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xx高考物理《研究平抛运动》材料分析

小学研究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25

20xx高考物理《研究平抛运动》材料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xx高考物理《研究平抛运动》材料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高考物理《研究平抛运动》材料分析

实验6研究平抛运动

1.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用实验轨迹求解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实验原理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由公式:x=v0t和y=gt2,可得v0=x.
3.实验器材(以斜槽法为例)
斜槽(带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4.实验步骤(以斜面小槽法为例)
图1(1)按实验原理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末端水平.
(2)以水平槽末端端口上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过O点画出竖直的y轴和水平的x轴.
(3)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就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方法,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
(4)将白纸从木板上取下,从O点开始连接画出的若干点描出一条平滑的曲线.jAB88.coM

1.实验注意事项
(1)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
(2)固定木板时,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为此,可在斜槽上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挡板.
(4)要在斜槽上适当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木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5)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6)计算小球的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稍远一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和计算.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1)原理: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则当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后,轨迹上各点的坐标具有y=ax2的关系,且同一轨迹上a是一个特定的值.
(2)验证方法
方法一:代入法
用刻度尺测量几个点的x、y坐标,分别代入y=ax2中求出常数a,看计算得到的a值在误差范围内是否为一常数.
方法二:图象法
建立y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y坐标值分别计算出对应y值的x2值,在yx2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即为a值.
3.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平抛轨迹完整(即含有抛出点)
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离原点的水平位移x及竖直位移y,就可求出初速度v0.因x=v0t,y=gt2,故v0=x.

图2
(2)平抛轨迹残缺(即无抛出点)
如图2所示,由轨迹上任取三点A、B、C,使A、B间及B、C间的水平距离相等,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A、B间与B、C间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则Δh=hBC-hAB=gt2
所以t=,所以初速度v0==x.

1.[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在调整斜槽时,必须使斜槽末端切线方向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使小球初速度每次都相同
B.为了使小球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C.为了使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方向水平
D.为了使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每次都相等
C[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与释放点高度有关,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与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无关,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主要由高度决定,故选项A、B、D错误;只有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才能保证小球离开槽口后做平抛运动.]
2.[实验数据的处理]如图3甲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实验后记录的数据,其中O点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

图3
【解析】由平抛运动的规律知,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v0t①竖直方向上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y=gt2②将其中一组数据如x=32.0cm,y=19.6cm代入①②式得v0=1.6m/s.【答案】1.6

延伸阅读

20xx高考物理《圆周运动》材料分析


20xx高考物理《圆周运动》材料分析

第3节圆周运动
考点一|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
2.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ω==.
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T=,T=.
4.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n==rω2=ωv=r.
5.相互关系:(1)v=ωr=r=2πrf.
(2)an==rω2=ωv=r=4π2f2r.

(20xx·浙江4月学考)如图431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他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

图431
A.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
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
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
D.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
D[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变化,为变加速运动,合力也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变化.D正确.]
(20xx·浙江10月学考)在“G20”峰会“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中,芭蕾舞演员保持如图432所示姿式原地旋转,此时手臂上A、B两点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则()

图432
A.ωAωBB.ωAωB
C.vAvB
D[该模型为同轴转动模型,可以得出角速度一样,因此半径大的点线速度大,所以A、B两点角速度一样,线速度A处大于B处.故选D.]

1.对公式v=ωr的理解
(1)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
(2)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
(3)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2.常见的三种传动方式及特点
(1)皮带传动:如图433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

图433
(2)摩擦传动:如图434甲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

图434
(3)同轴传动:如图乙、丙所示,绕同一转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ωA=ωB,由v=ωr知v与r成正比.

1.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B.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C.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D.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
C[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弧长相等,转过的角度也相等,故选项A、B、D正确;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方向不同,由于位移是矢量,因此位移不相等,故选项C错误.]
2.皮带传动装置如图435所示,两轮的半径不相等,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关于两轮边缘上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35
A.周期相同
B.角速度相等
C.线速度大小相等
D.向心加速度相等
C[皮带不打滑时,皮带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正确.]
3.如图436所示,当正方形薄板绕着过其中心O并与板垂直的转动轴转动时,板上A、B两点()

