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8《平行与垂直》第1课时教案。
《平行与垂直》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同一平面和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吸铁石、白纸、量角器、水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1.出示一个用纸折成的长方体纸筒
师:好!请看,这是一个长方体,老师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你能很快读出来吗?为什么?(体验不在统一平面上)把它展开,很快就能读出来!这四个字就在同(一)个平面上,
生;一个平面上(板书:同一平面内)
2.猜谜语
师:根据这四个字意思“无始无终”猜一猜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相似?并说说理由。
生:直线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看来直线的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已经牢牢掌握,今天我们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在的位置关系(板书:两条直线位置关系)
二、自主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想象)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脑海中出现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此时你脑海中的两条直线会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把它画下来。
2、(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再想象一下,两条直线还会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把它画在白纸上,一张纸画一种情况。
3、展示作品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仔细观察,还有不同的位置关系吗?可以上来补充。
3.进行分类
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这么多的位置关系,能给他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讨论讨论。
学生分类情况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谁听明白了?还有不同想法吗?
师:你们说得交叉是说两条线碰一块了,在数学上把你们说的“交叉”称为“相交”。
师:出示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是属于相交,应该放哪?说理由。
小结:那么现在你能说说怎样判断相交关系了吗?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现在已经会判断是相交关系的同学举手!不会判断不相交的举手?笑!
师:我有疑问?你如何判断它是不相交的?抽5名学生说
师:同学们表述的真清楚,表扬。像这种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平行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师:打开书本自学56页,到底什么是互相平行?抽生说
师:为什么要加“互相”?(学生回答)(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
师:我给两条直线取个名字,直线A,直线B,他们之间的关系a∥b师:现在你能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要么平行,要么相交)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动一动)咱们再来看看这两条直线相交吗?这样的相交可以画出多少种?看出什么不变,什么在变化了吗?
师:这么多种相交中那种相交最特殊?——都形成了四个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其他几组相交成怎样的角?你怎么知道的?——也用三角尺、量角器验证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找找书上57页是这么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同桌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师:怎样介绍这两条直线的关系呢?数学书中也有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a⊥b
师:转不同的位置判断还是互相垂直吗?
师:把学生作品中相交的部分再分出哪些是垂直。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做练习题一。下列几组直线,哪些是互相平行?哪些是互相垂直?你怎么想的?
2、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没想到的例子。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斑马线,双杆,黑板边缘,长方形,地标,课本
3、欣赏生活中的图片
4、接下来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4.找一找几何图形中的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哪两条线段互相平行?用字母和符号记录下来。
学生:a∥c,b∥d,e⊥f,f⊥g
五.首位呼应,升华新知
师:直线的特征是无始无终,但我们的学习要有始有终。现在把长方体还原,变成了一个智慧蛋糕,这两条线段的位置是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开动脑子抢智慧蛋糕。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知识
Unit1第1课时
课题
SectionA----1a,1b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听,说,读下列单词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hib)学习识记人名AliceBobCindyDaleEricFrankGracec)熟练应用日常问候语:
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
2、能力目标:
a)学习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b)认识英文名字,认识1a中的8个人物,能正确读出他们的名字。
3、情感目标:
学习日常问候,处好人际关系。
自学提纲
Activity1
Beginbygreetingtheclasswithasmile:Goodmorning,class!
Introducethewords“MissMr.Mrs.”and“class”.教师可用手势及肢体语言介绍学习这些词,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然后就课堂环境反复练习使用,比方Class,pleasesitdownandclass,pleasestandup…
Activity2
学生了解class,以及对人的称谓以后之后,问候学生:Goodmorning,class.Nicetomeetyou.以此导入日常用语教学。师生反复练习对话:-Goodmorning.–Goodmorning./-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
Activity3
Showthelearningtasks.使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内容及其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汉语出示,英文使用task单词,学生初步认识,便于以后学习任务的呈现。
Activity4
Showthewordsbyatimetable.教师用时间表呈现早中晚三个时段三个单词,使学生明白morningafternoonevening分别所代表的含义。然后问候学生Goodmorning/afternoon/eve师生练习,个别练习,分行练习等多种形式。
Activity5
Lookatthetextbooks,Unit1,SectionA–1认识somechildren以及英文名字。识记英文名字可进行游戏分组,每组命名AliceBobCindyDaleEricFrankGrace,快速叫起练习:Standup,某某人;Sitdown,某某人。这样既训练学生反应能力,又使学生熟悉人名及应用。
Activity6
Lookatthebooks,listenandrepeat.训练听的能力,注意发音,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补充内容
1.Hello,hi,goodmorning,等的区别。2.强调标点符号的使用。3.分小组练习,两人小组,三人小组和四人小组。4.SectionA:4b部分提到本课时解决。
自学提纲
Activity7
Askthestudentstopracticetheconversationsinthepicture.
