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2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2。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2”,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选出既没有读音错误又没有书写错误的一项
()
A.啮齿(liè)盗听途说繁衍
B.媲美(pì)鼠目寸光滑稽(jī)
C.挑衅(xùn)笃信(dǔ)迁徒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采用了_____________框架,_____________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有关_____________的知识。把它看作记叙文,因为它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_____________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_____________,我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下帽子把它_____________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_____________出来时,突然来了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_____________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_____________到了什么好东西?”
4.阅读并回答问题。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1)“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因为:
(2)第三段“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是因为:
(3)填入第二段中画横线处的短语,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A.停止进食B.永无休止C.东跑西颠D.吵吵嚷嚷
(4).认真阅读文段,概括旅鼠繁殖的特点。
(5).旅鼠的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一种什么奇怪现象?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6)、将下列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出来。
A.你真认为我会像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
B.我一把揪住了他的背包带。
(六)布置作业
14、《大雁归来》学案
教师寄语: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带上它们,你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走完全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
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雾霭( )缄默( ) 香蒲( ) 凋零( ) 沙锥鸟( ) 狩猎( )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阅读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
(3)“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1、ǎijiānpúdiāozhuīshòu
2、 D 3、⑴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⑵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⑶ 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的感情。

15、《喂---出来》学案
教师寄语:青春是用脑袋和脚来证明的,脑袋是让你思考的,脚是让你去行走的。用脑袋和双脚才能走出一片阔天。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难点:⑴ 想象奇特的艺术美。⑵ 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2.文体介绍: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一、课前预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哂〔〕笑牟〔〕众目睽〔〕睽棘〔〕手铆〔〕钉贪婪〔〕履〔〕行
2、解释词语
 哂笑:牟取:
 棘手: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不容置疑:
3、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4、小说表达了怎样一个主旨?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探究与交流
(1)通过感知,我们知道了小说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而面对着这个洞,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那里来?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2)文中结尾两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此处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给人以怎样的启示?
 
(3)假如将文章内容的设计化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人们应怎样处理废水、废气、废物?为什么这样处理?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的错误排列由少到多的一项是()。
①缠绕(rǎo) 利润(yùn) 清澈(chè) 监督(jiàn)
②牟取(mú) 一幢(dònɡ) 惩罚(chěn) 钞票(cāo)
③哂笑(shěn) 头晕(hūn) 栅栏(zhà) 棘手(là)
④即使(jì) 铆钉(mǎo) 倾泻(xiè) 不慎(shèn)
A.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2.根据语境或成语的意思填空,使成语完整。
例①:精神上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百无聊赖)
例②:把一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
A.画竹子前竹子的完整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胸有_______)
B.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不容_______)
C.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_______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
D.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_______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
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费料就倾泄到这个洞里。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忠一是。
C.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副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D.振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4.下面对文章进行分析的语段留有空缺,请填入恰当的词语。
作者认为,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_________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定会遭到大自然的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_______眼光,不能只顾_______不考虑未来。
5.当村里人发现小庙因台风而倒塌,却出现了一个洞时有哪些反应?城里人知道后又有哪些反应?并想到了什么?
6.文中写到“头顶上传来奇怪的叫声”,“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地方飞来一块小石头”。作者这样想象和这样写的根据和意图是什么?

