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24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个人修改

速度×时间=路程

精选阅读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学案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6课时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4。

【教学目标】:

巩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探讨学过的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认识了哪些四边形?

2.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后,继续提问。

3.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4。

根据学生前面的回答,出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2.探讨图形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每一个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图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同之处。

教师演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手拿它的两个对角拉动它,边拉边问是什么图形,继续拉到四个角变为直角的位置。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形状?

师:有同学说是长方形,有同学说是平行四边形,那我们一起来看: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现在这个图形的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吗?

师:它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它比起刚才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了一点,你知道它特殊在哪儿吗?

学生回答出角的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现在你知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吗?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理解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我们能不能用一种形式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请大家想一想。

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示:语言叙述、画图表示……

师:大家一起来看(点击课件),我们就可以把四边形看成是一个大家庭,但其中不仅仅包括这四种图形,还有任意四边形。教师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这些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你有什么问题吗?用语言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

3.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十一”第8题。

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动手摆一摆,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重叠的部分是什么图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多摆几次,验证一下。

2.教材“练习十一”第10题。

先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再量出各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测量,小组内合作完成,检查交流测量结果,再议一议:发现了什么?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结论相同吗?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和是360°。

3.教材“练习十一”第14?*题。

图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看谁最细心,数得又准又快。

小组合作交流,再数数看。

4.教材“练习十一”第11、12、13题。

小组内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组内互相检查学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

我教学的课题是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的 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 就是通过学生跑步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进行两次比较分析,这个情境的创设,我的意图是让学生 到: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义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过例题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环节我通过播放 ,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

课上完后,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 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2.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处理不够到位。

3.这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者关系的三个关系式后,我是否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而我设计的 是否太单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个关系式。

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四(3)、(4)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课
主备教师张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法运用谈话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练习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种量,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引导、总结




(初步探究)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81页“练一练”第1-6题
1.第1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怎样比较谁行驶得快,就需要计算各自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学生首先要理解题意,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结果,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同桌交流。指导学生完成及全部交流





(合作学习)2.第2题
这也是一道比较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真正明确要看单位时间内谁行驶的多,谁的速度就快。
3.第3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已经了解了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
学生要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比较速度的大小需要看单位。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引导、讲解、归纳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三拓展练习
1.第4题: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题目中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第5题:算一算,填一填: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填写出具体的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教师引导、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




(学习诊断)四、当堂检测
第6题这里安排的时间问题,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不是追求问题的复杂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对此增加难度。学生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完成,再与同学交流。
引导、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密切关系




(梳理归纳)五.课堂小结
通过具体的练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自己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得到了哪些收获。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选用课时作业《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课
12÷3=4
12÷4=3
3X4=12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题,“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单元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s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2、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例题图
主备教师的教学策略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笔算:
48÷4=65÷6=93÷3=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学新课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2、学习口算方法
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完成。

4、学习笔算方法
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练习:80÷40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6÷20150÷30

6、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回答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说说笔算过程
想想做做1、估算下面各题:
80÷40160÷80200÷50
210÷70270÷90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

3、“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问:7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

说说计算方法

让学生说说怎想的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单元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主备教师的教学策略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560÷70420÷60
240÷80320÷40对口令答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

2、提问:420÷30得多少,能估计一下商是多
少吗?
学生列式

学生回答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出结果

2、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
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3、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
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4、新课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学生回答方法
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第1题
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
但商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想想做做”第4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⑵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重点体会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发生变化那么
宽也发生变化)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版演。选择
其中两题说一说
计算过程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教案分析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教案分析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

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线段

课件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教师:还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课件出示太阳光图,除去颜色抽象到射线)这种线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教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神秘的朋友呢?

课件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图形
不同点
相同点
关系
端点
延伸
线段
射线
直线

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的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再小结一下三线的区别。课件显示:

线段: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边无限延伸

小练习

教师: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直线和射线而且知道了直线、射线都可以延伸,画的时候不可能画完。所以只需要画出一部分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当当裁判员

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射线、直线

5、角的认识。
1、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图形?自由说(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逐步减少射线的条数。)板书:角
2、探索角的秘密。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36页自学。

(1)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2)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引导

用你刚才画的角,同桌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角的符号介绍,书写并与小于号比较。你画的角怎么表示?
5、反馈练习: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36做一做

2练习四1、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一、设计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策略选择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策略选择]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活动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心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点击课件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

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根据情境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材处理上,我先学习例2,再学习例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好象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

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

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锅里烙3张饼的过程,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仔细想来,这堂课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进行比较归纳,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让学生计算饼的张数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课题2 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

班级 组名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3、掌握关于0的计算,知道0不能做除数。

学习重点: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习难点: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温故知新

根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 7、8、56

(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 ) a+0=( ) a-a=( )

0×a=( ) 0÷a=( )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

三、交流展示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

2、预习后,我还知道了:

积=( )×因数 因数=( )÷另一个因数

商=( )÷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差

四、过关检测:

1、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

(5)0乘( )都得0;0除以( )都得0。

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 )=25 800÷32=( )

