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发表时间:2020-12-24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延伸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

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讨论: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引导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入手,贴近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愿意听老师讲故事吗?

生:愿意。

师: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熊猫造房子的故事:从前有一对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生活的很好,它们互敬互爱,有一天它们走出了竹林,一看,啊!大吃一惊,大山外面还生活着人类,它们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生活的更好,回去后,这对大熊猫就决定走出竹林,过人类的生活,但他们没有房子,怎么办呢?聪明的大熊猫,就利用拣来的圆木,人类丢弃的易拉罐、物品盒等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看,这就是大熊猫的房子,(出示熊猫房子图)漂亮吗?

生:真漂亮!

师:见过房子上的这些物品吗?

生:见过。

师:啊!原来你们今天也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啊!那么你们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拼搭出你们自己喜欢的造型吗?

生:高兴的回答,能。

师:那么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拼搭什么,然后相互合作,拼出你们喜欢的造型!

在拼搭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强调学生对每一种物体要看一看,摸一摸,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感受每一种物体的形状。

拼搭期间:(1)有的小组搭出了火车。

(2)有的小组搭出了房子。

(3)有的小组搭出了宝塔。

(4)有的小组搭出了高楼。

二、交流展示拼搭成果。

小组长介绍各自的造型名称:一组:我们小组搭出了火车。二组:我们小组搭出了房子。三组:我们小组搭出了宝塔。四组:我们小组搭出了高楼。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设计师!在拼搭过程中你们都用了那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内交流一下。

A、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面是平的,很光滑,他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B、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面也是平的,很光滑,他们的角很尖,他们是正正方方的。

C、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形状象个皮球,面是弯曲的。

D、有的同学拿着一个物体说:我用的物体形状象个圆筒,它的两头是圆的,上下一样粗,中间是圆的,很光滑,象个柱子。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形象,你们真聪明!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类吗?

生:能。

师:那你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把他们分开吧!

(1)有的小组分了4类(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2)有的小组分了3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球)。

(3)有的小组分了3类(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师在巡回的时候,给予个别指导,最后都归纳到按4类上(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三、全班交流:

师: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一下分类情况。

(一组、二组、三组)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棒!教师那起长方体模型说:这类长长方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正正方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正方体;形状象柱子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形状象皮球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

四、教师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五、小组合作探究:

师:在拼搭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玩一玩这些物体,比如说:滚一滚、摞一摞等,也可以下桌玩这些物体。

同学们有的在滚、有的在摞,玩的很高兴,很开心,教师参与指导。

六、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谁有新的发现?

A、我发现圆柱和球都能滚。

B、我发现球滚的最快。

C、我发现圆柱和球都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滚的快。

D、我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平面和角。

E、我发现圆柱和球上都弯曲的面。

七、数学游戏,你说我摸。

用一个布袋,里面装上很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一个同学指出摸什么,另一个同学摸出来给全班同学看,全班同学当小裁判。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当班的知识,老师高兴!

八、知识反馈:

学生自主练习63页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九、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班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它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只要你们平时多观察,多交流,看一看他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十、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愿意当工程师吗?

生:愿意。

师:那么你们就努力吧,我相信你们只要有心信,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著名的工程师。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十一、课外探索活动:

同学们回家认真观察你遇到的物体那些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下一节课时告诉老师好吗?

四年级上册《参观苗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参观苗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参观苗圃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3.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22=
2.估一估
(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215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三)阶段巩固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四(3)、(4)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课
主备教师张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法运用谈话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练习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种量,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引导、总结




(初步探究)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81页“练一练”第1-6题
1.第1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怎样比较谁行驶得快,就需要计算各自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学生首先要理解题意,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结果,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同桌交流。指导学生完成及全部交流





(合作学习)2.第2题
这也是一道比较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真正明确要看单位时间内谁行驶的多,谁的速度就快。
3.第3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已经了解了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
学生要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比较速度的大小需要看单位。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的结果。引导、讲解、归纳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三拓展练习
1.第4题: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题目中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第5题:算一算,填一填: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填写出具体的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教师引导、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




(学习诊断)四、当堂检测
第6题这里安排的时间问题,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不是追求问题的复杂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对此增加难度。学生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完成,再与同学交流。
引导、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密切关系




(梳理归纳)五.课堂小结
通过具体的练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自己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得到了哪些收获。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选用课时作业《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课
12÷3=4
12÷4=3
3X4=12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个人修改

速度×时间=路程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教材16、17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直线
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
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
2、认识线段
电脑出示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
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
(1)画一画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
3、认识射线
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察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
(1)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
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5|、认一认、说一说
(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
6|、线的读法
(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如果用一个小写字母l表示直线,它还可以读作:直线l
(2)线段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AB
(3)射线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一题(小结: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闯三关
第一关:填空
1、______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它没有端点
2、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______
3、_______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第二关:数线段
第三关:从A点到B点,哪条路线最近?(课本试一试第2题)
(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捏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②谁飞向月球?

