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教案

水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3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教案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硬水、软水;水的净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简单商品标签标示的某些内容的识别
物质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水资源;水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保护
科学探究:蒸发操作;探究水的组成;探究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了解)。
2.能列举出生命、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的一些事实(了解)。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应用)。
3.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理解)。
(1)能说出淡水资源现状。
(2)能够说明造成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危机日趋加剧的原因
(淡水储量少且分布不均、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的污染等)
4.能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或做法(应用)。
(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水资源调配等)
5.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理解)。
6.知道自来水生产的基本过程和每个过程的作用(了解)。
7.知道各种饮用水(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知道硬水及其危害、软化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别硬水和软水(了解)。
8.初步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知道水的物理性质(了解)。
9.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加深对分子、原子概念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的认识(理解)。
10.了解化学式的含义(理解)。
1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化合物的组成(理解)。
12.能说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了解)。
13.能根据化合价写简单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读写简单物质的化学式(理解)。
化学式的意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化学式
14.能进行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应用)。
1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理解)。
16.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应用)。
17.能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18.了解化学方程式及有关概念、意义(理解)。
19.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应用)。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简单计算(应用)。
教学重点
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水的污染与防治
水的净化方法;硬水的危害及检验
探究水的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及探究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和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及自来水的简单生产过程
对水分解的微观理解[
化合价与化学式
对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有关问题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基础知识总结:
一、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二、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三、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四、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五、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六、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维持生物生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水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
七、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八、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九、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
十、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十一、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十二、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十三、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十四、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十五、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十六、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
A、病原微生物污染
B、需氧有机物污染
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
D、恶臭物污染
E、地下水硬度升高
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
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
H、热污染
I、放射性水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十七、一、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3、化学式的写法:①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氟气F2溴(Br2)碘(I2)臭氧O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5价。
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CO3)-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NH4原子团;+2价的铁叫“亚铁”;+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如:氯酸钾(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4%,求这种尿素中杂质(不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100%=×100%=46.7%
设不纯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的关系
纯尿素不纯尿素
含尿素100%x
含氮元素46.7%42.4%
故:,x=90.8%
例3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解:根据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来列等式
设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质量为x的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m1(N)=x=17.7%x
400g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m1(N)=400×35%
故:17.7%x=400g×35%;x=790g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7×4=80g。
例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4Y=2×102-3×32=108Y=27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3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答:(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32
x4.8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分析: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仔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
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4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10044
100t×80%x
x=35.2t
生石灰的质量:100t-35.2t=64.8t
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
例5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105.5
第2次10m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3)m=5.5g-(8g-5.5g)=3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10056
X×80%280kg
x=625kg
分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三小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延伸阅读

第四章概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四章概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章概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2.初步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必大小,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3.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4.能对两类事件(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5.在概率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二教材分析

概率中“随机”观念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七年级(上)《可能性》一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不确定事件的有关事例(如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中已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转盘游戏”中又体验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中进一步体会到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情景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转盘游戏,意在通过实验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通过掷硬币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做大量试验的过程中感悟概率的意义,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做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在第二节中,通过对摸到红球的概率展开了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习定量刻划一类事件(古典概型)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在第三节中,通过小猫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问题,使学生直观体验另一类事件(几何概型),了解此类事件发生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主题图”,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本章要学习的内容。课文给出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两个问题,希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介绍本章主要内容,并指出概率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试验过程,亲自动手试验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但其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逐步消除错误的经验,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是学习概率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从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3.注意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事件的现象与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事件发生的感受和探索,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尝试试验,以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消除一些错误的经验,体会不确定事件现象的特点.

4.1游戏公平吗

一、教材分析:在七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意义。在本节中,学生将在“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做试验来大致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4、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三、教学设计在本节教学设计上,以小组活动为主要课堂学习方式,特别注重过程性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和谐、统一。在小组实验中,进一步教会学生分工与合作,如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记录员等,在组与组的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反思,在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四、教学建议1、本节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历、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以老师的已知感受代替学生的自身经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测游戏是否公平,再进行试验,然后分析试验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测。例如,对于“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的游戏,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做试验收集数据。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事件是无法预料的,每一个小组收集到的试验数据都带有随机性,但大量试验后,两种情况出现的频率都稳定在同一个数值上,因此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感受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能力,注重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情感态度。2、针对书本中的不同实验和游戏,每次都应明确探究任务,并分层次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正确指导小组活动,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是什么,应如何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相互统一,对探究结果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述意见的时间,对不同的意见给予充分的交流时间。3、教材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素材,教学中教师应加以挖掘与拓展,比方针对书本P103的做一做(2)“你能利用上节课的做一做中的均匀小立方体设计一个游戏,使游戏对小明、小丽都公平吗”,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应鼓励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只要能设计出一种合理的方案即可。除了利用好教材,教学中老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比如可利用摸球、扑克牌、电脑随机抽样等设计出对双方公平的游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会给老师带来许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4、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

