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词七首

高中英语选修七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4

词七首。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词七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前导航]
唐诗宋词中的杏花意象
在我们这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度,梅花身上寄托着儒家太多的精神和理想。而杏花则被赋予了活泼艳丽闲逸芬芳妩媚的意味,是具有典型的人性人情的意象。
梦幻理想的杏花——杏花春雨江南……
娇艳含羞的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命勃发的杏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热烈奔放的杏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远行思恋的杏花——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羁旅天涯的杏花——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春残留恋的杏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人家绕
满怀恋情的杏花——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追求爱情的杏花——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寂寞伤情的杏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春满人间的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酒芬芳的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词七首》你还有许多有典型情感的意象,如“杨柳”“长亭”“春水”“兰舟”“明月”“秋风”“鹊桥”“酒”“雁”“梧桐”“雨”“黄昏”“斜阳”,你能总结出他们所具有的情感意味么?
 
[内容精要]
(一)题意诠释
有关词的知识: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如《扬州慢》。词牌是曲调的名称,词的标题则是内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词风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二)课文探究
1、《虞美人春花秋月》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这首词抒发了囚居异邦、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浓愁深恨,是典型的亡国之音。
2、《雨霖铃》柳永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二说,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其三精通禅学,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三说,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4、《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5、《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词人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国恨家愁,都是她的“愁”(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所作,当时年已六十六岁,他登上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追慕古代英雄,感叹自己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
7、《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重点难点
1、《虞美人春花秋月》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对比手法:将“雕栏玉砌”和“朱颜”(另一说“朱颜”是指作者自已的容颜)对比着写,写出了物是人非未语泪先流的凄怆。
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情;“东风”就是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虚写,这是想象中的“故国”图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愁”实,“春水”是虚,若从视觉角度,则“春水”为实,“愁”为虚。
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化虚“愁”为实“春水”,而又不言是何“愁”,这就将个人之“愁”抽象为人类共同的体现,从而获得更为辽阔的共鸣——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2、《雨霖铃》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的?
多用对比,极力渲染了离愁别绪。眼前分离与留恋对比:“帐饮”与“无绪”对比;“留恋”与“催发”对比;“相看”与“无语”对比。眼前分离与别后之情对比:“今宵”与“经年”对比;“千里烟波”与“千种风情”对比,“无语凝噎”与“更与何人说”:通过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的对比,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3、《雨霖铃》分几个层次来写离愁别绪的?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如行云流水,主题突出。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名句,好在哪里?
(1)意象密集,叠加出离愁别绪的境味。“杨柳岸晓风残月”全用名词组合,创设了阔远的意境。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又是典型的离别情味,“杨柳”、“风”“月”(“杨柳”“晓风残月”都是惜别的意象。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
(2)从呼应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
(3)从意境上看,创造了既凄婉酸楚又明丽清雅的特殊的风格色彩。诗人不但写出了离别的寂寞,更在“寂寞”中开掘出了更为丰富“晓风明月”的阔远明丽之美,“凄情”加上了“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又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怳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此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难怪后人常以它们作为柳词、乃至整个婉约词的代表句子来看。
(4)从情景关系上看,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5、《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究竟写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羽扇纶巾”,且不论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就是从词的艺术角度看,也是写诸葛亮。周瑜是杰出的儒将,只有与诸葛亮在一起谈笑退敌,方能映衬其举重若轻的英武气概。况且,周瑜“谈笑”必须有对象,而东吴将士对曹军均怀畏惧之心,不可能与决心拒曹的周瑜共语。如果“羽扇纶巾”系指周瑜,岂不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能“谈笑”?
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且符合上下文意,上文写周瑜与小乔,下文写周瑜火烧曹军。“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
6、词的最后一层是否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豪壮情调相矛盾?
不矛盾。“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7、《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何采用衬托的手法?
烘托,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反衬是烘托的一种。词中有两种反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反衬,实景是赤壁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虚景则是“墙橹灰飞烟灭”,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以“墙橹灰飞烟灭”来反衬周瑜的“雄姿英发”,以周瑜的“雄姿英发”来反衬作者的“早生华发”,以周瑜年青时就建功立业来反衬自己的功业不成。
8、《鹊桥仙》写出了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这首词又是怎样将情与景结合在一起的?
开端(赴约):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发展(约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高潮(分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结局(别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既是写“相逢”之景,更是抒“人间少有”之情;“柔情似水”写出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名句妙在何处?
首句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寻寻觅觅”是外在的行为;“冷冷清清”是物是人非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心境的共同体;“凄凄惨惨威威”则是内心的感受。傅庚生论述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妙在有层次,;妙在曲尽思妇之情。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用“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去者,用“觅觅”。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阁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10、《声声慢》的韵律最为奇绝,这首词是如何通过韵律传情的?
由于是抒发写不尽的“愁”,作者在声调韵律上也特别讲究,以声摹情,以声诉情,达到了如泣如诉如呜如咽的艺术效果:(1)《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的心情。(2)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运用哪些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刘义隆/霍去病——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廉颇老矣)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13、《扬州慢》中如何做体现“景中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1)采用拟人手法将景化为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2)采用通感手法将景化为情:“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3)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化景抒情:用“名都”来反衬“空城”;以“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尽荠麦青青”。下片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4)采用移就修辞将景化为情:“冷月无声”,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5)直接抒情,融景入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寂寞红药,感时伤乱。