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大家_______地商量着,_______,_______。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了来。不一会儿,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来了。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随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
(1).文段通过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2).文段中画线句的“每个人”指。这句话表现了这些人的_______、_______。
(3).在“一大群看热闹的人”里为什么单指一个“有的人”?对后文有什么作用?
(4).文段中空格处应填的词语顺序应是()。
A.众说纷纭 B.莫衷一是 C.七嘴八舌
(5).有人认为“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是写头天的事。后文是写第二天的事,此处应分开另作一层。对此你有何看法?并谈谈理由。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1.C2.A.成竹 B。置疑 C.睽睽 D.洋洋3.A提示:A.废泻B.衷C.附D.震4.自食 报复 长远 眼前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主旨分析。5.略提示:抓住课文内容即可。6.根据是谁制造的祸害就加到谁头上的想法去进行想象的。意图是暗示和警醒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提示:此题结合全文和最后的暗示即可理解出来。
7.(1)行动 神态 心理
(2).科学家和学者 故作神态 装腔作势
提示: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3).因为“他”买下这个洞开“垃圾公司”。对后文有照应作用。
提示:此题要根据后文分析。
(4).C A B
(5).不对。因为此段主要是写人们对洞的反应,都是同一个方面的情况。
提示:此题关键要理解段意,分析语段内容内部的关系。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学案
教师寄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品味精彩的语言。
3、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重难点:
重点:赏析文中生动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难点:品味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西譬()喻糯()米蹲()踞
忌讳()酬()和铁箍()熹()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若无其事:
悠闲自在:即物起兴:
哑口无言:熹微: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沈从文”。
4、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1)感知歌会: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
(2)细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
(3)欣赏歌会: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哪些地方?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认识。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②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2)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
(3)在文中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在这里,景色的美丽、鸟的婉转啼叫和人的美丽、歌的优美,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即物起兴()龙吟凤哕()招lái顾客()
合zhé押韵()
2、填空。
(1)《云南的歌会》是从《》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名篇有《》等。
3、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B、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D、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这一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一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3)迁移延伸:
收集一首民歌或民谣写在下面,仔细地读一读,看看它是属于“见景生情,卸物起兴”,或是“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还是“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4)想一想: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六)、布置作业
答案解析:3、B4、(1)赶马女孩子的歌唱。(2)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赶马的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17、端午的鸭蛋学案
教师寄语: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山无一不秀美,故乡的水无一不清澈,故乡的人无一不亲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体会“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门楣()苋()菜硝()药
腌()腊大襟()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莫名其妙:
肃然: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
3、了解“有关作者汪曾祺”。
4、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1)汪曾祺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既然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他大写特写呢?
(2)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例句并加以分析。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2)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说说你的看法。
(4)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门槛()腌蛋()车胤()
门楣()苋菜()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曾经沧海难为水:
莫名其妙:
囊萤映雪:
3、《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江苏高邮人,______家。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5、文中引用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你写一段话,用上这句诗。


