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4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信息
(1)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米。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
(3)世界现有哺乳动物20个,四千零一十种。
(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
4.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2.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信息,写出信息中画横线的数,一方面,可以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写法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
二、探究新知
(一)写数: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1.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230184)
2.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方法二: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写在万级,而把184写在个级?
4.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
5.小结:
(1)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二十三万”说明23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就写在个级上。
(2)师:万级上的23怎么写?(与以前写23一样)
(3)师:写个级上的数时要注意什么?(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千位上写0)
教师边讲边对着数位表板书。
师:我们写得对不对呢?应该检查一下,怎么查?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
方法一:把写出的数读一读,与要写的数对照进行检查;
方法二:把数再写一遍,看两遍写的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都会从高位写起,都会把23写在万级,把184写在个级,抓住这一共同点,突出“万”字的重要。写万级上的23时,注重与已学的万以内数的写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通过提问“个级上的数怎么写”,突破“什么时候写0”这一教学难点。】
(二)写其他三个数
1.课件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百零二万六千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2.师:这几个数怎么写呢?试一试,这些数位数比较多,注意检查。
3.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圈出“万”字,“万”字前面的数写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写在个级)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
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写作:20400700
4.补充:五万零三
师:这个数会写吗?
问:五万零三,只有一个零,为什么大家写出了三个0?
师:写数与读数不同,读数是每级中间或级首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写数正好相反,要把读出来的零还原回去,数中虽然只读出了一个零,但实际上这个数的千位、百位和个位上都是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这三个数位上都应写0。
【设计意图:学生对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再写出三个数,强化学生的认识,为总结写数方法做准备。补充四万零九十的写法,突破“写几个0”这一教学难点。】
(三)总结写法法
1.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2.汇报: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做一做
2.教材第8页第4题
(1)师:没有数位顺序表了,你能准确地写出这些数吗?试一试。
(2)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如:
方法一:自己写数位;
方法二:先确定是几位数,画小横线确定数位;
方法三:边写边分级
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师: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上。如果像这种写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便捷?
(4)师:我们可以边写边分,就相当于数中的“万”字。
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3个千万、5个十万、6个百
(2)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问:这些数是多少?你有好方法吗?(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或方法二)
【设计意图:没有数位顺序表的支撑时,也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办法,突出分级的重要。】
教学后记:
《亿以内数的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地按级读出亿以内的数,并能正确地写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按级来写亿以内的数。因此,复习准备阶段紧紧围绕以上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从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学会写亿以内数的必要性,接着学生在万以内数写法的基础上探究出写亿以内数的方法,学生大致总结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对应写数,空位写“0”;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我引领学生对两种写数的方法加以比较优化,学生发现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比较方便快捷。整个知识的探究过程是那么顺理成章,我感到学生真的是会学了,也学会了。
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把我先前的兴奋一下子打消了。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说得明明白白,可在练习时竟然错误连连,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手中拿着学生的练习本,冷静地进行了课中反思。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大多是由于“0”的占位问题把数位写多了或写少了。从学生的思考过程来看,他们用的是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的方法,方便又快捷,可这种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马虎出错,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我想,如果写出数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分级再读一读,这样就会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于是,我马上调整了练习进程,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分级读一读,检查自己写得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自己写数中的错误,纷纷把写错的数改正确了,我又强调了这种检验的必要性。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自觉地运用了前面的检查方法,学生写数的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节课我收获的经验是:在进行大数的写法教学时,指导学生写完后分级读一读,是自我检查纠错的最好方法,要指导学生习惯它。
我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指导学生学会一种方法的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及时学会一种合适的检验方法,让自主检验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同时,我也感到,针对学生在课上出现的问题,随时冷静地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课中反思是不留课堂后遗症的最好方法。

扩展阅读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整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并了解电子表示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是什么?(钟表)。

2.说说钟表的作用

3.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钟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钟表吧?(出钟表图)

师:钟表不仅有漂亮的外衣,还有很多知识藏在里面呢!同桌互相找一找,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出示(PPT)