图436
A.角速度之比ωA∶ωB=∶1
B.角速度之比ωA∶ωB=1∶
C.线速度之比vA∶vB=∶1
D.线速度之比vA∶vB=1∶
D[板上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角速度之比ωA∶ωB=1∶1,选项A、B错误;线速度v=ωr,线速度之比vA∶vB=1∶,选项C错误,D正确.]
4.(加试要求)如图437是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r/s,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图437
A.B.
C.D.
D[因为要计算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即车轮Ⅲ边缘上的线速度的大小,根据题意知:轮Ⅰ和轮Ⅱ边缘上的线速度的大小相等,据v=rω可知:r1ω1=r2ω2,已知ω1=ω,则轮Ⅱ的角速度ω2=ω,因为轮Ⅱ和轮Ⅲ共轴,所以转动的角速度相等即ω3=ω2,根据v=rω可知,v3=r3ω3==.]考点二|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分析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作用效果
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大小
F=m=mω2r=mr=mωv=4π2mf2r.
(3)方向
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加试要求)
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
2.离心现象的受力特点(只必考要求)

图438
当F=mr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F=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当FFCD.FBFC
B[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重力等于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压力等于支持力,所以压力FA=mg;汽车到达B点时,有向下的加速度,汽车失重,故支持力小于重力,因而压力小于重力;在C点时与在B点时相反,压力大于重力,所以FCFAFB,故B正确.]
2.(20xx·通化高三检测)如图4310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一起运动,充当向心力的是()

图4310
A.重力B.弹力
C.静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
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作用,两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受弹力作用,弹力充当向心力,B正确.]
3.(20xx·绍兴市调研)奥运会单杠比赛中有一个“单臂大回环”的动作,难度系数非常大.假设运动员质量为m,单臂抓杠杆身体下垂时,手掌到人体重心的距离为l.如图4311所示,在运动员单臂回转从顶点倒立转至最低点过程中,可将人体视为质量集中于重心的质点,且不考虑手掌与单杠间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运动员在最低点的速度为2,则运动员的手臂拉力为自身重力的()

图4311
A.2倍B.3倍
C.4倍D.5倍
D[对运动员在最低点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解得,F=5mg,D项正确.]
4.(加试要求)在云南省某些地方到现在还要依靠滑铁索过江,若把这滑铁索过江简化成如图4312所示的模型,铁索的两个固定点A、B在同一水平面内,A、B间的距离为L=80m,铁索的最低点离A、B连线的垂直距离为H=8m,若把铁索看做是圆弧,已知一质量m=52kg的人借助滑轮(滑轮质量不计)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10m/s,那么()

图4312
A.人在整个铁索上的运动可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
B.可求得铁索的圆弧半径为100m
C.人在滑到最低点时,滑轮对铁索的压力为570N
D.人在滑到最低点时,滑轮对铁索的压力为50N
C[人借助滑轮下滑过程中,其速度是逐渐增大的,因此人在整个铁索上的运动不能看成匀速圆周运动;设圆弧的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有:(r-H)2+2=r2,解得r=104m;人在滑到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解得FN=570N,选项C正确.]考点三|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按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支撑(如球与绳连接、沿内轨道运动的过山车等),称为“绳(环)约束模型”,二是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在弯管内的运动等),称为“杆(管)约束模型”.
2.绳、杆模型涉及的临界问题
绳模型杆模型常见类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由mg=m得v临=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得v临=0讨论分析(1)过最高点时,v≥,FN+mg=m,绳、圆轨道对球产生弹力FN
(2)不能过最高点时,v,在到达最高点前小球已经脱离了圆轨道(1)当v=0时,FN=mg,FN为支持力,沿半径背离圆心
(2)当0时,FN+mg=m,FN指向圆心并随v的增大而增大
(20xx·浙江4月学考)如图4313所示,装置由一理想弹簧发射器及两个轨道组成.其中轨道Ⅰ由光滑轨道AB与粗糙直轨道BC平滑连接,高度差分别是h1=0.20m、h2=0.10m,BC水平距离L=1.00m.轨道Ⅱ由AE、螺旋圆形EFG和GB三段光滑轨道平滑连接而成,且A点与F点等高.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恰能使质量m=0.05kg的滑块沿轨道Ⅰ上升到B点;当弹簧压缩量为2d时,恰能使滑块沿轨道Ⅰ上升到C点.(已知弹簧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