[随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加黑词注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
A.樯橹(qiánglǔ)灰飞烟灭元嘉草草(马虎)
B.羽扇纶(lún)巾赢得/(落得)仓皇北顾
C.舞榭(xiè)歌台寻常巷陌(此指街道)
D.封(分封)狼居胥英雄无觅(寻找)孙仲谋处
2.下列句子都是用开头一字统领全句的一项()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⑦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③⑤B.③⑤⑦C.②④⑥D.①④⑦
3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俗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4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三国时英雄来抒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5《声声慢》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韵脚是哪几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默写
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扬州慢》中,与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相关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回答8-13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宋】秦观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这两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首诗歌中表现相思愁苦的诗句是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首诗歌中描写主人公“语言(独白或对话)”的句子分别是哪两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迢迢牵牛星》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作具体分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鹊桥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是如何结合的?试作分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回答14-15题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①:三山:神话渤海三仙山,有方丈、瀛洲、蓬莱。
14这首词是词的哪一个流派?试从文中找句子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采用的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回答16-18题
红窗迥柳永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①,忙忙走②。
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③。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注]①成阵价:成群成片。②忙忙走:飞来飞去。③拖逗:宋元口语,惹引、勾引。吃:被。
16这首词所写景物有何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词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词语言上很有特点,请作具体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锦囊]
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定律(二)
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58.儒佛尔定律: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
59.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
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
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产出廉价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
65.巴菲特定律:到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66.吉格勒定理: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
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
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
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
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
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
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
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
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参考答案
1D(封:筑土为坛纪念胜利)2A(②③⑥句不是的)3A(错在对词牌和阙的解释)4B(错在“杜甫”)5淡酒/急风/北雁/黄花/梧桐/细雨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押韵的字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8织女/河汉(银汉)/水/牵牛星
9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
1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鹊桥仙》虽有依恋与怅惘,却是歌颂真挚而忠贞天长地久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更给人以明丽鲜艳的情感体验。
12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声情并茂。“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13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柔情似水”写出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14豪放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气势宏大,意境壮阔;后文想象也是景象阔远,气韵浑然,豪迈气度:自是豪放派风格。
15这首词虚实结合。实景:起首两句夜空景色;虚景:第三句以下为想象中景物和人事。
16花红柳绿、蜂飞蝶绕莺语燕舞,热闹生动、充满情趣,渲染了春景之绚丽。
17拟人手法。下阕“花心”两句赋生物以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拖逗”两句,活画出莺、燕为花吸引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最后两句以蜜蜂口吻写,更有妙趣。
18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和俗语,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如“红紫又一齐开了”、“成阵价,忙忙走”、“吃他拖逗”、“胡蝶儿,你且退后”。