12个数字、时针、分针。

师:那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

生:又粗又短的是时针。(板书时针)

师:哪根针是分针?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还在认识一跟又细有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认识它。

2、认识整时和文字表示法

1.出示7时的钟面

师提问: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生: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是7时。(师板书7时、师生书空“时)

2.出示4时的钟面。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钟面的时刻呢?请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是4时。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个这2个钟面,你发现7时和4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师:我们说分针指向12的钟面都是整时。整时的钟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4.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

3.介绍数字表示法

1.生活中的电子表示法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了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像1时、7时、3时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文字表示法,时间它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电子表示法图片)

2.介绍电子表示法

我们在写时间的电子表示方法时是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课件出示5:00

自主练习写7时和4时的电子表示法

3.巩固练习

出示:8时、3时、6时让学生说说时间。

三、强化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3、课本92页内容:

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直都能够认真地学习,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12个时刻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

7时4时5时

7:004:005: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1-5的认识(第1课时)导学案


科目

数学

执教

黄xx

班别

一(1)班

课题

1~5的认识(第1课时)

时间

40分钟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分析、评议、建议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学生:5。

教师:没错!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的呀?

学生:5个南瓜/5个玉米。

教师:大家表现地真棒。南瓜、玉米

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读一下。

学生:1、2、3、4、5。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呀?

学生:1颗。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

学生:2颗。

教师:可以用几表示?

学生:2。

教师:看上面这道题,请一个同学回答。

学生1:再摆1颗珠子是3颗,可以用3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

学生2:是4颗,可以用4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全班一起回答。

学生:再摆1颗珠子是5颗,可以用5表示。

教师;大家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来学习怎么写这些数。大家看一下,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大家拿出方格本,跟着老师一起写。

2像一只小鸭子,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3像小耳朵,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5比较难写。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三、练习

教师:现在大家在方格本上写1~5,1个数字写一行。

教师:写好了没有?

学生:写好了。

教师: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师:好,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5基数含义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1~5基数含义的认识。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夏夜多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学习这篇课文,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朗读,在读中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难点:在体验夏夜美景的同时,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二、范读课文,复习字词。

三、感悟文意,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小伙伴之间的事情,在文中用“====”划出来。

2、理解第一部分。

(1)看图读文。

睡莲听到小蚂蚁的哭声睁开眼睛,她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带上动作读这句话。

(2)指名读对话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同学练读他们的对话。师生合作练读对话。

3、理解第二部分。

(1)这时有谁来帮助小蚂蚁回到家?

(2)自由读课文第八至第十六自然段。

(3)分角色读

(4)同桌互说。(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帮且小蚂蚁回家的?)

(5)分角色表演他们是怎么回家的。

(6)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小蚂蚁回到家会说什么?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

4、合作探究:你觉得夏夜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四、拓展练习。(课后读读说说)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睡莲(图)帮助

蜻蜓(图)送小蚂蚁==>回家

萤火虫(图)照亮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演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感悟睡莲、蜻蜓、萤火虫美好的心灵,来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学时,我引领学生入请入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童话中一员,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但语文课程还具有工具性,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这一点落实不到位。教学时应该进行适当的语文知识渗透。具体表现在:课文第13自然段: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中指的是谁?作者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也是打比方。是把萤火虫当作人来写。这些语文知识,引号的作用、语文中的修辞方法,在教学中都应该渗透进去。

《理想的风筝》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风筝》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接着写了刘老师谈腿疾,上课以及放风筝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最后回到现实之中,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价值观渗透: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坚强,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出示作者的照片)这就是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师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让我们打开书本,还记得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学生回顾并板书)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4、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这节课我们就去抓住这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朗读4-9自然段,思考:三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圈划出有关字、词、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适当地作一些批注。

(预设一)在笑谈腿疾中初感刘老师。

1、作者是怎样谈自己的腿疾?(讲故事的方式)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让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乐观)

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了,可是他还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开朗)

2、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有什么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3、圈出其中写同学们的情感反应的关键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教室里怎么会腾起一片“笑”声?(幽默,把同学们逗乐了)。

“酸涩”是什么意思?酸是(辛酸)涩是(难受)“酸涩”中包含了什么?(同情、理解)。

那么又是什么让学生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乐观、坚强)

谁能把我们的理解放进句子中读出来!这句句子中有个字用得非常传神,你们能找到吗?如果换成“冒”、“涌”感觉如何?(感受“慢慢产生、从心底产生”的复杂情感)

4、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同学们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吗?