4.2摸到红球的概率

1、本课在全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摸到红球的概率”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将越来越重要。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本章前一节内容通过对学生活动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不相等所带来的某些游戏的不公平性。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经历了多次活动的亲身体验。本节课中,学生将再次通过摸球游戏活动,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为下一节课概率的“数学模型论”建立扎实的基础。2、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通过摸球游戏,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其实全章的教学中,突出学生自我“体会”的重要性,概率是无法靠教师教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领会的。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数据统计、类比观察、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寻找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如何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取对概率计算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以及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3、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4、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课前要准备好教具:在不透明的盒子(或布袋)里放人三个橙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白色的乒乓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四人一组。在展开教科书中的游戏时,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摸到何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并猜测摸到红球的概率。活动安排: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人负责记录)活动一:将球编上号码,1~4号(其中4号白色),每组摸球的基础次数为20次,通过活动思考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否一样。活动二:在活动一(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一样)基础上,请学生再对照数据,看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四种:1号球,2号球,3号球,4号球)。是红球的可能结果有几种?(三种:1号球,2号球,3号球)。教师引导计算摸到红球的概率方法:P(摸到红球)=3/4。分子表示摸到红球的可能结果,分母表示摸到的所有可能结果。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对于不确定事件来说:0<P(A)<1

活动三:想一想这个过程中摸到白球的概率。活动四: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6”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二是“6”朝上的结果有几种。学生不难找到答案。活动五:接下来是学生练习《做一做》,本题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要根据要求设计游戏,这体现了概率模型的思想。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准备好乒乓球让学生使用,增加直观性)。随堂练习可放在活动三内完成。活动六:《概率小史》介绍,让学生了解概率与人们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门学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活动七:学生自我活动完成习题4.2,巩固新知。本节课教材的安排较为合理,所以无须作改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多发现问题。本课的教具准备也较为容易,课中,教师也可设计与生活较为贴近的例子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切忌套用公式机械性的计算概率。不能让学生等待知识的传递,而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5、关于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学生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教师的评价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4.3停留在黑色砖上的概率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挖掘,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体验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2.借助具体情景,了解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计算单间事件发生的概率;3.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的模型;4.继续渗透合作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建议:1.由于教材通过探究小猫停留在黑砖块上概率的大小问题,让学生直观体验生活中概率的另一种模型——几何概率。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①方砖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小猫在方砖地走动方式是随意的,停留在哪一块方砖上是一个随机问题;②几何概率的大小与面积有关,即“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所组成的图形面积除以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所组成的图形面积”。2.想一想(1)“小猫停留在白色砖块上的概率”其实质是“小猫停留在黑色砖块上的概率”的余事件,即;但教学时不必深究,也不必让学生掌握。如果有同学提出,教师可引导这部分同学作进一步探究。想一想(2)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两个事件发生概率相同的结果,让学生初步建立概率的模型思想,教师应保证时间鼓励学生举出一些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为“”的例子。3.本节教材所涉及的例子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出发,它充分体现了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概率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理解“事件发生可能性结果”的真正含义;如例1中获奖券的可能性结果是“7”,获100元购物券的可能性结果是“1”,获50元购物券的可能性结果是“2”,获50元购物券的可能性结果是“3”。4.“读一读”是本节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准确领会其中的道理(买彩票时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中奖固然可喜,不中奖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同时又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如果一心想买彩票发财的话,那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四章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四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和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

2、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追求实事是的科学态度。

内容简析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书和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学习时,注意按照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质和量的涵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各种符号的意义和书写步骤。重点: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命题趋势1.考查正确书写初中课本中常见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一.2.能够根据提供的条件,结合有关知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书写步骤:

1.左写反应物化学式,右写生成物化学式;

2.配平;

3.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

四、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2.观察法;

3.奇数配偶数;

4.待定系数法.