6、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

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1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组歌》纪伯伦(黎巴嫩)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谛天穹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三、朗读《浪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如何理解“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3.本文的中心句是。你对此如何理解?
四、探究主题
1.“海浪”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浪之歌》的主题:
诗人借助与这对热恋情人的形象,曲折的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诗中的这一形象是忠诚的,她对情侣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对爱情的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感的反映。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浪之歌》。
二、朗读《雨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文中“雨”是一个什么形象?有什么特点?
3.如何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三、探究主题
1.文章的中心句是:。
2.《雨之歌》的主题:
本文通过写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和爱护,歌颂了那些和友谊的使者,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四、写作特色
灵活地运用拟人手法。
分析: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刻画出具体生动的形象。《浪之歌》中的海浪、海岸、礁石本是无生命的事物,但作者让它们有了灵气、个性和情感。赋予它们以人的行为;赋予它们以人的个性。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营造了一个人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海浪的情感,理解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意。《雨之歌》也是用拟人手法,营造了一个人性世界,刻画了雨这个奉献者的形象,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增强了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六、拓展阅读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
《美之歌》
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戴上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园,是欢乐的源泉,是舒适的开端。我是姑娘樱唇上的嫣然一笑,小伙子见到我,霎时把疲劳和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而使自己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梦想的舞台。
我给诗人以灵感,我为画家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爱的母亲一见,不禁顶礼膜拜,赞美上帝,感谢苍天。
我借夏娃的躯体,显现在亚当面前,并使他变得好似我的奴仆一般;我在所罗门王面前,幻化成佳丽使之倾心,从而使他成了贤哲和诗人。
我向海伦莞尔一笑,于是特洛伊成了废墟一片;我给克娄巴特拉戴上王冠,于是尼罗河谷地变得处处是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
我温柔时,胜过紫罗兰的馥郁;我粗暴时,赛过狂风骤雨。
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读完之后,可以尝试写作一首散文诗,如“夜之歌”,“光之歌”,“梦之歌”,“月之歌”等等,运用象征手法,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一下你的内心情怀。
当堂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zhì) 俊俏(qiào) 镶嵌(qiàn)
B.执拗(ào) 围绕(rào) 山壑(hè)
C.急躁(zào) 憔悴(qiáo) 绽开(zhàn)
D.礁石(qiáo) 馈赠(kuì) 璀璨(cuǐ)
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旧的海岸合为一体。
B.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道彩虹挂青天,宜告我行程终了。
C.我生性执拗,急燥;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D.我陪伴他长嘘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
3.下列词语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炽热:积极。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他人
B.俊俏:相貌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C.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解除:去掉,消除。
D.镶嵌:镶有图案花纹的花边。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岿然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B.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C.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死神的怀抱。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撤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5.下列语句中运用修辞格最多的一项是()。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B.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C.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出了笑脸。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6.理解句子成分划分的口诀,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成分。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是宾补。
句子:神秘的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了应有的惩罚。
主干:_____________
二、提高训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采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竖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7.“浪花”被诗人赋予怎样的形象?在本文中她以怎样的姿态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前四段中,“浪花”的形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五段中,“浪花”的形象有了怎样更为深广的发展?
10.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森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chè晶莹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幽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diāo。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权桠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片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一个xuán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迹走了。
1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笑涡_____________囚禁_____________玫瑰_____________
泼靛_____________曳_____________
1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明chè()早diāo()xuán()涡
13.“溪水漾着笑涡”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4.溪水“沉闷”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造成溪水“沉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离开母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提示:A.炽chìB.拗niùD.jiāo
2.B
提示:A.就C.躁D.吁
3.D
提示:“镶嵌”解释有误。
4.A
提示:应为“纹丝不动”。
5.C
提示:包含拟人、对比、排比三种修辞。
6.(神秘)的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了(应有)的惩罚。
7.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后部分被赋予了人间的守护者,喻义更为深广。
提示:此题要紧扣课文,加强理解。
8.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9.它成了人间的守护神。
10.正是对世间万物的爱,守护着这个世界,守护着它的和谐,它的美。这是最清醒的爱。接着把这守护者幻化为诗人自己:所以说“这就是……。”
提示:此题要紧紧扣住具体语境,理清全文线索,把握诗人的情感。
11.wō jìn ɡuī diàn yè
12.澈凋漩
13.拟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溪水的情态。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如“笑涡”。分析修辞,并结合修辞的特点品析其表达作用。
14.“早晨时她……幽伤的调子”
15.是因为茂密的树林遮住了阳光。
提示:14,15题应通过认真阅读,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作答。
16.红叶离开大树一片小小的红叶儿被风吹落,最终流入溪水中的过程提示:此题可结合具体语段得出答案。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学案
主备:李传美审核:徐蕾
教师寄语:心中有爱,人间即是天堂;心中怀恨,就已经在地狱了。把微笑,把爱心,把快乐带给每一位我们所接触的人,祝一切人都幸福,当然我们也在幸福之中了。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蓬嵩()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
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
3.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4.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1)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不自量力陷阱沾沾自喜
(2)喜形于色窃笑狼藉班班
(3)相形见拙呐喊美味佳肴
(4)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3.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4.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
5.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6.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如果说人生是﹎﹎﹎﹎﹎﹎﹎,﹎﹎﹎﹎﹎﹎﹎﹎。
7、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月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1).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写道:“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作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横线所标示的语句中有一处括号,括号内的文字起到什么作用?横线标示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并请说说修辞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附参考答案
7、(1).因为人类能思维,能理解,有自我意识。
提示:此题结合上下文即可理解。
(2).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借人类的眼睛来观看自己,借人类的嘴来表达自己。人类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思维就是宇宙的思维,人类的痛苦、欢笑等各种感受也就是宇宙自身的感受。
(3).括号内的文字就是括号前面“宇宙”一词的另一种说法,是同一个概念,提醒读者,避免混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如“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等两句的拟人,把大自然人格化,更明确了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只相当于身体上的一个器官而已。再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等几句的排比,加强语势,突出地表达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提示:此题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便可。
(4).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都太神奇了,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提示:此题要综合全文,抓住各部分的中心句来综合表达。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教师寄语:花一样的年华属于花一样的你们,在这鲜花盛开的季节里,珍惜花儿的绚烂,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世界上最美、最灿烂的理想之花。.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注音并解释:
(1)萧瑟():(2)和煦():
(3)干涸():(4)吞噬():
(5)裸露():(6)沧海桑田: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
按照以下思路:(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说说罗布泊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
3、思思变化的教训。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1).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2).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3).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4).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5).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13、《旅鼠之谜》学案
教师寄语: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媲()美挑衅()迷惘()笃()信苔藓()啮()齿滑稽()徘徊()()逃窜()
2.解释下列词语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道听途说:
3、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语来概括本文所写的内容。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
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2、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能否提出你的疑问?
3、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4、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海燕学案及答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海燕学案及答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海燕》
高尔基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是如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方面来塑造海燕的形象的。
2、象征手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它们被称为“胜利的预言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二、检查预习
1、苍茫(cāng)胆怯(qiè)翡翠(fěicuì)
蜿蜒(wān)深渊(yuān)号叫(háo)
2、走进作者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3、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的体载,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比的堡亲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荒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平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二是为了躲过沙皇机关的耳目。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听读。准备交流听读后的感受,并感受海燕生存环境。
2、请同学试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
四、合作研讨,梳理文章思路。
1、本文以大海为背景,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请注意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在不同画面中海燕表现是否相同?
五、品味探究,重点句子分析
1、认真阅读各副图画中对海燕的描写,画出相关语句,并体会表达效果。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2)“海燕叫喊着,飞翔者,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4)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几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表现大海的磅礴气势。“像黑色的闪电”,从形、色上描写海燕,表现它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表现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5)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越……越……”写暴风雨逼近的情景,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暗”,显示云块浓重;“低”,形容直逼海面。“歌唱”、“冲”、“迎接”显示了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
(6)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像个精灵”展示海燕的形象。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第二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2、思考:文中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文中海燕是一个勇敢、乐观、自信、勇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3、文中多次描写乌云、雷声、狂风、有什么用意?
六、延伸扩展
由一些常见的事物,如青松、红旗、鲜花、你会联想到那些人?
七、写作特色探究
1.结构巧妙。
全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2.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3.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在塑造“海燕”形象的同时,文章还刻画了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的“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它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的海燕形象出现了。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海燕”这一形象,鼓励民众勇敢地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的。
4.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课堂小结
——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渴望暴风雨