扩展阅读

毛泽东词二首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毛泽东词二首”,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主席的两首描写秋天的诗歌。(板书)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舸遒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那将是一大幸事。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学习方法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3、继续学习欣赏词的艺术手法、品味语言。
4、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并理解词人的情感。
★★课前预习
1、完成《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查阅《学习指导》和《精析精练》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比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一、☆★检查预习
1、《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作者简介。
3、背景材料: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3、译读。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4、抽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读完这首词,我们心里一定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三、☆★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上片中词人用了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上片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具体解说】
【词人落笔便是一幅图:由水写到山,由无我之景写到有我之景,“,
”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辽阔无边。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然而,词人纵目无限江山,那如簪似髻的山影却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有何愁有何恨呢?联系背景不难理解——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忧愤。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隐喻之意,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孤雁声声,又勾起自己、。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身世浮沉雨打萍”般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游子”不单单是之人,更是无国——被国家抛弃、没了归属依靠之人!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所用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的苦闷透漏出来了。“栏杆拍遍”正是词人欲借拍打栏杆来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那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4、全体男生朗读上片。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1、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2、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

◎3、这种借古人之事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这种写法有何好处?

◇◇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一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4、最后一句该如何理解呢?

◎5、全体女生朗读下片。
四、☆★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都抒发。表现手法:都运用了。
意境:都。语言:都。】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五、☆★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说过:“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为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流畅,三百字左右。
※※板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景物: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上片情感:愁、恨借景抒情
动作:看、拍、会、登
张翰——乐于归隐
下片古人:许汜——谋求私利用典明志
刘备——雄才大略

