道路)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阅读第二目,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有关资料,展示在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评出最佳答案。

生生合作,一起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用不同方式来表现。然后小组互评,师生共评。

(设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集体和农民的责、权、利可能理解得不透彻,因此,此处学生最容易质疑。教师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在家与家长谈话形成的“家长经历”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使课堂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大大开阔了视野,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参考答案。)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在对内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那么对外的封闭落后又是如何打破的?党中央国务院意识到了这一点,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么,又是哪位伟人开辟这条道路的呢?

(幻灯片展示)

197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封闭落后的面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时说:“还是办特区好……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巡视、个别点拨。

学生:发言。

教师: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画下的那一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吹到北方,从沿海吹到内地。从1980年开始,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迈开并呈跨越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点击图文)“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特点。

(图文演示、连续点击)

第1步:点: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省;

第2步:线:14个沿海城市。

第3步:面:4个经济开放区——环渤海、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

第4步:体:1个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

学生齐读。1979年昔日封闭落后的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点击图文)“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特点。

到过特区的同学一定感受很深。下面我们就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感受。

(设计说明:探索篇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比较表象化,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因此在教学法中设置了既比较简单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抢答环节。学生才艺的展示、小组互评,教者的点评,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理念。)

第四环节启示篇

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从展示到溯源再到探索,一起回顾了伟大转折的历程,本课重点突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让我们一起重温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者出示知识体系图(点击出示)

农村:贫穷萧条

思想:僵化保守

对外:封闭落后

对内改革改革

农村:包产到户

对外

点、线、面、体

相关知识

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概况,我国平反冤假错案的基本史实以及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背景、成就。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3、分析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4、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加强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
(2)作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____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____________年底,_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_____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
(2)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_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民主法制建设
(1)成就:①1979年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②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③此后,又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①基本形成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不断提高,__________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写在前面: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喜欢课堂,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同在人教网半亩历史群中的我和张爱华老师,都选择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作为自己讲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课题。我们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形成了以下教学稿。这一教学稿主要特色表现在:
1.在形式上,教案、学案一体化,因此称为教学稿。
2.在学习环节上增加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初建结构,心中有数。
3.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是最大的特色。这样做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同时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了解每一环节学习的意图。对老师来讲,减少了无效问题、无效环节,保证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一理念,来自于人教网刊《半亩历史》执行主编王宗彬老师的创意,在此对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教学稿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初中历史教研小圈子(群号:106878731)。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为了我们的目标: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
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
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2.时间3.结果4.意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
2.颁布一系列法律:
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②颁布意义
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一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
活动方式:提出预习导学时遇到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二 突破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活动方式:分角色朗读,融入情景,互问互答问题。
《北京街头的谈话》
旁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
赵五: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是啊!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两个凡是方针,使全国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了。
赵五:我们不要乱说了。
同学提问,同学回答,同学纠错: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
4.面对这些问题,请结合预习说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突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动方式: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两分钟准备,完成记者采访。
记者:我现在位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坐着许多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下面我们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采访几位代表。
1.这位代表您好!请问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了怎样的转移?请你说一下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次会议还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的核心是谁?
记者: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讲解整理:加强前后知识联系,体验情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一、听歌曲《走进新时代》,针对其中歌词,教师总结升华本课。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当家做主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2)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正是在这些领路人的带领下,我们才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不断探寻真理,长大后为国富民强做贡献。
二、学生自主完成一棵知识树,整理本课知识。
课堂练习:巩固、反馈、检测,小组内做出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点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D.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为主要任务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什么要求?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定有哪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是非颠倒,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必须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Ⅱ、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Ⅲ、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Ⅳ、教学方法

1.讲解分析法。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遵义会议作对比,使学生全面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4.例证法。通过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Ⅴ教学渗透点

(1)真理标准这讨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3)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4)伟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所体现出来的领袖品质和风范。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Ⅵ、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相关录相资料

Ⅶ、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Ⅷ、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理解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能够形成的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同时,由于针对的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对我国政治的发展历史不敏感。对这方面的历史兴趣不高,所以要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政治分析头脑。

Ⅸ、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走进新时代》作为导入,同时用幻灯片展示歌词: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导入语:这段歌词包含了对两位伟人的丰功伟绩的描述。

师问:我们来看第一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谁呢

生答:毛泽东。

师问:那么第二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讲的是谁呢

生答:邓小平。

过渡语: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而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十年文化浩劫之后进行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伟大的转折。这节课我们一起就来回忆那段春天的故事。

由此导入新课,引出标题。

二、讲授新授

1、复习回顾加过渡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随着“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粉碎终于结束了,但是这十年的动乱却留下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时期的阴霾。

(用幻灯片展示文革时期的图片,以及给我国造成损失的资料)

文革中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之多,而1949—1979的基建投资总共才6000亿。这就是说文革消耗建国后的大部分的能量。职工平均工资下降百分之四点九,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保证。文革死亡人数:官方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文革中非正常死亡在二百万以上。

政治长期动乱

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过渡语:可见“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沉重损失。“文革”结束后,人们群众迫切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纠错是“人心所向”。那么纠错的过程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又是如何纠正文革错误的?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迎接春天之前的“纠错”的过程。

(1)、乍暖还寒——徘徊的两年(打出字幕)

过渡语:为什么是徘徊的两年呢?我们带着疑问来看一看。文革是“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此文革的意义是上节课讲授过的内容,课要求学生回忆)而此时,在人们迫切要求纠正文革错误时,中央主要领导却提出这样一条指导思想:“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要求:请同学们结组讨论:

①“两个凡是”是否正确?

②为什么中央领导人还是要提出“两个凡是”?

③如果坚持“两个凡是”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讨论结束后,首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将发言进行引导。最后总结:可见,“两个凡是”是错误的,他终将阻碍我们现在要进行的主题——纠错的过程。它的提出也必将引起当时人们的不满。此时的人民不禁陷入思考,既然领导人所说的话并不是真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衡量真理的标准呢?

(由此导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内容,幻灯片展示图片)

教师过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请学生思考1:这次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思考2:这场讨论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分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掀起了全民关于拨乱反正的热情,人们开始以自己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这场大讨论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这只是春天来临的序曲,它为正在的全面的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全面的拨乱反正就是春天来临号角——十一届三中全会。

(2)、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选择让学生切身体会自主探究他的重要内容)

首先,给学生设定问题以“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题,建设你是参加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请你介绍本次会议的一些相关情况?)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并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内容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老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对学生所扮演的代表进行访谈,并在其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联系,意义上去,让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整合,并且进行具体讲解

两个“凡是”

“阶级斗争为纲”

冤假错案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冤假错案

平冤昭雪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同时纠错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对比。

遵义会议

VS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思想纠错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领导核心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我国的各项工作开始在它的指导下进行。首先就是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题:

1981年,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中南海采访邓小平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

如果你是政府智囊团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老师把学生思维引向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的民主与法制。才能让这来之不易的春天开满生机盎然的花朵。

由此过渡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此段的讲述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走向法治》),在这段视频中涉及到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还有一定的延伸。在播放视频之前,要求学生注意视频中出现的几部法律。

视频播放完毕,要求学生回答在视频中出现的几部法律。然后,老师加以简单介绍,加深学生印象。并对这几部法律出台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三、总结与巩固

以图表的形式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梳理,期间特别注重向学生展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和发展建设的加强”这三个框题之间的联系。并紧扣“春天”这一主题。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对学生进行本课的考察,以巩固记忆。

四、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春天的故事

一、乍暖还寒——徘徊的两年、

“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二、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意义

三、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五.作业:

整理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