迎接暴风雨←海燕英勇无畏无产阶级
乐观豪迈革命先驱

呼唤暴风雨
当堂检测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在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海燕的特点?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
(2)文中的词语概括海鸥、海鸭、企鹅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写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
(4)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1.①cuàn②qiè③lüè④háo⑤wān⑥huǎng
2.俄高尔基《春天的旋律》
3.
(1)“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
(2)恐惧和胆怯对比衬托出海燕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精神。
(3)描写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
(4)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那些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挣扎的沙皇反动派;大海象征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观潮学案及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观潮学案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把握文章内容,学习生动简洁地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的笔法及对比映衬的写法。
3、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背景解读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基础积累
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雷霆() 书斋() 艨() 
艟()履历()倏()
焚() 舸()泅渡() 
僦() 仞() 罗绮()
穹() 溯()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1)吞天沃日()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乘骑弄旗()
(4)标枪舞刀()
(5)如履平地()
(6)虽席地不容闲()
(7)人物略不相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披发文身。通,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人物略不相睹
(人物古义:。今义:)
(2)皆披发文身
(文古义:。今义:)
(3)方其远出海门
(方古义:。今义:)
(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古义:。今义:)
5、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观也()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皆披发文身。()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文学常识
6、《观潮》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填空
7、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
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合作研讨】
●疏通文意
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思路梳理
2、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概括《观潮》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文本探究
3、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4、文章第二段中写“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中“如履平地”有什么样的内涵?
5、第三段“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好看吗?
6、文章结尾一段是否为“蛇足”?
●拓展延伸
7、钱塘江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当堂检测】
阅读原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2、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观潮
【预习导学】
1.tingzhāiméngchōnglǚshū
féngěqiújiùrènqǐqióngsù
2.(1)用水淋洗(2)穷尽(3)舞动(4)举、树立(5)踩(6)即使(7)微、一点
3.文纹画上纹彩。
4.(1)人和物特指人(2)画花纹文字、文章等(3)当……时方形等(4)接近、连接边际
5.①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②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③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④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6.武林旧事周密公谨南宋词《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7.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奇特、雄伟、壮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合作研讨】
1.(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激荡,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指这样的景象。(2)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3)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4)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道路被数量众多的车马堵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2.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3.“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
4.这是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水兵作战技艺之娴熟,这时水兵们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潮水上,更显艺高人胆大。
5.吴儿以弄潮时“旗尾略不沾湿”来证明自己泅水本领之高超。
6.不是蛇足,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前文的海潮之盛,水兵演习与弄潮儿弄潮之精彩。正侧面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7.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当堂检测】
1.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2.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3.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