图4313
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若沿轨道Ⅱ运动,滑块能否上升到B点?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解析】恰能通过圆环最高点,需满足的条件是mg=①由弹簧压缩量为d时,恰好使滑块上升到B点得EpA=mgh1②沿轨道Ⅱ运动时由A到F机械能守恒EpA=mv2③①②③联立解得v=2m/s,Rm=0.4m当RRm=0.4m时,滑块会脱离螺旋轨道,不能上升到B点.【答案】见解析
/
1.(多选)(20xx·台州市六校高二联考)如图4314所示甲、乙、丙、丁是游乐场中比较常见的过山车,甲、乙两图的轨道车在轨道的外侧做圆周运动,丙、丁两图的轨道车在轨道的内侧做圆周运动,两种过山车都有安全锁(由上、下、侧三个轮子组成)把轨道车套在了轨道上,四个图中轨道的半径都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314
A.甲图中,当轨道车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轨道最高点时,座椅一定给人向上的力
B.乙图中,当轨道车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轨道最低点时,安全带一定给人向上的力
C.丙图中,当轨道车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轨道最低点时,座椅一定给人向上的力
D.丁图中,轨道车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BC[在甲图中,当速度比较小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N=m,即座椅给人施加向上的力,当速度比较大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N=m,即座椅给人施加向下的力,故A错误;在乙图中,因为合力指向圆心,重力竖直向下,所以安全带一定给人向上的力,故B正确;在丙图中,当轨道车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轨道最低点时,合力方向向上,重力竖直向下,则座椅给人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C正确;在丁图中,由于轨道车有安全锁,可知轨道车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故D错误.]
2.(20xx·东阳模拟)一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4315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315
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到的弹力可以等于零
B.小球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是
C.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增大而减小
A[轻杆可对小球产生向上的支持力,小球经过最高点的速度可以为零,当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v=时,杆所受的弹力等于零,A正确,B错误;若v,则杆在最高点对小球的弹力竖直向上,mg-F=m,随v增大,F减小,若v,则杆在最高点对小球的弹力竖直向下,mg+F=m,随v增大,F增大,故C、D均错误.]
3.长度为1m的轻杆OA的A端有一质量为2kg的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4316所示,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3m/s,g取10m/s2,则此时小球将()

图4316
A.受到18N的拉力
B.受到38N的支持力
C.受到2N的拉力
D.受到2N的支持力
D[设此时轻杆拉力大小为F,根据向心力公式有F+mg=m,代入数值可得F=-2N,表示受到2N的支持力,选项D正确.]
4.如图4317所示,小球紧贴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壁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小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317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无作用力
D.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C[小球沿光滑圆形管道上升,到达最高点的速度可以为零,A、B选项均错误;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由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向心力方向斜向上,必须受外侧管壁指向圆心的作用力,C正确;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由于重力有指向圆心的分量,若速度较小,小球可不受外侧管壁的作用力,D错误.]

20xx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考材料分析


20xx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考材料分析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a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n-xn-1=aT2.
3.v0=0时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n=1∶(-1)∶(-)∶…∶(-).