Thengreetthepartnerwiththegreetingstheycanspeak.可以根据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问候或者下位子训练交际能力。使学生体会应用所学语言的快乐,便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达标测试
基础训练1,2B
教学反思
1、任务型教学强调的是应用。所以在以应用为先导的前提下,要学生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说话的流利程度等等。先口头,再书面。
2、学习者的参与与语言熟练程度关系很大。所以应抓住学生在课上的每一分钟,将学生吸引到听英语、讲英语的活动中来,所以我设计了小组练习goodmorning/和/hello步骤。任务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以学生的个体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如何才能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最高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即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既放得开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去开展小组内的学习活动,又能控制住每一组学生都能够保证注意力在课堂上。我想我们可以尝试成立固定的小组,选好组长,加强小组的力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使他们明白自己身为小组长的责任,重要性;教给小组长如何组织活动?当组员不会说英语怎么办?等等。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要在自己学会的同时,还要以自己学习的体会教给同学学习英语的方法。
3、本课人名单词不要求记忆。
制取氧气(第1课时)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制取氧气(第1课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写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原理。
2、能说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
3、能说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2.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室里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什么方法?
3.理解催化剂概念应注意哪几个要点?
二:自主探究
1、[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实验编号现象
①过氧化氢溶液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2、从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3、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催化剂概念的学习。
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_____和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三不变
一变: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不变:①本身的______不变,②本身的________不变,③反应中生成物的______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_____。
(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氧化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讨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什么?
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B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
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管只需略微伸出橡皮塞
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探究:
写出需要的仪器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_______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____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_____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_______移出水面,然后_______: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实验操作步骤:
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固定试管:装入药品的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e).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f).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g).将导气管撤离出水面。
h).熄灭酒精灯。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__________,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______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你能否用七个字总结出实验步骤吗?即:查—装--___---___---___---___---熄。
三:合作探究
讨论:比较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哪一种方法更好?有什么优点?
四:学习评价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解题就会简约化。例如,在标准状况下,各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收集方法
空气291.293
氧气321.429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441.964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20.089向下排空气法
(1)你发现的规律是;
(2)实验室制取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7,并且易溶于水),用法收集。
3.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对应的物质下面)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由做出反思
六:评测
包含自我评测、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1.9整式的除法(一)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
难、疑点教学重点:可以通过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来理解单项式的除法,要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教学方法教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学
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巧设情景
导入新课准备活动:
填空:1、2、3、
过
程
与
方
法教学环节与步骤课
堂
要
素
提
示充分体现“自主、合作,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值
观(一)探索练习,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1)
(2)
(3)
提醒:可以用类似于分数约分的方法来计算。
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该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结论: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一、例题讲解:
1、计算(1)
(2)
(3)
做巩固练习1。
2、月球距离地球大约3.84×105千米,一架飞机的速度约为8×102千米/时,如果乘坐此飞机飞行这么远的距离,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做巩固练习2。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1)
(2)
(3)
(4)
2、计算:
(1)
(2)
小结: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精选课堂练习基础题有广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提高题有梯度
(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
(习题适应全体学生)
见过程
(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巧布课外
作业巩固基础提升能力拓展思维
(巧字体现在试题能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面向“三考”,能紧跟时代步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及其能力)
(自编或从各种资料上精选试题,份量适中,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
课本P41习题1.15:1、2、4。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记(本课或本章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