5、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每一位学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作者。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预设二)、在板书的动作中了解刘老师

1、刘老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的呢?你们找到了哪些细节描写?

⑴“只靠着……站上好几个小时”

刘老师是个残疾人,他完全可以坐下来给我们讲课,他为何不坐?“站上好几个小时”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句子: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刘老师这样“撑地”“离地”“急速”“转”容易吗?这样的动作需要他~~~(竭尽全力)。

这段话中连续两次用到了同一个字,是——“转”字,“转”对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高难度的动作、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这儿你有体会到了什么?(敬业)

2、如果你是懂事的学生,此时你又会怎么做或者怎么说?

如果你是学生的家长,你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3、指导读好这段话。

是啊,这样的旋转让人刻骨铭心!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一起读!

刘老师面前的已不是讲台,而是一座舞台,在苏叔阳的眼里,刘老师不是在板书,而是在舞蹈!如果给这样的舞蹈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呢?(生命之舞)

从这生命之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坚强)

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他们为刘老师的~~~~而心跳,为刘老师的~~~~~而心跳。

5、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所以作者说:“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预设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就是这样一位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的刘老师在作者的心中怎么也抹不去,可是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形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让你感动?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品“漾”,“漾”字原来是形容什么的?水面漾出的是波纹,脸上漾出的是的甜甜的微笑,也漾出了刘老师内心的什么?(内心的快乐,乐观,对生活的热爱)

1、品“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已经了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2、如果说放风筝对失去左腿、年过半百的刘老师是一种挑战,那么追赶风筝就更具挑战性了。

3、你们看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从刘老师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自信)

看着此时的刘老师,你觉得他就像什么?

意气奋发的少年、奋力拼搏的健儿、展翅飞翔的雄鹰……

4、那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么?(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你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与这春景一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他就像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的嫩绿的柳枝,乐观,顽强地生活着。

他就像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的连翘花,告诉人们: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他也像蓝天上那一只只同白云戏耍的风筝,用自已的乐观感染着他的学生。)

5、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这就是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板书:热爱生活)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你们听出作者的心声了吗?(赞美、思念、热爱)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这个省略号让你感觉如何?(意犹未尽)作者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五、总结全文,启迪人生。

同学们,其实你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拽着一只装满理想的风筝。只要你也能像刘老师乐观地生活,执着地追求,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与你们共勉。

理想是石,敲击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生命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六、作业设计:

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想到了很多,或人或事或人生的哲理,写成一篇读后感,一定很不错。

板书:22、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乐观幽默

写板书敬业坚强

放风筝热爱生活

《夏夜多美》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认识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夏夜图片,读好课文题目。

(一)欣赏夏夜图片。

1.观察课件出示星空的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听老师的描述:在美丽的星空下,有清清的河水,碧绿的荷叶,粉红的睡莲,还有可爱的萤火虫。多美的夏夜啊!

(二)读好课文题目。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夏夜多美。(师板书课题,生一起书空),我们一起把课题齐读一遍。

1.齐读课题。

2.再来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自主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听清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读完后想一想:课文讲了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二)交流自读情况。

说一说:

1.课文讲到了谁?