1.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
2.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刹车类问题:指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快慢相同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相同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直在增加
D.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变化快慢相同的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快慢相等的运动,即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的运动,若时间不相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因此A、B错误,D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只有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才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2.(20xx·舟山学考模拟)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s速度达到5m/s,则在这10s内()
A.汽车的平均速度是0.5m/s
B.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5m/s
C.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的位移是50m
B[由v=at知a=0.5m/s2,==2.5m/s,x=·t=25m.即A、C、D选项均错误,B选项正确.]
3.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20m,设该车辆的刹车加速度大小是10m/s2,该路段的限速为60km/h.则该车()
A.刹车所用的时间为1sB.超速
C.不超速D.行驶速度为60km/h
B[由运动学公式-2ax=v2-v,代入可解得v0=20m/s=72km/h60km/h,该车超速,故B项正确,C、D项错误;刹车所用的时间为t==s=2s,故A项错误.]
4.(20xx·嘉兴市联考)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min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第2min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0.01m/s2B.0.05m/s2
C.36m/s2D.180m/s2
B[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为恒量,即Δx=aT2,在本题中时间T为60s,x1=180m,x2=360m,则由x2-x1=aT2,解得a=0.05m/s2.故选B.]
5.(多选)(20xx·浙江湖州中学月考)物体自O点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D是最高点.测得OA=0.8m,AB=0.6m,BC=0.4m,且物体通过三段的时间均为1s.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0.9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2m/s2
C.C、D间的距离是0.2m
D.从C到D运动的时间是1.5s
ABD[由Δx=aT2得加速度大小a=m/s2=0.2m/s2,B正确;根据x=v0t-at2解得初速度v0=0.9m/s,A正确;减速运动的总位移x==m=2.025m,因此C、D间的距离为(2.025-0.8-0.6-0.4)m=0.225m,C错误;运动的总时间t==4.5s,因此从C到D运动的时间为(4.5-1-1-1)s=1.5s,D正确.]
考点二|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h=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2)在地球上其大小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认为,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他猜想落体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3)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这是由于空气阻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不同.
(4)由于自由下落物体运动时间太短,当时直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很困难,伽利略采用了间接的验证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的实验,证明了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将此结论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上.
(5)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现象→逻辑推理→猜想假说→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4.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加试要求)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h=v0t-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20xx·浙江4月学考)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A.1.0sB.1.4s
C.3.5sD.12s
C[由h=gt2,其中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求得时间t约为3.5s,所以C正确.]
(20xx·10月浙江学考)其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s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
A.25mB.50m
C.110mD.150m
C[石块被踩落后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可知5s后下降高度为h=125m,实际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并不是理想的自由落体运动,故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接近但小于125m.故选C.]
1.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竖直下抛运动问题.
(2)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①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7∶…∶(2n-1).
②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gt.
③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即Δh=gT2.
2.竖直上抛运动的三种对称性
(1)时间的对称性:
①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到原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即t上=t下=.
②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某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和从最高点落回该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2)速度的对称性:
①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又落回原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物体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个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能量的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动能、重力势能及机械能分别相等.
3.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
(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①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
②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121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1①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②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③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④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D[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可以使小球下滑的加速度变小,运动时间更长,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斜面实验结论——倾斜角越来越大,而遵循的规律一样: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倾角一定时加速度相等,于是合理地将斜面外推成竖直,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③错误,④正确,选D项.]
2.已知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m/s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C.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A[重力加速度为9.8m/s2,故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m/s,故A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C错误;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D错误.]
3.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从相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所用时间不同B.落地时速度不同
C.下落的加速度相同D.落地时速度变化量不相同
C[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相同高度处下落,下落所用时间相同,落地时速度相同,下落的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速度变化量Δv=gt相同,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4.(加试要求)(20xx·嘉兴市调研)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122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取10m/s2)()

图122
A.1.8mB.3.6m
C.5.0mD.7.2m
C[由题图可知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t=2.0s,故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Hm=g=5.0m,C正确.]
5.(加试要求)(20xx·宁波高三检测)(多选)一竖直的墙壁上AE被分成四段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12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123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2
B.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
D.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C
AC[由t=,物体到达B、C、D、E的时间之比为tB∶tC∶tD∶tE=1∶∶∶2,根据v=gt,得vB∶vC∶vD∶vE=1∶∶∶2,这样可看出A正确、B错误;显然vB=,而=,所以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C正确、D错误.]
考点三|运动学图象

1.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②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3.at图象(加试要求)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20xx·浙江10月学考)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D[匀速直线运动中v大小、方向均不变,故选D.]
1.位移—时间(xt)图象
(1)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位移—时间图象.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速度—时间(vt)图象
(1)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也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3.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xt图象vt图象轴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线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面积无实际意义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纵截距表示初位置表示初速度特殊点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1.(多选)物体甲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124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甲乙
图124
A.甲在整个t=4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6m
B.甲在整个t=4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m
C.乙在整个t=4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m
D.乙在整个t=4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m
AD[由vt图象知,甲在t=4s时间内来回运动,路程为6m,总位移为0,A项正确,B项错误;由xt图象知乙在t=4s内一直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和位移大小均为6m,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20xx·杭州市联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5所示,该质点()

图125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第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在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D[A.在第1秒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速度方向未改变,A错误.B.在第2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方向未改变,B错误.C.在第2秒内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不为零,C错误.D.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质点的位移为零,故两时刻质点的位置相同,D正确.]
3.t=0时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12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6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与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C.t1时刻,甲、乙位置相同,瞬时速度相同
D.t1时刻,甲在乙的前方,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不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乙图线不一定是抛物线,选项A错误;0~t1时间内,甲、乙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t1时刻,甲、乙位置相同,乙图线的斜率大于甲的,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选项C、D错误.]
4.(加试要求)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27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是()

图127

A[题图甲中质点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xt图象是一条直线,故其斜率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率为负值,即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在第二段时间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在第三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变且为正值,即速度为正;在第四段时间内,质点静止在出发点.综上可知,质点的vt图象是题图乙中的A.]

