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25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7+10-5=56-3+9=

2.笔算38+18+25=90-16-68=

二.探索新知

1.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67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25

67-25+28=70-----

674242

-25+28+28

——————-----

427070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这道题在课本第28页,指导学习数学课本第28页内容。

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

67+28-25=70

2.做一做。

56+34-20=78-24+39=

三、巩固练习

1、42与18的和,减去27,差是多少?

42+18-27=

2.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31-15+7=JaB88.cOM

3.帮帮小马虎。(改正下面各题)

55+19-38=2647-18+19=5843-27+18=8876+15-34=48

55474376

+19-18+27+15

-----------------------

64397091

-38+19+18-43

------------------------

26588848

改完这几道练习,你想对小马虎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七题

小编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重点】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复习引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2.小猴运桃子

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

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后,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52-17-23=12(个)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

生:52-(17+23)=12(个)

师:这是个什么算式呢?

生:加减混合算式。

小结: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仅有连加、连减的问题,更多的是既要加又要减的问题,也就是加减混合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讲授例3。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又25人下车,还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3)比一比: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既有加,也有减)

(4)归纳:这算式是加减混合,那么这样的算式又该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试着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

(5)汇报:

投影出示:67-25+28=

方法1.方法2.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6)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也可以像连加、连减一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这种写法很方便。而且哪一步能直接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讲授例4。

(1)出示例4算式:72-(47+16)

(2)比较: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汇报,板书规范的格式,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计算方法

72-(47+16)=9

4772

+16-63

639

(5)师小结:加减混合计算时,没有小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算起;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54+18-4168-47+7663+35-17+1978-39+5553+27-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学校合唱队原有65人,有27人今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2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可以用它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式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

师: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师: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生1:喜欢第(2)种,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生2:喜欢第(4)种,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算,找到简单的方法。【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连减。

师:同学们,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先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试着帮老师解决一下。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4)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4)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总结提升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计算教学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有85个西瓜。(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

教材先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指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例1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之前,计算两步式题,考虑到数目比较小,大都是口算,运算顺序也比较简单,同学书写能力也较差,只要求直接写出得数。从本单元开始,要求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以便为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在同学通过“做一做”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以后,再通过例2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例2中有两个例子,左边是同学熟悉的,右边的例子是教学的重点。通过两个例子的比较,使同学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着通过例3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也是把右边的例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里要说明一下,有关运算顺序的结语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为运算顺序自身都是规定(当然这些规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结语,然后用例子说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则。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比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如例题教学第1题中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对比,在对比中解释综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题教学后第1题和第2题的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32+3×20与32+3-20、56-7×8与56÷7×8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根据本课时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15+10-8=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渗透法制内容和爱护环境教育。
3、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4、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7+(43)
=7+12
=19
43+7
=12+7
=19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2-16476-26+46819+11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先填空,在列综合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虫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生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问题一:

先看一看: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青青吃了150只蚊子。

生2: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青蛙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蛙蛙吃的蚊子数,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的蚊子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蛙蛙吃的蚊子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布计算。

①先求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30=120(只)

②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120=270(只)

(2)列综合算式。

150-30+150。

(3)探究150-30+150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①算法分析:从分步计算可知,150-30求的是蛙蛙吃的蚊子数,应先算出结果,因此计算150-30+150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计算过程。

150-30+150=270(只)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问题二:

再看一看: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蝌蝌吃了60只蚊子。

生2:蚪蚪比蝌蝌多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蝌蚪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幼虫,就是用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加上蝌蝌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再求两只蝌蚪一共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步列示。

蚪蚪吃蚊子幼虫的只数:60+30=90(只)

两只蝌蚪一共吃蚊子幼虫的只数:90+60=150(只)

综合算式:60+30+60=150(只)

(2)60+30+60是连加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计算过程。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150只蚊子幼虫。

四、归纳总结

1、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连加、连减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自主探究

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把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交流。

生1: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生3: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候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咱们就试试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9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阿姨买了一个书包25元,一个笔袋8元,给了售货员阿姨50元。

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啊?

生:应找回多少钱?

