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教学反思。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教学反思

1.选准诗歌的切入点。这节课内容围绕词眼“愁”而展开,问题设计也与之有关,以“愁”贯串教学环节。

2.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诵读古诗词的作用。本节课设计多次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由浅入深地感知诗歌,品味诗歌的意蕴。教师的示范背诵,每篇古诗文都要反复朗读,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这样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教会学生赏析的方法。新课标强调诗词学习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赏析环节。这首词的思想感情不难把握,又设计了总结赏析的一般方法,以鉴赏练习巩固方法。

3.相信学生的鉴赏能力。我曾经在两个班上这节课,第一个班按照教学设计分组讨论上片和下片的诗句;第二个班,自选诗句讨论。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学生讨论的结果更满意,生成的内容全面。因为大多数选择的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经典诗句,所以应相信学生的鉴赏能力,放手让学生完成。

延伸阅读

高二语文教案:《醉花阴》教学设计(二)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语文教案:《醉花阴》教学设计(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语文教案:《醉花阴》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 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1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 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4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

六 作业 1 背诵全词

2 完成课后第二题

3 预习《声声慢》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声声慢》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声声慢》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醉花阴》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声声慢》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简介: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醉春风”“醉花去”。以毛滂《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为正体,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无变体。代表作品有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等。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吕调”。

背景:

《李清照词两首》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字词: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练习题:

1、阅读《醉花阴》,回答问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醉花阴》学案


《醉花阴》学案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赏析词文: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总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6.烘云托月的手法。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7.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生活,词风,后期词多,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崇尚,提出“”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易安宋金石书画悠闲清丽婉转叹悲惨身世白描格律典雅情致“词别是一家”《漱玉词》。)

问答: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写作时代是否相同?

解答: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2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3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的内容和写法。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醉花阴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醉花阴李清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⒉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⒊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

⒈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⒉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⒊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

重点

⒈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⒉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

难点

⒈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⒉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这首词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本课主要是通过李清照的《醉花阴》的赏析,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往往一句诗就是一个镜头,就蕴含一片深情,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学情分析

时下的高一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所以,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本词不能有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在教学中要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已体察。

注意时代的“隔阂”,年龄的“隔阂”,这两个隔阂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环节予以打通。“闺怨”在宋代即如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述,而现在呢?北宋时代的少妇她们的爱情生活、思想情感也如词所示,现在呢?这是理解和鉴赏《醉花阴》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

教法设计

本课尝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品词的过程中,进行情境再现,即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种创新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裨益。

学法指导

⒈朗读法——通过反复吟诵,领会词的意境

⒉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可把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讨论并整理讨论材料。

媒体

本课件利用精美的flash软件制作,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背景一得诵读感悟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

到了宋代,一位才女横空出世,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别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写“别恨”的代表词作——《醉花阴》——

二、走近作者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三、背景一得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四、诵读感悟——感受韵律之美

师: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朗读时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⒈学生自由诵读。

诵读提示:

①注意重音。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

②注意韵脚。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仄声字短促急迫,从音乐效果看,仄声韵较沉闷,容易传达愁苦的情绪。

★学生总结,教师带过。

★学生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

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

③注意节奏。例如“有暗香盈袖”为1-2-2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

④注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

⒉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

⒊再请全班学生静静地阅读。

⒋小结归纳

师:根据我们的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

明确: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⒌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五、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

过渡: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了要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因为,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㈠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师:我们知道,“愁”是抽象的,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师: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也许是,薄雾迷蒙,弥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脉脉;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

师: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

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明确: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㈡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

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

⒈品“凉”

师: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明确:“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⒉尝“瘦”

师:接着我们来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动,接着很赞叹,但看了半天之后又很惭愧,再看一阵子,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他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

师: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瘦)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垴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情读·悟情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⒊比“瘦”

⑴有一种版本为“人似黄花瘦”。“比”与“似”孰优孰劣?

