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

预习热身:(整合并储备资料,你能行哦!)
1、认识主人——()【导学案】
2、背景回放——【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一、自学导引:(我思考,我收获!)
[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勾画课文的相关语句并写上提示语]
聚焦目标一:1、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知识。
2、本文的写作背景。
聚焦目标二:
3、朗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断句无误,自然流畅。
(1)、初听范读,圈出生字、生词,并标注拼音,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节奏。
(2)、同桌试读,互相指正读法及节奏
朗读方法: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请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如有不会或者不懂的请写下来;(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1.给加粗字注音。
妄意()潴()相度()()
咨询()()胼胝()()嫌()
好逸恶劳()()
2.结合句意解释加粗的字词。
A.潴有浅深,势有曲直B.是以必得躬历山水
C.亲劳胼胝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E.远嫌而避怨
3.翻译句子。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4.默写。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________。
我的疑问:
你还有哪些困惑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聚集目标一:精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聚集目标二:研读课文。
4、如果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
5、课文第二段是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若去掉后其文章的论证效果怎样?
6、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提示:A.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者们躬亲、清廉,造福子孙后代,功盖千秋。B.由于少数人贪污腐败,致使豆腐渣工程出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4)布袍缓带(缓带:)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4分)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错落有致()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世闻名()
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3分)
5.填空。(3分)
《治水必躬亲》选自《 》,作者,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
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读选文,回答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8.给下边的字词注音。(2分)潴()躬()胼()胝()
9.解释下边的词语。(4分)
(1)执一:(2)掌故:(3)相度:(4)咨询:
10.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1.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1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我的疑问:
你还有哪些困惑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JAb88.COM

相关阅读

治水必躬亲课件及教案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钱泳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2.作者链接
钱泳1759-1844清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工诗,善于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履园丛话》。这本古代笔记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而著称。全书分24卷,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书画、诗词小说、社会异闻、人物轶事、风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话梦幻、鬼神精怪等许多方面,堪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钱泳晚年潜居履园,“于灌园之暇,就耳目所睹闻,自为笺记”,自谦其为“遣愁索笑之笔”。他自序《履园丛话》,是清道光十八年七月,时年八十。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同
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集体朗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
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二)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
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三)加强巩固:
1.反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完成“探究练习”中的习题二。
(四)课后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海瑞的文章,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海瑞治水躬亲,清廉
(正面)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

(反面)正反对比论证(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反馈检测】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
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
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
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一、zhūxiàngduógōngzīxúnyìpiánzhīxiánpáo
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
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
四、C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学习重点:
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课前预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矗()立péngpài()()蜷()曲jǔjué()()呜咽()酣()然入梦落()得很远
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顶着天啦!()
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三、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活动

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活动二、深入探究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活动三、精读品析
体会文章精彩描写
精读23段,思考、讨论:
1、试着用四个字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我们见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拓展延伸
.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
反馈练习:
(一)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________________。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___后________
5.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是()
A.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C.使人们对红军不怕山高路险的革命豪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D.使人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上册《长征组歌》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长征组歌》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2、查字典,识记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2、背景简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自由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五、学法指点:
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六、学生当堂背诵课文。
七、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