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优秀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1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上完《伟大的历史转折》这节课,就这一堂课而言,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学校采用的五环自主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紧扣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基本上落实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我尽力营造能使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主动自主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自主参与的学习主体,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历史问题的习惯,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中我充分的挖掘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都不相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情境预设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这节课我先以十年探索时期的一个故事,来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请大家帮忙看书解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多么的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对历史有了深深的认同感。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历史课堂由死去变得活来。
第三,在这一节的课堂小结中,我说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进行开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学生听了之后,会心一笑,增加了历史课堂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有几点不足。首先,由于第一次做公开课,自己刚开始有点紧张,课堂的节奏显得过快、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尤其是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解上,用的时间较少,重点内容讲解的不是很突出,花费的时间较少。其次,课堂上对个别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到位。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要为学生强调出是建国以来,新时期的标志都应该为学生重点点出,而自己却忽视了。最后,讲公开课,不管教师内心有多紧张,但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否则学生的状态,会更紧张,课堂效果也不会好。这一节课我在前十分钟,自己就有点紧张,导致学生也放不开,后来通过自己的调整,笑对学生,调节了课堂气氛,也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相关知识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写在前面: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喜欢课堂,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同在人教网半亩历史群中的我和张爱华老师,都选择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作为自己讲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课题。我们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形成了以下教学稿。这一教学稿主要特色表现在:
1.在形式上,教案、学案一体化,因此称为教学稿。
2.在学习环节上增加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初建结构,心中有数。
3.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是最大的特色。这样做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同时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了解每一环节学习的意图。对老师来讲,减少了无效问题、无效环节,保证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一理念,来自于人教网刊《半亩历史》执行主编王宗彬老师的创意,在此对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教学稿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初中历史教研小圈子(群号:106878731)。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为了我们的目标: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
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
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2.时间3.结果4.意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
2.颁布一系列法律:
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②颁布意义
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一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
活动方式:提出预习导学时遇到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二 突破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活动方式:分角色朗读,融入情景,互问互答问题。
《北京街头的谈话》
旁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
赵五: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是啊!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两个凡是方针,使全国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了。
赵五:我们不要乱说了。
同学提问,同学回答,同学纠错: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
4.面对这些问题,请结合预习说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突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动方式: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两分钟准备,完成记者采访。
记者:我现在位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坐着许多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下面我们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采访几位代表。
1.这位代表您好!请问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了怎样的转移?请你说一下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次会议还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的核心是谁?
记者: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讲解整理:加强前后知识联系,体验情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一、听歌曲《走进新时代》,针对其中歌词,教师总结升华本课。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当家做主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2)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正是在这些领路人的带领下,我们才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不断探寻真理,长大后为国富民强做贡献。
二、学生自主完成一棵知识树,整理本课知识。
课堂练习:巩固、反馈、检测,小组内做出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点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D.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为主要任务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什么要求?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定有哪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的情况及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文革”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评价。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3)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全球图片总汇。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走进新时代》

学生对这首歌熟悉,欣赏完歌曲之后,提问:你能说出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哪位领导人吗?那么“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反映的伟人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讲授新课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长达十年的“文革”动乱结束了,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但全国各项工作徘徊不前,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介绍此文章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文章发表后,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讨论,由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多媒体展示报纸截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老师作相关介绍:这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此次讲话系统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学生阅读书本36页的内容,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之后,多媒体展示: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从“左”倾错误思想转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三是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从内容不难看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思想、政治、组织三个方面的正确决策。会议结束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多媒体展示材料: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提问:大家看完这段材料后,有何认识?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讲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那么,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

历史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提到伟大的“历史转折”,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地位类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是哪次会议呢?