2.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知道课文内容

1.看一看动画片(师配乐朗读)。

2.说说课文讲的故事和动画片的故事是不是一样。

三、自主识记生字,分享识记方法。

(一)自主学习生字

1.再次自由读读课文,圈出生字,多拼读几遍。

2.读读老师出示的生字。

(二)分享识记生字的方法。

1.想想记住生字的办法。

2.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三)记住生字

1.根据老师的要求再读读生字。

(顺读、倒读、打乱顺序读、随意指读后,去掉拼音再认读。)

2.课中休息:识字游戏。

3.读读带生字的句子。

四、自主练写生字,评价同学作品。

(一)观察生字

认真观察生字“他、她”,说说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二)练写生字

试着写写“他、她”。(提醒写字姿势,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点评

看看同学写的字,说说:他(或她)写的怎么样?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五、倾听老师要求,准备再读课文。

提出课后学习要求:利用课后的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最好能读出夏天夜晚的美丽景色和小伙伴的乐于助人的心灵。下节课比一比,看谁能读得好。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运用你灵巧的双手,画一画美丽的夏夜景色,好吗?

【板书设计】

15夏夜多美

他她

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科书P4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直角
难点:画直角
学习准备:直角三角形、活动角、一些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来说一说角。拿出昨天我们制作的活动角。一个完整的角有几部分组成?同桌互相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拉活动角中我们的能着到一个特殊的角,它不大也不小。现在老师来用活动角来比划比划,你们来看看。
你能拉个和老师这个活动角一样大的角嘛?
有点难是吗,其实用任意形状的纸片我们都能制作出这样一个角。对了,它的名字叫直角。板书课题。
一、探索新知
1、做直角
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个直角。拿出一张纸,任意折一折。再沿着折痕对折。看,这两条边所夹的角就是直角。
用手摸一摸,感觉直角的大小。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你觉得直角是什么样的,和大家说一说。(汇报)
2、找直角
其实直角就藏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现在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
如果学生出现课桌是直角,请学生具体说明,请他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学生回答时请其余学生进行互评。在评价中巩固直角的概念。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直角,但由于它的实际用途,象课桌,为了防止小朋友们碰伤并把课桌磨成圆角,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像直角。
3、判断
老师也找来了一些直角,小朋友们帮老师判断哪些是真正的直角?
为什么?
4、画直角
小朋友都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要来画一个直角,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直角画得标准?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工具。
S:我可以沿着直角的边画直角
T:那你用什么画呢?你真聪明。很多工程师和你有同样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先看老师来画一画,先画一条直直的线。把三角板直角中的一边和它重合,倚着另一条边再画一条线,你看。这就是我画的直角。你也来试一试。
比一比,谁画的直角最标准。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个别作品,请学生判断。再说注意点。
延伸问题:老师在黑板上的直角比你画的直角要大,对嘛?
二、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角王国中的特殊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你能来介绍你这位朋友吗?现在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用活动角再来摆一个直角,你有什么方法?
三、作业:寻找身边的直角。

第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学会解答乘法的文字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练习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意义的练习,文字题,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了乘法的意义,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读)
(一)【基础练习】
师:今天有一位与你们同龄的小朋友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是哪里?她在干什么?
师:摘完草莓后,她遇到困难啦,你能帮她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草莓吗?
看图说图意,再在练习纸上写,最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1、看图并列出乘法算式:
师:
()×()()×()

师:小兔子闻到了草莓的香味,也赶了过来,看看有多少只小兔子赶过来啦?你能算出来吗?
写在练习纸上。
()×()()×()
反馈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关键说请图中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2、先让学生认真看图,弄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只?
师:不但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连我们的国宝熊猫也来了,你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说清楚几个几后填空。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可是如果没有图看,你会写乘法算式吗?只写算式,不写结果,不写读作,用嘴巴读就可以了。
练习一: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独立完成)
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请一位小老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老师有疑问,为什么第三题也要用乘法来算,不是只有几个几相加才用乘法算吗?