(2)425÷17=25

17×25=( ) 425÷( )=17

3、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469+0

32×3×6×0 430×0 0÷318

总结、评价:

我学会了: 。

总体表现(优、良、差)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1)-谁跑得快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

3、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互相背诵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介绍。

小象、小牛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

(出示) 小象:4分钟 252米

小牛:3分钟 252米

小熊:4分钟 216米

2、提问: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 小象跑了252米,小牛也跑了252米,小熊跑了216米。

小象跑了4分钟,小牛跑了3分钟,小熊也跑了4分钟。

师:我们把它们跑的距离叫做路程,4分钟、2分钟都叫做时间。

(板书):路程 时间

3、师:谁跑得最快?(板书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用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是你是怎么比的。

4、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理比较速度的快慢

1、交流比较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2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推理和求每分钟跑的米数。)

(板书):推一推

(板书):算一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你来说一说算式?

(板书): 252÷4=63

252÷3=84

216÷4=54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算出了它们每分钟分别跑了63米、84米、54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推一推的方法,推算出:小牛跑得最快。也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

(二)认识速度单位,读、写及含义

1、出示速度的定义。

我们把每分(每小时、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板书)

2、速度单位及其读法和写法

(1)分别说一说小象、小牛和小熊的速度。

(2)自学课本,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①:如何表示在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也就是如何表示速度呢?

问题②:怎样读写速度?

问题③:想一想,速度单位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还有吗?怎么写?

3、学生汇报。

4、结合三者的速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跑得快”。

5、小结:速度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用/分隔,/的左面是长度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合起来就是速度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三) 跟进练习。

认识不同的速度,先读一读,再说一说每个速度的含义。(课本第10页)

三、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9页)

1、(出示)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提问:你们是怎样来求速度的?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小结: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来求速度。

2、完成课本第10页:算一算。

四、总结归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1、收集不同的速度。(网上、报刊)(读一读和书出其表示的含义)

2、师:同学们,下课后请你们到操场上,绕着跑道走一圈,记录所用的时间,然后估算一下你步行的速度,填在书上第10页的做一做中。

检测练习:练习册P7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谁跑得快)

怎样比?

1、推一推

2、算一算:每分钟(每秒、小时)跑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路程÷时间 = 速度 速度单位:千米/时、千米/天 、米/秒 、……

小象 252 ÷ 4 = 63(米/分)

读作:六十三米每分 表示:小熊每分钟跑63米。

小牛 252 ÷ 3 = 84(米/分)

读作:八十四米每分 表示:小牛每分钟跑84米。

小熊 216 ÷ 4 = 54(米/分)

读作:五十四米每分 表示:小熊每分钟跑54米。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
数字表示……………………100001000100101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7、表示物体个数:123456…….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1:
3、笔算乘法2:
4、笔算乘法3:

5、行程问题: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就是说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6、积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乘法估算: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

2、画垂线:
①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X

②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③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3、画平行线:
①例一: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②例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③例三:怎样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小结: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4、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估算除法:

3、笔算除法:
例一: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别给几个班?

例二: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例三:(1)售货员给顾客21本书,顾客付了84元,那一本书多少元?
(2)我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书,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例四: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让你,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小结:可以把除数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来试商!

例五:(1)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呢?
例五:(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1、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位数,如果前1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第六单元【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培养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问题。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

1、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2)-求路程、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2、会利用路程公式计算路程;

3、会利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

教学重点: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教学难点:会利用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上海与南京相距320千米,火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从上海到南京乘火车需要几小时?

3、读一读下面的速度,说一说表示什么?

80千米/时

45米/分

二、新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三、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填表P11:

路程376千米476米时间9秒2小时12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

提示学生要搞清单位名称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注意单位)怎样算的?三个公式之间的转换

四、实际运用:

1、填表:

速度时间路程骑自行车9分1080米驾驶摩托车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时

2、应用

(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检测练习: 练习册P8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求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数与计算
1、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一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十个一百万。
2、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①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②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一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十个一百万。
③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
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⑤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⑥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3、读数: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写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5、3084000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860个一组成。
6、“四舍五入”法:4、3、2、1、0舍去改写成0;5、6、7、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7、用“=”和“≈”的区别:
7580000=758万7508000≈751万
9000000000=90亿9420000000≈94亿
省略与改写:95850065200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位:95850070000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95900000000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是959亿
8、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11、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
12、180÷30:可看作180除以30或30除180。
13、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14、在笔算除法时,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想这个整十数乘几,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数,就商几或用几试商。
15、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6、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二、空间与图形
1、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可以说一条线段长4厘米。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3、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4、把量角器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6、钟表每一小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夹角是30°,比如2小时的夹角就是60°。
7、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四边形内角之和是360°。
8、∠1和∠2如果在同一条线的同一侧上,就是两角成平角,∠1+∠2=180°。
9、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0、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算法相同周长=(长+宽)×2
1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画高要用虚线,并做出垂足记号。
1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菱形都是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
三、熟记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平均数=总数÷个数﹙把所有的数加起来除以个数﹚
用复合单位表示
如:每小时80千米:80千米/时每本5元:5元/本
每分钟225米:225米/分每件28元:28元/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