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6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过程。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4)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5)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离开地球升上天空

加速前进脱离地球

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3、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具准备:

歌曲《爱我中华》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3、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4、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乔羽。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朗读。

5、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多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华雄姿英发?(青藏铁路的建成)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比赛朗读。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或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2、全班展示。

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能为祖国、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全班交流。

六、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

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板书设计:

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国家

雄姿英发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2、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电脑、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帮助理解。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帮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长叶、开花到枯萎,明年虽然还会这样生长,却不是这棵花而是另一棵花了。

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这里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

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做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课后小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激情奥运》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激情奥运》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谈话导入

1、2008年是难忘的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你知道都有哪些事情发生吗?

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北京2008奥运会等等。不管从哪件事情上看都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团结,我们应该为我们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

2、大家有没有看过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一些什么样的奥运信息。

指名个别说一说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榜。

1、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得到了几枚奖牌、几枚金牌吗?

在2008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让世人刮目相看。(出示2008奥运会奖牌榜)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中国

51

21

28

100

美国

36

38

36

110

俄罗斯

23

21

28

72

①、从以上的表格中你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啊?

②、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提问并解答。

④、指名个别汇报交流。

2、请你预计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的奖牌和金牌数会是几枚?

三、跳水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1、初步感知

①、北京奥运会中我国的跳水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拿了7金一银。其中郭晶晶成功卫冕了奥运会女子单人三米板的冠军。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比赛情况。

②、出示跳水比赛的得分情况:

选手

第一跳

第二跳

第三跳

第四跳

第五跳

总分

郭晶晶

81.00

84.00

88.35

76.50

85.50

帕哈莉娜

81.00

75.00

80.60

82.50

79.50

吴敏霞

72.00

75.40

75.95

85.50

91.00

③、看见这样的表格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个别说一说。

2、进行计算

①、我们赢了,那你知道我们赢了多少吗?你能算一算吗?

(选三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②、你知道在前三跳的时候我们领先多少吗?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先有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提问,再个别汇报交流。

四、男子110米栏中的数学问题。

1、在这届奥运会中,最受关注的运动员是刘翔,可惜他最后因为伤痛含泪退出了比赛。虽然他没有参加比赛,但是他仍然是我们的英雄。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出示110米栏决赛成绩)

①、从这张图表中大家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②、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相差了一定的时间,那我们能算出分别差了多少吗?

2、奥运110米栏的纪录是12.95秒,你们知道刘翔所用的时间比奥运纪录缩短了多少秒呢? 学生独立计算。

3、将比赛所用的时间从小到大排列。

4、你们想再看看刘翔冲刺的画面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准确判断出下面哪幅是男子110米栏决赛的冲刺画面吗?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说一说。

②、个别小组派代表汇报。

5、跨栏间的距离。

①、在110米栏的赛道上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出示110米栏的示意图。

中间这几段的距离一样长,长度是多少呢?

②、学生独立尝试。个别学生汇报并交流。

五、巩固提高

1、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刘翔由预赛到决赛四次的比赛成绩分别如下:

预赛 13.27 复赛 13.26 半决赛 13.18 决赛 12.91

问:刘翔四次比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秒?(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解决实际问题

①、女子100米跨栏,从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是13米,第一栏到第十栏,每两栏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十栏到终点的距离是10.5米,求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男子400米跨栏,从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是45米,第一栏到最后一栏,每两栏之间的距离都是35米,最后一栏到终点的距离是40米,求400米跨栏一共设置了多少个栏架?

六、指导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下面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有什么变化?

0.18 7.5 3.231

2、计算:1.55= 1550= 150500= (你发现了什么?)

3、大胆猜测:0.150.5=?

4、揭示课题:这道除法算式与前两节课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内容。(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P64情境图:

2、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板书课题)

4、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

先求两人打电话的时间,再进行比较。

小红:8.540.7= 小华:457.2=

5、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到小数除法,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

6、自学课本P64页。

7、汇报交流。

把你们的好方法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 比较,后

(2)8.54元=85.4角,0.7元=7角,85.47=12.2(分)一种简单。

(3)运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

进行计算。(学生展示后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规范计算过程)

8、小结: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9、计算小华打电话的时间,并比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0、讨论、交流:计算37.10.53时,被除数和除数应该同时扩大100倍,还是 10倍?为什么?由,你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多少倍,是由谁决定的?

11、小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多少倍,是由除数决定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补0。所得商的小数点一定要和移动以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780.2=()2 0.70.25=( )25

4.060.58=()() 320.08=( )( )

2.计算:

1.260.3 8.40.56

3.森林医生。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5页:第4、5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贵州蒋介石嗡嗡侦察葫芦山土坊匪军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心想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①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教师点拨:

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男生读课文第4段)

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

《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