明确:“比”,重在程度,超过几分,意味更胜;“似”,重在物我合一,怜菊即怜人。

引用名家论述:李清照先是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瘦,次又发现自己之瘦,最后才见出自己之瘦还有过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早已与菊花化而为一了。(李长之《论李清照》)

结尾一句是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

⑵比较同样是以物写瘦的诗句与词句相比哪一个更好?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

A这个比喻与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却始终不见一“菊”字。词人用“东篱把酒”这样的典故与“暗香盈袖”的描写,突出咏菊的话题,“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笔端。

B这三句共同创作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仁的境界。尤其是帘卷西风,时令于环境气氛做烘托,使人马上想到一副西风瘦菊的画面。很有意境美。

总结: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六、情读·悟情

师: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到诗人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读出她的闺怨之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

七、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⒈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⒉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⒊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⒋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

★答案不求统一,自圆其说即可。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他们不会读书,其实不是不会读而是没有读懂,他连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让他怎么读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读出感情必须建立在学生彻底领悟文章的基础上。

★学生根据这两首词的鉴赏过程,总结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

课堂练习课外拓展课堂总结

八、课堂练习

⒈阅读下面的词作。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⒉练笔——表达诗意之美

以“相思”为话题写一个句子。写好后让学生逐一朗读。形成一首首现代诗。

参考:相思是风筝,飘飞的你,永远在我的视线里。

相思是暗夜里那盏不眠的灯,醒亮着寂寞。

相思是眼角悄然流下的红泪,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⒊现在有一家出版社即将出版李清照词集,编辑们需要设计这本书的封面,假如就以《醉花阴》的意境作为基础,你将设计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的说要画出女词人脸上泛起的酒后的红晕;有的说要画出女词人忧伤的眼神;有的说要画出地下落满菊英;有的说画一丛盛开的菊花以反衬词人的憔悴;有的又说不如画一轮圆月以显示月圆人不圆;有的说画一只掉队的孤雁;有的又说画一双戏水的鸳鸯;有的还说画上一处园子,里面有石桌石凳,石桌上一个酒壶,里边只剩半壶酒了,而旁边还有一个女词人憔悴的背影,她是端着一只空空的酒杯在望月怀远;有的又说要画一位消瘦的女词人躺在床榻之上,左手握一支发簪……

九、课外拓展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十、课堂总结

南宋王朝的衰微,个人遭际的坎坷,国破家亡的命运,人生阅历的丰富,李清照“愁情”的内涵,日益饱满,逐渐变化:从对春光流逝的伤感到物是人非的悲戚,从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到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尽悲苦,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在艺术表现还是情感抒发,都体现了“极其工”的特点,在宋代词坛独领风骚,“别是一家”,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闺怨》王昌龄

《子夜吴歌》李白

《玉阶怨》李白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望江南》温庭筠

《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作业

有人曾经说过:就百年论,谁肯有此事;就千载论,不可无此事。

匆匆百年,谁愿意遭受如此磨难,但是,从文学艺术传承、发展的历史高度看,这些意蕴丰富的名篇的确是文学大观园中的一朵朵奇葩。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苦难的身世成就了风神灵秀的词人。拨开历史的烟云,我们分明看到一个乱世中的美神,正神情凄楚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诗歌是一条宽阔的河流,那些流淌在先民血液的文字,如同一道道从远古罅隙中流淌出的清泉,在我们生命的河道里汩汩流淌,涤清了污浊,才让我们如许澄澈清明,精神在墨香流动中积聚,人生在书香馥郁中升华,只愿此生诗歌为伴,修得一世清明。

北宋的玉人我们肯意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依旧鲜活的热血感情——李清照因此而不朽。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当然不是!有诗为证:“生作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女子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孀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悲痛,这又是怎样的婉约……

十一、作业

⒈背诵《醉花阴》。

⒉展开想象,用你个性化的表达(如散文、现代诗歌等),把你对《醉花阴》这首词的理解描绘出来。

⒊将《醉花阴》改写为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歌。

★向下一课引导。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问题集锦

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

问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