20xx高考物理《功功率》材料分析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xx高考物理《功功率》材料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高考物理《功功率》材料分析

第1节功功率

[浙江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命题规律必考加试追寻守恒量—能量b1.功和功率的计算;

2.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理解;

3.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考查运动情况和功能关系.功、功率cc重力势能cc弹性势能bb动能和动能定理dd机械能守恒定律dd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cd实验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一|追寻守恒量——能量、功

1.追求守恒量——能量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在直线上同一个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动能越大.

(2)向上抛出去一个物体,在物体上升过程中,它的动能在减小,重力势能在增加;当物体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有最大值,动能有最小值;当物体开始下降后,重力势能将转化成动能.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将保持不变(又说守恒).2.功

(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计算公式

①当恒力F的方向与位移l的方向一致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Fl.

②当恒力F的方向与位移l的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Flcos_α,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值这三者的乘积.

3.功的正负

(1)当0≤α<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α≤π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当α=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

(20xx·浙江10月学考)快艇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f=kv2).若油箱中有20L燃油,当快艇以10m/s匀速行驶时,还能行驶40km,假设快艇发动机的效率保持不变,则快艇以20m/s匀速行驶时,还能行驶()

A.80kmB.40kmC.10kmD.5km

C[快艇以v1=10m/s匀速行驶时s1=40km,F1=Ff1=kv,且W=F1s1;同理快艇以v2=20m/s匀速行驶时,F2=Ff2=kv,且W=F2s2,可知s2=10km.故选C.]

1.判断力做功正负的三种方法

(1)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则依据力与位移的夹角来判断.

(2)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依据F与v的方向夹角来判断.当0°≤α9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当90°α≤18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α=90°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3)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情况.

2.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功的正负只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不表示大小和方向.在力的方向上物体发生位移,称该力为“动力”;在力的反方向上物体发生位移,称该力为“阻力”,“动力”和“阻力”是效果力.

3.功的计算

(1)单个恒力做功

直接用公式W=Flcosα计算.

(2)多个恒力同时作用的总功

①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根据公式W合=F合·lcosα求合外力的功.

②先根据W=Flcosα求每个分力做的功W1、W2…Wn,再根据W合=W1+W2+…+Wn求合力的功.

1.如图511甲为一女士站立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如图乙为一男士站立在履带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下列关于两人受到的力做功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

图511

A.甲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B.乙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C.甲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D.乙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A[女士站立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支持力与重力平衡,不受摩擦力作用,甲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选项A正确,C错误.男士站立在履带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支持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对人做正功,选项B、D错误.]

2.(20xx·慈溪市调研)如图512所示的a、b、c、d中,质量为M的物体甲受到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在力F作用下使物体甲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同的位移.μ表示物体甲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乙是随物体甲一起运动的小物块,比较物体甲移动的过程中力F对甲所做的功的大小()

a.μ=0b.μ≠0c.μ≠0d.μ=0

图512

A.Wa最小B.Wd最大

C.WaWcD.四种情况一样大

D[依据功的定义式W=Flcosθ,在本题的四种情况下,F、l、θ均相同,这样四种情况下力F所做的功一样大,故选项D正确.]

3.(加试要求)起重机以1m/s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000kg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向上提升,g取10m/s2,则在1s内起重机对货物做的功是()

A.500JB.4500JC.5000JD.5500J

D[货物的加速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起重机的拉力F=mg+ma=11000N.货物的位移是l=at2=0.5m,做功为W=Fl=5500J,故D正确.]

4.(20xx·建德学考模拟)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运动员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阻力始终对系统做负功

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C.合外力始终对系统做正功

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A[在这两个过程中,阻力始终对系统做负功,选项A正确;加速下降时,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向下,合外力对系统做正功,减速运动时,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向上,合外力对系统做负功,选项B、C错误;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系统下降的高度可能不相等,故重力做功可能不相等,选项D错误.]

考点二|功率的理解与计算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P为时间t内的物体做功的快慢.

(2)P=Fv

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

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4.对公式P=Fv的几点认识:(加试要求)

(1)公式P=Fv适用于力F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在一条直线的情况.

(2)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3)当力F的速度v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分解或者将速度v分解.

1.功率的计算方法

平均功率利用=.利用=F,其中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功率利用公式P=Fv,其中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2.求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所求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对应于某一过程的功率为平均功率,对应于某一时刻的功率为瞬时功率.

1.(20xx·乐清模拟)一个成年人以正常的速度骑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则成年人骑自行车行驶时的功率最接近于()

A.1WB.10WC.100WD.1000W

C[设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00kg,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5m/s,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F=0.02mg=20N,则人骑自行车行驶时的功率为P=Fv=100W,故C正确.]

