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25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

2.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你也想剪一剪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自然过渡到找其中的对称图形、指对称轴,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对称、平移)
3.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
1.探究剪1个小人。
(1)自主操作,剪一剪。
(2)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3)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成功者谈剪法: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失败者谈注意事项: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为什么?
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
(2)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预设折法: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优化折法: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2)探究画法,质疑剪法。
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
画时要注意: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
剪时要注意: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探究剪4个小人。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交流剪法
一折:对折三次。
二画:从闭合处画半个小人。
三剪: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体会平移。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剪1个小人”到“剪2个小人”再到“剪4个小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水到渠成。最后通过发现总结规律,深入思考解决“剪8个小人”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一)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
1.你能剪出右面的图吗?

2.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3.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体会旋转。
(二)发挥想象,自主创作。
你还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剪一个新的剪纸作品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剪连续对称图形的方法,沟通对称与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的知识,沟通本单元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略图形的变换之美。】

精选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2)风车。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图形的运动》教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民主导学

1、认识旋转的含义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认识旋转的特征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三、检测导结

(1)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2)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9.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①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②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③妈妈用拖布擦地,是(平移)现象。
④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旋转)现象。

10.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练习题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移动)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分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分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打好这个基础,本设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经历推理过程,理解推理含义。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充满了兴趣。首先出示双胞胎的照片,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所给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结果也不一样,调动学生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通过猜书活动、填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即推理就是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获得一个结论的方法。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语言表述,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他们借助表格来推理,也可以借助连线来推理,简化了推理过程,感受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和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最后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部分空间让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语: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课件出示),你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汇报)生:我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2.过渡:老师帮你们一下。(课件演示)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们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说明理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叫推理。其实这样的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判断哪个人是哥哥,哪个人是弟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教学教材109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整理信息。(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整理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2)学生反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问题是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3)教师提示:刚才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些信息,我们需要把这几句话整理一下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1)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2)指名汇报。预设生1: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根据条件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连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上。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上。生2:通过分析,我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就是说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则小刚拿的是数学书。(3)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探究推理方法。数学书语文书品德与生活书小红小丽小刚3.明确思考关键。(1)质疑: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呢?(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明确推理应抓住关键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3)师生共同总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往往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推理。实际推理时,方法有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一种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二、教学教材110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例2。(1)读题思考,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提示:你们首先能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你是怎么想的?B是几?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探究方法。(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指名汇报。(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

1.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学习关键:识别轴对称图形。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道具)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29页例1,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不会的同桌交流)

1.剪T恤衫、松树、心形、葫芦共同点是什么?

2.将这4副图形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结果,组长汇报)

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自我挑战: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二数《轴对称图形》学案

2.

二数《轴对称图形》学案

3.想一想生活中的数字、汉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的,试着画几个。(选做题)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二)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二)

课题名称 图形的运动(一)剪一剪

教学目标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 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

(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仔细观察,对折纸的次数和剪出的小人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要想得到16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将纸对折几次呢?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也可课后完成)

小结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教科书第41-42例一和做一做。
活动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的41页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三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活动的?
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
(2)教师用课件演示它们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这些平移现象。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3.在方格纸上平移。
(1)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的方格图。
把房子向右平移7格,就是把房子向右沿直线方向移动7格。教师演示后,在组织学生自己操做。
(2)组织学生将房子向上平移五格,并说一说画法。
三:巩固练习。
(1)例二上面的做一做。
教师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利用学具画一画。
(2)练习十第一题。
先让学生选一选,再说一说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二十)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二十)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9页情境图及做一做,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核心能力

轴对称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运动”部分的内容,借助生活中对称现象,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慢慢从具体到抽象,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比眼力”的游戏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和操作,会结合实例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通过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判断、连线等练习,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卡纸、彩纸、剪刀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用彩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作品

(二)课堂设计

1.导入:比眼力

思考1:根据看到的部分,猜出这是什么。

活动1:学生根据出示的提示,猜出物体名称。

思考2:为什么大家在猜的时候,最多给出一半就都能猜对了呢?

活动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理由,初步能说出两边一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说一说,学生感受对称的特点--两边完全一样,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做好铺垫。】

思考3: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活动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哪边和哪边一样,尽量说完整。

活动4: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对称的普遍性。】

2.认识轴对称图形

思考4:(将游戏中的图形抽象为平面图形)怎么能一眼看出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

活动5:学生通过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体现两边一样;引导学生利用对折的方法,观察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现象,通过交流体会重合的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思考5:能将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吗?

活动6:学生拿出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自主尝试对折,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折后的情况,进一步体会对折后重合是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比较、语言描述,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体会到对折、完全重合的含义。】

思考6:像这样对折以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你认为轴对称图形的“轴”是什么意思?能指一指吗?

活动7:学生尝试解释“轴”的意思,指出对称轴的位置,跟着老师的示范画出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比较、语言描述,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体会到对折、完全重合的含义。】

3.剪轴对称图形

思考7:这件衣服图案对折后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想要剪出这个图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思考8:剪出来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呢?