师:是啊,应找回多少钱呢?用你学过的知识帮忙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生1:从50元里面先减去书包的钱,50-25=25(元),再减去笔袋的钱,25-8=17(元),应找回17元。

生2:可以先计算一下,书包和笔袋一共需要付多少钱,25+8=33(元),那么从50元里面减去要付的钱,50-33=17(元),所以应该找回17元。

教师应肯定这两种解法都正确,适当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1.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更体现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操场上原有26名同学在跳绳,38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B类

100元钱买一套衣服,可以怎样买?应付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6+38-45=19(名)答:还剩下19名同学。

B类:可以买:①+④或①+⑤或②+⑤或③+④或③+⑤。

应付:①+④46+53=99(元)

①+⑤46+41=87(元)

②+⑤52+41=93(元)

③+④34+53=87(元)

③+⑤34+41=75(元)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1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P28例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安排逐层递进,目的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本节课教学例1在学习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一般分布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脱式计算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脱式计算作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好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孩子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建议你们有时间去一下大的图书馆,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有好多好多的书,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多媒体出示例1)
设计意图:教师从孩子熟悉的读书生活出发,以谈话方式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找两个同学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完整)
生:阅览室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一共有多少人?
谁和他提的问题一样?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53-24=29
29+38=67
生2::5324+38=6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孩子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通过表述锻炼孩子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5324+38=6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53-24+3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次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5324+3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次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53-24=29
师:在53-24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提示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29+38=67(教师随即板书+3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6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6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在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好,孩子们你们能不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来完成23+6-11的计算?
课件出示练习,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3+6-11
=□○□
=□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三)尝试乘除法的计算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你试一试。做完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出示1535
学生试算后集体讲评。
1535
=55
=25
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自主的解决了含有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计算)。
小结: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都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掌握了运算顺序,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呢?
好老师看一下谁能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大显身手
1.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在再计算。
2847283
=□○□=□○□
=□=□
2.我是小医生:先找出他们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过来,1-3组做第一个,4-7组做第二个
3寻找好朋友
每人手中有一个综合算式,用今天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结果相同的就是好朋友。先计算,课下寻找好朋友,在找好朋友的时候要认真检查,以便有算错的来冒充。
设计意图: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所有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实践题目。
四、课后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综合算式53-24+381535
=29+38=55
=67=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我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有的地方教师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综合算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养成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综合算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学习关键:能进行混合运算的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23+6-112×8÷472÷8÷3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48页例2,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不会的同桌交流)

1.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生汇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2.学生展示不同算法,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小组讨论后汇报。3.观察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明确脱式计算的格式。

4.归纳总结:。

三、自我挑战:

1.脱式计算

20-8÷22×8-472-8×332÷4-8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13-4×33+8÷418÷6-3

=9×3=3+2=18÷3

=27=5=6

3.成人票8元,儿童票4元
(1)有5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2)买1张成人票和6张儿童票,共花多少元?

4.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选做)

3×3=99-9=0

18÷3=66+9=15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 3 - 4 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 + 28 + 16 92 - 44 - 23

2、9 + 4 - 6 16 - 7 + 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一共折了42 只,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0-38+40=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 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混合运算》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混合运算》教案

10.2复习混合运算

复习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重点:

1、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1、读出下面的综合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36-30)=72-5×8=30÷6+29=

4×6÷8=48-18+32=(14+21)÷7=
2、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综合算式吗?

出示要求:
(1)每人出两道综合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请同桌把结果算出来,然后你来检查。

(老师便巡视边把个别同学的算式抄在卡纸上,并写上编号①②③④⑤⑥)

{前两名的同学出来展示自己出的题目,下面的同学判断他是否做对。}

同桌做对的把大拇指送给他,表扬你!

3、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些算式,这些算式都是你们刚才出的,你能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吗?

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1)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2)说一说(与小组同学交流,为什么这样分?)

(3)写一写(小组长把分类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现在4人小组进行讨论。哪个小组最快有结果的上来分一分。

4、汇报板书:

混合运算:
1)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没有括号,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课本P114第1题的第(2)~(6)题

先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运算顺序,并且说一说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闯关练习

1、第一关: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

18-9÷936-8+12

=9÷9=36-20

=1()=16()

18+27÷9(18+27)÷9

=45÷9=45÷9

=5()=5()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目18+27÷9(18+27)÷9你发现什么?把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告诉同桌。

小结:大家讲得很好,这两道题虽然数字和符号都一样,但是这里的小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因为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

2、第二关:我会列(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24÷62+5

50+3×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小结:做这些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把数字和符号抄下来。第二步:再看先算什么。第三步:想一想,需要加小括号吗?

3、第三关:我会解

(1)二(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

答:一共可以分成()个学习小组。

(2)学校图书馆一共进了80本新书,第一次借出25本,第二次借出38本。还剩多少本?

答:还剩()本。

(3)只列式,不用计算

①3加4乘2的积,求和是多少?

②16减8的差再除以4,求商是多少?

四、总结提升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