(口答)
读作: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

(二)【提高练习】
师:二年1班的孩子表现那么好,吕老师想让你们放松一下,跟你们玩一个游戏。不过有一个条件,谁能回答吕老师的问题谁就可以玩。
师:请第1组四人小组起立,请问现在站起来的有几人?
师:请第1、2组四人小组起立,请问现在站起来的有几人?是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师:再加第3组四人小组,现在又有几人?(再加1个4)
师:请第1组四人小组坐下,还剩下几人?(减去1个4)

师:二年1班有一个小组是6个人的,请这个组起立,现在又有多少个人啊?能用乘法计算吗?
师:相同加数相加才可以用乘法来算

师:还有好多同学想玩游戏,好吧,老师再出几道题目,更多的同学能玩游戏。
师:请第二大组起立,请问站起来有几人?
师:再请第三大组起立,现在呢?(再加1个12)
师:最后请第四大组也起立,现在有几人啊?(再加1个12)

2、玩游戏:邮递员送信
师:还有好多同学不服气,没关系,等会谁最认真听,我就让谁上来玩游戏。
师:我们要当邮递员,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信送回家里,看看你能不能当一个好的邮递员(把贴纸贴在黑板上)

(三)【拓展练习】
师:生活里也充满着数学问题,例如每星期的大课间,有些同学是分组跳大绳的,这里也有数学问题。
1、课本49页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为采集数据)
看图说图意,重点说出“每组有4个小朋友跳绳,有3组,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或者乘法来算都是正确的。”

想:每组有()个小朋友跳绳,有()组,
就是求()个()相加

2、6辆小汽车轮子的个数?
5朵花花瓣的片数?
3、△+△+△+△+……△
100个△相加

(四)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相同的加数个数
()个()相加

求3个4相加用乘法算
3×4=12(个)
答:一共有12个同学。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质量评价标准》28页例4、例5

(六)教学反思
1、5+5+5+5-5不能放在乘法的意义这个内容里,因为这不是乘法的意义,只是与5+5+5这条算式的结果相等而已。
2、因为对学生不熟悉,游戏环节有点乱,例如让学生分组起立,说清楚几个几,如果能让学生围圈圈会更加明显。
3、游戏的时间太长,可以直接把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去贴,直接把有疑问的地方拿出来细讲。
4、教师用语过于啰嗦,提要求时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清楚该做什么。

山谷中的谜底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谷中的谜底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资料提供者:

《蝙蝠和雷达》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等词。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操作步骤:

1、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

操作步骤: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小结:

⑴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五:练习书写,完成作业

目标:巩固词语

操作步骤: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教学反思:

1.本人的上课流程太快,思路不清晰,基础知识和全文脉络的分析不明确;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极少数同学还是比较差。对于灵活性较强的问题,解题能力较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原理分析:1本人是欠缺教学经验;2学生原有基础较差,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

整改:

1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教深教透。

2多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注意关注基础较差的同学,注重他们的听课效果。

3注重较好同学的能力培养。

山谷中的谜底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谷中的谜底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资料提供者:

忆江南(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葡萄沟》第2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优美词语,为课文朗读做好铺垫。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阅读精讲教学活动,用精准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用激励的热情唤醒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中增进对文本的体验,在体验中真切感悟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3、激发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读书方式和感悟来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表达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词语卡片,各种颜色的葡萄串图片,葡萄干,维吾尔族老乡帽子。

教学过程:

一、声像引路,师配乐解说。

师引:上节课,我们都知道了葡萄沟是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一个东北角,听说啊,那里是个好地方!今天,罗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再次走进葡萄沟,去领略葡萄沟的万种风情,你们想去吗?

1、录像展示,师配乐解说。(在新疆东北方向茫茫的戈壁沙滩中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瞧!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们正在载歌载舞地欢庆葡萄的丰收呢。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葡萄沟不仅人美物美而且地域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师:同学们,欣赏完之后觉得美吗?(美)那你愿不愿意用你的朗读来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细细感受葡萄沟的美呢?在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新词好吗?

二、开火车复习文中词语,为课文朗读做铺垫。

山坡梯田茂密的枝叶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摘下准会吃个够热情好客颜色鲜味道甜

师过渡:同学们把词语读得真有感情啊!相信接下来的课文朗读能读得更棒!