第二课时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一、☆★检查预习
1、《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作者简介。
3、背景材料: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
三、☆★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阅读上片,分层赏析。
【上片可分两层。“”是第一层,写远眺,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也暗指。“”是第二层,写俯瞰,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佗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纵观上片,词人借和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表达自己。】(齐读上片)
2、阅读下片,分层赏析。
【下片可分三层:①第一层即。“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②第二层。“”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句,是词人在京口北固亭,忆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藉国力,恢复中原,没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句,从上文回到。“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心情是的,表达了自己的: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现出。③第三层是最后三句。抒发。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作者以自比,表达了,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权奸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根本无人会想到自己、重用自己的之情。纵观下片,词人用、、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齐读下片)
四、☆★合作讨论探究
○◆有人说辛弃疾这首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的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这首词借“怀古”赞扬、的抗敌业绩,批评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热切愿望。运用,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特色。】
五、☆★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完成《学习指导》《精析精炼》本课练习。
※※板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片:盛赞历史上多位英雄人物
下片:力表自己抗金主张和态度
(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有关词的知识补充: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扬州慢》属后一类。词常见有“令”、“引”、“近”、“慢”的分别,“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柳永词两首2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柳永词两首2”,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授课
时间
课题望海潮柳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⒈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⒉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⒈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⒉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⒈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⒉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
重点⒈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⒉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
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想教材分析《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模块第二单元。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的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有东坡的豪放之味。它是第四模块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第一模块第一单元里通过学《沁园春长沙》已初步接触到有关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本单元旨在学生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宋词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古典诗词的素养与能力。
教法设计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加强了教读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力度,目的在于体现课改精神。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互助探究、相互评议、操作演练引入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操作演练将知识拓展迁移,强化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学法指导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⒉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词的语言美,体会词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词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⒊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⒋比较法:(理由:分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风格)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
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二、走近作者,知识积累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词,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
㈠宋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下面哪一位同学说说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㈡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听后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一次终于通过考试,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蝶恋花》和《望海潮》这两首词。㈢背景知识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⒈请同学朗读。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⒊再读课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朗读指导: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它的节奏特别的整齐,对仗多,要人一口气念下去,朗读起来感情越来越激越,造成一种宏大的气势。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⒋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情歌王子”──柳永的另一种情怀。四、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提问: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这首诗歌通过两个方面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祥和的。上片着重刻画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城市经济的繁荣。下片着重写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㈠赏析上阕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上片: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比较了解,因此写起杭州来都能选择主要的,能体现杭州特点的景物铺叙而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形胜”,就方向言,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八个字交代了地理位置之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字字铿锵,力能镇纸,以鸟瞰式的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同时也点出了将要歌咏的重点:“形胜”、“繁华”。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小结:上片运用了对句加散句的手法,用对句来铺陈,使语气放弱些,用散句来收束,语气转强,有力挽千钧之势。对句加散句,对句加散句,使整段话波澜起伏,有节奏感。㈡赏析下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和水两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问:《太湖美》里有句歌词“水上有白帆,水底有红菱”,为何柳永不说“湖里有荷花”山上有“桂子”?
明确:意蕴不够丰富。以“十里”和“三秋”来修饰,又使这种“清新”和“温情”显得格外饱满。“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从时间着眼,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从空间着眼,是说湖中广植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这里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五、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师:这首词的句子都很美,刚才大家都很注重拿一些句子来详细描绘,那么我们也从这三个方面选出代表的句子一起来鉴赏鉴赏。
⒈景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⒉物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⒊民康——“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找出表现景美、物阜、民康的句子。⊙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不必在作者介绍、课文字词分析、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归纳上做文章,而应该通过具体的书面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积淀人文精神内涵。六、点染手法的运用
从上阙看,开头就告诉我们“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是一种描写手法,名字叫“点染”。
技法分析: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繁华”两字点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意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师:下阙也有运用点染手法,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拓展: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也是同样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的呢?
A、《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
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七、合作探究活动: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文字来展示它的美。大家都知道,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也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钱塘写一则城市标语。
如烟碧水如画人家,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心中之圣地。
西湖岸上东风破
莲叶荷花七里香
青山绿水绕天堂。
八、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使学生以使用所学知识的心态进行学习,他们一定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朗读,讨论并写城市标语。
⊙让学生根据文本写城市标语,在紧扣文本同时,紧跟了高考形式,并且用“对联”或“其他形式”,融入当前社会的热点,流行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并且通过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良好的概括能力。对于展示的标语,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坚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基本实现了课堂预期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九、作业
⒈背诵全词;
⒉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⒊运用点染的描写手法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一番描绘。⊙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会鉴赏,还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写。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5 柳永词两首