学生讨论之后,多媒体展示:

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次会议相似之处:首先,两次会议都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次,两次会议都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三,两次会议都形成了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3、拨乱反正

多媒体播放视频《刘少奇追悼会在北京召开》

播放完视频,教师具体讲述: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此外,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通过拨乱反正,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思想高度统一,摆脱羁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三)课堂小结

拨乱反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此后,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推动了20世纪中国又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顾历史,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每次巨变涌现的伟人分别是谁?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应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让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农村和城市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是由哪些改革措施带来的呢?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八、板书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时间:1978年12月

(二)地点:北京

(三)主要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四)历史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拨乱反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是非颠倒,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必须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Ⅱ、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Ⅲ、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Ⅳ、教学方法

1.讲解分析法。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遵义会议作对比,使学生全面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4.例证法。通过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Ⅴ教学渗透点

(1)真理标准这讨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3)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4)伟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所体现出来的领袖品质和风范。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Ⅵ、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相关录相资料

Ⅶ、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Ⅷ、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理解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能够形成的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同时,由于针对的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对我国政治的发展历史不敏感。对这方面的历史兴趣不高,所以要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政治分析头脑。

Ⅸ、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走进新时代》作为导入,同时用幻灯片展示歌词: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导入语:这段歌词包含了对两位伟人的丰功伟绩的描述。

师问:我们来看第一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谁呢

生答:毛泽东。

师问:那么第二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讲的是谁呢

生答:邓小平。

过渡语: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而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十年文化浩劫之后进行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伟大的转折。这节课我们一起就来回忆那段春天的故事。

由此导入新课,引出标题。

二、讲授新授

1、复习回顾加过渡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随着“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粉碎终于结束了,但是这十年的动乱却留下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时期的阴霾。

(用幻灯片展示文革时期的图片,以及给我国造成损失的资料)

文革中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之多,而1949—1979的基建投资总共才6000亿。这就是说文革消耗建国后的大部分的能量。职工平均工资下降百分之四点九,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保证。文革死亡人数:官方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文革中非正常死亡在二百万以上。

政治长期动乱

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过渡语:可见“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沉重损失。“文革”结束后,人们群众迫切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纠错是“人心所向”。那么纠错的过程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又是如何纠正文革错误的?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迎接春天之前的“纠错”的过程。

(1)、乍暖还寒——徘徊的两年(打出字幕)

过渡语:为什么是徘徊的两年呢?我们带着疑问来看一看。文革是“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此文革的意义是上节课讲授过的内容,课要求学生回忆)而此时,在人们迫切要求纠正文革错误时,中央主要领导却提出这样一条指导思想:“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要求:请同学们结组讨论:

①“两个凡是”是否正确?

②为什么中央领导人还是要提出“两个凡是”?

③如果坚持“两个凡是”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讨论结束后,首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将发言进行引导。最后总结:可见,“两个凡是”是错误的,他终将阻碍我们现在要进行的主题——纠错的过程。它的提出也必将引起当时人们的不满。此时的人民不禁陷入思考,既然领导人所说的话并不是真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衡量真理的标准呢?

(由此导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内容,幻灯片展示图片)

教师过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请学生思考1:这次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思考2:这场讨论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分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掀起了全民关于拨乱反正的热情,人们开始以自己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这场大讨论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这只是春天来临的序曲,它为正在的全面的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全面的拨乱反正就是春天来临号角——十一届三中全会。

(2)、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选择让学生切身体会自主探究他的重要内容)

首先,给学生设定问题以“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题,建设你是参加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请你介绍本次会议的一些相关情况?)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并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内容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老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对学生所扮演的代表进行访谈,并在其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联系,意义上去,让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整合,并且进行具体讲解

两个“凡是”

“阶级斗争为纲”

冤假错案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冤假错案

平冤昭雪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同时纠错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对比。

遵义会议

VS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思想纠错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领导核心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我国的各项工作开始在它的指导下进行。首先就是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题:

1981年,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中南海采访邓小平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

如果你是政府智囊团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老师把学生思维引向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的民主与法制。才能让这来之不易的春天开满生机盎然的花朵。

由此过渡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此段的讲述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走向法治》),在这段视频中涉及到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还有一定的延伸。在播放视频之前,要求学生注意视频中出现的几部法律。

视频播放完毕,要求学生回答在视频中出现的几部法律。然后,老师加以简单介绍,加深学生印象。并对这几部法律出台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三、总结与巩固

以图表的形式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梳理,期间特别注重向学生展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和发展建设的加强”这三个框题之间的联系。并紧扣“春天”这一主题。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对学生进行本课的考察,以巩固记忆。

四、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春天的故事

一、乍暖还寒——徘徊的两年、

“两个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二、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意义

三、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五.作业:

整理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