三、朗读感悟,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

(一)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生带着问题,自由品读课文。

2、读读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要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3、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二)、图文对照,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再找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描写这幅图的。

2、细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再体会体会。

(预设课堂动态,课件链接学生所读段落)

生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相机板书简笔画,配合学生的读文。通过老师的画图,同学的读课文,理解“茂密的枝叶”“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比赛朗读,看谁能读出凉快的感觉来。

生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展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通过学生的认识,理解葡萄的个大(一大串一大串)和色泽(五光十色)。

出示卡片: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相机板书:词语卡片(五光十色)

指导朗读。

生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教师带上新疆帽子,扮演维吾尔族阿姨,介绍维吾尔族。通过与学生的口语交际,在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理解“热情好客,吃个够”。)

相机板书:词语卡片(热情好客)

师过渡:新疆的维吾尔族老乡不仅热情好客,他们还勤劳能干,今天我还带来了我们制作的葡萄干,请你们尝尝。

(三)、情感升华,认识勤劳能干的维吾尔族老乡,了解葡萄干的做法。

1、教师把带来的葡萄干拿出来,让学生品尝葡萄干,边尝边观察。

2、师问:这里的葡萄干怎样?请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来说。(颜色鲜味道甜)

相机板书:词语卡片(色鲜味甜)

3、这么好的葡萄干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一个小组读一读这一段。

(摘下——挂到架上——风干——成为葡萄干)

师过渡:原来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不仅热情好客,勤劳能干,老师告诉你们他们还能歌善舞呢。品尝完葡萄干,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新疆舞吧。

四、回归整体,用歌舞,文字来表达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1、歌曲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师生共同跳起新疆舞。

2、回归整体,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学生练习说话,使板书成为一句完整的话,并用上标点符号。

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葡萄沟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今天去葡萄沟旅游的收获是什么呢?

板书设计: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沟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

《葡萄沟》第2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爱吃葡萄吗?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我国有一座“葡萄王国”,你知道在哪里吗?(在PPT上显示地图,让学生们再地图中认识并找出认识葡萄沟的位置)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葡萄王国《葡萄沟》。(板书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相似,我们怎么区分呢?(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区分方法,再齐读)

3、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出示此句,让学生们读这句话)

4、为何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屏幕上展示一个大问号)让学生们小声音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板书“水果、葡萄、老乡、葡萄干)在小组内和学生讨论一下得出答案,最后和全班交流。

5、既然说那里水果丰富,你们能找出都有哪些水果吗?(读一读课文)学生回答,屏幕适时展示出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菠萝的图画,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6、这图上的水果看得真让人想吃啊!你们想吗?把你们的愿望读出来。<练习朗读>

7、那些可爱的葡萄种在梯田上,你知道梯田长什么样子的吗?(出示梯田的图片,助于学生理解)

8、读课文,你觉得这儿得葡萄长得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讲授比喻句,体会重点的词语如:一个个,四面展开)

9、这里的葡萄不仅多,颜色还很丰富,再读第二段,把其中的葡萄的颜色用笔圈出来,说一说葡萄颜色的特点并理解“五光十色”。PPT上随着学生们读课文展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有助于理解五光十色。做书后练习辅助记忆。

10、这么多颜色,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但是让人感到幸福的却是那里的老乡。大家把描写老乡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把其中重点词语变红,让大家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适时板书)

11、你喜欢这个地方吗?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再读这一段)

12、收下来的葡萄除了运出去之外,还可以制成?它们被送进阴房中,观看图片理解“阴房”及其的特殊建筑的作用。

13、老师总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读读句子。并说一说,这里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色鲜味甜)

14、这里有丰富的水果甘甜的葡萄,热情的老乡,难怪人们会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再读句子)

15、我们的家乡也是好地方。用你收集的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我的家乡美。(尽行口语练习)

三、作业

1、夸家乡的(50字)

四、板书

水果丰富

葡萄沟葡萄颜色五光十色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