5 柳永词两首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在《望海潮》这首词里,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塘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笔下,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刻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之繁荣。下阕写西湖山水、人民欢乐、盛赞孙何的声势和高雅。
《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令人叹为观止。
上阕描写深秋的傍晚一对男女话别的场面。选取典型的情景和动作,把离情别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冷落清秋的时节,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还虚写了别后的情景。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重湖(chónɡ)千骑高牙(jì)罗绮(qǐ)叠巘(yǎn)暮霭(ǎi)
无语凝噎(yè)天堑(qiàn)羌管(qiānɡ)参差(cēncī)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无绪:心情不好。
2.近义词
参差交错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交错:书交叉,错杂。如:“沟渠纵横交错。”
重叠更迭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一层堆积。如:“重湖叠巘清嘉。”更迭:轮流更换,是动词。如“朝代更迭”。
冷落冷清
冷落: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清:冷静而凄凉。如:“后山游人较少,显得比较冷清。”
3.相关成语
良辰美景:美好的日子和景色。
四、文学常识
1.柳永(约987?~约1053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世称“柳屯田”。我国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著有《乐章集》。
2.词的发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甚至六朝梁代,但词的正式兴起是在唐代。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娼优歌伎,都争相写词,而且名家辈出,佳作极多。词,就它的内容来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词人也就是诗人。但就体制说,词比诗要复杂。词原来本是曲子词、歌词,是为乐曲配唱的,写词都是就谱填词,后来才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不一定为歌唱所用了。
五、名篇名句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剖析:这里重点写“人家”,却从城外的风景写起。到处是柳树,水面上架着彩画装饰的桥梁,这是环境,与下两句联系起来无异于说:那“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处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些人家,家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处处张盖着翠色的帷幕,又是一派繁荣景象。而这些人家又是“参差十万”。“参差”言其街巷房舍的形状;“十万”言其数量,高高低低,长短错落的十万人家。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剖析:这三句写人民欢乐。先写西湖山水回荡着悠扬笛声。“弄”字用得极妙。“弄”可作摆弄、玩弄、戏弄、逗弄等解释。此讲“逗弄”最好。“弄晴”即是那低一阵高一阵、长一声短一声的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之间悠扬飘荡,就像逗弄着晴朗的天空一样,这引起人们对那笛声的美好想象。“晴”又暗示这是白天所听到的音乐,“菱歌泛夜”是说夜幕降临之后,湖水之间采菱的歌声还在到处飘荡。“泛”作飘荡讲。“夜”与“晴”相对。一日一夜无异于在写西湖之间日夜都有笙歌鼎沸。然而,这两句还只写到人之声:人吹出的笛声,唱出的歌声。还没写到人。“嬉嬉钓叟莲娃”一下子写到人,无论是钓鱼的老叟还是采莲的女子,个个都笑容满面,嬉笑愉快。“嬉嬉”二字一下子又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山水注入许多生动活泼的人间生活色彩。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剖析: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凄凉况味。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剖析:“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惟在泪花闪烁间。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剖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二、重点语段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剖析: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霸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剖析:“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结构图解
《望海潮》结构如下:
忘海潮上阕悠久的历史
《雨霖铃》结构如下:

主旨探讨
有关这两首词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望海潮》一词,通过描述杭州古今的繁华富庶景象和西湖的美景人事,抒发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凄冷的清秋离别的场面,表达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真挚情感。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蘸情绘景《望海潮》
《望海潮》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作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语脉暗接《雨霖铃》
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跳跃性大。它不可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细细道来,但它又绝不是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思绪的展开,既显示出外在的跳动,又显示出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合乎逻辑,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很严谨的。柳永的这首词就充分显示出这种特点。这首词的语脉暗接处主要有:“冷落清秋节”暗接“寒蝉凄切”四个字。不仅时令上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致。“晓风残月”其“晓”暗承“对长亭晚”的“晚”。暮霭中分别,晓雾里醒来,船行一夜而人隔千里,能不伤怀?“兰舟催发”呼应“骤雨初歇”。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催发”了。“更与何人说”暗接上阕“无语”。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肠,然而却“无语凝噎”,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从整篇看,上阕实写别时难舍之情,下阕遥想别后相思之苦。由实生虚,顺理成章;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问题探究
问题:柳永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人们对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潦倒贫困的一生却评价不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柳永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呢?
导思: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能加深我们对柳永的理解和对封建社会落魄文人命运的认识,从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但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其词当时广为流传,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以今人的观点来苛求古人。其实,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一种抗争吗?
探究:(1)借助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尤其要了解他对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是正确评价柳永的前提。
(2)从《宋词鉴赏词典》或者其他宋词选本上尽可能多的诵读柳永的词作,了解他的作品内容,在这些词中,有一首《鹤冲天》,需要大家特别留意,这是他真性情的流露,也是造成他命运坎坷的关键。
(3)尽可能多地阅读后人对柳永的评价,看看后人对他的态度。也可以用同时期的人物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和他作对比分析,从而更近乎客观地了解柳永其人。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一起探究、讨论。这样大家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