活动8:学生交流判断抽对称图形的方法,用对折的方法验证剪出来的图形。

活动9:小组交流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理由。重点解释为什么要先对折,为什么只画出一半就可以了。尝试用彩纸剪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感受轴对称的特点,明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为后面的巩固练习做好铺垫。】

4.巩固练习

①谁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 √ × × √ √

【解析】考查目标3,能独立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它们都是谁掉的?用线连一连。

【答案】第一行依次对应第二行的第3个,第1个,第4个,第2个。

【解析】考查目标4,能根据一半想象出完整的轴对称图形,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课堂总结

思考9:轴对称在我们生活中起到很大作用。结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10: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的作用。并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抽象成图形,发现它们对折后完全重合,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点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帮助我们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生活中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课时作业

1.说一说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0 8

【解析】考查目标3,能正确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来,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答案】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特殊的三角形(1条或者3条)

【解析】考查目标2,能正确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并考查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剪一剪,剪出一个新颖的轴对称图形。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3,剪出轴对称图形。

2.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一张方格纸,怎样只剪一刀,得到一个十字形。

【答案】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剪一刀。

【解析】考查目标2、3、4: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培养空间观念。

3.为了建设更美校园,学校需要建造一个正方形花园,花园中还需要设计小路。请你画一张设计图。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3、4,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十二)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十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概念性教学比较抽象,仅仅借助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工具不易于学生理解。电子白板能动态地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可以突破平日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选择利用电子白板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 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是步行来到学校的,你们是怎么来到学校上学的呢?(走、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像这样运动的现象?(学生开放性发言)

小结: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在运动。

2.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观察下面的现象,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师: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上升的国旗,转动的方向盘,推开窗户,旋转的风车,推动箱子,钟表上转动的指针)。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

依次出示几个运动的画面(屏幕显示画面)。

(2)学生上白板操作

学生归类: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3)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4)小结。

像升国旗、推窗户、推箱子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转动方向盘、风车、钟表它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三、大胆尝试推展延伸

1.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同学们,我们的身体也能灵活的做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样的动作呢?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2.知识拓展。

同学们,你们说大楼房会不会平移呢?

学生发出惊讶、质疑?楼房是不会动的它怎么可能平移呢?

观看链接视频: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运用的非常广泛,正是因为运用了平移原理,楼房才会移动。

四、实践检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2.学生举例。

小结: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是很多的。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3.练习:

(1)判断对错 (上白板操作)。

(2)看谁猜的快(白板聚光灯功能演示)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

五、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六、研究平移

师: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

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来看的呢?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感知平移的特征

出示图片:根据要求谁会移一移?

学生代表上台白板操作。

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2)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像一面小旗)

2. 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

(1)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

(2)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

(3)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六)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难点: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让我们先去游乐场看一看,说说这些游乐项目的名称,请你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它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通过观察发现,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

像空中缆车和激流勇进等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

像摩天轮和八爪鱼等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为了区分这两种运动方式,让我们的小伙伴--铅笔来帮忙,把它放在桌面上,陪我们一起玩,你可以让铅笔在桌面上滚动,也可以让铅笔直直的移动,还可以让铅笔绕圈转动在桌面上跳舞。

1、认知平移:

像这样,铅笔平平的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的运动方式,我们把它看做是平移现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铅笔是怎样移动的?(直线移动)铅笔平移时什么没有改变?(形状和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像这样,铅笔沿着直线方向移动,可以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前后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得到: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举例:比如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就是平移现象。再比如空中缆车、推拉窗户、电梯的移动也是平移现象。

练习:那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号、5号、6号这三座小房子通过平移可以相互重合。

2、认知旋转:

再看,横着的铅笔是怎样运动的?(绕着一个点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铅笔转动时什么不变?(形状和大小不变)什么变了?(位置变了,方向变了)

像这样,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举例:比如风扇的转动就是旋转现象。开动的汽车沿着直线行驶的时候,车轮在旋转,车身相对于公路来说是在平移。这个图标和齿轮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练习: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3、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搬家了,你看小精灵的家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看箭头(箭头是用来指示图形平移方向的。)

小房子平移了几格?数数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知道小房子是向上平移5格。除了数格子,还有更快的方法,可以数点,(我们先选中一个点,比如房顶的点,再找出它的对应点,数出两点之间的格子数)数一数,12345,我们就知道小房子是向上平移5格。

小结: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点”,找到两处相对应的点,比如房子的顶尖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三、总结: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今天的好多动画,像铅笔的平移和旋转,小房子的平移,都是老师利用它们的特征自己制作的。很多动画片都利用了这样的技术。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3、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生找后口述
3、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3、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黑板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3、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1、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吗?
2、用纸折角
3、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
学生画角
五、练习
六、课后记

第3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
教学目的:1、认识平行四边行的特征
2、会辨认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竟,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门观察了楼梯扶手,防盗栏,篱笆等实物,请你们说说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
教师: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生活中,到处可见平行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汇报
平行四边形到处可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实践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用纸条做长方形后拉一拉,看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交流
全般汇报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8-109
教学目的: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平图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图形王国去完
2、出示各种图形
3、出示各种图形平成的实物图片
二、讨论观察
1、大树叶子想什么?树干呢?
2、鱼和帆船,象什么图形,你会拼吗?
3、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我们学国的图形拼成的?
4、学生交流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动手拼图形
学生展示评价
2、学生用三角行拼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七巧板
介绍七巧板
学生用七巧板拼图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记: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