2.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P=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据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C.据P=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D[由功率公式P=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A错误;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故B错误,D正确;利用公式P=求的是对应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不能求瞬时功率,C错误.]

3.(20xx·杭州市联考)一起重机将质量为m的货物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在t时间内上升h高度,设在t时间内起重机对货物的拉力做功为W,在时间t末拉力的瞬时功率为P,则()

A.W=mahB.W=mgh

C.P=mgatD.P=m(g+a)at

D[对货物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起重机对货物的拉力为F=m(g+a),根据恒力功的公式可得,W=m(g+a)h,A、B选项错误;在时间t末,货物的速度为v=at,根据瞬时功率的表达式可得,P=m(g+a)at,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4.(加试要求)如图51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垂直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球落在斜面上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图513

A.mgv0tanθB.

C.D.mgv0cosθ

B[设小球从平抛后到斜面的运动时间为t,由于小球垂直打在斜面上,则有tanθ=,又此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mg·gt,可得:P=.选项B正确.]

20xx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xx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xx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

第2节动能定理

考点一|动能定理的理解

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2.表达式:W=mv-mv=Ek2-Ek1.

3.理解: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

(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合力做功和动能、速度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

B.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C[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时,做功可能为零,动能可能不变,A、B错误;物体合外力做功,它的动能一定变化,速度也一定变化,C正确;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D错误.]

2.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向东运动,若对它施加一向西的力使它停下来,则该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A.16JB.8JC.-4JD.0

C[根据动能定理W=mv-mv=0-×2×22J=-4J,选项C正确.]

3.一个25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m/s.g取10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合外力做功50JB.阻力做功500J

C.重力做功500JD.支持力做功50J

A[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ΔEk=mv2=×25×2.02J=50J,A选项正确;重力做功WG=mgh=25×10×3.0J=750J,C选项错误;支持力的方向与小孩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D选项错误;阻力做功W阻=W合-WG=(50-750)J=-700J,B选项错误.]

4.(加试要求)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上的a点滑向b点,如图521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图521

A.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

C.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为零

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C[木块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不为零,故合外力不为零,A错;速率不变,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而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但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C对,B、D错.]

考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

1.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

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

3.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

(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0xx·浙江10月学考)如图522所示为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m、下降高度h=50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km/h.

图522

(1)求从发现刹车失灵至到达“避险车道”这一过程汽车动能的变化量;

(2)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g取10m/s2)

(3)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17°≈0.3)

【解析】(1)由ΔEk=mv-mv代入数据得ΔEk=3.0×105J.(2)由动能定理,有mgh-Ffl=mv-mv代入数据得Ff==2.0×103N.(3)设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l′,由动能定理,有-(mgsin17°+3Ff)l′=0-mv

代入数据得l′=≈33.3m.

【答案】(1)3.0×105J(2)2.0×103N(3)33.3m

(20xx·浙江10月学考)如图523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能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2的模型.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半径R=10m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C′E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与EF平滑连接.EG间的水平距离l=40m,现有质量m=500kg的过山车,从高h=40m的A点静止下滑,经BCDC′EF最终停在G点,过山车与轨道AB、EF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与减速直轨道FG的动摩擦因数μ2=0.75,过山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求:

图523

(1)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

(2)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3)减速直轨道FG的长度x.(已知sin37°=0.6,cos37°=0.8)

【解析】(1)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得:mv-mv=mgh-μ1mgcos45°代入数据得vB=8m/s,因为BC间光滑,所以vB=vC=8m/s.(2)从C到D根据动能定理,得:mv-mv=-mg2R,由向心力公式得:=mg+FN,联立两方程并代入数据,得FN=7000N.(3)从E到G建立动能定理,得:mv-mv=-mg(l-x)tan37°-μ1mgcos37°-μ2mgx.由于CE间光滑,所以E点的速度等于C点的速度,G点的速度为0,代入数据得x=30m.

【答案】(1)8m/s(2)7000N(3)30m

1.解题步骤

2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作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

(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做功,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

(4)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当一个力做负功时,可设物体克服该力做功为W,将该力做功表达为-W,也可以直接用字母W表示该力做功,使其字母本身含有负号.

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524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图524

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D[由动能定理W合=mv-mv知第1s内W=mv2.将动能定理应用于A、B、C、D项知,D正确,A、B、C错误.]

2.(加试要求)(20xx·永康模拟)如图525,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图525

A.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W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

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