五、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六、读法:

例如S+O2SO232∶32∶64从质变读法: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从量变读法: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七、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错误:

1.定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写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5.漏标了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H2+OB.CuO+H2Cu+H2OC.4Fe+3O22Fe2O3D.2KClO32KCl+3O2↑E.CH4+2O2CO2↑+2H2O

分析(A)氧气的化学式书写出错,应写为O2,反应物水为液体,故生成物中出现气体均要标↑,还须配平.放正确应为:2H2O2H2↑+O2↑;(B)漏写反应条件,改为H2+CuOCu+H2O;(C)不符合客观事实,Fe+O2中燃烧应生成Fe3O4,而不是Fe2O3。另外方程式没配平,改为3Fe+2O2Fe3O4;(D)是正确的;(E)反应物有气体,故生成物气体CO2不应标上↑符号。

解答选(D)

例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KClO3KCl+O2↑(2)C2H2+O2CO2+H2O(3)Fe2O3+COFe+CO2

分析(1)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观察: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不相等的一种元素氧元素;求它的最小公倍数32=6;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系数=2=3KClO3KCl+O2↑再配平其它系数2KClO32KCl+3O2↑(2)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观察:找出在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O;找出氧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配成偶数.C2H2+O2CO2+H2O配平其它系数2C2H2+5O24CO2+2H2O或用待定系数法:C2H2+xO22CO2+H2O氧原子左、右个数相等,即有x2=22+1∴x=代入,再将系数扩大2倍即可。(3)用观察法配平:方程式左边CO前系数与右边CO2前系数一定是相同的,找出方程式中比较复杂的化学式Fe2O3,令系数为1,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Fe2O3+3CO2Fe+3CO2

例3求出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执制备O2,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2KClO32KCl+3O2↑2(39+35.5+163)∶2(39+35.5)∶3(162)2122.5∶274.5∶332245∶149∶96

例4写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使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第①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Cu2(OH)2CO3----CuO+H2O+CO2第②步:用观察法将其配平.在CuO前配系教2第③步: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加热△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由于生成物CuO和反应物Cu2(OH)2CO3都是固体.所以CuO右边不要注↓号;生成物中CO2是气体,而且反应物中无气体参加.所以CO2右边要注↑号。解答Cu2(OH)2CO32CuO+CO2↑+H2O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小结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小结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小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
图形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直线a
直线AB(BA)射线AB线段a
线段AB(BA)
作法叙述作直线AB;
作直线a作射线AB作线段a;
作线段AB;
连接AB
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射线AB延长线段AB;
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AM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

∠β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范围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
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8、角的平线线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图形:
符号:
9、互余、互补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10、方向角
(1)正方向
(2)北(南)偏东(西)方向
(3)东(西)北(南)方向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

2、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和面A所对的会是哪一面?

(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

(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

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

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

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

4、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
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
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的长各为多少?

6、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C,使BC=2AB,取AC的中点P,求PB的长.

课堂练习与作业(二)
一、填空(54分)
1、计算:30.26°=____°____′____″;18°15′36″=______°;
36°56′+18°14′=____;108°-56°23′=________;
27°17′×5=____;15°20′÷6=____(精确到分)
2、60°=____平角;直角=______度;周角=______度。
3、如图,∠ACB=90°,∠CDA=90°,写出图中
(1)所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
(2)所有的锐角:________________
(3)与∠CDA互补的角:_______________
4、如图:AOC=+__
BOC=BOD-
=AOC-
5、如图,BC=4cm,BD=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__

6.已知点A、B、C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8,BC=5,则线段AC=_________
7、一个角与它的余角相等,则这个角是______,它的补角是_______
8、三点半时,时针和分针之间所形的成的(小于平角)角的度数是_______
9、若∠1∶∠2∶∠3∶∠4=1∶2∶3∶4,四个角的和为180°,则∠2=______;∠3=______;1与4互为角。
10、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
AOD=5AOC,则BOC=度。
11、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射线OB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射线OC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1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C、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等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其中错误的是()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M是AB的中点,则AB=2AM
B、直线上的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C、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D、同角的补角相等
4、从点O出发有五条射线,可以组成的角的个数是()
A4个B5个C7个D10个
5、海面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50°,则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南偏西50°B南偏西40°C北偏东50°D北偏东40°
6、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其交点个数最少为m个,最多为n个,则m+n等于()
A、12B、16C、20D、以上都不对
7、用一副三角板画角,下面的角不能画出的是()
A.15°的角B.135°的角C.145°的角D.150°的角
三、解答题(25分)
1、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还多15°,求这个角的度数。(5分)

2、如图,∠AOB是直角,OD平分∠BOC,OE平分∠AOC,求∠EOD的度数。(10分)

3、线段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3cm,E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求EF的长度。(10分)